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共91个小肝癌病灶,分为小肝癌(1 ~3 cm)和微小肝癌(≤1 cm)两组,其中小肝癌63个,微小肝癌28个,均行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与MRI[T2Wl、扩散加权成像(DWI)、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梯度回波反相(OUT-PHASE)、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两种检查.比较CT与MRI对两者的检出率.结果 (1)63个小肝癌,检出率最高的序列是LAVA动脉期和CT动脉期,检出率最低的序列是CT平扫,CT和MRI共12个期相和序列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28个微小肝癌,检出率最高的是LAVA动脉期,最低的是LAVA平衡期,12个期相和序列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2)CT各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MRI IN-PHASE、LAVA平扫、LAVA平衡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04、0.002、0.004和0.028、0.006、0.000),而MR-T2WI、DWI、OUT-PHASE、LAVA动脉期及LAVA门静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0.303、0.107、0.251、0.168).(3)CT和MRI对小肝癌、CT和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125).(4)CT与MR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微小肝癌,CT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MRI对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3).结论 MRI-LAVA动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最高;MRI相对于CT更有利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评估常规MRI(T2WI)、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共32例患者行3.0T MRI腹部扫描,两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所有受检者肝脏的常规MRI序列(T2WI),DWI序列及DCEMRI序列,以手术病理、术中超声及治疗前后影像图像的综合评价作为金标准,评判各个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阅片间一致性,并两两比较各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PPV)及AUC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结果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均获得了很好的阅片者间一致性并明显高于T2WI,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阅片者间一致性明显高于DCE-MRI及T2WI序列;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的敏感性、PPV及AUC面积均高于T2WI;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各参数均明显高于T2WI,敏感性及AUC高于DCE-MRI序列,DCE-MRI序列的阳性预测值及AUC高于T2WI序列。结论非增强DWI序列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且与增强DCE-MRI序列无明显差异;而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序列的整体价值较其他序列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上肝细胞肝癌(HCC)的 MRI 动态增强表现,探讨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所定义的各种征象在 MRI上的识别率。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8月共5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入组本多中心研究,所有患者均行 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且经病理诊断证实有 HCC。由两位阅片者对 MR 图像进行独立盲法读片,阅片方法遵循LI-RADS流程:对主要征象、次要征象进行评价(出现/未出现),计算2位阅片者对LI-RADS所定义的各种 MRI征象的识别率。通过Kappa检验来分析两位阅片者对征象识别的一致性。结果:两位阅片者对病灶的3个主要征象(动脉期高强化、“廓清”表现、“包膜”表现)的识别率依次分别为83.3%和85.2%、77.8%和64.8%、51.9%和61.1%,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1、0.512和0.589。对于次要征象,大部分征象均有一定的识别率,以T2 WI上稍高信号、扩散受限的识别率最高,分别为90.7%和87.0%、88.9%和90.7%,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 值)分别为0.813和0.899。结论:基于LI-RADS的诊断标准,平扫及动态增强MR图像上乙肝肝硬化背景上的HCC病灶的主要征象能较多地被识别,且阅片者的一致性较好;次要征象中T2 WI稍高信号和扩散受限的识别率较高,阅片者间的一致性也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和定性比较甲状腺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和常规全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FOV DWI)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在术前行甲状腺常规MRI序列及f-FOV和r-FOV DWI检查.由两位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两组DWI的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测量甲状腺结节及正常组织的ADC值及图像变形率,并对比两种DWI序列定性、定量评估参数间的差异.结果:两位评阅者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良好(P均>0.05);r-FOV DWI的图像质量及病变显示情况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f-FOV DWI(P<0.001),且图像变形率明显小于后者(P<0.001).r-FOV DWI测得的甲状腺结节的ADC值低于f-FOV DWI(P<0.001),但两者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相当(Z=0.253,P=0.802).结论:甲状腺r-FOV DWI可以有效减少图像的变形、伪影及模糊度以获得较常规f-FOV DWI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佳的病变显示效果,为甲状腺微小病变的检出和诊断以及甲状腺DWI检查的标准化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 MRI 扩散加权成像(DWI)单一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名观察者分别独立分析65例宫颈癌患者术前 T2 WI、DWI 和 LAVA-Flex 动态增强图像,比较三者对宫颈癌影像学分期结果的差异,对肿瘤的 T2 WI、DWI 和 LAVA-Flex 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分期效能评估。结果DWI 检测到所有的病灶,其中3例病灶在常规 T2 WI 序列未能发现,1例在动态增强图像上未能发现。DWI、T2 WI 与 LAVA-Flex 动态增强对宫颈癌总体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0.8%、78.5%、87.7%。DWI 单一序列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单一 T2 WI 序列(P =0.04),DWI 序列与多期动态增强序列分期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 =0.39)。结论单一的 DWI 序列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准确性优于单一的 T2 WI 序列,在不具备增强的条件下 DWI 有望替代 MRI 动态增强序列,对宫颈癌做出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CT平扫、增强扫描与MRI平扫、DWI的表现。方法 :选取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乙肝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65例共74个肿瘤病灶,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MRI平扫、DWI对小肝癌总的检出率、不同直径小肝癌的检出率及包膜显示率。结果:CT平扫对病灶检出率为64.86%;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5.14%、68.92%、72.97%;MRI平扫对病灶检出率为86.49%;DWI为93.24%。各种方法对小肝癌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平扫、CT增强扫描、MRI平扫、DWI对包膜的显示率分别为40.54%、59.46%、71.62%、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对直径≤1 cm的小肝癌检出率均低于对直径1~3 cm小肝癌的检出率(均P0.05)。结论:DW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包膜显示率最高,且CT增强扫描更易检出直径1~3 cm的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前列腺多参数MRI检查,包括T1 WI、T2 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由2位医师在PACS系统中采用盲法对30例患者的T2 WI、DWI和DCE图像进行分析,按六分区法对前列腺各分区进行PI-RADS V2评分.以各分区的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利用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位观察者PI-RADS V2评分的一致性好(Kappa值=0.82).T2 WI、DWI、T2 WI+ DWI+ DCE的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7.23%、89.36%和92.55%,特异度分别为79.07%、89.53%和91.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00%、90.32%和92.5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88.50%和91.86%.T2 WI、DWI及T2 WI+ DWI+ DCE图像上癌区和非癌区PI-RAD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I轴位、冠状位PDWI脂肪抑制序列和轴位DWI对肛瘘内口及分型的诊断价值,从而指导手术。方法:48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_1WI、T_2WI,轴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和轴位DWI。结果: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在结合常规轴位T_1WI及轴位、冠状位T_2WI图像基础上,轴位、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检测瘘管内口准确率为98.0%,对瘘管分型显示准确率为92.0%。轴位DWI检测瘘管内口准确率为86.3%,对瘘管分型显示准确率为72.0%。轴位、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对显示瘘管内口的准确性与轴位D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前者对瘘管内口显示清晰度评分及对瘘管分型的准确率均高于后者(均P0.05)。结论:轴位、冠状位PDWI抑脂序列对肛瘘内口及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手术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的多模态MRI影像特征,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85个结节),回顾性分析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对病理证实的多步演变结果与对应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RI检出82个结节,检出率为96.5%,T2 WI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检测再生结节较敏感的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3.9%和96.3%,磁敏感成像(SWI)的检出率稍低(69.5%);再生结节(RN)与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x2=8.348,P=0.004)、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与肝细胞癌(HCC)(x2=4.612,P=0.032)的MRI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WI图像上LGDN的信噪比(SNR)值与RN、HGDN、HC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 WI图像上HCC的SNR值与RN、LGDN、HGD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RI是目前检测肝硬化结节最敏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MRI与病理的对照分析,多模态序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演变规律,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AC-BSA-SPIO对检出肝脏病灶,尤其是微小病灶的潜在价值及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分别测试LAC-BSA-SPIO最佳注射剂量和最佳扫描时间。28只大鼠MRI平扫序列为SET2map、FSET2WI、SET1WI、FRFSET2WI、GRE、3DFIESTA、SWI,注射LAC-BSA-SPIO(50μmolFe/kg)后30min行增强扫描。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28只,共检出≥2mm的病灶63个,包括36个为肝细胞癌(HCC),19个腺瘤性增生结节(AHN),8个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CNR最高的是50μmolFe/kgLAC-BSA-SPIO组;CNR最高的是30min组。增强扫描后AHN、IMT和HCC之间的T2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R下降最明显的依次是GRE、3DFIESTA、FSET2WI、FRFSET2WI。在所有的序列上,HCC、AHN、IMT增强扫描前后的CN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所有序列增强扫描前后的差值在HCC、AHN、IMT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C-BSA-SPIO有助于提高肿瘤-肝脏的CNR,对于肝硬化性肝癌的病灶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最佳剂量为50μmolFe/kg,最佳扫描时间为静脉注射后30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0T MR单源与多源发射技术对肝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行3.0 T MR肝脏扫描受试者的图像,检查序列包括频谱选择性衰减反转恢复T2WI( SPAIRT2WI序列、DWI以及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alanced FFE)序列.每一序列均在单源和多源的激发模式下进行双重采集,采用Student'st检验比较单多源图像的均匀性与对比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单多源图像质量的评分.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阅片,采用Kappa检验比较读片者之间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采用单源和多源发射技术测量图像的均匀性分别为418.40±66.75和416.26±50.61,多源发射技术图像均匀性优于单源发射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4,P<0.05).单源和多源发射技术测得的信噪比(SNR)分别为20.36±11.21和22.03±12.16,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5.22±8.95和18.3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2.630和- 4.238,P值均<0.05).多源发射技术图像对比度优于单源发射技术图像.SPAIR T2WI序列单源和多源发射技术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40±0.42)和(1.81±0.27)分,DWI序列分别为(1.08±0.46)和(1.63±0.36)分,Balanced FFE序列分别为(0.95±0.45)和(1.65±0.37)分,多源发射技术图像质量在上述3个序列中均优于单源发射技术图像(Z值分别为-5.894、-5.801和-6.985,P值均<0.01).2名评判医师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均>0.8,P值均<0.05).结论 相对于单源发射技术来说,多源发射技术能够消除电解质阴影,提供更好的图像均匀性、更高的图像对比度和更佳的图像质量,3.0T多源技术在腹部成像上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3.0T MRI超高清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与全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FOV DWI)在胃部病变成像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7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疾病患者,利用3.0T MRI扫描仪行常规MRI平扫、r-FOV DWI及f-FOV DWI扫描(b值=800 s/mm2);分别测量r-FOV与f-FOV DWI图像的病变区胃壁及正常胃壁的ADC值,计算DWI图像的空间分辨力;采用盲法由2位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利用4分法分别对r-FOV DWI及f-FOV DWI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FOV DWI与f-FOV DWI病变区及正常胃壁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OV DWI图像空间分辨力为1.875 mm×1.000 mm,高于f-FOV DWI图像空间分辨力(1.875 mm×2.250 mm),4分法观察者主观评分r-FOV DWI为3.59±0.50,高于f-FOV DWI(2.97±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7,P=0.002);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r-FOV DWI及f-FOV DWI图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47).结论:在胃部MRI DWI检查中,与f-FOV DWI相比,r-FOV DWI图像空间分辨力更高、图像变形程度更轻,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形态及边界.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T2W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联合RS-EPI DW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临床疑似直肠癌并顺利完成MRI检查的135例患者资料,将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癌的42位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同时扫描A组:三方位高清T2WI序列和B组:T2WI3D-SPACE联合超清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S-EPI DWI)序列组。两位阅片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分别进行肿瘤淋巴结(TN)分期、环周切缘(CRM)评估以及肠壁外静脉受累(EMVI)评估。所得数据均在19.0版SPSS软件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诊断医师的在A、B两组图像整体的T分期、N分期、CRM评估、EMVI评估上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组图像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A组T分期、N分期、CRM评估和EMVI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69.0%、59.5%、76.2%和71.4%。B组T分期、N分期、CRM评估和EMVI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88.1%、66.7%、78.6%和88.1%。A、B两组间4项术前评估指标行卡方检验,在T分期上满足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在N分期、CRM评估和EMVI评估上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WI 3D-SPACE联合RS-EPI DWI序列组对比常规高清T2WI序列,明显提升了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在N分期、CRM、EMVI的评估方面准确率稍有提升。可常规用于直肠癌MRI术前评估MRI扫描。  相似文献   

14.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0例直肠癌患者和17名无直肠病变的自愿者行盆腔T2WI和DWI,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采用肓法随机进行MRI阅片后对比分析单纯T2WI与T2WI结合DWI对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并对直肠癌和正常肠壁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单纯应用T2WI与T2WI结合DWI检出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0.873与0.978(P<0.05)、0.905与0.986(P<0.05).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两名医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60和0.828,P<0.05).直肠癌和其癌周正常肠壁ADC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93±0.14)×10-3 mm2/s、(1.40±0.17)×10-3 mm2/s,直肠癌与正常肠壁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3,P<0.01).结论 3.0 T MR DWI能较直观地显示直肠癌,其作为常规T2WI的补充检查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对直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2014版评分系统,探讨CT和 MRI对乙肝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个体内对照研究,搜集51例(54个 HCC 病灶)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由2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师根据LI-RADS标准分别对所有入组病例的动态增强CT、平扫联合动态增强MRI两个阅片单元进行独立盲法读片,每位阅片者每个单元读片结束后需等待至少一个月方能进入下个读片单元。通过Kappa检验对两位阅片者间的评分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两位阅片者对51例 HCC 患者 CT 图像进行评价,LI-RADS评分分别为4.13±1.10和4.07±1.13,一致性中等(Kappa=0.550);而基于平扫联合动态增强 MRI,两位阅片者的LI-RADS评分分别为4.61±0.65和4.31±0.91,一致性一般(Kappa=0.398)。结论:针对 HCC 病灶,使用LI-RADS进行诊断评分时,动态增强CT的阅片者间一致性较好,优于平扫联合动态增强 M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判断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有无残余癌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因宫颈癌行同步性放化疗、结束后再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25例。分别评价常规 T2 WI、DWI 联合 T2 WI 对治疗宫颈癌灶残余的判断情况,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分析 T2 WI 图像、DWI+T2 WI 图像、ADC值用于判断残余灶的准确性。结果25例患者手术后病理可见癌残余9例,无癌残余16例。T2 WI 单独阅片、DWI+T2 WI 联合阅片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56.0%和72.0%,敏感性77.8%和66.7%,特异性43.8%和75.0%,联合 DWI 后判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提高(P<0.05),敏感性稍下降。ADC 值在有无残余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RI 可以用于评价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的残余癌灶情况,DWI 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常规 T2 WI 联合 DWI 后可以显著提高特异性及准确性,但仍然存在降低敏感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MRI不同成像序列对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X线平片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为隐性创伤骨折的51例病人进一步行MRI检查,最终27例被确诊.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T1WI/SE,T2WI/FSE,STIR三种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采用kappa检验计算观察者间符合度.结果阅片者1三种序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9,0.90,敏感度分别为85%,81%,78%,特异度为96%,83%,92%.阅片者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0,0.90,敏感度为88%,85%,81%,特异度为92%,88%,92%.三种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SE具有最佳的观察者间符合度,三种序列的Kappa值分别为0.765,0.647,0.687.结论ROC分析显示T1WI/SE诊断隐性创伤骨折的价值优于T2WI/FSE和STIR,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特异度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儿童病毒性脑炎行常规T1WI、T2WI、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面扫描.根据常规MRI与DWI显示病变数目、范围、信号强度的对照分三组,与发病时间相结合计算并比较每组病灶各种检查序列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依据显示脑炎效果分:Ⅰ组(n=10)DWI优于常规MRI,发病时间平均(3.1±1.4)天;Ⅱ组(n=9)DWI与常规MRI基本一致,发病时间平均(5.6±1.9)天;Ⅲ组(n=15)常规MRI优于DWI,发病时间平均(15.3±7.7)天.Ⅰ组中DWI的CNR均明显高于T1WI、T2WI、FLAIR(P<0.01);Ⅱ组DWI的CNR与其它三个序列均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DWI的CNR明显低于T2WI(P=0.022<0.05),与T1WI、FLAIR的CNR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DWI的CNR高于T1WI、T2WI、FLAIR;随发病时间延长,DWI的CNR低于T2WI.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序列组合(DWI联合T2WI)诊断无肠道准备结肠癌的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对36例无肠道准备的结肠癌患者行全腹部扫描,两名影像医师独立分析所有受检者的常规MRI序列(T2WI),DWI联合T2WI序列及DCE-MRI序列的图像,评判各个序列诊断无肠道准备结肠癌的读者间一致性,并两两对比评估各序列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DWI联合T2WI获得了很好的读者间一致性(κ0.85),常规MRI及DCE-MRI序列仅获得了较好的读者间一致性(κ0.64,κ0.74);对于诊断无肠道准备的结肠癌,DWI联合T2WI的各组参数值明显高于常规MRI及DCE-MRI序列(P0.05),DCE-MRI的各组参数值高于常规MRI(P0.05)。结论非增强磁共振序列组合(DWI联合T2WI)可以较准确有效地诊断无肠道准备的结肠癌。  相似文献   

20.
倪明立  王玉慧  汤艳萍  李永  王成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71-1374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DWI和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小肝癌30例、肝血管瘤15例、肝囊肿15例)的MRI图像。扫描序列为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I、T1WI)、LAVA多期增强序列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800 s/mm^2)。比较小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是否有差异;对比分析LAVA多期增强序列(A组)、T1WI、T2WI和DWI(B组)及这2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病变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在病变检出方面:A组检出67个病灶,B组检出67个,C组检出67个,A组与C组比较,对病变的检出率无差异。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67个病灶中,A组诊断正确57个(85.1%),C组为65个(9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858,P〈0.05);肝囊肿、肝血管瘤、小肝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3.341±0.299)×10-3mm^2/s、(2.154±0.308)×10-3mm^2/s、(1.132±0.241)×10-3mm^2/s。结论:DWI结合LAVA技术对肝脏小病灶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