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郑州市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206例DM家族史、脑力劳动、缺乏体育锻炼可能是DM患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OR值分别为2.09、1.88、1.56。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M家族史和脑力劳动是DM患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教育程度和肥胖对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昆山市≥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教育程度和BMI、腰围身高比(WHtR)对T2DM的关联及交互作用。结果通过复杂加权后总人群、男性及女性T2DM患病率(95%CI)分别为3.9%(3.7%~4.1%)、3.6%(3.3%~3.8%)和4.2%(3.9%~4.5%)。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态及日常体力活动)后,教育程度(OR=2.99,95%CI:2.69~3.32)、BMI(OR=1.69,95%CI:1.57~1.81)、WHtR(OR=2.12,95%CI:1.91~2.37)与T2DM患病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在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态、体力活动情况)后,教育程度和WHtR交互作用与T2DM患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β=-0.127,Sβ=0.059,χ2=4.58,P=0.032)。结论教育程度及腹型肥胖对T2DM患病呈现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市15个乡镇共完成55687名30~79岁常住居民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样样本检测等内容,描述人群中辣食摄入、肥胖患病情况等。采用SAS 9.4和Excel 2013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辣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彭州市人群辣食摄入率为77.66%,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开始摄入辣食年龄为9.2岁,摄入时间以30~49年最多(64.36%)。同时摄入2种及以上辣食人群占97.51%。辣食摄入组肥胖患病率(8.56%)高于辣食非摄入组(7.25%),患病率随着辣食摄入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不摄入辣食相比,女性和全人群辣食摄入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24和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辣食摄入与患肥胖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全人群每天或几乎每天摄入辣食(OR值分别为1.29和1.23),吃辣强度为中、高(女性OR值分别为1.11和1.38,全人群OR值分别为1.10和1.26),同时摄入辣食种类为5种(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56和1.28)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随着辣食摄入时间增加,OR值上升,50~59年组OR值最大(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48和1.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居民辣食摄入率较高,开始摄入辣食年龄小,摄入时间长,且以混合食用多种辣食为主。在总人群和女性中,辣食摄入频率、吃辣强度、摄入辣食种类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在男性中未发现此种关联。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在天津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市3个城区和3个郊县≥18岁的成年人进行现况调查,从中选取体重指数(BMI)≥28 kg/m2的人群,共2888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考试培训的调查员对抽样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值≥6.1 mmol/L者再进行餐后2 h血糖测定.描述该人群的T2DM患病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分析患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T2DM患病率为11.74%,女性患病率(13.90%)高于男性(8.75%).肥胖人群按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和BMI之间T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383,95%CI:1.254~1.525)、性别(OR=1.591,95%CI:1.230~2.059)是成年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食用水果(OR=0.867,95%CI:0.774~0.971)是保护因素.结论 肥胖人群的T2DM患病率较高,T2DM在不同肥胖人群特征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与全人群有所不同,可能与肥胖者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了解西宁市城西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宁市城西区的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中筛查0~14岁儿童哮喘病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5%,年龄分布以3~5岁较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遗传史(OR=3.442,95% CI=1.299~9.121)、食物过敏(OR=6.366,95% CI=1.146 ~ 35.353)、过敏性鼻炎(OR=7.750,95%CI=2.738~21.937)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高.家族史和过敏史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病之间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月和2009年1月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青岛地区7 819名35~74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ALT、GGT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新诊断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新诊断T2DM患病率(13.10%)高于女性(10.70%),女性ALT、GGT水平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LT、GGT水平均与FPG(r值分别为0.077、0.115)、2 h PG(r值分别为0.078、0.111)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总人群ALT异常(OR=2.48,95%CI:1.75~3.52)、GGT异常(OR=2.83,95%CI:2.24~3.59)均与新诊断T2DM高患病风险相关(P0.01);男性、女性ALT异常(男性OR=2.68,95%CI:1.57~4.59;女性OR=2.32,95%CI:1.46~3.69)、GGT异常(男性OR=2.48,95%CI:1.84~3.35;女性OR=3.35,95%CI:2.27~4.95)均与新诊断T2DM高患病风险相关(P0.01)。结论 ALT、GGT异常与T2DM高患病风险相关,后续还需要长期研究或干预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坐位和重体力工作人群腰背痛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对 3类工作人群 (固定体姿、重体力和教师等工种 ,以轻体力自由体姿教师组作为参比组 )采用标准问卷和体检等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 ,共调查3 5 6人 (3组分别为 81,181和 94人 )。 [结果 ]坐位、重体力和参比组的累积患病率分别为 79 0 % ,60 2 % ,45 8% ,年患病率分别为 74 1% ,46 4% ,3 7 5 % ,周患病率分别为 3 3 3 % ,13 3 % ,2 1 9% ;对偏倚进行控制后 ,坐位工人累积患病率、年患病率和周患病率与参比组比较的OR值分别为 8 2 ,8 0 ,3 1,而重体力工人则为 4 8,3 7,3 8(P值均小于 0 0 5 )。 [结论 ]固定体姿和重体力劳动都是工作相关腰背痛的重要危险因素 ,健康工人效应在重体力工人组表现明显 ,工种和工作体力要求评分可影响腰背痛的患病情况 ,主要混杂因素是年龄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17124户中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体质指数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6%、23.8%、34.1%和42.7%;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3%,24.2%,33.8%和43.5%;除男性体型偏瘦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群(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BMI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485(1.319~1.672)、1.827(1.536~2.191)、2.849(1.659~4.893);中心性肥胖女性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642(1.112~2.425)、1.530(1.363~1.717)、1.644(1.299~2.080)、3.529(2.001~6.225)。结论 BMI与WC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价值;应将腹型肥胖尤其是全身性肥胖合并腹型肥胖的人群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浔区≥50岁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糖尿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6—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612名≥50岁的常住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1 551人,有效率为93.32%。调查发现T2DM 127例,患病率为8.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394, 95%CI:1.480~3.872)、糖尿病家族史(OR=34.487, 95%CI:21.533~55.232)、超重(OR=1.746, 95%CI:1.420~3.427)、肥胖(OR=1.906, 95%CI:1.427~3.393)和中心性肥胖(OR=1.602, 95%CI:1.394~1.920)是≥50岁人群T2DM患病的危险因素,日均蔬菜摄入量500 g (OR=0.423, 95%CI:0.229~0.780)是T2DM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南浔区50岁及以上人群T2DM患病率为8.19%,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当地50岁及以上人群患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吉林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延边地区30~60岁常住居民5 33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空腹血糖受损(IFG)粗检出率分别为6.1%(159/2 600)和5.9%(161/2 735),其标化检出率分别为5.5%和5.5%;糖尿病(DM)粗患病率分别为7.2%(186/2 600)和5.7%(156/2 735),其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1%和4.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IFG和DM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IFG患病与性别、饮酒、腹型肥胖(OR=1.329,95% CI=1.022~1.730)、高甘油三酯血症(OR=1.745,95%CI=1.333~2.283)、高胆固醇血症(OR=2.033,95%CI=1.497~2.761)和代谢综合征(OR=6.630,95%CI=5.106~8.608)密切相关(均P<0.05):DM患病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腹型肥胖(OR=1.855,95%CI=1.407~2.446)、高胆固醇血症(OR=1.864,95%CI=1.379~2.520)、高甘油三酯血症(OR=2.281,95%CI=1.737~2.996)和代谢综合征(OR=7.779,95%CI=5.937~10.191)密切相关(均P=0.000),其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对DM影响具有计量反应关系.结论 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分别与性别、年龄(DM)、饮酒(IFG)、文化程度(DM)、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糖尿病 (DM)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延缓和控制 DM并发症发生 ,制订 DM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某矿区糖尿病现况调查资料进行糖尿病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病例 -对照研究。结果  46 .89%的 DM患者患有不同程度上的并发症 ,显著高于血糖正常(NGT)者 (16 .2 0 %) (P <0 .0 0 0 1) ,其中常见并发症有高血压、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肾病及视网膜疾病。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妇女、玉米、猪肉、浅色蔬菜、动物油、初中文化程度、豆制品、餐后 2 h血糖、年龄、收缩压 10个变量与 DM并发症发生有正向或负向统计学关联。年龄、猪肉或豆制品摄入过多、高收缩压和餐后 2 h高血糖是影响 DM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子 ;而以玉米为主食和摄入浅色蔬菜可能是 DM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子。结论 影响 DM患者并发症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糖尿病(DM)患病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4个区(县)的1415名18岁及以上居民,通过检测血糖和面对面询问方法进行糖尿病患病率和影响因素调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糖尿病相关因素。结果重庆市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0%,18-44岁组1.3%,45-59岁组5.5%,60岁以上组9.7%;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空腹血糖损害(IFG)患病率为3.7%,18-44岁组1.9%,45-59岁组2.6%,60岁以上组为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重指数、腰围、体力活动和文化程度是重庆市DM和IFG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糖尿病状况严重,防治糖尿病应从相关的多个因素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荣昌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调整糖尿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主动招募5 669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分类逐歩后退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重庆市荣昌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46%、16.76%、16.0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1.13%、14.01%、15.66%。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9.68%、35.47%、12.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职业、户籍、吸烟、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患病率相关。退休人群糖尿病知晓率高,男性糖尿病治疗率高,60~69岁组、70~75岁组糖尿病控制率高,家庭年收入2~万元、3~万元糖尿病控制率低。血脂异常人群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 结论 重庆市荣昌区35~75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加强血脂异常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及血糖监测,加大低年龄段糖尿病筛查力度对于糖尿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方法:应用1:1配比的病 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关。患2型糖尿病以后,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强度较大可以减小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高密度脂蛋白(HDL-C)越高,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脑小,血糖控制以后,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梗死的危险性。上述因素为保护性因素,盐摄入过多可增加2型糖尿病并合脑梗死的危险性。打鼾使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房颤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A性格与2型糖尿病粮合并脑梗死有关。显示2型糖尿病发生梗死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水平高,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研究未发现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妊娠中毒症,总胆醇(TC)、甘油三酯(TG)、APo-B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关,结论:为了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提倡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多食蔬菜,控制盐的过多摄入,血糖和血 及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并分析该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甲状腺结节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惠州地区25~70岁的人群共8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并检查其尿碘水平和甲状腺结节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惠州地区居民总体人群尿碘1.42~2 537.73 μg/L,中位数149.25 μg/L,男性尿碘中位数显著高于女性,农村人群尿碘中位数显著高于城市人群(Z=4.092、-5.984,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惠州地区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生与性别、年龄、地区、吸烟、饮酒、尿碘水平、常吃海产品、甲状腺疾病史有关(均P<0.05),与常吃腌制食品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418)、年龄≥60岁(OR=2.143)、吸烟(OR=2.113)、饮酒(OR=1.826)、低尿碘(OR=3.582)、甲状腺疾病史(OR=2.425)是惠州地区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常吃海产品(OR=0.356)是惠州地区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惠州地区居民总体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范围,但仍应加大重点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查,给予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高血压史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或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城区和3个郊区(县)19 08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收集父母高血压史以及子女高血压的其他生活环境因素,同时测量儿童青少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资料中血压参考值,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患病率为9.13%.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P<0.001).控制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居住地、BMI、青春期、吸烟、饮酒、吃肉类食物、体力活动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等协变量后,父母高血压史人数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980(95%CI:0.524~1.437)和0.832(95%CI:0.463~1.201).控制上述的协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与父母均无高血压史者相比,父亲高血压、母亲高血压、双亲高血压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1.688(1.385~2.059)、1.559(1.164~2.087)和1.273(0.673~2.406).结论父母高血压史可能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控制应重视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居民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 495人展开IGT和IFG流行病学调查,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GT、IFG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IGT、IFG患病率为6.95%、1.75%(世界人口标化率为4.42%、1.03%),随着年龄的增加,IGT、IFG患病率逐步升高;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超重、肥胖、腰臀比(WHR)、三酰甘油(TG)、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P<0.05或P<0.01)。[结论]糖调节受损具有高龄群体高患病的增龄特点;年龄、超重、肥胖、WHR、TG、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为糖调节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温州市社区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温州市10个社区35周岁以上居民13507名,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居民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温州市社区居民血糖均值为(5.30±1.76)mmol/L,糖尿病患病率为11.5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13%,女性为1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知晓率为38.92%,男女分别为36.00%和40.91%。控制率为16.00%,男女分别为14.40%和17.08%;服药率为30.50%,男女分别为27.04%和32.86%。药物治疗者血糖控制率为40.76%,男女分别为40.83%和40.73%。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经常食用肉蛋类和高血压为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增加劳动强度、多吃蔬菜对居民患糖尿病有保护作用。结论糖尿病是温州市社区居民常见的慢性病。针对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