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非痴呆非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2001-01/2002-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采用Odd-ball模式听觉刺激对31例非痴呆非抑郁帕金森病患者(患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患者组P300潜伏期为(355.36±53.73)ms,波幅为(6.16±2.95)μV,对照组P300潜伏期为(313.66±19.11)ms,波幅为(12.35±2.97)μV。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下降(P<0.05)。结论:非痴呆非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提示患者存在不同于痴呆或抑郁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丁苯酞动员内皮祖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mg/(kg·d)]和低剂量组[丁苯酞60mg/(kg·d)]和高剂量组[丁苯酞120mg/(kg·d)],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灌胃治疗5d,每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2h和治疗5d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水平;行CD3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天起,尼莫地平组及高、低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第3天时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低剂量组[(0.40±0.52)分vs(1.10±0.32)分,P<0.05]。假手术组大鼠缺血2h循环EPC水平低于其他4组(P<0.05)。治疗第5天,高剂量组EPC增加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低剂量组(P<0.05)。尼莫地平组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脑缺血区CD31阳性及vWF阳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丁苯酞可动员循环EPC,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致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入选病例分为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例入组患者中房颤患者66例,非房颤患者81例,房颤组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7%(18/66)与14.81%(12/81),χ2=3.071,P=0.028],房颤组症状性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2.12%(8/66)与3.70%(3/81),χ2=3.798,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发房颤的患者基线收缩压高(OR=11.285,95%CI 1.576-68.377,P=0.035)、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2.608,95%CI 1.072-4.380,P=0.013)、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R=1.595,95%CI 1.164-3.258,P=0.023)、起病-溶栓时间(OTT)较长(OR=93.114,95%CI 7.385-177.972,P=0.006)、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收缩压变异性OR=18.638,95%CI 1.433-65.634,P=0.004;舒张压变异性OR=21.449,95%CI 1.528-56.420,P=0.003)与溶栓后发生HT显著相关。结论房颤与静脉溶栓后HT具有相关性。基线收缩压高、基线NIHSS评分较高、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TT较长、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是房颤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皮肾镜技术是应用内镜经扩张后形成的皮肤至集合系统通道,进入上泌尿道施行检查、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技术,是泌尿外科很有价值的诊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高致死性人兽共患病,呈世界性分布,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据WHO统计每年大约有50000余人死于该病。近年来随着宠物爱好者的日益增多,宠物伤人事件在不断增多,狂犬病疫情也随之逐渐回升,每年因感染狂犬病死亡的人数达到3300多人,自2002年以来,我国因狂犬病死亡人数达11540余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红花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双侧内收长肌切断、患侧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自制可调节支具固定治疗的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9髋)术后给予西红花炖瘦肉服用;对照组30例(38髋)术后不给予西红花炖瘦肉服用。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alter评定标准,治疗组仅1例(1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生率为:2.56%;而对照组出现4例(4髋),其发生率为:10.53%。髋关节功能参照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30例39个髋中,优19髋,良18髋,可1髋,差1髋,优良率为94.87%;对照组30例38个髋中,优18髋,良15髋,可2髋,差3髋,优良率为86.84%,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红花防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确切,但近期随访对患儿的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没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冶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促子宫颈成熟,在国内外均已见报道[1,2]。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采用米非司酮为200mg~400mg。我们选用低剂量(100mg)米非司酮促子宫颈成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8...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