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耐热乳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耐热乳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及其产酶条件。方法利用含有X-gal平板培养基,于60℃划线培养,筛选出耐热乳糖酶产生菌,并观测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及乳糖浓度对菌株生长及产酶条件的影响。结果筛选出含耐热乳糖酶菌株,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分别为培养温度(60±1)℃,培养时间18~21h,培养基起始pH7.0~8.0,培养基乳糖浓度41.7mmol/L。结论在含有X-gal培养基进行划线培养是筛选产乳糖酶菌株的有效方法,同时该菌株具有嗜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并鉴定72株川产水豆豉分离株中高产蛋白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为深入研究水豆豉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其发酵菌株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酪蛋白法和对硝基苯-β-D半乳糖吡喃糖苷(pNPG)法分别测定菌株产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选出优势菌株,通过形态学、生化特征、16S rRNA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其进行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并测得其遗传稳定性。 结果 选择产蛋白酶能力前10名菌株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者(0.084 U/L)作为优势菌株,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法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生长曲线、产酶曲线符合枯草芽孢杆菌特性,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其产酶能力能稳定遗传至第9代并于第10代开始下降。 结论 从72株川产水豆豉分离株中筛选出的高产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α-淀粉酶高产菌株,对其发酵特性及分类鉴定进行研究,为丰富产淀粉酶菌种资源和进一步挖掘该菌株的应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初筛、复筛获得高酶活菌株XW86,利用传统的形态观察、系统生理生化反应并结合16S rDNA的序列分析,经Blast序列比对构建其系统进化树,确定其分类定位。通过单因素选择实验以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和多因素交互实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结果:XW86与已报道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QD517)亲缘关系最近,二者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生理生化反应谱与16S rDNA序列分析一致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XW86最适产酶条件为:在LB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75%吐温、0.5%淀粉,初始pH 6.5,35℃培养120 h。液体发酵得到的粗酶液酶活可高达2 200 U/dL,比优化前提高2.8倍。结论:初步鉴定XW86为枯草芽孢杆菌,产酶因素的最佳组合对其淀粉酶活性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该野生型菌株可为淀粉酶发酵工业新备选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资源,也为进一步克隆获得产淀粉酶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许颖  兰进 《医学教育探索》2006,(11):1707-1710
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新的产冷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为解决目前工业用β-半乳糖苷酶耗能大、pH要求高的难题创造条件.方法 通过含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的筛选培养基在油田附近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并进行鉴定,以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为底物测定酶特性.结果 获得了一株新的产冷活性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ecreted aspartic proteinase,SAP)与念珠菌致病性的关系。方法:从住院病人中分离培养出50株念珠菌,鉴定菌种后采用限制氮盐的培养基半定量测定天冬氨酸蛋白酶,并筛选蛋白酶阳性或阴性菌株。经证实为系统感染的10株菌株腹腔感染健康小鼠。结果:白色念珠菌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率高达90%。类星型和伪热带次之。蛋白酶阳性或阴性的念珠菌对健康小鼠均无致病性。结论:天冬氨酸蛋白酶在正常条件下并不能增加白念菌的侵蚀性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对杂色云芝合成漆酶的影响。方法以本实验室保藏的高漆酶合成菌株杂色云芝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不同培养方式对该菌株漆酶合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研究了碳源和氮源对漆酶合成的影响。结果摇床振荡培养产酶效果优于静止培养,在不同的碳源与氮源中,蔗糖为该菌株产漆酶的合适碳源,合适的氮源是酵母粉,培养基中碳氮源的最佳含量为:蔗糖10.2g/L ,酵母粉7.2g/L。结论碳源和氮源对杂色云芝发酵生产漆酶有很大的影响,响应面法对杂色云芝产液态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产酶菌株并探讨其最佳产酶条件。结果 :其中的一株无根根霉 (RhizopusarrhizusFischer - 2 9)显示了最高的脂肪酶酶活力。它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 0 ,鱼油加入量1% ,32℃。摇瓶发酵 4 8h ,最高发酵液酶活 34 98u/ml,在此条件下水解鱼油 ,可使其中的DHA、EPA的含量由原来的 10 %提高到 4 0 % ,是任何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泰山灰树花产海藻糖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灰树花产海藻糖的母种培养基配方。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固体培养基培养灰树花菌种,比较其生长状况,并进行液体摇瓶培养,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海藻糖产量。结果在马铃薯板栗壳培养基上生长的灰树花长势强,颜色亮白,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长速:7.5 mm/d,满管时间:10.8 d);此菌种在液体发酵中生物量和海藻糖产量也很高,分别为17.6 g/L和3.4 g/L。结论马铃薯板栗壳培养基是一种优良的灰树花母种培养基,有利于提高液体发酵中海藻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和选育能使戊糖发酵产生乙醇的菌株,并获得乙醇高产菌株.方法:以新鲜牛瘤胃液为筛选源,通过增殖培养基,筛选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种子培养基,经菌落形态观察,显微形态观察,发酵分离培养,筛选出6种菌株.结果:利用筛选出6种菌株的对戊糖发酵生产乙醇进行比较,产乙醇产量最高的为A1型菌和B2型菌,A1型菌落从牛瘤胃液产酒精活性最高,此菌乙醇产量为0.82%,B2型菌落产酒精活性其次,此菌乙醇产量为0.53%.结论:通过实验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出能使戊糖转化乙醇的6种菌株.  相似文献   

11.
真菌转化三七产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能发酵三七使其新增抗病原细菌功能的菌株。方法:108株真菌采用固态发酵对三七进行转化,对比发酵前、后产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藤黄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结果:6株菌固态发酵三七后,其发酵物对革兰氏阳性病原细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结论:真菌发酵三七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产ESBLs、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0年3月~2007年3月产ESBLs、产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AMS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31株,检出率为38.3%,检出产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76株,检出率为17.6%,尿液与脓液中产ESBLs+AmpC酶菌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最高;在年龄调查中,71-80岁组产ESBLs、产ESBLs+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与年龄大致呈正相关。在耐药性分析中,产ESBLs+AmpC酶菌株较产ESBLs菌株呈现更复杂的多重耐药。结论:产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在临床已广泛存在,多重耐药明显,临床应及时了解其耐药特点及变化趋势,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不含编码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工程菌,对不同构建策略构建的重组菌进行发酵调节研究.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毕赤酵母宿主菌,构建DAAO工程菌;利用微生物发酵和调节手段,对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获得了表型不同的3株重组菌(Muts的PDK13和PDGA10,Mut 的PDG27),它们的最佳生长条件基本相似,诱导表达条件却不相同,在Basal salts培养基内,当生长时间为36 h,诱导培养基起始pH为6.0、甲醇浓度为0.5%时,最有利于DAAO表达.在菌体密度相同的条件下,Mut 表型(PDG27)甲醇代谢快,诱导24 h,DAAO活力达到最高;Muts型(PDK13和PDGA10)甲醇代谢慢,诱导36 h,DAAO活力达最高;通气量一定时,菌体密度增加,DAAO表达量增加,菌体增加到一定程度表达量反而下降,表明通气量应随菌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 Muts型重组菌对通气量要求低且更有利于高密度发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滇重楼新鲜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并研究其代谢产物抑制人体病原细菌的能力.方法 滇重楼新鲜植株表面消毒后, 采用YPD平板分离培养内生真菌.各菌株的液体发酵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并浓缩.然后,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屎肠球菌3种可感染人体的细菌为指示菌, 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分离到54株内生真菌.其中20株内生真菌有抑菌活性, 活性菌株占总菌株数量的37%.其中, J09对上述3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49.67±1.25) mm、 (50.33±0.52) mm、 (37.00±1.63) mm, 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J09为灰黄青霉.同时, 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确定, 该抑菌成分并非青霉素或灰黄霉素.结论 内生真菌 (J09) 的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较强, 具有开发抗菌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3~5种菌种,确定小香蕈菌种的液体发酵配方,考察原生态扩繁的条件和方法,增加台蘑产量,开发真菌资源产品。方法:利用液体发酵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筛选出小香蕈、大香蕈、五台山杯菌(鸡爪子香蕈)、红银盘、白银盘五个菌种;确定液体发酵工艺:蔗糖1.0%,麸皮汁3.0%,玉米粉5.0%,土豆汁30%,NaNO3 0.2%,K2HPO40.1%,KCL 0.05%,FeSO4 0.001%;原生态扩繁。结论:最佳液体发酵工艺能大大提高小香蕈的菌丝浓度;原生态扩繁可以增加台蘑产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金叶女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抑制细菌活性.方法 采用植物组织块培养分离法从金叶女贞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分别进行YPD液体培养,将培养物过滤后用丙酮萃取次生代谢产物,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试验指示菌株,用滤纸片法分别测定次生代谢产物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金叶女贞茎和叶中共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有25株内生真菌对试验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86.2%.不具抗菌活性的菌株为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3.8%.结论 金叶女贞茎、叶中均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液体培养解脲支原体后加做固体培养的必要性。方法:将180例不孕不育患者标本先接种解脲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24 h后,再分别转种解脲支原体固体培养基培养,同时取124例液体培养液变红的标本做普通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结果:液体培养阳性率为51.11%,固体培养阳性率为4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液体培养阳性而固体培养阴性的标本占19.6%,液体培养法判断为阴性的污染标本中28.1%固体培养阳性。普通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共检出13株产脲酶菌和40株不产脲酶菌。结论:采用单一的液体培养法进行临床检测解脲支原体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确切的诊断仍要靠液体培养初筛后加做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病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11株,采用NCCL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证试验进行ESBLs检测,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检出ESBLs菌78株,检出率33.48%.产ESBLs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P<0.005).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结论应对ESBLs菌进行检测和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ESBLs菌治疗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