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方法是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期坚持吸入能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减少慢性症状,改善肺功能,预防和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但循证医学证明,使用倍氯米松会引起患儿生长曲线显著降低,假如需要用吸入性皮质激素来控制哮喘,则推荐使用能有效控制哮喘的最小剂量并对患儿生长状况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85例急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细胞组(31.8%,27/85)和中性粒细胞组(30.6%,26/85)、混合细胞组(16.4%,14/85)和寡细胞组(21.2%,18/85)。各组患者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严重程度与混合细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细胞组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显著少于寡细胞和混合细胞组(P<0.05)。同期患者使用吸入激素剂量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方面,混合细胞组显著多于嗜酸性细胞组(P<0.05)。中性粒细胞组吸入激素剂量显著少于混合细胞组(P<0.05),而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混合性细胞组(P<0.05)。其余各组间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吸入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炎症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可能给临床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85例急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 根据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细胞组(31.8%,27/85)和中性粒细胞组(30.6%,26/85)、混合细胞组( 16.4%,14/85)和寡细胞组(21.2%,18/85).各组患者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严重程度与混合细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细胞组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显著少于寡细胞和混合细胞组(P<0.05).同期患者使用吸入激素剂量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方面,混合细胞组显著多于嗜酸性细胞组(P<0.05).中性粒细胞组吸入激素剂量显著少于混合细胞组(P<0.05),而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混合性细胞组(P<0.05).其余各组间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吸入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炎症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可能给临床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洪明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60-1760
哮喘仍然是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因为哮喘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气道对各种刺激反应日益增加并引起哮喘发作,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并缓解或预防气道狭窄的症状。目前WHO制订的哮喘防治指南推荐:在持续有症状的哮喘患者中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ICS),哮喘获得良好控制后降阶梯治疗,直到使用最小剂量ICS维持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等表现。目前哮喘的治疗仍以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为主,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肾上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率,抗炎效果好,局部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降低气道反应性,修复气道上皮的炎症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近80%。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不正确的治疗哮喘代价会更高。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01,10(3):213-213
最近 ,英国Payne等报道 ,小儿难治性哮喘存在不同的亚型。尽管给予大剂量吸入皮质激素治疗 ,难治性哮喘患儿仍反复发作。症状持续存在可能与气道炎症长期存在有关 ,气道炎症可通过呼出气一氧化氮 (NO)浓度确定。Payne等评价了气道炎症 (以呼出气NO浓度为指标 )在难治性哮喘患儿中的作用以及口服泼泥松龙的疗效。研究纳入2 3例难治性哮喘患儿 (平均 11 7岁 ) ,测定了口服泼尼松龙 2周前后呼出气的NO浓度。根据肺活量测定、峰呼气流速、支气管扩张剂用量和症状评估临床疗效 ,测定患儿的血清泼尼松龙和皮质醇浓度来确定患儿是…  相似文献   

8.
孙铁英 《中国医刊》1999,34(11):10-11
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发展到严重时,会出现哮喘的临床症状,如何判断气道炎症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对哮喘早期诊断和防治均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常根据症状、肺功能、治疗效果以及气道高反应性(AHR)测定,来间接地判断气道炎症。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寻找和?..  相似文献   

9.
李大果 《广西医学》2005,27(9):1455-145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常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与临床症状并不平行,通常在临床症状控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存在气道炎症,这是导致临床上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因此,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对常规口服或吸入类固醇激素治疗不敏感,且常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及其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上皮细胞损害以及气道重塑等病理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作者综述了中性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以气道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患者寻求治疗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多有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等表现。目前哮喘的治疗仍以吸人激素治疗为主。激素具有较好的消炎、抗过敏作用。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受体结合率,抗炎效果佳。局部吸人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降低气道反应性,修复气道上皮炎症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起效快,用药剂量小,可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我科自2006年1~10月,对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其他多种细胞参与反应而引起的慢性、持久性的炎症疾病。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三大特征。患者缓解期症状虽已消失,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反应了其气道持久性的病理变化。我们对3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探讨支气管反应性与小气道功能及临床缓解间的关系。比较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80%患者和MMEF〉80%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以及临床缓解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结果:说明哮喘缓解期患者仍然存在支气管高反应性及小气道阻塞,提示缓解期炙症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高应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哮喘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每天分别吸入倍氯米松1000、700、400和200μg。观察临床症状及组胺激发试验,测气道反应性变化,并检查血清ECP浓度。结果各组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临床症状好转,气道高反应性降低,ECP浓度下降。结论几种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均有治疗作用,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或许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当代医学》2021,27(4):138-139
目的 分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气道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反应及气道炎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在其他炎症细胞中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观察组气道反应性FEV1-PD20水平、气道炎症水平IL-10逐渐升高,气道炎症水平IL-5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促进气道高反应性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郝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48-148
近年来对哮喘机理及治疗的认识进展迅速,在发病机理方面突出了气道慢性炎症的重要性及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特征。从而在治疗方面强调了吸入疗法尤其强调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优点,这些都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重视。为了推进哮喘治疗工作,我们儿科学习了全国儿童哮喘诊断、治疗常规,严格按照“儿科哮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建立了门诊病案。在治疗上,积极应用了吸入疗法,迅速解除喘息状态,购入了“空气压缩仪”,在门诊开展了β受体激动剂和皮质激素的吸入治疗。取得了即刻止喘的好效果,并且购入了皮质激素吸入制剂,这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粉末气雾剂。进行了依据北京市医学会统一制定的专期按病情分阶段计划吸入治疗工作,在我门诊经过3年来的努力,取得较好的疗效,较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缓解了一批哮喘患儿。  相似文献   

16.
颜云盈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3,25(7):1187-1189
哮喘以间歇阵发性支气管痉挛为特征 ,哮喘特殊的气道炎症反应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气道局部的聚集和Th2 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所共同发挥的作用。其结果出现对直接的刺激(如甲基乙酰胆碱 )和非直接的刺激 (如锻炼 )的支气管高反应性 (AHR) 〔1〕。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 ,阻止病情恶化和恢复正常肺功能。本文主要讨论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对于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作用。1 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患” ,确定了气道炎症在哮喘…  相似文献   

17.
痰嗜酸粒细胞(EOS)作为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效应细胞,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密切相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痰EOS作为评价哮喘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具有评价治疗反应性、预测哮喘再次发作风险以及提示预后等作用。连续动态监测痰EOS计数,有助于评估哮喘治疗的反应性和充分性,将其作为气道炎症标志物的哮喘管理模式在哮喘临床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不同哮喘患者存在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明确表型并分别给予精准治疗方案,可优化哮喘治疗的管理方法。目前,抗白细胞介素-5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显示出一定的功效,针对哮喘气道EOS炎症靶向药物的治疗已得到肯定,靶向药物为未来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新一代的吸入性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及沙丁胺醇(万托林)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36例哮喘患儿吸入治疗后的症状,PEFR变化以及副作用进行追踪动态观察和监测。结果 该吸入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不仅具有很强的局部抗炎活性且能减少或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副作用。沙丁胺醇具有松驰气道平滑肌、增加粘膜纤毛的清洗功能、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介质释放等作用。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改善气道炎症作用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恩顺  孙增涛 《西部医学》2007,19(2):187-189
目的评价麻芩咳喘合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麻芩咳喘合剂对8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气道反应性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与40例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麻芩咳喘合剂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症状,改善其肺功能,降低气道反应性,降低哮喘患者血清ET、NO水平。结论麻芩咳喘合剂通过对哮喘始动环节的抑制,拮抗哮喘炎性介质的释放,达到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哮喘发作,减轻发作程度的目的。麻芩咳喘合剂具有明确的拮抗气道慢性炎症和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儿科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长期吸入激素、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1]。由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它以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特征,它主要由免疫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引起,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现代医学模式不仅是对生理性疾病的诊治,心理健康也日益受到重视[2]。2013年我科收治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