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理统计中,Poisson分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38年.对当时广泛研究的二项分布,在事件的发生概率p很小、试验次数n很大的情况下,法国数学家Poisson(1)推导出了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为了纪念他而称为Poisson分布.其早期一个著名的应用例子是Bortkiewicz(1898)观察到普鲁士的骑兵部队中每年被马踢死的士兵数服从Poisson分布(2).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犍为县1979~1990年车祸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状况分析提示:车祸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高峰与经济建设高潮一致;男性青、壮、老年人群为高危人群;车型主要为货车和手扶式拖拉机:受害者负主要责任原因主要为吊、爬、跳正在运行车辆;驾驶员负主要责任原因以违章操作和超速行驶为主:驾龄在3年以下及实习、无证、学习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泊松分布在手足口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杭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移动平均位数法计算每周疾病期望发病数,用Poisson分布计算每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概率,如果概率小于某检验水准,则发出预警信号,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结果在检验水准α=0.05的情况下,通过Poisson检验,发出预警信号44起,经核实33起预警信号出现聚集性疫情,预警信号阳性预测值为75.00%,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35.29%,约登指数为29.58%。比移动平均控制图法和《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效能高。结论泊松分布结合移动平均位数法可作为手足口病的一种简单便捷的预警方法推广。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2000~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00~2002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简称车祸)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车祸的空间分布。方法 在arcview软件中,将上海市各区县的车祸发生次数及死亡例数标记到上海市电子地图上,反映3年间车祸的空间分布,分别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数(WYPLL)、潜在价值寿命损失年数(VYPLL)比较相应的疾病负担。结果 2000~2002年上海市共发生各类车祸事故69 669、68 894、47 088起,分别导致1747、1724、155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1、2.4、3.0亿元,空间分布显示事故发生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呈现中心、外围较低,城乡结合部较高的水平,车祸导致的人均YPLL、WYPLL、VYPLL位于首位,疾病负担最重。结论 中心城区应以控制事故发生为主,周边城郊以控制事故死亡为主要任务;城市车祸对社会和经济的危害日趋严重,应加强车祸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11年安徽省某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和出生缺陷病例村层面的聚集性.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县出生缺陷儿344例及围生儿数16 104例的村层面分布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利用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原理对其进行拟合.结果 2011年该县出生缺陷率为2.1%;男性为2.3%,女性1.8%;早产儿或过期产儿出生缺陷率较高;出生缺陷病例在村层面不服从Poisson分布,而服从负二项分布.结论 2011年安徽省某县出生缺陷病例的发生具有村庄聚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病例空间分布理论概率模型。方法:采用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对开江县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病例空间分布进行拟合。结果:开江县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实际分布不服从Poisson分布(χ2=8.43,P<0.025),而服从于负二项分布(χ2=0.84,P>0.50)。结论:开江县孕产妇死亡病例在空间分布不是随机均匀的,而有严格的地区聚集性。引起这种聚集的原因,可能与当地医疗条件,孕产妇保健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孕产妇保健知识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平阴县农村地区出生缺陷聚集性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病因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收集平阴县2004-2016年出生缺陷登记资料,描述出生缺陷地理分布,计算每个村庄的出生缺陷发病例数,对出生缺陷数据资料进行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出生缺陷发病数据不符合Poisson分布(χ2=30.33,P<0.001),但符合负二项分布(χ2=4.56,P=0.336)。结论 平阴县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在村级层面上具有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宁市交通事故伤害多发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及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降低车祸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0~2004年西宁市的交通伤害发生的时间、驾驶员驾龄、道路、死亡人员职业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0~2004年西宁市共发生交通事故6 016起,共造成859人死亡、4 10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64.97万元.5年间车祸致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9,P<0.001);经圆形分布分析显示1年中4月29日车祸发生次数最多;1周中周一的车祸发生次数最多;一天24 h中车祸事故发生无统计学差异;驾龄在5年以下的司机车祸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占56.22%、56.36%和57.87%;平直路段事故5 442起,占90.46%;事故原因主要为机动车驾驶人违章、违规造成,占87.63%;其次为行人或乘车人员造成,占8.10%. [结论]道路交通事故已逐步成为西宁市成人群体最主要的死因之一,预防和降低车祸不仅是各级政府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齐抓共管.通过改善道路设施,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驾驶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意识和教育措施,可有效降低车祸的发生和人员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00~2004年廊坊市道路交通伤害(简称车祸)时间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为今后预防和降低车祸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0~2004年廊坊市发生车祸的时间、天气、主要道路、驾驶员的驾龄、机动车类型、死亡人员年龄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2000~2004年,廊坊市共发生20289起车祸,死亡1445人,受伤8370人,经济损失2764万元。5年间,2001年车祸次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35.93%和26.71%;5年间车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073.86,P<0.001);每年第四季度车祸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最高,分别占28.84%和28.03%;每年9月车祸次数和受伤人数最多,分别占10.63%和10.97%,死亡人数以11月份最多,占10.93%;每日24小时车祸以14:00~16:00车祸发生次数和受伤人数最高,分别占12.84%和13.03%,死亡人数以20:00~22:00时最多,占14.60%;省道和国道发生车祸次数最多,分别占38.39%和34.37%;雨天车祸占51.40%;驾龄在5年以下的司机车祸发生次数占63.94%,死亡人数占61.99%;操作不当、违章、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让行4个原因占车祸的68.08%;小型客车、重型车、二轮摩托车、四轮农用车4种机动车车祸占73.79%;车祸死亡者年龄以17~35岁为主,占39.87%。结论预防和降低车祸不仅是各级政府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齐抓共管。通过采取改善道路设施,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驾驶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意识和教育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车祸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上海市车祸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分析2000年上海市车祸死亡特征。方法基于ICD—9的外部原因分类,将车祸分为4种类型;应用减寿分析和圆分布分析方法。结果4种类型车祸中以车—车碰撞类车祸和车—人碰撞类车祸为主要的致死和减寿的车祸类型,其中车—车碰撞类车祸引起的死亡和减寿最为严重;郊县的主要车祸人群死亡率和减寿率明显高于市区;男性的各类车祸人群死亡率和减寿率均高于女性;市区女性高年龄组的车—人碰撞类车祸人群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的车—车碰撞类人群车祸死亡率;两类主要车祸所致死亡的发生时间有集中于1月和2月的倾向。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占其总死亡的比重较高。结论老年人群和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是值得关注的。0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已成为人口意外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而且因交通死亡事故更在逐年增加。为了解我县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对1985~1991年所发生的880起道路交通事故(简称车祸)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车祸资料来自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祸事故处理记录档案;车流量资料来自县公路管理段车流量观测站;人口资料来自县统计局;气象资料来自车祸现场记录档案。 二、统计方法:1.车祸发生率,以发生车祸人(次)数作分子,一万辆过往车辆作分母,车祸致伤率及死亡率,以因车祸受伤或死亡的人数作分子,以当年当地平均10万人口作分母。2.计算相关系数、构成百分比和X~2检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1951~1994年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车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43年中我国车祸发生数增加了42倍,死亡人数增加了77倍。1984~1994年车祸年死亡率由2.43/10万人上升到5.56/1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2.9%。广东、浙江、辽宁、四川和江苏是车祸最多的省份,5省的车祸发生数占全国总发生数45%,死亡人数占38%。1994年30个省市区的车祸死亡率以北京市为最低(3.41/10万人),浙江省最高(12.09/10万人),广东省的升幅最大。致死性车祸多发生于天气晴朗时的平直路段,以20~50岁的农民和职工居多,死者2/3为行人、骑自行车者和乘车者。各类事故的原因中驾驶员责任、无证开车、骑自行车人责任和行人过失等人的因素占90%。驾驶员肇事原因主要是违章行车、判断错误或疏忽大意。车辆增加、运输繁忙和道路不足、交通条件欠完善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因素。预防和控制车祸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交通环境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重庆市连续四年在儿童,青少年中(3-18岁)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简称车祸)作了系统的统计,并从车祸发生的趋势、车祸发生的人群分布、车祸致伤亡的性质分布、车祸的时间分布和地点分布、车祸的原因与责任归属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本次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的车祸占全市车祸事故的11.63%;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随机地分布在单位空间里的稀疏微粒数(例如一升饮水中的大肠菌数,计数器小方格中的血球数)或随机地发生在单位时间里的少见事件数(如某市一天中的车祸数,某厂一周中的工伤事故数)的分布。是法国人S.D.Poisson(1781~1840)作为二项分布的一种极限导出的。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也是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1 基本概念如果一种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事件(或现象)的发生(阳性)率很小(接近0),而样本的含量n 很大(趋向∞),同时它的平均数np=μ为一客观常数,则其方差σ~2=npq=np(因q 接近1)=μ,即方差与均数相等。这种分布称为泊松分布,它的分布列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估计我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方法 采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自评健康纵向数据,对观察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与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和的转移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健康状态2年转移概率的估计值,从而预测老年人群健康状态分布的变化.结果 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在2年内保持不变或变得更差.男性自评健康状态转好的概率高于女性,但死亡风险亦高于女性.结论 估计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可用于预测老年人群健康状态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2000年道路交通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000年上海市道路交通意外伤害(车祸)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车祸分布和主要危险因素,寻找防制对策.方法由车祸发生地交通巡警按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表,调查后填写;死亡者由医院按WHO ICD-9疾病分类标准上报,并经相关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核实及对车祸资料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车祸69 669起,死亡1 747人,受伤35 545人;车祸发生率529.82/10万,死亡率13.29/10万,受伤率270.31/10万;直接经济损失2.10亿元.结论车祸对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应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4-2009年上海市虹口区车祸的死亡情况,为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虹口区全死因登记监测系统收集的车祸死亡资料,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车祸死亡率、死亡人员职业构成、减寿人年数(PYLL)等。结果虹口区2004-2009年车祸死亡率为6.08/10万,占伤害总死亡的14.22%,居伤害死亡的第一位。男性车祸死亡率高于女性,且6年中上海市虹口区居民车祸死亡率呈波动趋势。行人的死亡占交通事故总死亡的37.15%。摩托车驾驶员的死亡率为16.19/10万,远高于非机动车人员及其他机动车驾驶员的死亡率。6年来,交通事故总的减寿年数为4785.00人年,减寿最严重的是小汽车碰撞车祸所引起的人员死亡。结论车祸死亡是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县区层面空间聚集性的拟合,展示Poisson分布与负二项分布的详细计算过程.方法 对河南省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县区层面分布数据按发病数进行归类整理,利用Poisson分布与负二项分布原理对其进行拟合与检验.其中负二项分布聚集性参数k采用最大似然法估算.结果 Poisson分布x2=67.1213,P<0.05;负二项分布聚集性参数k=0.8455,x2 =7.2543,P>0.05.结论 河南省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在县区层面服从负二项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河南省南召县意外死亡的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为县卫生局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然后对样本人口进行3年(1997-1999)死亡回顾性调查,对因意外伤害原因死亡者进行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发生原因的分析。结果:南召县3年意外死亡154人,死亡率为54.31/10万,占死亡总数的8.4%,为死因顺位的第5位。其中20-40岁年龄组的意外死亡所占的比占较大,超过50%;但是意外死亡率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70岁以后成倍增加。性别分布中男性高(多)于女性。原因分布结果表明:自杀为南召县居民意外死亡的首位原因,车祸为第2位,外伤为第3位,第4位为中毒。男性人口中占首位的是车祸,第二位为自杀,外伤为第三位,第四位为中毒。女性的意外死因顺位分别为自杀、外伤、车祸及中毒。结论:意外伤害是南召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40岁年龄组和7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及男性人群为重点预防对象,应以预防自杀、车祸、外伤和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湖南省长沙市2015—2019年极端天气事件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为疾病防控及相关预测预警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长沙市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气象因素和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分析长沙市2015—2019年极端天气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分布特征,并采用Poisson分布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单滞后效应分析探讨极端天气的发生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长沙市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发生72次低温寒潮事件,集中在每年的12、1和2月;14次高温热浪事件,集中在每年的7和8月;21次阴雨寡照事件,全年各时段分布较平均;长沙市2015—2019年共报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123 626例,其中低温寒潮、高温热浪和阴雨寡照期间分别报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9 865、5 286和14 093例;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数与低温寒潮、高温热浪、阴雨寡照事件的发生均呈正相关(r=0.138、0.114、0.097,均P <0.01);在极端天气中,高温热浪和阴雨寡照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的影响滞后效应并不明显,低温寒潮对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