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27例,分为DPN组(141例)和无DPN组(286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并进一步分析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141例)和无DPN组患者年龄[(61.45±9.39)岁vs(58.07±10.41)岁]、糖尿病病程[(8.64±5.79)年vs(6.93±5.63)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8.67±2.04)%vs(7.91±1.84)%]及空腹血糖水平[(9.84±3.97)mmol/L vs(8.67±3.21)mmol/L]、吸烟率[43例(30.5%)vs 45例(15.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51例(36.2%)vs 64例(2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吸烟、合并DR为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HbA1c、吸烟以及合并DR为导致DPN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施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PN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并发DPN组与对照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有无长期吸烟史等,并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分析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性,指出可能导致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42例并发DPN,占40.38%.并发DPN组在年龄、性别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PN组在病程、有无长期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β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病程≥5年、长期吸烟史、HbA1C水平升高、HOMA-β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病程≥5年、长期吸烟史、HbA1C水平升高、HOMA-β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积极做好预防措施,以期降低DPN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在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342例,根据有无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与末梢神经病变(DPN)分为CAN组、DPN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CAN共65例,发生率为19.01%;DPN 89例,发生率为26.02%.CAN组与DPM组在病程、FBG、HbA1c以及TC等危险因素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AN组患者平均年龄(68.2±5.8)岁、2 hBG(17.5±6.2)mmol/L、TG为(3.0±1.1)mmol/L均要显著高于DPN组(P<0.05);但DPN组的平均VPT为(28.9±8.4)V要显著高于CAN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AN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为96.92%要显著高于DPN组的71.91%(P<0.05).结论 CAN与DPN两者间在病变发展无明显平行性关系,但两者各有其特征性危险因素,临床上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诊断及有效治疗DPN提供可能的危险预测因素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0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27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及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通过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分析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尿酸(U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DPN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FBG、HbA1c、Hcy、Cys-C是DPN影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吸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高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 069例≥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肌电图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对两组数据比较,探寻DP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PN组873例(81.7%),NDPN组196例(18.3%);②DPN与NDPN两组的年龄分别为(71.20±6.70)岁、(69.54±5.92)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42±8.02)年、(9.89±7.67)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9.04±2.52)%、(8.26±1.91)%,性别比(男/女)分别为450/423、83/113,空腹C肽分别为(471.25±320.31)pmol/L、(529.72±298.10)p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93±1.27)mmol/L、(4.62±1.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分别为(2.95±0.90)mmol/L、(2.77±0.81)mmol/L,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PN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有关(OR值分别是1.047、1.042、1.152、1.275)。结论 DPN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相关,联合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老年人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7例)和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95例),比较两组间血糖、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抵抗(HOMA-IR)及餐后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PN组患者与NDPN组比较,年龄偏高[(55.15±1.17)岁 ∶( 50.18±1.54)岁,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8.35±0.76)年 ∶(5.44±0.67)年,P<0.05)、OGTT120min胰岛素水平较低[(36.12±3.19)pmol/L ∶( 44.93±4.70)pmol/L,P<0.05),Matsuda指数较高[(2.44±0.22)∶(1.95±0.0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Matsuda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而餐后胰岛素抵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莲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45-1646
目的 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DPN组,选取同期未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T2DM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各项指标与DPN的关系.结果 DPN组的年龄、病程、FBG、2 hPG、HbA1c、TG、TC、BUN及MA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DPN组患者的HDL-C、TBiL、DBiL及NDBiL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程、HbA1c、TG、DN、DR及PAD是T2DM患者合并DPN的主要危险因素,HDL-C及NDBIL为DPN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病程、HbA1c、TG、DN、DR、PAD为DPN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的危险因素及与血清C肽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管彩超结果,将其分为病例组(合并DPVD)64例和对照组(未合并DPVD)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饮酒史、DBP、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SBP、TC、TG、HDL、LDL-C、FBG、HbA1c、FCP、PBG、P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TC、FBG、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VD的危险因素(P0.05);FCP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V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长、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HbA1c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FCP对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并分析影响DM患者血浆tHcy水平的因素。方法:以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4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DM组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用酶转换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Hcy浓度;并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DPN+组的空腹血浆tHcy浓度明显高于DPN-组和正常对照组[(14.20±2.92)μmol/Lvs(9.05±1.78)μmol/L和(8.95±2.27)μmol/L,P<0.01];存在高Hcy血症的DM患者DP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患者(80.65%vs34.72%,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B12、叶酸(FA)均为DM患者tHcy的决定因素(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t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维生素B12均与DPN的发生有关;空腹血浆tHcy、HbA1C、V itB12均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高Hcy血症是DPN的危险因素;血清维生素B12、FA水平影响tHc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72例新诊断T2DM,经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为神经病变(DPN)组和非DPN组,比较两组临床参数血糖、血压、血脂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出DPN患者49例,DPN患病率为28.4%,DPN组的年龄、收缩压和HbA1c均显著高于非D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分析HbA1c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HbA1c是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38.1%,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情况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DN患者62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合并DN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SBP、DBP、TG、FBG、合并视网膜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病程、BMI、TC、LDL、HDL、HbA1c、FCP、BUN、Cr、UA、hs-CRP、HOMA-IR、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HbA1c、UA和HOMA-IR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HbA1c、UA和HOMA-IR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危险因素监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D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李东风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9):3690-3694
背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针对DPN的发生风险尚无有效的预测手段。有研究发现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对胰岛素抵抗及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关于其与DPN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TG/HDL-C比值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未并发DPN患者150例(对照组),并发DPN患者148例(DP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PN病程、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ys-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G/HDL-C比值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比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与DPN组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DPN病程、高血压史、饮酒史、DBP、FPG、HbA1c、C-P、TC、HDL-C、LDL-C、Cr、UA、Cys-C、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有吸烟史占比、腰围、SBP、TG、TG/HDL-C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和TG/HDL-C比值高是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P<0.05)。以TG/HDL-C比值为诊断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27〔95%CI(0.563,0.690),P<0.001〕,诊断的最佳切点值为3.7,此时的灵敏度为34.5%,特异度为93.3%。结论 TG/HDL-C比值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发生DPN,TG/HDL-C比值检测有望用于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4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患者 2 8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48~ 72岁。糖尿病符合WHO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DPN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糖尿病病程 7.8± 2 .8年 ,DPN病程 3 .7± 2 .6年 ,伴有其它并发症 8例 ,所有病例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2 方 法 糖尿病经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7~ 8mmol/ L ,餐后 2 h血糖控制在 8~ 1 1 .1 mmol/ L基础上 ,给予奥多肽注射液 (西安吉尾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 0~ 1 6ml…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TSS-6评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否异常分为DPN组和NDPN组.用ROC曲线评价NTSS-6评分在DPN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单独用神经肌电图以及联合NTSS-6评分后DPN的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①在收集的病例中DPN发生率为53.4%,其中合并DPN组有更长的病程、较高的血糖、HbA1c、BMI、WHR、TG、hsCRP及NTSS-6评分,较低的INS和DBP;②下肢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WHR、病程、FBS、HbA1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WHR、HbA1c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OC曲线示NTSS-6评分的最佳切割点为3.995分(灵敏度=0.848,特异度=0.561),其曲线下面积为0.703;④联合神经肌电图和NTSS-6评分DPN的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神经肌电图的检出率.结论 ①病程、WHR、HbA1c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②NTSS-6评分可作为早期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之一;③神经肌电图检查联合NTSS-6评分可提高DPN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yropathy,DPN)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对DP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于笔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将研究人群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NDPN)组。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 C-P)、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MA)、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根据相关指标计算血浆渗透压水平(POP);收集肌电图检查中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FBG、UMA、HbA1c、POP平均明显高于NDPN组(P<0.05),双侧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双侧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2h C-P、FC-P明显低于NDPN组(P<0.05)。年龄、HbA1c、2h C-P、UMA是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预测DPN发病风险分析,年龄(AUC:0.700,P=0.000)、2h C-P(AUC:0.763,P=0.000)、HbA1c(AUC:0.673,P=0.000)、UMA(AUC:0.651,P=0.000)。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DPN风险预测,根据模型预测P值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860,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1%和67.6%。结论 年龄、HbA1c、2h C-P、UMA可以单独预测DPN的发生,根据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较单个因素对DPN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血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37例(DM组)?视网膜病变34例(DR组)和周围神经病变30例(DPN组),并以同时段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采集一般资料以及生化资料,ELISA测定CNTF水平?结果:①各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腰围均无显著差异;DR组?DPN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及低密度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P < 0.05);DR组肾小球滤过率估值为(86.03 ± 20.80)mL/min,显著低于DM组?DPN组;糖尿病各组CNTF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49.612,P < 0.001);②由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糖尿病合并并发症与血清CNTF水平呈负相关(r=-0.741,P < 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NTF?HbA1c?LDL-C水平是DR?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NT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合并并发症(视网膜?周围神经)时可进一步降低CNTF水平,且CNTF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至本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析其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计算DPN患病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TG、空腹血糖及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HbA1c、TG、空腹血糖及病程均为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人群在血糖控制达标率高的情况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糖尿病2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DPN,DPN组和非DPN组,观察DPN与各观察指标的关系.再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60~岁组、70~岁组及80~岁组,比较不同年龄段的DPN患病率.结果 DPN组与非DPN组间的单因素比较,年龄和HbA1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只有年龄进入回归方程(P<0.01),其OR值为1.187,95%CI为1.105~1.275.60~岁组、70~岁组及80~岁组DPN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α'=0.017),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年龄可能是老年人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