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4年Carlsson和Mollaret等确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对人致病以来,迄今国外已有80余个国家报导检出此菌,国内李笃唐、陈亢川、于恩庶、陈永金等,先后从腹泻患者,猪、鸡、鼠,污水中分离出本菌,并证实在人间有O:3,O:4,O:5、27血清型的流行。1983年我们从温江农场猪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O:9血清型,1984年追踪观察在同一农场人群中检出耶氏菌O:9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儿童腹泻患者携带ystB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PCR扩增患儿ystB基因,通过血清凝集实验及生化反应分析其血清型和生物型。结果所分析418例腹泻患儿中,有3例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stB基因阳性表达;均为生物1A型;检测到血清型O∶6者2例,O∶8者1例。结论 ystB基因阳性表达者均为生物1A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以O∶6略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和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于1997-201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分离得到28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PCR法分析其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耐热肠毒素A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yadA)、毒力活化因子基因(virF);应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酶切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9株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ail、ystA、yadA、virF毒力基因阳性,ystB为阴性的占97.6%( 204/209);O∶8血清型和未开展血清分型的菌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11株O∶5血清型有9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将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型,根据染色体DNA的Not Ⅰ酶切图谱,将29株O∶3血清型分成12个PFGE带型,包含5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2种。180株O∶9血清型菌株分成13个PFGE带型,包含10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4种,各自是从同一地区猪与家鼠、猪与犬、猪与野兔分离。结论 宁夏地区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致病性,O∶3逐步成为如今的优势血清型;O∶5、O∶8与血清未分型的菌株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O:3和O:9血清型在增菌液MTSB中关于温度的生长模型。方法用液体稀释法计细菌总量,并应用此模型来预测耶氏菌O:3和O:9血清型在有效的生长温度下的生长速率,世代时间,迟缓期及不同时间的生长菌数.并比较相同条件下耶氏菌O:3与O:9血清型之间生长速率的差异。结果耶氏菌O:3血清型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7·8℃,耶氏菌O:9血清型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0·3℃,在增菌液MTSB中的生长模型:耶氏菌O:3血清型为M=0·0134(T-255·1866),耶氏菌O:9血清型为M=0·0173(T-262·7457)。结论在4~30℃的温度范围内,它们的生长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4℃到15·7℃之间时,耶氏菌O:3血清型的生长速率大于耶氏菌O:9血清型,在15·7~30℃之间时,则耶氏菌O:9血清型的生长速率大于耶氏菌O:3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许多国家已经报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O3血清型生物4型、O8血清型生物1型、O9血清型生物2型和 O5∶27血清型生物2型菌株是引起人胃肠炎及导致败血症或继发性后遗症(如关节炎等)的病原菌。在日本,已从临床病例及健康动物中分离到 O3血清型生物4型菌株。但有学者从临床和健康猪体内分离到一种属于 O3血清型生物3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该菌株发酵乳糖、木糖和山梨糖,VP 反应阴性。本文作者从临床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株血清学鉴定的进一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因子血清对我国一些省市不同血清型的耶氏菌430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与VW抗原和动物致病性试验一致,进一步证实该因子血清凝集试验是测定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毒力可靠而又方便的一种方法。同时发现,一些血清型的菌株携带有40~48×106道尔顿的质粒,与耶氏菌毒力质粒分子量相当,但不具毒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用于该型菌株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选克隆株,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筛选到3株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经鉴定的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菌株呈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常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凝集反应;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株分型鉴定时,能准确鉴定出其中的24株O∶9血清型菌株,与用日本进口分型血清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结论筛选获得的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鉴定,具有很好的型特异性,避免了过去免疫血清制备中繁琐的抗原交叉吸收试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人类感染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有所增加,尤其在欧州(血清型3和9)和美国(血清型8)。该菌与急性末端回肠炎、儿童肠系膜淋巴腺炎、肠炎、败血症、结节性红斑和关节炎等有关。此菌又可从患有类风湿热的患者中分离到。全身性的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感染也有所报道。小肠结肠炎耶氏菌通常在马血琼脂(HBA)、去氧胆酸盐—枸橼酸盐(DC)、乳糖—  相似文献   

9.
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 :ail 、ystA 、ystB-、yadA 、virF 占 5 6.2 % ;ail 、ystA 、ystB-、yadA-、virF-占 2 5 .6% ;其他型占18.2 %。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在我国引起感染暴发和流行的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 :ail 、ystA 、yadA 、ystB-、virF 型 ,很少部分的ail 、ystA 、ystB-、yadA-、virF-根据以前的资料被认为是毒力质粒丢失的结果 ,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中国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中国6省165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 将114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成25个带型;K6GNllC30012(50株)、K6GNllC30015(19株)及K6GNllC30016(10株)是其主要带型,三个主要带型之间聚类相似性很高。将51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4个带型;其中K6GNllC90004(22株)与K6GNllC90010(13株)是其主要带型,K6GNllC90004与K6GNllC90010带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O:3与O:9血清型的主要带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O:3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一个克隆系,且在不同地区和年代变异很小;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两个不同的克隆系,且各自有一定的变异。O:3与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用适当的培养基从粪便中直接分离耶氏菌,虽然可检出某些血清型和生物型菌株,但另一些血清型和生物型的菌株(可能为数较少)则除了用冷增菌法外,往往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分离得到。然而,冷增菌法的临床价值有限,因为标本接种后三周尚不能分离到该菌。最近从外环境和食品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应用了几种快速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冻休克双增菌法(Freeze-shock double enrichment),该法用于分离表面水中的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相似文献   

12.
黄为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33-1534
[目的]了解黄石市常见家禽家畜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特性。[方法]采集常见家禽家畜粪便,共计1 590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和鉴定。[结果]1 590份样品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4株,阳性率为2.13%。分离到O:1、O:3、O:5、O:8、O:9等5种血清型的菌株。猪的检出率4.60%显著地高于其他家畜家禽(P﹤0.01)。1~3月和10~12月所分离的菌株,占全年菌株的55.88%,高于4~9月的44.12%。[结论]本地区家畜家禽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以O:9型为主。应加强本地区牲畜监管,防止人感染耶氏菌。  相似文献   

13.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在人和动物中引起腹泻及在猪中流行暴发已有报道,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进行分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控制我国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流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现实意义。O:9型是引起人类Y.e菌病的最主要菌株之一,为人类常见的血清型,为了解0:9型Y.e各菌株之间的差异,本文应用毒力质粒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各菌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工.菌株:0:9型Y.e**”菌4株*15、w卫7、侣、12分别来…  相似文献   

14.
鲜牛乳中检出O∶3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卫生微生物教研室(长春130021)黎明兰,甄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经常因食物和饮水受到本菌的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为了解牛奶的污染情况,我们检测了长春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吉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血清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78株检出菌进行分析。结果 7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出O:3和O:9两个血清型,生物型为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yadA^+、virF^+占60.0%,ail^+、ystA^+、ystB^-、yadA^-、virF^-占26.2%,其他型占13.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出2个克隆系7个基因型。结论 利用上述方法能很好分析吉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探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遗传关系,追踪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朱利贵 《实用预防医学》2001,8(3):F004-F004
从132份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3株,分属3个血清型,O:3型6株,O:6型3株,O:9型4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从腹泻病人、家养动物中分离的16株、5种血清型的小肠结肠耶氏菌的病原性。方法:用生化生物分型,自凝性(AA)试验、钙依赖性(CD)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来检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用ATB Expression自动鉴定系统对致病菌株做药敏试验。结果:仅2株狗源性菌与1株人源性菌为致病菌,他们均为生物3型/血清型O:3,二者耐药模型完全一致。结论:徐州地区,小肠结肠耶氏菌生物3型/血清型O:3是致病菌型,他在狗和人群之间分布关系密切,其他型别菌株可能不致病或潜在致病。  相似文献   

18.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爆发感染在美国并不常见,一些流行病学感染调查往往未能阐明本病的传染来源、食物传播以及人——人传播的重要性。在1981年12月至1982年2月,华盛顿州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感染阳性检出显著增加,遂引起注意,通过调查,提供了一次研究小肠结肠炎感染临床谱带以及食物受耶氏菌污染而导致此病原由自然界传播给人的机会。作者在爆发期间共调查了50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感染病例,这些病例大多在发病前两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进口冻肉产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出情况,为此类产品的风险分析和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国标检验方法和VITEK、API生化鉴定仪对247份进口冻肉产品进行检测。结果:247份样品中共检出耶尔森属菌33份,其中17份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为6.88%,均属于生物1A型,其中3株为血清O:8型,其余均属非常见血清型。阳性样品中16份为冻鸡类样品,1份为冻猪肉类样品。94份海产样品无一份检出。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国进口的冻肉产品中冻鸡类产品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比率较高,而海产品和冻猪肉产品中检出率相对较低,所以认为冻鸡类产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污染风险较高,应加强此类产品检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布特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广州十区两市日常监测的样品,共计207份,参照国标方法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生物分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携带等特征作分析。结果:207份样品中14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阳性率为6.22%。分离到O:1,2、O:5、O:8三种血清型的菌株。14株菌株均为非致病的生物1A型,其中8株携带毒力基因ystB,3株携带yadA基因。冬、春季的分离率比夏、秋季的高(χ^2检验,P〈0.005)。结论:本地区食品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以非流行株为主。应加强本地区食品加工、流通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