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脑损伤对脑组织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氨基酸递质含量的表现特征,寻找对其干预的可能性。方法 2001-02/2003-02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闭合性脑损伤患者92例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为轻型组(GCS13~15分)19例,中型组(GCS9~12分)51例,重型组(GCS3~8分)22例,全部患者均在手术中取脑挫裂伤区组织标本,大小为1cm&;#215;1cm&;#215;1cm,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脑组织中所含各种氨基酸含量。结果 中、重型脑损伤组脑组织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在伤后1~5h明显低于轻型脑损伤组(P均&;lt;0.05),而1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于伤后1~5h即明显高于同期轻型脑损伤组(P均&;lt;0.05),3组患者1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随着受伤时间延长明显增高。相同时间的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牛磺酸含量相差不明显,但同一组内牛磺酸含量有随时间延长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 兴奋性氨基酸增高与颅脑损伤程度以及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含量愈高伤情愈重,预后就愈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CD3^+/HLA-DR^+的浓度变化。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小时、1天、3天、5天、7天)血清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D3^+/HLA-DR^+的浓度变化。结果4组患者入院12小时内的血清hs-CRP、IL-6、CD3^+/HLA-DR^+浓度均升高,特重型组伤后12小时内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浓度均持续下降,而特重型组仍保持较高的浓度,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s-CRP与IL-6、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γ=0.479,0.561,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hs-CRP、IL-6、CD3^+/HLA-DR^+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提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严重,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CD3^+/HLA-DR^+的浓度变化。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小时、1天、3天、5天、7天)血清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D3^+/HLA-DR^+的浓度变化。结果4组患者入院12小时内的血清hs-CRP、IL-6、CD3^+/HLA-DR^+浓度均升高,特重型组伤后12小时内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浓度均持续下降,而特重型组仍保持较高的浓度,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s-CRP与IL-6、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γ=0.479,0.561,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hs-CRP、IL-6、CD3^+/HLA-DR^+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提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严重,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方法 将98例颅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型组(3~8分)26例,中型组(9~13分)44例及轻型组(13~15分)28例,测定入院时及伤后第1、2、3天、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回访患者3、6、12个月后康复情况.结果 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 与正常值比较,轻型颅脑损伤者血糖水平与正常值无统计学意义,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伤后第3天血糖显著升高,伤后1周血糖仍保持较高水平且比首次检测结果 高.结论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预后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13~15分)37例、中型组(GCS9~12分)35例、重型组(GCS3~8分)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个时间段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各组在入院时,入院1、3、5、7、15d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在入院时、1、3、5、7、15d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脊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规律及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趋势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65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组15例、中型组20例与重型组30例,采集其伤后1d至数周的脑脊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水平,对比实时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中型及重型组伤后7d内CRP水平及7dCRP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及轻型组(P<0.05),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脑脊液CRP水平变化趋势与影像学改变一致。结论脑脊液中CRP水平是反映颅脑损伤后脑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对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 0 1年 11月— 2 0 0 3年 11月 ,对入住我院神经外科 ICU的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于伤后 1~ 3h入院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外伤性颅内血肿 (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血肿 ) 16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 14例 ,弥漫性脑损伤 8例。亚低温治疗组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6 .0 0± 0 .2 5 )岁 ;GCS评分 3~ 5分11例 ,6~ 8分 6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冰帽及冰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高血糖反应及胰岛素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 ,将 3~ 5分、6~ 8分、9~ 12分患者按极重型、重型、轻型 3大组分类。随机分成胰岛素治疗组与对照组 ,观察治疗 1个月。结果血糖水平与GCS、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1)。用胰岛素治疗能改善重型患者的预后 (P <0 .0 5 ) ,而在极重型及轻型组内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估计患者预后。胰岛素能改善重型患者预后 ,而对极重型或轻型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发生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细胞兴奋毒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实验组3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分轻型,中型,重型3组,对照组10例,颅脑外伤后0-48h经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结果。结果:实验组轻型,中型,重型3组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且升高幅度依次增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损伤越重,升高越明显,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可以作为颅脑外伤后衡量颅脑损伤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瑞华  梁倩  梁喜芳 《家庭护士》2009,7(5):393-39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的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将82例颅脑外伤病人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型组(3分~8分)37例,中型组(9分~13分)20例及轻型组(13分~15分)25例,测定入院时及伤后第3天、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记录各组死亡情况.[结果]重型组、中型组血糖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 [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病人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症,以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9例DAI患者(实验组)和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者(对照组)的脑脊液NSE水平.实验组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2 h、1 d、2 d、3 d、7 d、14 d采集脑脊液标本,并分析NSE水平与DAI严重程度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分析早期脑脊液NSE水平评估DAI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型组伤后12 h~3 d、中型组伤后12 h~7 d、重型组伤后12 h~14 d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重型组各时间点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1).根据ROC曲线,以NSE预测DAI患者预后,其截断值为27.83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5%.结论 脑脊液NSE水平可作为判断 DAI损伤程度的指标.早期脑脊液NSE水平对DA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全身儿茶酚胺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12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实验病理研究室完成。选择6~8周二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辐射组(n=10)和辐射组(n=50)。辐射组按照辐射剂量分为3mW/cm2亚组(n=10)、10mW/cm2亚组(n=20)、30mW/cm2亚组(n=10)和100mW/cm2亚组(n=10)。采用0,3,10,30和100mW/cm2高功率微波辐射大鼠,于辐射后6h、1d和7d活杀取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和丘脑中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4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尿中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参加实验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功率微波辐射后6h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大脑皮质,10mW/cm2组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降低;海马3~100mW/cm2组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丘脑中4种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②高功率微波10mW/cm2辐射不同时间后大鼠不同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辐射后6h大脑皮质谷氨酸含量升高,1d后基本恢复正常;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1d后有所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显著降低,1d后有所恢复,7d时仍未恢复正常。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甘氨酸含量在辐射后6h明显降低,1d时基本恢复。丘脑氨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③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辐射后3d,10mW/cm2组尿中香草扁桃酸含量显著升高,30和100mW/cm2组显著降低;10mW/cm2组尿中高香草酸含量于显著降低;而100mW/cm2组显著升高。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氨基酸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大脑皮质和丘脑均可见主要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升高,二者比值下降,提示兴奋性氨基酸参与了大脑皮质和丘脑的早期损伤,而抑制性氨基酸则与其病变恢复有关。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均降低,提示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可能与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乳酸及脑氧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UTI20万单位,每目2次,连续7d。所有患者均于伤后第1~5天取颈内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作乳酸检测和血气分析,观察颈静脉血乳酸(JVL)、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A.vD02)、脑氧摄取率(CER02)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JVL均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伤后第2-5天,研究组JVL水平与第1天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较同时间点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伤后第2—5天SjvO2、A.vDO2和CER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TI能降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JVL水平,改善脑氧代谢状况,进而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行GCS评分,分为重型脑挫裂伤组(GCS 3-8分)、中型脑挫裂伤组(GCS 9-12分)和轻型脑挫裂伤组(GCS 13-15分);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COS评分),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 1-2分)、残疾组(GOS 3-4分)和良好组(COS5分)。入院时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均值对比: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两两对比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两两对比均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挫裂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程度与与脑挫裂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脑挫裂伤愈严重,GCS评分越低,入院时血糖含量越高,其预后也越差,GOS评分越低。早期检查血糖可作为伤情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智脑胶囊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智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检测发现智脑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提高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智脑胶囊具有改善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调节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或重摄取的受阻,从而改善实验性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1在重度脑外伤(TBI)患者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及在脑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选取重度TBI住院、且行开颅手术患者78例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收集血液,其中19例收集到脑组织。实验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TBI组(6~8分,n=35)和特重型TBI组(3~5分,n=43)。10例病例对照组脑组织标本来自摘除的脑血管瘤或良性肿瘤边缘少量正常脑组织。1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来自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重度TBI患者CXCL1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损伤后脑组织和不同时间点血液中CXCL1蛋白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CXCL1蛋白含量与术后30 d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脑组织内CXCL1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重度TBI后,CXCL1主要表达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特重型TBI组CXCL1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含量高于重型TBI组(t=-12.58,P0.05)。重型TBI组CXCL1蛋白在血液中含量于术前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术后14 d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术后30 d降至健康者水平(P0.05)。特重型TBI组CXCL1蛋白在血液中含量术前和术后1 d最高,其后逐渐下降,术后30 d仍高于健康者(P0.05)。术前至术后30 d,特重型TBI组CXCL1蛋白含量均高于重型TBI组(P0.05)。特重型TBI组术前血液中CXCL1蛋白含量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351,P0.05)。结论重度TBI后CXCL1表达明显增高,且主要表达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CXCL1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对34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在伤后48小时内测定了脑脊液过氧化脂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患者脑脊液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急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脑脊液过氧化脂质含量的测定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和D 二聚体(D dimer,D 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对6 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浆Fi和D D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急性颅脑损伤组6 0例,男33例,女2 7例,年龄5 2~75岁,平均(6 3.5±1 1 .5 )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入院时均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重型(GCS3~8分) 2 2例、中型(GCS9~1 2分) 1 0例、轻型(GCS1 3~1 5分) 2 8例。对照组30例,男1 8例,女1 2例,年龄4 8~73岁,平均(6 0 .3±1 1 .8)岁,系健康体检者。2 .…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探讨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6含量。患者分为两组,A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8分;B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0例,GCS≤〈8分。结果IL-6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浓度,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脑脊液中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损伤程度重者IL-6含量明显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病情和炎症反应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脊液中IL-6在伤后明显高于血清中IL-6值。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存在1L-6的过量表达,且脑脊液表达较明显。IL-6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脑损害患者昏迷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型脑损害患者72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或者常规支持治疗。按照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4例。在入院后或术后1~3周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纳为对照组,在入院后或术后5~20h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连续行高压氧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GOS评分为1分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评分为4分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高压氧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重型脑损害患者昏迷状态,减轻患者脑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