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 ;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 ,还接受院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住院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高 ,住院天数平均缩短 5 .10天 (P <0 .0 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其中两组尿潴留、胃肠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促进术后康复 ,并有效地减轻了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同时接受系统健康宣教。观察12周,出院后随访2a。于健康宣教前及宣教后4周、8周、12周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两组阴性症状;于随访2a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健康宣教4周末起,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健康宣教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宣教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2a末,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健康宣教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能减轻其社会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探讨恢复期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发病在 2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2例 ) ,康复组又分为康复A组 1 1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1 2周 )和康复B组 1 2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4周后出院由治疗师上门指导家庭康复训练 8周 )。采用Fugl Meyer法、Barthel指数法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和 1 2周后评定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各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相近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治疗 4周和 1 2周后 ,康复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康复A组和B组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 1 2周后康复A组Fugl Meyer值明显高于康复B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而两组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ADL能力 ,恢复期继续给予至少 8周家庭指导康复训练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并可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及利用可用的资源 ,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的综合性康复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莹辉  尹宝玉  孙萍  董岩  张桦 《中国康复》2003,18(4):218-219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医疗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指导综合性康复医疗组 (康复组 )改变不合理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限盐、限酒、戒烟、减重、医疗体育、心理调节及合理用药等与传统疗养组 (传统组 )对比观察血压均值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 1个月后 ,2组血压的均值均降低 ,康复组血压下降更显著 (P <0 .0 5 ) ,体重指数降低 0 4kg/m2 ,摄盐、饮酒、吸烟量分别减少 2 2 7%、37 1%、4 1 8% (P <0 .0 1)。血脂、血糖略降低。结论 :综合性康复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和降低住院率 ,改变了不合理的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5.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葛秋华 《中国康复》2003,18(5):326-326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康复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42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各 2 1例 ,在康复护理前及 45d后用VAS法和关节活动度测量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护理后康复组偏瘫肩痛及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 (P <0 .0 5,P <0 .0 1) ,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加强偏瘫肩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作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tic Myelopathy.CSM)手术前后康复护理光盘,探讨其对CSM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B两组。A组观看康复光盘及口头宣教;B组阅读文字资料及口头宣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知识知晓率调查,患者回示评估患者康复锻炼及行为的正确性,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前1 d对康复知识知晓率98%;B组为64%(P<0.05)。A组功能康复锻炼及行为正确率96%,B组为70%(P<0.05);A组出院前1 d康复知识知晓率98%,B组为84%(P<0.05)。A组功能康复锻炼及行为正确率98%,B组为80%(P<0.05)。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CSM手术前后康复护理光盘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被随机分为两组 :2 8例给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及科普版报等宣教 ,另 2 8例未进行健康宣教者作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对患者情绪变化 ,饮食习惯有良好的影响 (P <0 .0 5 ) ,患者通过戒烟或减少吸烟量 (P <0 .0 1)胸部的物理锻炼改善了肺部廓清和肺功能 (P <0 .0 5 )。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相比 ,住院日数明显减少 (P <0 .0 1)。提示健康教育对老年COPD患者的康复有益。  相似文献   

8.
活动分析法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活动分析法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15例中风患者入院时 (训练前 )、出院前一周内 (训练后 )采用活动分析法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评估 ,内容包括功能活动 (床上活动、卧坐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平地行走及从地面上捡起物体 )和自理活动 (饮食、梳头 /洗脸、口腔卫生、穿衣、穿裤子、穿鞋 ,入厕转移、清洁、准备水、冲洗和擦干身体 )。根据评估结果 ,对其动作缺失成分给以针对性训练 ,平均训练 2 0次。结果 训练前、后患者的整体活动、自理活动经t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对其中坐站转移、穿鞋 2项活动的各个成分在训练前、后的变化率进行卡方检验 ,表明坐站转移动作成分中除“臀部前移”和“以相反方向坐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其他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穿鞋活动各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能够准确反映日常生活动作成分的细微变化 ,可作为治疗师评估、训练中风患者、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接受院内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住院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高,住院天数平均缩短5.10天(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其中两组尿潴留、胃肠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促进术后康复,并有效地减轻了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A)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MRI有否LA分为两组 :脑梗死合并LA组 (A组 ) 36例 ,脑梗死不伴LA组 (B组 ) 38例 ,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 步行能力和高级脑机能。结果 康复治疗前长谷川智能评分 ,A组 2 3 .8± 4 .6 ,B组 2 7.3± 4 .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和步行能力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 8周后A组不能步行从治疗前 75 %下降至治疗后 2 2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2 5 % ,B组不能步行从 74%下降至 1 3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均P <0 .0 5 ,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DL积分A组从 31 .6± 1 0 .7提高至 64 .1± 1 6 .8,B组从 32 .3± 1 1 .4提高至 71 .5± 1 8.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的康复效率 (0 .54± 0 .0 8)明显低于B组 (0 .65± 0 .0 9)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结论 LA能够影响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居家康复训练结合规范化康复宣教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家庭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专业人员的居家康复训练及规范化康复宣教,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MBI及Q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居家康复训练结合规范化康复宣教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手术签字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珍  何海萍 《护理研究》2004,18(3):228-230
目的 :探讨手术签字对胆囊切除病人术前焦虑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68例拟行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病人参加术前谈话并亲自签署手术同意书 (3 5例 ) ;对照组由家属参加术前谈话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3 3例 )。测定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前后病人的血压、心率、焦虑程度以及术后身体恢复有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签字后病人的血压、心率、焦虑程度和术后疼痛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延迟 (P <0 .0 1)。结论 :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可使胆囊切除病人的焦虑程度增加 ,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应重视知情同意签字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干预和宣教  相似文献   

13.
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的疗效与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观察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 ,探讨早期康复对高危脑瘫婴幼儿预后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经儿科医生用小儿智能发育筛查表查出的高危脑瘫婴幼儿 ,由康复医学科医生用贝利儿童发育量表对其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理、认知、社交、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估。将有相应功能障碍的 2 0 9名高危脑瘫婴幼儿分成 2组 :康复组 14 7名 ,对照组 62名。康复组接受神经营养药、高压氧和康复训练 ,并依发育落后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 ;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和高压氧治疗 ,无康复训练。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在康复治疗前后、1.5~ 2岁时跟踪评测疗效 ,判断预后。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尤其是粗大运动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经 3个以上疗程治疗后 ,2组在运动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但在自理、认知、社交、语言方面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1.5~ 2岁跟踪评测时 2组发育迟缓人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脑瘫发生率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脑细胞的生理功能成熟和完善时期。对高危脑瘫婴幼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 ,可促进大脑发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 ,康复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心理治疗 )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患者入选时、病程 3~ 6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和HAMD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在疗程 3月 (P <0 .0 0 1)和 6个月(P <0 .0 1)时显著提高 ,HAMD得分在疗程 3个月和 6个月时则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减轻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5.
刘聪华  沈莉萍 《护理研究》2005,19(9):803-804
[目的]探讨专职随访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将4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随访组(2 5 6例)和对照组(2 2 4例)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随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专职随访护士登记病人资料,并在出院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指导,两组均在入院48h内及出院后2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评价康复护理疗效以及2月后随访评价综合效果。[结果]出院后2个月两组在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对保持血压稳定、主动与医生联系和按时复诊、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随访组康复疗效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85 .3 %) ,经χ2 检验,P <0 .0 5。[结论]专职随访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对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前列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泌尿外科收治的10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104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2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患者(52例)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和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在拔除导尿管72 h后的尿垫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访3个月时,2组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缩短前列腺癌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社区康复宣教对残疾人社区康复知识掌握、行为活动改变的影响。 方法:完善社区康复宣教网络,对辖区1412名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残疾人康复知识认知状况与康复宣教需求。制定康复宣教目标;开展康复咨询、康复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康复技术指导等活动。两年后,对残疾人康复知识掌握、行为改变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康复宣教前后各项数值变化。结果: 康复宣教使辖区残疾人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较宣教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对行为活动改变项目中,戒烟限酒、参与社会活动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18.
"哮喘之家"在哮喘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哮喘的防治 ,探索哮喘康复治疗的新模式。方法成立“哮喘之家” ,每月举办 1期活动 ,每期设独立的专题 ,由集中授课、示范实习、讨论交流 3部分组成 ,从哮喘发病、防治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教育。结果参加 6期教育以上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技能以及治疗依从性比教育前显著提高 (P <0 .0 0 1) ,哮喘发病情况、医疗费用比教育前显著降低(P <0 .0 0 1)。结论“哮喘之家”既是哮喘康复治疗的重要途径 ,又是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门诊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门诊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同内容的健康知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治疗组采用口头宣教加发放健康教育卡以及定期电话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门诊性病患者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干预后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常规口头宣教加发放健康教育卡以及定期电话教育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明显提高门诊CA患者的依从性,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临床意义及康复介入的影响。方法 检测 110例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其中 31例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前后和 5 0例健康人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参数。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较健康人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各项参数均显著增高(P <0 .0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维蛋白原 (Fbg)水平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FMPV)的异常率较健康人显著增高 (P <0 .0 1) ,Fbg水平异常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异常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度 (RR)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 4和 31倍 ;脑梗死患者中 ,前循环梗死组FMPV较后循环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康复介入前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康复介入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各参数有所降低 ,但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测定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状态 ,其异常幅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尽管一般的康复介入不能有效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殊的康复介入对于血液凝血机制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