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93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突变扩增系统(ARMS)-q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93例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9%(52/93)。PD-L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TNMⅡ、Ⅲ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类型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更易发生于女性、无吸烟史、肿瘤大小≤3cm、腺癌患者,而与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可显著影响EGFR基因突变状态(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PD-L1蛋白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高效筛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检测对象,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ncRNA AC007009.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手术后标本癌组织,对其lncRNA AC007009.1进行检测,以lncRNA AC007009.1水平中位数(5.24±2.05)取临界值(5.23),将其分为lncRNA AC007009.1高表达组(n=93)与lncRNA AC007009.1低表达组(n=57),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吸烟史、酗酒史、肿瘤大小)进行分析,并将有差异的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性分析,分析lncRNA AC007009.1高表达的危险因素,明确NACLC病理特征与lncRNA AC007009.1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年龄>60岁、远处无转移、临床分期Ul或W期、吸烟的患者显著多于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酗酒史、肿瘤大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远处无转移、临床分期I或W期、有吸烟史是lncRNA AC007009.1高表达的的危险因素。【结论】LncRNA AC007009.1与NSCLC的年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吸烟史密切相关,可作为NSCLC早期评估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PD-L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晚期NSCLC病例74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统计分析病理特征对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与PD-L1表达的关系。结果 IV期肺癌和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较高(P=0.02~0.042),肿瘤细胞非低分化的女性脑转移无吸烟史患者更倾向于具有较高的EGFR突变率(P=0.052~0.189),EGFR突变率与患者年龄和骨转移情况均无关;肿瘤细胞低分化患者更倾向于具有较高的PD-L1表达率(P=0.159),PD-L1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类型、TNM分期、骨、脑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EGFR突变状态与PD-L1表达存在负相关(r=-0.249,P=0.032),EGFR突变状态与PD-L1阳性表达高低无相关性。结论 患者EGFR突变状态与PD-L1表达存在负相关性,该研究可以给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靶向或免疫治疗及临床药物实验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山市非小细胞肺(NSCLC)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与渐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到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3例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及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研究其突变率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NSCLC患者EGFR基因和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的意义。结果 753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43.16%(325/753),其中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率最高,分别为43.08%(140/325)和47.38%(154/325),21号外显子主要是L858R突变。EGFR突变率高的NSCLC患者以女性、无吸烟史、腺癌、腺鳞癌、腺癌转移者多见(P0.05),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对EGFR基因检测中的110例病例同时进行了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突变率为9.09%(10/110),突变体1型的突变率(80%)明显高于突变体2、3型(各10%),EML4-ALK基因突变患者多为年龄偏小者(P0.05),与性别、吸烟史及病理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检测到1例EGFR和EML4-ALK共存突变的患者。结论中山市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EGFR基因及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是分子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110例,采用荧光PCR检测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 110例患者中共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为33.64%,其中外显子18、19和20突变分别占为27.03%、32.43%、16.22%,外显子18和20共同突变占13.51%,外显子19和20共同突变占10.81%;110例患者中共检测KRAS基因突变为2.73%;未检测到EGFR与KRAS基因双重突变;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62.79%,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2.17%,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灶大体类型、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率较高,而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其中EGFR突变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EGFR亚型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2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患者标本的EGFR E18-21基因突变情况和EGFR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本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7.7%,其中E19基因突变率为21.1%,E21基因的突变率为26.6%,无E18及E20基因突变。EGFR E19基因突变与吸烟史呈显著相关性(r=0.238,P0.01),EGFR E21基因发生突变与肿瘤病理类型(r=-0.213,P0.05)和肿瘤分化程度(r=-0.190,P0.05)都呈现相关性。EGFR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r=0.244,P0.01)。结论 EGFR突变好发于19、21外显子,其中无吸烟史患者易发生E19突变,腺癌及肿瘤分化程度高的患者易发生E21突变。腺癌患者中的EGFR基因表达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检测因子对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根据EGFR突变状态分为野生型组(n=71)和突变型组(n=31)。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联合检测因子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突变型组女性、无吸烟史、周围型肺癌、有原发灶毛刺、有肺内转移、有骨转移、有胸膜凹陷征、血清CEA≥8.05μg/L、CYFRA21-1<2.72μg/L占比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部位(OR=1.322,95%CI:1.220~11.531)、胸膜凹陷征(OR=2.162,95%CI:1.906~39.608)、CYFRA21-1(OR=0.891,95%CI:1.015~5.854)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得出联合检测因子模型表达式为:Logit(P)=-4.551+1.322X_1+2.162X_2+0.891X_3;联合检测因子模型最佳临界值为0.422,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2.86%,曲线下面积为0.847(0.689~0.999)。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检测因子能较好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R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肺腺癌手术存档资料62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50例和肺炎性假瘤样增生组织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及对照组织中CCR4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629例肺腺癌患者进行EGFR 18-21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 (1)CCR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及肺炎性假瘤样增生组织,差异显著(P0.05);(2)CCR4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瘤大小、EGFR突变、胸膜受侵均有相关性(P0.05);(3)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12、24、36个月的累积生存率,CCR4高表达组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经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CCR4的高表达、病理分级高级别组是肺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CR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及炎性假瘤样增生组织,其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肿瘤大小、EGFR突变、胸膜受侵均有关。CCR4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CCR4是肺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5例NSCLC肿瘤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EGFR、VEGF和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EGFR和VEGF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49/95)和37.9%(36/95),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6.25%(1/16)和6.25%(1/16)(P<0.05);NSCLC肿瘤组织中nm23阳性率为62.1%(59/95),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3.8%(15/16)(P<0.05)。EGFR阳性率在有/无吸烟史、不同病理类型(鳞癌与腺癌)、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差异显著(P<0.05);VEGF和nm23阳性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差异显著(P<0.05);EGFR与nm23之间呈负相关性(r=-0.236,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常常为高表达,nm23蛋白的表达下调;EGFR表达与吸烟史、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VEGF和nm23与淋巴结转移有关,EGFR与nm23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靶向治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上海天佑医院收治的28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抽取胸腔积液,其中197例患者采用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组),88例患者采用传统化疗(化疗组),通过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患者胸腔积液ROS1、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胸腔积液ROS1、EGFR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胸腔积液ROS1基因突变率为3.51%(10/285),EGFR基因突变率为41.05%(117/285)。女性NSCLC患者ROS1、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NSCLC患者(P<0.05);腺癌NSCLC患者ROS1、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NSCLC患者(P<0.05);无吸烟史的NSCLC患者ROS1、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的NSCLC患者(P<0.05)。ROS1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靶向治疗组客观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病理特征及常规CT征象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NSCLC患者,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突变阳性组(n=47)和阴性组(n=44)。比较组间临床、病理表现、常规CT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构建预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1和回归模型2,以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相比阴性组,阳性组多为女性、不吸烟及腺癌患者(P均<0.05)。阳性组病灶多见含气腔隙(P<0.05),阴性组病灶多见钙化及坏死(P均<0.05)。阳性组动、静脉期碘浓度值及水浓度值均高于阴性组(P均<0.05)。回归模型2预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效能(AUC=0.788)优于回归模型1(AUC=0.686,Z=2.606,P=0.019)。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及常规CT征象联合能谱CT定量参数可提高预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88例进行临床及随访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并收集患者临床样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D-L1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病理特征及EGFR-TKI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经治疗后,88例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47.73%(4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8.18%(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PD-L1表达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脑转移及PD-L1表达均为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有脑转移的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PD-L1阳性率高于无脑转移者(P<0.05)。生存分析显示,PD-L1阴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时间(OS)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PTE)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肺癌合并PTE患者为观察组,46例无PTE的单纯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史、中心静脉置管、血红蛋白(Hb)、D-二聚体、吸烟史、饮酒史、放化疗史、COPD史、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癌发生PTE的危险因素,并对比2组患者3、6、12个月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史、吸烟史、饮酒史、放疗史、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病史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BMI、病理类型、TNM分期、Hb、D-Dimer、化疗史、中心静脉置管、COPD病史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理类型为腺癌、TNM分期高、D-Dimer浓度高、有化疗史均为肺癌患者发生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观察组3、6、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TE将严重缩短肺癌患者生存期,降低生存率。对病理类型为腺癌、TNM分期较高、D-Dimer浓度较高、有化疗史的肺癌患者,应早期给予抗凝治疗,以降低PTE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05—2020-05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1227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蛋白,应用ARMS法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NSCLC相关驱动基因,分析PD-L1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227例患者中PD-L1阳性572例(46.6%),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1.456,P=0.036)、鳞癌(OR=1.798,P0.001)、临床分期晚(III-IV期)(OR=1.384,P=0.034)以及有淋巴结转移(OR=1.547,P=0.003)是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D-L1表达在角化型鳞癌与非角化型鳞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763),而在腺癌中,实体型和微乳头型表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01)。并且,PD-L1表达阳性与KRAS突变及ALK阳性呈正相关(P=0.018,P=0.009),而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性(P0.001)。此外,PD-L1表达在不同标本类型之间具有差异性,Kappa一致率为0.315。结论 PD-L1在NSCLC中的表达与KRAS突变和ALK阳性具有相关性,提示KRAS突变和ALK阳性患者可能在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信号分子p-JAK1、p-STAT1在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以下简称EGFR 19-Del)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探讨EGFR突变后下游信号通路JAK/STA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EGFR 19-Del的NSCLC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实时荧光定量PCR——ARMS法筛选的125例EGFR 19-Del的NSCLC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组织样本中p-JAK1和p-STAT1的表达,统计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点中的表达差异以及表达相关性。结果:p-JAK1、p-STAT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在125例EGFR 19-Del的NSCLC组织样本中,p-JAK1、p-STAT1阳性率分别为83.2%、100%。p-JAK1、p-STAT1在鳞癌、腺癌两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440;P=0.822);p-JAK1、p-STAT1在总的NSCLC、腺癌的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0.01),而二者在鳞癌的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p-JAK1与p-STAT1在总的NSCLC、腺癌、鳞癌中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rs值均0.428);二者在病理分级的高、中分化组中有很好的相关性(P值均0.01,rs值均0.525),而在低分化组中的相关性不大(P0.05);二者在TNM分期组中的早、晚期均有很好的相关性(rs=0.567,P=0.000;rs=0.477,P=0.000)。结论:p-JAK1、p-STAT1在EGFR 19-Del NSCLC组织样本中有很高的表达率,且p-JAK1、p-STAT1在病理分类、病理分级及TNM分期组间的表达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JAK1/STAT1信号通路很可能与EGFR 19-Del的NSCLC发生发展有关,为进一步研究EGFR 19-Del之NSCLC发生发展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KC)中EGFR、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RMS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838例NSCLC样本中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GFR、KRAS突变率分别为42.24%、10.98%。EGFR突变以21外显子L858R和19外显子Del突变为主,占所有突变的87.85%; EGFR突变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在腺癌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癌(P0.01),在不吸烟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吸烟患者(P0.01)。KRAS突变以外显子2突变为主,占所有突变的92.39%,其中12密码子突变占86.96%; KRAS突变在男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腺癌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癌(P0.01),在吸烟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EGFR、KRAS突变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潍坊地区NSCLC患者中EGFR突变以21外显子L858R和19外显子Del突变为主; KRAS突变以外显子2第12密码子突变为主; 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吸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1)、癌胚抗原(CEA)的表达以及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床诊断、估计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NSCLC组8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CEA.结果 NSCLC组血清中VEGF,CYFRA21.1,CE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VEGF,CYFRA21.1,CEA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清中VEGF水平与NSCLC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血清CEA在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及其他类型癌(P<0.05).血清CYFRA21.1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腺癌及其他类型癌(P<0.05).有远处转移组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癌胚抗原(CEA)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CEA在腺癌中的表达最高.CYFRA21.1在鳞癌中的表达最高.VEGF可作为肿瘤转移的独立预后判断因素,但与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Lunx 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逆转录PCR)技术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NSCLC 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 TNM 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肿瘤部位无密切关系(P>0.05).结论 Lunx mRNA是一种检测 NSCLC 外周血微转移新型的、较好的特异性标记物,对判断病程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corpions ARMS)检测170例NSCLC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突变及k-ras基因12、13密码子突变, 统计分析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不同组织类型NSCLC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Scorpions ARMS检测结果显示, 170例NSCLC肿瘤组织中84例存在EGFR突变, 突变检出率为49.4%, 其中39例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改变, 34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 3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61Q点突变, 4例为EGFR第20外显子插入突变, 2例为EGFR第20外显子S768I点突变, 另外2例为EGFR第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和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同时存在。170例NSCLC肿瘤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4例k-ras基因突变, 检出率为8.2%, 均位于12密码子, 其中8例为12CYS点突变, 3例为12ASP点突变, 3例为12VAL点突变。未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突变发生在同一NSCLC肿瘤组织标本中。腺癌与非腺癌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突变更常见于腺癌。此外, 比较EGFR基因突变与NSCLC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发现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于女性、不吸烟、肿瘤较小(≤ 3cm)且分化程度较好的NSCLC患者; 然而,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等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 > 0.05)。  结论  中国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且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突变率较高; 而k-ras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很低, 其突变与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不会同时存在同一患者中。吉非替尼疗效和耐药与EGFR和k-ras基因突变相关。Scorpions ARMS技术可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EGFR与k-ras基因突变, 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在肺腺癌中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85例肺腺癌患者为肺腺癌组,29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手术切除组织中PD-L1和CD8阳性表达率,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GFR突变情况,分析肺腺癌组PD-L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腺癌组PD-L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44.7%)高于对照组(0)(P0.05);肺腺癌组不同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Ⅱ~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76.2%、55.2%、65.5%)高于肿瘤直径≤2 cm(34.4%)、临床分期Ⅰ期(39.3%)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3.9%)(P0.05);EGFR突变型肺腺癌36例,EGFR野生型肺腺癌49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58.3%)高于EGFR野生型(34.7%)(P0.05);CD8阳性肺腺癌患者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25.0%)低于CD8阴性患者(56.6%)(P0.05);PD-L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呈正相关(r=0.264,P=0.011),与T淋巴细胞浸润呈负相关(r=-0.575,P=0.010)。结论 PD-L1可作为判断肺腺癌预后的新指标,PD-L1、EGFR及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可为肺腺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