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检测血清中C-肽水平,一方面可以了解胰B细胞的分泌和储备功能;另一方面对糖尿病的分型可提供参考依据。在缺乏放免设备的情况下,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C  相似文献   

2.
吴翔  邱学勋  王宏化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42-1243
目的探讨血清C-肽水平测定在Ⅱ型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42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禁食12h。次晨对两组对象在空腹及进食标准馒头餐后1、2、3h采血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水平和胰岛素。结果Ⅱ型糖尿病组空腹C肽测定值较正常对照组高,C肽于2h达高峰,释放峰值延迟,3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餐后C肽是空腹c肽的3倍;正常对照组c肽于lh达峰值,3h降至空腹水平。餐后C肽是空腹C肽的6倍。结论血清C肽水平更能全面准确反映胰岛13细胞的分泌功能,对Ⅱ型糖尿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C肽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茹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91-293
C肽是胰岛素原分子中连接胰岛素A链与B链的连接肽,与胰岛素呈等分子从B细胞分泌。正常人外周血C肽生理浓度为0.4—1.8mmol/L。长期以来,一直认为C肽无生物活性,在临床上一直作为判断B细胞功能的指标。随着近年来研究进展,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都显示C肽水平与血管、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从而日益受到重视。下面就C肽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马秀英 《中外医疗》2009,28(19):54-5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他是组成肌体内血管舒缓素胰肽系统的重要成分在胰激肽原酶的作用下激肽原释放出激肽,激肽一方面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另一方面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使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增加,代谢改善。胰激肽原酶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徽循环的作用,病人通过疏通微循环使病人双下肢凉感减轻,麻木感及疼痛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C肽及其类似物对1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肽及其类似物C肽K对1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酶比色法分别测定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水平,并分析与C肽等指标的相关性;体外环境下将胰岛素、C肽及C肽K与1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孵育,观察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变化.结果:①1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水平较2型糖尿病低(P<0.05);②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酶活性与血浆C肽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酶活性还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③体外环境下生理浓度C肽可显著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活性,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较两者单独使用作用更显著;C肽K具有类似C肽的生物活性.结论:C肽可显著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可使此作用显著增强;C肽K具有C肽类似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与相关各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由眼科医师检查确认,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对患者分别进行检测血压、肾功、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排泄率、胰岛β细胞功能[空腹C肽及C肽分泌率(2h-0h)]等指标。结果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DR者51例,占37.5%;DR与NDR组病程比较,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空腹C肽及C肽分泌率,P<0.01或<0.05。结论 多因素影响DR的发生,且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退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等综合措施有益于防治D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AUC/GAUC、胰岛素AUC/G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AUC/G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AUC/G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AUC/G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27例,根据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00例(0.4 mU/L<TSH≤4.0 mU/L),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组107例(4.0 mU/L<TSH≤10.0 mU/L),重度SCH组20例(TSH>10.0 mU/L);根据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81例,非胰岛素治疗组46例.检测各组患者基础C肽水平(CP0)及进食馒头餐1 h(CP1)、2 h(CP2)、3 h(CP3)C肽水平.采用TOPCON眼底照相设备行眼底照相并由指定眼科医师行眼底镜检查复核.结果 3组患者CP0、CP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1、CP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CP0与右眼底病变呈负相关(P<0.05),但校正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的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C肽水平与各组DR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校正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后,多元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治疗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C肽水平与左眼底病变及右眼底病变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肽水平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C肽的作用可能被削弱,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DR的关系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而血管病变是DM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近年来的多项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C肽可以提高Na+-K+-ATPase活性,舒张血管,增强红细胞变形性等,对血管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病人C肽兴奋试验过程中血浆胰高血糖素(Gg)、血清C-肽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2例T1DM病人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Gg、血清C-肽水平,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1DM病人Gg水平、Gg总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2.708、2.967,P<0.01)。T1DM病人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C-肽总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5.983~6.203,P<0.01)。结论 T1DM病人存在显著的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及胰岛A细胞功能异常;针对胰岛A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治疗T1DM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与C-肽释放试验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钊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06-107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C-肽释放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糖尿病与160例正常人进行C-肽释放试验,操作方法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一样,分别测定空腹水平、餐后30、60、120、180min的C-肽水平;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型糖尿病患者各时相C-肽浓度值均低于正常人(P〈0.01);Ⅱ型糖尿病患者各时相C-肽浓度值均低于正常人(P〈0.01);I型糖尿病患者各时相C-肽浓度值均低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C-肽释放试验可以对糖尿病进行分型,预测糖尿病患者病变的程度;控制血糖水平、稳定C-肽水平,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多器官受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C肽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姚义安  任风东  周湘兰 《医学综述》2004,10(11):674-676
C肽是含31个氨基酸的多肽,它和胰岛素的A、B链组成胰岛素原,是A、B链的连接链(connecting peptide),在胰岛素原分子的折叠,二硫键的正确配对中起重要作用。C肽由胰岛素原裂解产生,一分子胰岛素原合成一分子C肽与一分子的A、B链,后二者合成胰岛素。C肽与胰岛素共同存在于同一颗粒囊内最终以等分子分泌。C肽不通过肝酶代谢,而主要经过肾脏清除,其清除速率慢,半衰期为20min,其基础水平平  相似文献   

13.
借助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75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C-肽、25-OH维生素D_3(25-OHD_3)、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M(PTH-M)及cAMP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与健康献血员比较,C-肽和降钙素水平显著低降(P<0.05),PTH-M和cAMP水平显著居高(P<0.05),两组之25-OHD_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C-肽水平与降钙素呈显著正相关,与PTH-M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降钙素、PTH-M和cAMP的改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微血管、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尿病微血管、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关系,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神经病变并发症提供依据和视角。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神经病变患者24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神经病变200例(以眼底莹光素造影,严格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检,肌电图检查作为微血管、神经病变的观察指标)。观察上述两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神经病变组中血清C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血清C肽值则变化不大,处于正常范围,血清C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C肽水平与微血管、神经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血糖、血脂控制及其在延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成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组和胰岛素泵连续注射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血糖、血脂控制、平均治愈天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的差异及对糖化血红蛋白、C-肽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胰岛功能。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更有效地控制血糖,长期使用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2DM患者200例,根据DR分期分为三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C肽OR值为0.641,说明空腹C肽值每增加1ng/ml,DR严重程度下降35.9%。病程在5~9年的患者DR的严重程度是病程<5年的患者的2.95倍;病程≥10年的患者DR的严重程度是病程5~9年的患者的2.90倍。UAER 20~199μg/min组患者DR严重程度是UAER<20μg/min组的7.69倍;UAER≥200μg/min组患者DR严重程度是UAER 20~199μg/min组的2.07倍。结论:空腹C肽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保护因素;糖尿病病程、UAE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维持一定的空腹C肽水平,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潘莉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70-1470
目的 :观察和评价注射用胰肽原酶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 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4 8例 )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 (5 0例 )则注射维生素B1 及维生素 B1 2 治疗 ,疗程为 30 d,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 8% ,显效率 2 8%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7% ,显效率为4 7.9%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胰岛素、C-肽。方法:胰岛素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检测;C-肽采用抗原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30份病人血清进行放免和酶免检测,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无显性差异;同一份标本重复试验,此两种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对健康组、IGT组及2型糖尿病组病人胰岛素、C-肽结果分析,IGT组及2型糖尿病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结论:酶免法检测胰岛素、C-肽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不需要特殊设备、检测快速、准确、对操作无损害,使病人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的舒血管多肽,参与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累及肾脏和眼,CGRP强大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素收缩血管的作用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并在两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CGRP在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趋势,可以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微 《中国医疗前沿》2010,(4):29-29,30
目的研究和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Ⅱ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提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因素的认识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患者为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群,总计49例;竞争性放射免疫(试剂盒)分析: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测定、胰岛β细胞C-肽测定和胰岛素测定。结果IGT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与C-肽正常或偏高,而AngⅡ已开始升高。说明AngⅡ可能通过一系列作用机制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结论相关性分析显示:AngⅡ水平越高,INS、C-肽分泌量越低,AngⅡ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越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IGT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