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癌症恶病质(CC)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近十年,尽管CC发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其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CC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系统性炎症反应、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多种因素。CC的成功治疗也有赖于多途径干预,包括营养支持和多种药物联合运用。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CC的药物有沙利度胺、非甾体消炎药类、孕酮类等;另外,一些根据其发病机制设计的新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如ALD518、OHR/AVR118等)。  相似文献   

2.
克罗米芬、倍美力序贯治疗促排卵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筠 《医学文选》2001,20(4):481-481
克罗米芬 (Clomiphene Citrare,简称 CC)是目前常用的促排卵药物 ,用于无排卵妇女的排卵治疗 ,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对 CC不敏感病例的促排卵治疗用药效果 ,对我院从 1998年 12月以来连用 CC三个周期 ,B超连续监测均无排卵 (以下简称对 CC不敏感 )的 8例患者 ,改用 CC 倍美力序贯给药治疗共 19周期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CC 雌激素为观察组 :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 ,在接受本治疗前用 CC治疗三个周期 ,B超连续监测不出现排卵前优势卵泡 (卵泡直径 <18m m ) ,即对 CC不敏感患者 8例。 CC对照组 :…  相似文献   

3.
黄筠 《微创医学》2001,20(4):481
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re,简称CC)是目前常用的促排卵药物,用于无排卵妇女的排卵治疗,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对CC不敏感病例的促排卵治疗用药效果,对我院从1998年12月以来连用CC三个周期,B超连续监测均无排卵(以下简称对CC不敏感)的8例患者,改用CC+倍美力序贯给药治疗共19周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对宫颈造成损伤致病原体入侵感染.CC常迁延不愈,有血性白带、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性交出血等表现.目前临床多采用聚焦超声使病变部位迅速升温、变性坏死,从而促进组织的重建和微循环的改善得以康复.本文观察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聚焦超声治疗的490例CC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干扰素(IFN)用于控制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 CC)发展,但已有几篇关于持续IFN治疗后引发H CC的报道。本研究意在阐明作为慢性丙肝的疗法———IFN———持续使用后H CC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在16个专科医院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有1056例患者接受持续IFN治疗,其中29例患H CC。结果:持续IFN治疗后,H CC的发病率为0.56/100人·年(95%CI0.35~0.76)。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较大、IFN治疗前有较高的血清天冬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和较低的血小板计数都是与H CC发展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治疗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方法 :应用克罗米芬 (CC)对 174名上述不孕妇女进行诱导排卵。结果 :排卵恢复率为 78% ,妊娠率为 42 %。结论 :明确病因 ,掌握CC适应症、合理调整个体最适CC剂量及联合用药是诱导成功的关键。文章强调了CC用法个体化的必要性和CC诱导过程中B超监护的重要性。文章还对应用CC后影响妊娠率的因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多将持续时间超过3~4周,X线胸片正常,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 CC)。儿童CC病因很多,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且有时咳嗽为疾病的唯一表现,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少困难。随着痰诱导技术的改进和检测方法的进步,临床逐步加深了对慢性咳嗽的认识。一些学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CC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文拟就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中医辨证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1病因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较成人少,目前认为无论在儿童或成人中,慢性咳嗽都常由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气喘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引起[1]。1.1感染感染后咳嗽是一项回顾性诊断,通常对患者进行查体或胸片检查不能发现肺部疾病的证据,并且咳嗽可自行消失。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人认为可能由气道炎症刺激咳嗽感受器后继发产生,可有一过性气道高反应性。这些气道病变可持续数周。目前发现感染后咳嗽的诸多诱因中,支原体感染占了不小的比例。水氏[2]用ELISA法对268例CC患儿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86例,弱阳性38例及使用大环内配类药物治疗有效者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124例,...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 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使用外周苯二氮受体(PBR)配体抑制肿瘤增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疗法。应用R 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了人H CC细胞系和HCC患者肿瘤标本中的PBR表达。研究了PBR配体对人H CC细胞的作用,以评估PBR配体对H CC的治疗作用。PBR定位于H CC细胞系和H CC患者肿瘤组织的线粒体。而正常肝脏无PBR表达。PBR配体通过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抑制了H CC细胞系的增殖。凋亡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caspase-3激活与核降解。此外当抗凋亡的Bcl-2和Bcl-X L被抑…  相似文献   

9.
唐本雄  曹缵孙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9):563-565,576
本研究将3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分为安体舒通(SP),克洛米酚(CC)和安体舒通+克洛米酚(SP+CC)3组。分别给予SP(12.5~50mg/d)。CC(50~150mg/d)和SP+CC(SP12.5~50mg/d;CC50~150mg/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评价3种治疗6个月期间排卵率与妊娠率。结果表明治疗2个月SP、SP+CC2组血清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P<0.05);SP+CC 和CC2组雌二醇(E_2)与黄体期孕酮(P)升高。治疗6个月期间,排卵率以SP+CC 组最高,SP 组最低,CC 组居中,3组间有差别(P<0.05);妊娠率以CC 组稍高,但3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以上提示SP 能有效地降低PCOS 组妇女血清T 水平,但不能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CC 仅能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但不能降低血清T 水平,CC 与SP 联合用,集二药之优点,既降低血清T 水平又能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与治疗PCOS 的其它方法相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54-58
目的分析尿促性腺激素(HMG)、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三种促排卵药物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排卵功能障碍致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HMG组、LE组、CC组,每组各50例,三组患者分别单药应用HMG、LE、CC作为促排卵治疗方案,然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对三组患者促排卵治疗前、HCG注射日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及血清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促排卵治疗后,LE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VI、FI、VFI水平高于HMG组或CC组,子宫动脉PI、RI、S/D水平低于HMG组或CC组,HMG组患者的VI、FI、VFI水平高于CC组,HMG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SH、E_2水平高于CC组或LE组,血清LH水平低于CC组或LE组,LE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排卵功能障碍致不孕症患者的单药促排卵治疗中,相对于应用CC方案或HMG方案,应用LE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血清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小,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效果 .方法 :首先给予难治性PCOS患者 2mo的二甲双胍治疗 ,然后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3个周期 ,观察患者的内分泌变化、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形态和妊娠率 ,并与单纯克罗米芬治疗周期结果相比较 .结果 :87例PCOS患者中共有 19例为难治性PCOS ,占 2 2 % ,经二甲双胍治疗 2mo后 ,患者的LH ,雄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E2 水平上升 (P <0 .0 1) .在此基础上再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治疗 3个周期 ,结果 19例患者的 5 7个周期中 2 0个周期有排卵 ,周期排卵率为 3 5 % ;妊娠 6例 ,妊娠率为 3 2 % .子宫内膜厚度在 9~ 14mm之间及A型者比例增加 ,与单纯克罗米芬周期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联合是治疗难治性PCOS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75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C组和LE组,分别纳入病例37例和38例,观察2组促排卵的临床效果.结果 CC组平均完成4.4个(162/37)周期,LE组平均完成5.2个(198/38)周期,CC组有排卵的周期(54.9%,89/162)明显多于LE组(42.4%,8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与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随访妊娠率35.1%(13/37),LE组39.4%(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平均促排卵周期少,有排卵的周期比例高,HCG日成熟卵泡数多,但是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和E2激素水平,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来曲唑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用中药“补肾调冲方”调整子宫内膜并择时加用克罗米芬(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内服中药“补肾调冲方”调整子宫内膜厚度,当内膜达到7 mm以上时,加CC治疗;对照组:月经D5单纯CC给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促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慧君 《中外医疗》2012,31(19):83-84
目的比较因PCOS导致的无排卵患者应用克罗米酚柠檬酸盐(CC)和他莫昔芬(TMX)的促排卵效果。方法连续371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酚柠檬酸盐组187例,他莫昔芬组18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成熟卵泡数量,血清E2(pg/mL),黄体酮(ng/m1)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CC组直径达到18mm的卵泡数量显著多于TMX组(2.1±0.1vs.1.1±0.7,P〈0.0001)。CC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4%和18.7%,显著高于TMX组的51.6%和10.8%(降0.叭和P=0.04)。结诊青照米西;}柠檬酶扑对PCnS赢者但牲相辅粱衍千他蓖昔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优化小型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技术,探讨供体细胞不同类型、不同传代数以及蚜肠霉素(Aphidicolin,APC)处理各供体细胞对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 小型猪输卵管上皮细胞(OEC),耳成纤维细胞(EFC)和卵丘细胞(CC)分别经血清饥饿或血饥饿后再使用0.1μg/mlAPC处理.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培养7d,以检测其发育能力.结果 OEC经APC处理后,重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均显著高于仅血清饥饿处理组(61.82% vs 56.25%,24.55% vs 17.86%; P<0.05).以EFC为供体细胞,APC组重构胚卵裂率显著高于血清饥饿组(63.36% vs 57.01%; P<0.05).注入CC,APC处理能显著提高重构胚的囊胚形成率(29.63%; P<0.05).三种细胞经APC处理,CC作为核供体,重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最高.三种细胞中,无论哪一种作为核供体,其传代数对重构胚的发育没有影响.结论 以CC为供体细胞,血清饥饿后再使用APC处理,更适合小型猪的体细胞核移植.  相似文献   

16.
3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3种促排卵方案:CC/HCG、CC/HMG/HCG、HMG/HCG联合官腔内人工受精(IU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3种方法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发育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情况。结果 CC/HMG/HCG和HMG/HCG组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及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CC/HCG组,而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无差异。结论 3种促排卵方案都是可行的,临床上CC仍作为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对于对CC抵抗或内膜发育不良者可采用第2、3组方案。但PCOS不孕患者用HMG促排卵可引起多卵泡发育及增加OHS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君子汤治疗癌性恶病质的可能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一个全面的网络药理学策略,由四个顺序模块组成:靶点预测、网络构建、分子对接、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四君子汤中的7,9(11)-dehydropachymic acid和Taraxerol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INS,PCK2,FABP3...  相似文献   

18.
唾液孕酮检测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障碍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美国中医诊所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治疗寻求一种非损伤性的孕酮评估方法。[方法]不孕妇女42例随机分为克罗米酚(CC)治疗组、绝经期妇女尿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CC+TCM)治疗组。治疗后以放射免疫法测定促排卵周期之黄体期及正常妇女21例配对血清及唾液标本的孕酮浓度。[结果]治疗组之黄体期唾液孕酮值范围为(294.0±31.0)pg/mL至(499.0±75.0)pg/mL,与正常月经周期组之孕酮值非常接近;而治疗组中配对之血清孕酮范围则是(28.6±4.2)ng/mL至(51.4±16.6)ng/mL。治疗后各治疗组妊娠妇女的唾液与血清孕酮含量较非孕妇女高(P<0.05);血清与唾液孕酮值呈正相关关系。不孕妇女治疗后的妊娠率CC+TCM组为46.7%,CC组为42.9%,HMG组为46.0%,3组总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唾液孕酮浓度,是一种替代检测血清孕酮的实用、有效而简便的评估方法;中医中药在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与CC和HMG相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排卵药物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23个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分为自然周期组(143对)、枸橼酸氯米芬(CC)组(40对)、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26对)及CC+HMG组(54对)促排周期组;各组患者均在排卵前1d、排卵后1d进行一次IUI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多胎率及OHSS率。结果促排卵周期总妊娠率为14.5%,略高于自然周期组妊娠率(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促排卵周期中CC+HMG组的妊娠率22.7%(20/88),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的妊娠率为3.0%(2/66)(P〈0.05)明显低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组妊娠率为14.6%(40/274)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宫外孕率、多胎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UI治疗中,CC+HMG促排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口服克罗米酚(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年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的28例PCOS患者和口服CC治疗的3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前、术后激素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排卵和妊娠情况,并将二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T和LH/FSH值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SH值及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率及排卵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妊娠率腹腔镜组(73.08%)显著高于口服CC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与口服CC治疗PCOS相比更具优越性,对于口服CC治疗疗效不佳或有迫切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可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