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与慢性肝病的发病有关。本文报告肝硬化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变化 ,探索它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肝硬化组 (LC组 ) 61例 ,男 4 0例 ,女2 1例 ,年龄 4 1~ 62岁 ,平均 4 7岁。对照组 (HC组 )为本院献血员 ,共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2 2~ 35岁 ,平均 30岁。两组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及高血压病史。1.2 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肝硬化患者卧床休息 ,受检前未使用利尿剂。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受检者禁食12h ,早晨采静脉血分别送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并分析影响DM患者血浆tHcy水平的因素。方法:以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4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DM组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用酶转换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Hcy浓度;并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DPN+组的空腹血浆tHcy浓度明显高于DPN-组和正常对照组[(14.20±2.92)μmol/Lvs(9.05±1.78)μmol/L和(8.95±2.27)μmol/L,P<0.01];存在高Hcy血症的DM患者DP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患者(80.65%vs34.72%,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B12、叶酸(FA)均为DM患者tHcy的决定因素(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t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维生素B12均与DPN的发生有关;空腹血浆tHcy、HbA1C、V itB12均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高Hcy血症是DPN的危险因素;血清维生素B12、FA水平影响tHcy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SNP45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80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患者和144例对照组(Con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并用TaqMan探针技术进行脂联素基因SNP45分析.结果: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Con组(P<0.05),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原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析:SNP45在T2DM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提示G等位基因在糖尿患者人群中多见(P<0.05),糖尿病组中携带TG GG型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的患者(P<0.05).结论:糖尿患者群中G等位基因多见,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提示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膜 n3、n6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应用普伐他汀 10 m g qd,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6周及 12周时测定患者血浆脂质成分 ,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载脂蛋白 B10 0 (apo B10 0 )均明显降低 (P<0 .0 5~ 0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升高 (P<0 .0 5~ 0 .0 0 1) ,红细胞膜 n- 6脂肪酸 ,以花生四烯酸为代表 (AA )显著降低 (P<0 .0 1) ,n- 3脂肪酸 ,即廿碳五烯酸 (EPA)和廿二碳六烯酸 (DHA )均显著升高 (P<0 .0 1)。 n- 6 / n- 3比值有降低 ,TC、TG、L DL - C下降与红细胞膜 AA / EPA、AA/ DHA比值降低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普伐他汀在有效调节血脂的同时能调节红细胞膜 n3、n6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63例代谢综合征组(MS组)患者和124例对照组(Con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MS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而HOMA-IR则高于Con组(P〈0.05);MS组及Con组女性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胰岛素是影响M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低脂联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烯酸乙酯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CD40水平的影响.方法:6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男44例,女18例,随机分成两组,多烯酸乙酯组(F组)30例,阿托伐他汀组(A组)32例,分别应用多烯酸乙酯和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O周)、治疗4周和8周的血脂、CD40的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降低(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较正常人群CD40表达明显上调,而治疗后CD40均有下降,但仅多烯酸乙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刺激细胞CD40表达显著,多烯酸乙酯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CD40-CD40L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无锡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健康体检的男性人群9 399例,对其血尿酸、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8,P<0.01)。高尿酸血症组发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1)。结论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尿酸血症易伴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临床上应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华嘉临  李肖蓉  邵力正  王强 《江苏医药》2000,26(10):803-804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 (P)调脂疗效及对血小板、红细胞膜必需脂肪酸成份及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者应用P 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及红细胞膜花生四烯酸 (AA)、廿碳五烯酸 (EPA)、廿二碳六烯酸 (DHA)。结果 治疗后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0 1) ;血小板、红细胞膜AA/EPA、AA/DHA比值亦明显降低 (P <0 0 5~ 0 0 1) ,且与TG、TC、LDL C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P除有效调脂外 ,还能影响血小板、红细胞膜脂肪酸成份及其比率 ,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apM1)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89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85例对照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并用Taq-M an探针技术进行apM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以及单纯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及2型糖尿病组女性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apM1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SNP45在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以及单纯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提示,G等位基因在糖尿病人群中多见(P〈0.05),糖尿病组中携带TG′GG型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患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HDL-C及HOMA-IR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糖尿病人群中G等位基因多见,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血清脂联素低水平提示apM1基因SNP45多态性与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