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浮肩损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35.2岁。按Wong的分型:ⅠA型3例,ⅠB型9例;Ⅱ型4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损伤修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按Constant评分和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16.8个月(12~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个月。随访结果:Constant评分平均89.4分(60~100分);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达88.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浮肩损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35.2岁。按Wong的分型:ⅠA型3例,ⅠB型9例;Ⅱ型4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损伤修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按Constant评分和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16.8个月(12~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个月。随访结果:Constant评分平均89.4分(60~100分);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达88.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邹文  许海燕  刘容珍  邹勇 《四川医学》2014,(9):1184-1186
目的 探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3年2月,131例肌腱离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163条肌腱采用可吸收缝线吻合,B组55例114条肌腱采用非吸收缝线吻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伤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肌腱缝线断裂。术后患指功能:A组优124例,良23例,可16例,差0例,优良率90.18%%;B组优75例,良18例,可15例,差6例,优良率81.58%%;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三枚克氏针与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8例,B组53例,分别应用AO加压空心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6个月~8年1个月,平均4年随访观察,A组优43例,良14例,差5例 B组优19例,良23例,差11例,两组疗效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总体疗效及优良率,A组均优于B组,且AO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法比克氏针内固定法更安全易行,固定牢固,故可考虑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浮膝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志杰 《四川医学》2007,28(2):189-190
目的回顾性研究浮膝损伤的处理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对32例经手术治疗浮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5~3年,疗效按Karlstr m and Ocerud标准评分分级为优、良、一般和差。结果无骨不连发生,评分结果优9例、良13例、一般8例、差2例,优良率68.7%。结论手术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是处理浮膝损伤的良好方法,手术有利于护理、早期功能康复、减少住院日和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内科治疗无效,疼痛明显的老年晚期骨关节炎患者102例,平均年龄75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51例:60~70岁,B组33例:71~75岁,C组18例:76~ 80岁.在术前及膝关节置换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功能和症状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为96.2分,B组为96.7分,C组为95.7分.术后A组患者的WOMAC评分平均减少了24分,B组减少了37分,C组减少了13分,3组患者术后WOMAC评分有明显差别.B组患者改善程度最大,C组患者改善最差.SF-12评分、ADL评分显示了同样的差别.结论 71 ~75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提高程度优于其他组患者,是最合适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37例,按照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16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肩关节置换组(19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组(18例).采用Neer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对两组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获得随访,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人工肩关节置换组优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8.2%,评分平均(84.4±2.6)分;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7例,良7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2.3%,平均(85.8±3.2)分.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ASES评分,人工肩关节置换组术后6周平均68.53分,术后3月平均69.72分,术后6月平均70.91分;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后6周平均61.73分,术后3月平均69.35分,术后6月平均71.26分.两组术后6周患肢功能评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及6月两组患肢功能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可在术后更快恢复肩关节功能,但长期疗效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江辉耀  蔡维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16-116,118
目的比较研究椎弓根钉辅助后路椎体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对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组31例(A组),辅助后外侧融合组30例(B组)。A组JOA评分4.5分,B组5.3分。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椎板减压,辅助椎弓根钉固定。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235min,出血量平均800 mL;B组手术时间15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术后JOA评分:A组12分,B组11.5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植骨融合率A组100%,B组85.5%,术后A组矫正率高于B组。结论椎弓根钉辅组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均是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前者的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滑脱矫正率丢失少但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出血量大。后者也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点。术前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法既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B组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300 d(平均200 d),结果A组优18例,良6例,可7例,差7例;B组优2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A组75%,B组93.75%。提示CT导引下行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最小侵入、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在安全有效、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影响患者恢复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疗效、扩大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郭树  王鑫众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75-76
目的探讨采用DHS或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EvansⅢ、Ⅳ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老年人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68例患者进行随访。本组研究病例随机采用DHS(A组)或PFNA(B组),其中A组32例,B组36例,依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6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2.0±2.6)个月,A组Harris评分,患肢功能优1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8.1%。B组优24例(Hariss90分),良9例(Hariss82分),可2例(4%),差1例(2%),优良率91.6%。相比较,B组临床愈合时间短,并发症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无切开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于多数老年人EvansⅢ、Ⅳ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好,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脑血栓的疗效。方法: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具体情况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神经营养剂(脑复康)和改善循环药(普乐林),并均服用汤剂即补肾活血汤或安慰剂——黑米粥汤,以欧洲脑卒中评分标准作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治疗前A组评分平均51.3分,B组52.0分,P>0.05。治疗2w后A组评分平均66.5分,B组60.2分,P<0.05;治疗1月后A组评分平均82.5分,明显高于B组74.3分,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对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60例,抽签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研究组),A组予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予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VAS评分为0分15例、0~3分12例、4~6分3例,平均VAS分为(1.1±0.4)分,明显高于A组平均VAS分(P〈0.05)。B组麻醉效果为优2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93.3%,明显高于A组的73.3%(P〈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实用性、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资料完整的浮肩损伤病人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8-63岁,平均38.1岁。根据Wong浮肩损伤分型:ⅠA型2例,ⅠB型12例,Ⅱ型3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22例病人皆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同时行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开放复位内固定,3例仅固定锁骨或喙突骨折。结果:22例患者获得全程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1(14-45)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7(10-17)周,根据Constant和Murley评分平均88.1(60-100)分。采用Herscovici疗效评价优12例(54.5%),良7例(31.8%),可3例(13.6%),优良率86.3%。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移位明显的骨折可同时行肩胛骨、锁骨、肩锁关节脱位等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中最佳时机的选择。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ICU住院患者60例,(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第5天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的CRP与IgG、IgM的变化。结果 A组优B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能够缩减患者在院时间、纠正营养失衡、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情况,为临床骨关节病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老年晚期骨关节炎、内科治疗无效、疼痛明显、并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功能和症状评价。结果 102名患者平均年龄为75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为三组,A组:60-70岁51人,B组:70-75岁33人,C组:75-80岁18人。A组患者术前平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为96.2分,B组为96.7,C组为95.7。术后A组患者的WOMAC评分平均减少了24分,B组减少了37分,C组减少了13分,三组患者有明显差别。B患者改善程度最大,C组患者最差,在SF-12评分,ADL评分显示了同样的差别。结论对于老年骨关节病患者来说,尽管手术有一定风险,却能有良好的长期疗效,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的程度上,70-75岁之间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提高程度优于其他组患者,是最适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采用显微镜下手术(A组42例)与常规手术(B组43例)。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83.2±4.3)min,B组平均(80.1±5.2)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70±3.1)ml,B组(90±4.2)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A组ODI术前评分(79.3±14.2)分,术后1年平均(30.1±10.3)分;B组术前评分(78.9±16.8)分,术后1年时平均(33.2±15.3)。两组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前及术后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A组优3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7.6%;B组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5.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有1例硬膜囊破裂,均予以修补等处理后痊愈,术后均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常规手术具有操作精细,手术出血量少,效果好,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46例创伤性浮膝手术的治疗经验,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的46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为两处骨折均一次性完成内固定手术,手术分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A组)、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组(B组)及钢板内固定组(C组),将三组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46例患者经6~6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参照Karlstrom和Olerud评定标准对三组内固定方式的总体疗效进行判定,A组优良率94%,B组优良率86%,C组优良率7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创伤性浮膝在治疗中选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是内固定手术疗效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廷江  胡闯  汤志宏 《当代医学》2021,27(34):71-74
目的 探究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需外科手段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B组采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外展评分、外旋评分、内旋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ASES评分、UCLC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ASES评分、UCLC评分均高于A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或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关节镜下修补术具有微创、术后康复快及疗效更佳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纯针灸与推拿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椎动脉型颈椎病接受中医治疗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B组,62例,采用推拿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随访比较,其平均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15.1±1.5)分,明显高于B组的(9.5±1.2)分;A组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30.8±6.8)分,明显低于B组的(38.4±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牵引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肘后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肘后入路治疗34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入路A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12例,入路B肱三头肌正中劈开入路22例。结果:34例全部获得8~24(13.6&#177;3.2)个月随访。入路A优5例,良4例,可2,差1例,优良率75%;入路B优15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入路疗效优于经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