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对17例肺心病患者和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和肺动脉压进行同步观察。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甲皱微循环视野清晰,血管排列整齐,异形管袢出现率较低(5.8%);肺心病患者有半数甲皱微循环视野不清晰,异形管袢出现率较高(29.5%)管袢数减少;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与肺动脉压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γ=-0.8095)。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自拟的活血行气汤治疗高海拔地区血管性头痛284例,治愈96例(32.4%),显效172例(62%),无效16例(5.6%),总有效率为94.4%。服药期间患者无不良反应,疗程最短5天,最长45天,平均为12天。治疗前后并对患者进行舌尖及甲皱微循环检查,发现治疗前患者多有微循环障碍。治疗后微循环血管清晰度增高,管袢开放数目增多,色泽变红,异形管袢数目明显减少,管袢渗出及出血减少或消失,血流速度增快。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活血行气汤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推测这是该方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主要原因。该观察也提示微循环障碍是血管性头痛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因而认为舌尖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血管性头痛的诊断及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一项较好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拟扶正化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32例,观察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甲皱微循环清晰度、畸形率、袢顶瘀血、流态、流速、渗出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管袢数、管袢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对肝硬化引起甲皱微循环的病理机制和扶正化瘀改善甲皱微循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方法住院T2DM患者600例,根据肌电图结果分为DPN组488例和无DPN(NDPN)组112例,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查3组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微循环特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PN组和NDPN组甲襞微循环形态和袢周积分明显升高(P<0.01);与NDPN组比较,DPN组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升高(P<0.01)。(2)甲襞微循环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袢周渗出、出血积分升高,DPN组管袢数、乳头积分升高,袢顶直径减小(P<0.05,P<0.01),且DPN组袢顶直径和乳头积分与ND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变程度:2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正常者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PN组中度异常的比例高于NDPN组(52.9%vs 19.6%,P<0.01),正常者和轻度异常者比例低于NDPN组(分别为13.5%vs 31.2%,25.0%vs 43.8%,P<0.01)。结论 T2DM患者均存在甲襞微循环异常,DPN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更为严重,可能是DPN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NIDDM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彩色电视系统观测42例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并以综合定量评价法分析观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肉襞微循环在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方面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联,积极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应成为糖尿病整体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6.
对比观察26例淡红舌与35例青紫舌患者舌象与甲皱微循环,结果青紫舌组的血管张力、管袢流态、袢顶血流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淡红舌组(P<0.05)。认为舌色与甲皱微循环的密切关系有助于诊断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采用50H-1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69例脑梗死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管袢内血液流速减慢,出现红细胞聚集现象和偶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偶见渗出等,甲皱微循环的总积分属中度异常,经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后,总积分显著下降,属轻度异常,并且血液流速增快,红细胞聚集缓解,白色微小血栓消失以及管袢充盈、管袢加长、乳头下静脉丛减少.结论 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恢复脑细胞功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观测甲皱微循环对病情的发展和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40例症瘕患者前后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测定,并与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结果表明:症瘕患者手术前甲皱微循环多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输入枝、输出枝纤细,袢顶窄,管袢短,血流缓慢,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聚集,管袢周围可有渗出、出血。术后3个月自身比较,以上情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对40例瘟疫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测定,并与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结果表明:瘕患者手术前甲皱微循环多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输入枝、输出枝纤细,袢顶窄,管伴短,血流缓慢,伴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聚集,管袢周围可有渗出、出血。术后3个月自身比较,以上情况有明显改善。说明瘕患者多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血瘀是瘕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用WZD-1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尿毒症肾阳虚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后的舌尖和甲皱微循环。结果表明: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含量升高和水潴留是尿毒症肾阳虚的病理基础;舌尖微血管管袢渗出是舌胖大有齿痕的形成原因之一;血透前甲皱微血管管袢流态明显异常,血透后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由中度异常(4.99±1.52)下降到大致正常(1.98±0.97)范围(P<0.01)。微循环是反映尿毒症肾阳虚病理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甲皱微循环综合定量分析的加权积分法,对4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病程与甲皱微循环状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糖水平与甲皱微循环的血液流态学积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 p<0.001),而与管周状态及总积分值无显著相关性(r=-0.11,0.06,0.09 P值均>0.05);在血糖<10mmol/L和血糖为10~14mmol/L两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与甲皱微循环总积分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P>0.05)和0.557(P<0.0025)。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蛋白增加,我们通过观察8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24h尿蛋白量及甲皱襞微循环的改变,用电脑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处理,分析探讨甲皱微循环改变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与红细胞聚集、病程、空腹血糖成显著正相关,与微血管袢输出管径成显著负相关,且它们对24小时尿蛋白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红细胞聚集、微血管输出管径、病程、空腹血糖。说明微循环障碍,尤其是红细胞聚集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西宁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208例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同时以西宁地区39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以作比较。西宁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时①毛细血管形态学改变:管袢清晰度下降,管袢数目减少,管袢长度缩短,畸形管袢增多。②血液动力学改变:红细胞聚集严重,早期见到白色微小血栓,血流缓慢。③毛细血管袢周围改变:管袢周围渗出明显、偶有出血。提示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时甲皱微循环障碍严重。  相似文献   

15.
我科对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42例患儿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管袢模湖不清,管袢数减少,血流速度慢、出现粒流,红细胞聚集,皮肤乳头平直等项主要指标异常改变。表明在小儿患病毒性心肌炎时,存在着甲皱微循环障碍。甲皱微循环观察,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观察72例气血两虚、血淤和阴虚血热血液病人的甲皱微循环,并以25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济南医用光学仪器厂802—A 型体表多部位微循环观测仪。结果40例气血两虚病例管袢不清24例,管袢缩短0.11±0.058,管径变细18例,色淡28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14例血淤组袢顶淤血7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指出甲皱微循环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69例及正常对照 3 0例 ,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3 1例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 3 8例 ,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计算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及总积分 ,同时检测血浆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血浆胰岛素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 ,分析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以及和上述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的流态积分与 12 0min血糖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681,P <0 .0 0 1)。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不同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蛇毒抗栓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蛇毒抗栓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主要表现为管袢较前清晰,袢顶渗出、扩张显著减轻、输入动脉与输出静脉之比恢复正常,血流加速,流态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9.
观测结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甲皱襞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女性组甲皱管袢的数目、长度、管径和顶宽值均小于男性组,但微血流速度增快显著;甲皱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加权积分值明显低于男性组,且以管袢模糊、袢周渗出和出血为其变化特点。此外,对上述甲皱微观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3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及17例肾病综合征病儿的甲皱微循环作了动态的连续观察发现:①全部病儿的甲皱微循环管袢在单位范围内呈非发夹形者均超过20%;②在灰病急性期,单位范围内微循环管袢数目减少,动脉肢缩短、狭小,部分管袢模糊,此时病儿有高血压、浮肿等体内胺类物质活性亢进的表现,而在疾病恢复期,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微循环亦相应恢复;③2/3以上病儿微循环内发生红细胞聚集,此与病儿血浆内球蛋白的比例失调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