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环糊精(CD)在碱性溶液中原位还原硝酸银制得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和环糊精浓度下制备得到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很均一,但是碱性过强(pH>12)或环糊精浓度太低(cCD<0.025 mmol/L)会导致银纳米粒子团聚。在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实验中发现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且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高于α-环糊精包覆的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2.
裴卫东 《微创医学》2000,19(4):515-516
氨化硝酸银是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增容剂和载体的不定型络合银,经丁香油还原后产生的银原子沉积在炎症组织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并将侧支根管填塞,达到根管消毒无菌目的[1].我们于1986年将氨化硝酸银用于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脓肿等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人仅将应用氨化硝酸银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与传统消毒剂甲醛甲酚(FC)对照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制作单层扁平上皮标本 ,以往采用青蛙、蟾蜍、大鼠的肠系膜 ,经过浸硝酸银溶液后 ,在阳光下照射还原 ,使上皮细胞界线变黑 [1 ]。该方法存在着一些缺点。如青蛙、蟾蜍、大鼠的肠系膜脂肪较多 ,浸银后脂肪很容易被硝酸银镀上 ,使背影不透亮 ,影响清晰度。标本需阳光照射还原 ,如阴天或下雨天难制作。而阳光含有红外线 ,容易使标本产生银沉淀 ,背景不美观。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 ,改进了单层扁平上皮标本的制作方法 ,介绍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材料 出生后 1个月健康家兔 (购于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塑料圈直径约 3cm,硝酸银 (上海试…  相似文献   

4.
裴卫东 《医学文选》2000,19(4):515-516
氨化硝酸银是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增容剂和载体的不定型络合银 ,经丁香油还原后产生的银原子沉积在炎症组织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并将侧支根管填塞 ,达到根管消毒无菌目的 [1 ] 。我们于 1986年将氨化硝酸银用于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脓肿等治疗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人仅将应用氨化硝酸银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与传统消毒剂甲醛甲酚 (FC)对照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统计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治疗根尖周炎 40 6例 ,氨化硝酸银组 2 85例 ,年龄 11~ 6 5岁 ,FC组 12 1例 ,年龄 10~ 70岁。1.2 氨化硝酸银…  相似文献   

5.
重点考察了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银胶体时温度、浓度和加料方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以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六偏磷酸钠为稳定剂,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液相还原硝酸银,制备出有不同粒径和分布的银胶体。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UV-vis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镜(TEM)确定胶体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加料获得的粒径和分布较小,硝酸银浓度和温度影响聚并和生长,从而对粒径分布产生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6.
阑尾类癌     
类癌起源于神经嵴,瘤细胞呈巢状排列,在病理上拟似癌的形态,被称为类癌。Masson 发现其细胞内颗粒可使硝酸银还原呈黑色,提示它起源于嗜银的 Kultschizky’s 细  相似文献   

7.
载银纳米氧化钛涂层抗菌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载银纳米氧化钛生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和表征,以期获得具抗菌作用的植入物涂层材料.方法 将等离子体喷涂纳米氧化钛涂层浸入1%、5%、9%的硝酸银溶液中载银,通过背散射电镜和能谱仪考察各自载银量和银分布,选择合适的载银工艺.对以该工艺制备的载银涂层进行银离子缓释、成骨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菌性能试验.结果 5%硝酸银溶液使得涂层载银量适中,银分布均匀.载银纳米氧化钛涂层的银离子爆发性释放明显,快速释银时间持续12 d;释银后涂层表面形貌较原始氧化钛涂层无明显改变.第1、3、5天时成骨细胞在载银前后的涂层表面对阿尔玛蓝染料的还原率[(18.3±1.8)%/(24.8±2.5)%;(21.8±3.7)%/(25.0±1.5)%;(34.0±1.5)%/(34.8±3.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测定的成骨细胞在载银前后的涂层表面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20.0±0.6)U/L/(20.0±1.0)U/L;(21.0±0.6)U/L/(20.0±0.6)U/L;(20.0±1.0)U/L/(20.0±0.0)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环直径最为(3.81±0.8)mm,抑菌环持续达12 d,菌落数试验抗菌率100%.结论 以5%硝酸银溶液制备载银纳米氧化钛涂层经济而高效.载银未改变纳米氧化钛原有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且使其具备了良好的体外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8.
岩白菜素的还原脱糖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岩白菜素在碱性条件下用NaBH4还原的产物.方法在氨水中用NaBH4还原岩白菜素.结果在弱碱性条件下还原岩白菜素,得到一个不寻常的脱糖产物,并提出一种解释说明脱糖产物的形成机理.结论岩白菜素在弱碱性条件下可还原脱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载银等离子喷涂的硅灰石涂层,以期获得具有抗菌作用的植入物涂层材料.方法 将硅灰石涂层浸入不同浓度(1%、5%、9%)硝酸银溶液中载银24 h.经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配套能谱仪分析表面物质成分、X射线衍射仪测定物相组成及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涂层载银量等方法筛选合适的载银工艺.运用所选工艺制备载银涂层,并进行银离子缓释和抑菌环试验.结果 随着硝酸银浓度的提高,涂层载银量增加.同时考虑载银量和成本因素,选择5%硝酸银溶液载银工艺进行后续研究.5%硝酸银溶液载银涂层在去离子水中银呈均匀释放50 d以上;抑菌环持续40 d以上,其最大直径为(6.00±0.25)mm,与未载银原始硅灰石涂层的抑菌环最大直径(0.23±0.34)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硅灰石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银,载银量随硝酸银浓度提高而增加.5%硝酸银溶液载银工艺所制备的载银硅灰石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载银等离子喷涂的硅灰石涂层,以期获得具有抗菌作用的植入物涂层材料。方法将硅灰石涂层浸入不同浓度(1%、5%、9%)硝酸银溶液中载银24h。经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配套能谱仪分析表面物质成分、X射线衍射仪测定物相组成及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涂层载银量等方法筛选合适的载银工艺。运用所选工艺制备载银涂层,并进行银离子缓释和抑菌环试验。结果随着硝酸银浓度的提高,涂层载银量增加。同时考虑载银量和成本因素,选择5%硝酸银溶液载银工艺进行后续研究。5%硝酸银溶液载银涂层在去离子水中银呈均匀释放50d以上;抑菌环持续40d以上,其最大直径为(6.00&#177;0.25)mm,与未载银原始硅灰石涂层的抑菌环最大直径(0.23&#177;0.34)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硅灰石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银,载银量随硝酸银浓度提高而增加。5%硝酸银溶液载银工艺所制备的载银硅灰石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蕾  邹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82-1084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并评价其质量。方法:利用磺胺嘧啶钠微乳和硝酸银微乳混合后反应的方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大小,以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分析等手段检测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各种理化特性。结果: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μ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品比市售磺胺嘧啶银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文题的方法,研究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及配比、反应温度对合成的Al_2O_3-Cr_2O_3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粒子的最佳pH值范围为4.4~5.0;粒子的组成仅取决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配比,改变反应物初始浓度及配比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粒子的性能;反应温度对粒子的粒径及分布影响很小。制得的复合Al_2O_3-Cr_2O_3超微粒子呈球形、组成均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Ag+-CHA)人工骨材料的载银量并观察其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将自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相应浓度硝酸银溶液中制得不同浓度的载银人工骨材料,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检测各载银材料的载银量;并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株(MC3T3-E1)种植于人工骨材料上,用MTT法、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等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10-2、10-3、5×10-4、10-4、8×10-5、5×10-5 mol/L浓度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的载银量分别为(4127.67±47.35)、(167.90±11.00)、(83.42±4.51)、(30.20±2.32)、(22.39±4.09)、(15.11±0.55)μg/g;MTT结果表明8×10-5、10-5 mol/LAg+-CHA及其他非载银材料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可诱导细胞迅速增长。镜下观察发现上述材料上的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结论低浓度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在诱导MC3T3-E1细胞的增殖方面性能优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抗感染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透明质酸(HA)为分散载体,通过紫外光还原硝酸银制备出了Ag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及抑菌实验对所得样品的形貌、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8 nm,在水相中能稳定分散,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共沉淀法制备复合Al_2O_3-SiO_2超细粒子。研究了不同的加料方式、反应物初始浓度配比以及干燥方式对合成过程和粒子性能的影响规律。考察了Al_2O_3-SiO_2超细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用作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无机填料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Al_2O_3-SiO_2超细粒子为球形,粒径小,单分散性能良好。复合树脂的透明度、光洁度以及固化深度等性能指标与进口的拜耳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以电子加速器为辐射源、草酸银为银源,通过辐射还原法制备了清洁的纳米银粉,并将此纳米银产物不经分离提纯直接与丙烯酸树脂复合制备了水性墨水。作为对比,采用典型的化学还原法制备相同粒径的纳米银,经多次分离提纯后再与丙烯酸树脂复合制备水性墨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与热重分析仪(TG)表征银粉的形貌及清洁性,并用万用表测试墨水涂层的导电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化学法,辐射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银可直接与丙烯酸树脂复合得到水性墨水,该墨水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固化后导电性优良,与基体有较强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17.
Serge  R  Bitemo  高勇 《医学教育探索》2001,(4):338-340
针对传统RESS过程中存在着颗粒质量和产量问题,本文分别以超临界CO2作为溶剂在萘的固态和熔融状态下利用RESS过程制备了萘的超细颗粒,研究了萘在固态和熔融态下各种操作变量,如萃取温度和压力、膨胀前温度和喷嘴尺寸等对产品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前温度和萃取压力的作用规律相同,提高膨胀前温度则颗粒变大,提高萃取温度,颗粒尺寸变小;而在熔融状态下反之,在该研究范围内,喷嘴尺寸的熔融态和固态下对颗粒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Serge  R  Bitemo  高勇 《医学教育探索》2001,(4):420-422430
针对传统RESS过程中存在着颗粒质量和产量问题,本文分别以超临界CO2作为溶剂在萘的固态和熔融状态下利用RESS过程制备了萘的超细颗粒,研究了萘在固态和熔融态下各种操作变量,如萃取温度和压力、膨胀前温度和喷嘴尺寸等对产品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前温度和萃取压力的作用规律相同,提高膨胀前温度则颗粒变大,提高萃取温度,颗粒尺寸变小;而在熔融状态下反之,在该研究范围内,喷嘴尺寸的熔融态和固态下对颗粒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超细粒子粒度及粒度分布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对快相变速率和慢相变速率两种晶型转变情形,建立了化学气相淀积合成超细粒子过程中,表征超细粒子晶体组成及含量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物系参数和操作参数对超细粒子晶体组成的影响,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