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龚氏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RC)及认知功能筛选试验(CCSE)对39例TIA患者和39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TIA组智能和记忆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3.1%、53.8%,均高于对照组,WAIS-RC、WMS-RC、CCSE总量表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损害较全面。结论 TI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对TI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率及CT灌注成像异常临床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为开展针对其治疗措施的研究提供精确量化标准。方法:确定60例诊断为TIA且CTP灌注异常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分为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组30例(VCI组),TIA后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对照组),分析TIA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与脑CTP异常的相关性。结果:VCI组CBF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而MTT、TTP明显延长(P0.05),CBV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TIA是导致VCI的重要病因,CTP对TIA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明山  甘碧坤  卢伟  翁旭  杨健  庞华  杨石  钟华 《重庆医学》2008,37(18):2041-204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轾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用事件相关电位、改良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数字连线测试、数字广度测试等方法评价5s倒TIA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结果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TIA发作次数、认知功能状况、P300潜伏期和波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认知功能损害加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增加.当狭窄程度超过70%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并不增加.结论 颈动脉狡窄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对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TIA患者,解除颈动脉狭窄可能降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减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及氟桂利嗪的影响。方法;对TIA患者38例及对照组34例进行了ERP及改良长谷川痴呆量农(ⅡDS-R)检查,并对应用氟桂利嗪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人组ERP的P;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病人组治疗后,P1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患者存有认知功能障碍,氟桂利嗪对TIA后的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瑞  陈丽梅 《中外医疗》2015,(3):122-123
目的:探讨益智醒脑方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就诊的90例TIA后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3组:A组给予益智醒脑方和阿司匹林、B组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和阿司匹林、C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60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对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显示,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A组,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结论益智醒脑方可改善TIA后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且作用效果优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银杏叶对老年TIA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65岁以上TIA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观察组)和银杏叶(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15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于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第3、7、15 d共4次评分,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 d 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两组MME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老年TIA患者认知功能效果优于银杏叶。  相似文献   

7.
谷新医  马强  王久武  高平  梁金  刘坤 《吉林医学》2011,32(28):5871-5872
目的:探讨MoCA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选取51例首次发病的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中文版Mo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同时选取41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oCA量表测试结果。结果:TIA患者的MoCA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其中TIA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的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TI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与额颞叶有关的认知功能损害,中文版MoCA量表可以用于评价TIA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TIA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MMSE评分;并选取同期体检的12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Lp-PLA2、MCP-1水平,并评价其对TIA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Lp-PLA2与MCP-1水平越高,MMSE评分越低(P<0.05);TIA组患者Lp-PLA2、MCP-1水平均与MMSE评分负相关(P<0.05);Lp-PLA2与MCP-1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8.73、120.52 ng/mL,联合诊断的AUC为0.795,均高于单独诊断的0.677、0.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血清MCP-1、Lp-PLA2水平升高,MMSE评分降低,血清MCP-1、Lp-PLA2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择61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在其最后一次发作的72h内应用MoCA及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其认知功能,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TIA组的MoCA总评分、MMSE总评分[分别为(16.59±5.74)分,(20.80±4.20)分]低于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为(27.58±1.36)分,(27.69±2.0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IA患者的MoCA和MMSE总评分随TIA发作次数增加而降低,TIA患者的MoCA总评分与MMSE总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777,P<0.01),且相关系数随发作次数增加而增高;MoCA对TIA认知障碍诊断的敏感性、诊断效率(分别为86.89%、90.10%)高于MMSE(分别为67.21%、79.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P=0.032).结论 MoCA量表测试可以反映TIA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可作为TI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筛查的良好工具,其应用价值优于MMS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认知功能状态及负性情绪.方法 对56例TIA病人和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及负性情绪的测评.认知功能的测评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负性情绪的测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TIA组的MoCA、M...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中文版MoCA量表初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方法:39例TIA患者首次发病7天内采用中文版Mo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同时选取28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MoCA量表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TIA患者的MoCA量表总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分别为24.46±2.51、27.86±1.76、P〈0.01),其中TIA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分别为3.56±0.94,4.61±0.57,P〈0.01)、注意(分别为4.23±1.09、5.43±0.57,P〈0.01)、延迟记忆评分(分别为3.74±1.19,4.43±0.74,P〈0.01)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两组患者的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及与正常对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与额颞叶有关的认知功能损害,中文版MoCA量表可以用于评价TIA后的认知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46例TIA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分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经治疗后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非治疗组,而高于对照组。结论TIA与脑梗死关系密切,积极治疗可避免其发展为脑梗死,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韩静  李华  苏俊红 《农垦医学》2006,28(6):407-408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听觉p300测试.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波幅较正常对照组降低;2.病例组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即刻记忆和注意计算两个分项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期轻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筛查发病时间在7 d内的轻型脑梗死(NIHSS评分≤ 5)及TIA患者,共纳入123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入院后1 d内进行首次评估,14 d后进行二次评估。根据两次认知功能评估评分变化分为改善组(评分增加值≥ 2)及未改善组,分析影响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改善的因素。结果 首次评估认知功能正常35例(28.5%),认知功能障碍88例(71.5%),14 d后认知功能正常45例(36.6%),认知功能障碍78例(63.4%);认知功能改善62例(50.4%)(改善组),认知功能未改善61例(49.6%)(未改善组);与首次评估相比,患者14 d后MoCA评分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抽象、延迟回忆及记忆改善最为明显(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功能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在年龄、静息性腔梗构成比、脑萎缩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既往静息性腔梗是认知功能无改善的危险因素[R=2.785(95% CI:1.248,6.212),P =0.012]。结论 多数轻型脑梗死与TIA患者发病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半数患者急性期内认知功能即有所改善,静息性腔梗是急性期轻型脑梗死及TIA患者认知功能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薛红霞 《中外医疗》2012,31(14):54-5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我院2008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7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资料,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颈动脉超声对TIA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系统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 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合理治疗,治疗以改善血液为为主,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张广平 《中外医疗》2008,27(27):62-62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TIA病人分两组(A组与B组),B组单纯使用肠溶阿斯匹林治疗,A组在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病人3个月内,6个月内TIA复发情况.结果 A组前3个月TIA复发1例,B组5例.后3个月A组TIA复发3例,B组10例,B组复发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银杏达莫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产生的症状和记忆功能,其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以通过不同途经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TIA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肠溶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17.
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发作30例,积极寻找病因,包括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房颤)、颈椎病(对椎动脉压迫),血液检查有无疑血功能纤溶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充分评估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发观低分子肝素钙对TIA疗效是肯定的,针对寻致TIA发作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理、生理环节进行干预有抑制血栓形成,防止形成完全性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治疗并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入院后诊断为单纯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纳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受试者 MMSE、MoCA、CCSE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患者TIA 多次发作的比例较发作一次的比例较高;观察组中 TIA 伴有颈静脉狭窄的患者 N2、P300的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潜伏期水平;观察组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IA 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能力较单纯 TIA 患者损害严重,且 TIA 发作频次越多,血管狭窄程度越重,认知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肖育 《中外医疗》2012,31(34):86-8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用15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变化,并观察有无药品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TIA患者脑梗塞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疗效较单纯抗血小板治疗为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应用LMWH治疗30例TIA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P1)、血小板聚集率(PAG)等的变化。结果:30例TIA患者经LMWH治疗后。PAG、全血黏度显著降低。结论:LMWH可影响TIA患者的凝血机制,降低其血黏度,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