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为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方法 采集180例健康人群与180例呼吸道感染未治疗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及厌氧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和治疗后患者咽部菌群密度的分布和呼吸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 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4.875 2±0.971 3,与健康组需氧菌密度5.193 1±1.091 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厌氧菌的密度为5.147 6±0.903 8,与健康组厌氧菌密度5.0917±0.922 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感染经5天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后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5.457 9±1.023 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菌密度为5.896 3±0.763 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组咽部的主要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菌、消化链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微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葡萄球菌、类杆菌、韦荣球菌、梭杆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菌群可失调,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严重失调;呼吸道抗感染治疗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严重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菌群失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健康老年人群呼吸道菌群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及感染治疗过程中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3年7月~2005年12月间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健康组60例在不同季节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厌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同时采集6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咽拭子及12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老年患者(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的咽拭子进行同样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季节老年人群组的咽部正常菌群的分布及感染状态下呼吸道菌群数量变化和失调.结果 健康老年人群之间咽拭子的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是无明显差异的(P>0.05);而老年感染组的咽拭子细菌菌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120例老年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在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其咽拭子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 呼吸道菌群在健康老年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菌群数量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其菌群可失调导致呼吸道感染.而且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选择出呼吸道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约束护理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关联性,及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住院精神病患者75例,分约束护理≤8h组、约束护理>8h组及无约束组,观察3组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通过咽拭子细菌培养,分析3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结果约束护理组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达50%,与无约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约束>8h组的呼吸道医院感染率高达66.67%,且随约束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约束护理组66.67%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群发生改变,其G-杆菌定植率也高达47.22%(P<0.01)。结论约束护理可并发较高的呼吸道医院感染率,临床应慎用约束护理,并尽量缩短约束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亚胺培南作为监测药物,现察中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呼吸道局部微生态菌群变化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集108例呼吸道感染用亚胺培南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治疗前后痰标本以及54例健康中老年对照组晨痰进行培养、定量计数及鉴定.分析亚胺培南治疗过程中,中老年患者呼吸道局部微生态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呼吸道菌群数量及分布有日月显差异(P<0.05);亚胺培南治疗前后各菌群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亚胺培南治疗前后呼吸道主要致病菌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呼吸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经亚胺培南治疗后呼吸道各菌群和主要致病茼均发生改变,亚胺培南对多数呼吸道致病菌治疗有效,但应注意筛选出耐亚胺培南菌株,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3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31例的临床资料。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为治疗有效,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31例患儿治疗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转阴,治疗有效率为100.00%(31/31),无患儿死亡,均治愈出院。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前5例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治疗后2例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其中男15例,女16例,均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其中有发热症状6例,有呼吸道症状10例,有消化道症状2例,18例患儿无明显症状。患儿入院和复查血气分析以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入院心肝肾功能异常2例,复查心肝肾功能异常3例,23例患儿入院胸部CT检查显示无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余8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影像学改变。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无症状感染患者比例较高,可存在心肝肾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源,可以表现为轻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亦可致严重的致死肺炎。但前瞻性研究表明,MP 感染仅3%~10%发生肺炎,50%以上患儿表现为上呼吸感染症状[1]。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好这部分患儿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分析如下,以期提高对 MP 感染的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呼吸道患者同时采用ELISA、被动凝集法检测其MP的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在67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ELISA阳性66例,敏感性98.5%;被动凝集法阳性62例,敏感性92.5%。结论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8.
2147例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本院2009年1~4月214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MY-IgM)抗体的感染情况以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患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从而给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应用日本富士赛乐迪亚麦可Ⅱ(SERODIAMY-CO-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对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147例患儿,MY-Igm阳性有798例,占37.17%,其中不同症状的MY-Igm阳性率分别为:支气管炎40.35%、发热待查28.49%、肺炎36.52%、支气管肺炎32.19%、咳嗽45.82%、上呼吸道感染39.62%、气管炎45.83%、支气哮喘38.75%。结论MY-Igm阳性率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有较高比例,为37.17%。其中气管炎组和咳嗽组较高,为45.83%和45.82%,发热(无咳嗽)组最低为28.4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 44例年龄在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肺炎衣原体 Ig G抗体 ,并与非肺炎衣原体感染者比较。结果肺炎衣原体 Ig G抗体阳性者 2 1例 ,占 47.7% ;下呼吸道感染占 85 .7% ,上呼吸道感染占14 .3%。临床表现多见发热、轻度咳嗽、喘息等。伴有血脂增高者明显多于非肺炎衣原体感染组 ( P>0 .0 5 ) ;主要为甘油三酯增高 ;心电图检查异常者明显多于非肺炎衣原体感染组 ( P>0 .0 5 )。肺部 X线异常占 6 7% ,其中约 42 .9%伴有胸膜受累。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与心血管疾病 (主要是冠状动脉病变 )相关 ;但临床表现轻、预后好 ;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高脂血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高脂血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对照组9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及血脂两项(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结果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高血脂患者62例(64.58%),对照组中高血脂患者7例(7.29%).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高脂血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在高血脂的人群中的感染率比血脂正常的人群中的感染率高出很多,据此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地区咽炎患者咽部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呼吸道微生态学,了解该地区咽部正常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现状及咽炎患者咽部微生物菌群生态失平衡状况,探讨各种生态因子对咽部微生物定植的影响,确定北方地区慢性咽炎患者咽部菌群的组成及动态变化和北方地区人群不同季节咽部的优势菌种,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案。方法选择北方地区的城乡居民及农民、牧民,分为正常成年人、儿童、慢性咽炎患者、急性咽炎患者,按四季变化进行定位定性测定。共采集咽部标本570份。结果农牧民致病菌中肠道细菌导致的急性咽炎的比例较城镇居民要高,城镇居民中单身老人或单亲家庭的子女巴斯德菌感染多见;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比率在冬春季节偏高。结论咽炎的发生是由于咽部解剖生境发生了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失调,致病菌基本取代了原生境微生物群落,处于顶峰的微生物都是致病菌或原来处于冗余状态的、受正常顶峰的微生物抑制的条件致病菌群;应用抗生素可能造成某些菌群群抑制甚至可以出现生境裸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联合检测诊断老年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胸部X线检查及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性感染组,各12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9例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ng/mL、CRP>8.0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 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世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86-187,189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后的菌群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菌群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422株致病菌,菌群分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5种主要致病菌.对5种抗菌药物较敏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对5种抗菌药物较耐药: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结论 引起该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耐药情况可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200例次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菌群变迁及药敏试验情况,以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对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清晨多次漱口后咳深部痰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用无菌吸痰管从气管内吸痰,于无菌管中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1200例次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共培养出细菌1378株,其中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分别为80.19%和19.81%。其中不动杆菌感染率明显上升,居第2位(占19.0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加。头孢三代、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为大多数细菌敏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药敏试验中显示了很好的抗菌活性。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明显升高,今后可能成为下呼吸道感染首位致病菌;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医生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应用以降低细菌耐药性;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可能成为控制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监护病房收治的299例病人资料,总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病原茵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1例(57例次),下呼吸道21例次,上呼吸道13例次,泌尿道8例次,切口感染8例次,胃肠道4例次,口腔3例次;获得病原学阳性标本21例,其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茵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泌尿道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茵.[结论]重症监护病人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从病人、外界环境和病原体3个中心环节进行预防与控制是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作用与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8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63例)、病毒感染组(58例)及支原体感染组(60例),并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白细胞数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及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浓度的升高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浓度还能够反应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下呼吸道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利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本院236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检出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28株,占88.62%;革兰氏阳性球菌132株,占11.38%;普通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依次以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较多;重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依次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较多;革兰氏阳性球菌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氨苄西林对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较为严重,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较为敏感;万古霉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均未发现耐药菌株,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程度较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有利于流行病学监测及院感的控制,对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多重耐药菌株产生的控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尿路感染患者45例、下尿路感染患者40例及无尿路感染的健康查体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CRP及血、尿白细胞(WBC)水平,同时根据培养鉴定结果将尿路感染患者再次分为细菌及真菌感染组,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下尿路感染组患者血、尿WBC及血清PCT、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组患者血、尿WBC及血清PCT、CRP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诊断敏感度为90.59%、特异度为93.33%。结论:血清PCT、CRP 可作为诊断及定位尿路感染的有效指标,但PCT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