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维、汉族宫颈腺癌与HPV各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各亚型在新疆维、汉两个民族妇女宫颈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差异,为新疆宫颈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即凯普导流杂交HPVDNA检测法,对100例新疆宫颈腺癌患者(汉族70例,维族30例)宫颈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PV21种亚型的检测。结果:(1)100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包括单一感染及多重感染)总阳性率为61.0%,其中70例汉族患者HPV阳性率为60.0%,30例维族患者HPV阳性率为63.3%,两个民族HP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标本HPV21种亚型中5种被检测到,16种未检测到,HPV各亚型在两个民族HPV阳性宫颈腺癌中分布分别为:汉族HPV16检出率为90.4%、其次为HPV18(23.8%)、HPV68(4.7%);维族HPV16检出率为89.5%,其次为HPV18(21.0%)、HPV68(10.5%),两个民族HPV16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V阳性率在临床Ⅰ、Ⅱ期和Ⅲ、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HPV感染率与肿瘤大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腺癌HPV感染率在维汉两个民族中无差异。维汉两个民族宫颈腺癌均与HPV感染有关,尤其是与HPV16感染有关,除了HPV16和HPV18以外,HPV68是新疆宫颈腺癌中较常见的类型,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同。此外,HPV感染与本组肿瘤大小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吸毒者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以ELISA法对乌鲁木齐125例吸毒者乙、丙型肝炎病毒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25例吸毒者中HBsAg携带率(12.08%)汉族高于维族和回族;HBV感染率维、汉、回族分别是53.85%、85.71%和100%,显然回族高于汉族和维族(P均〈0.05);并且HBV感染率和抗-HCV以静脉吸毒最高,混合吸毒其次,口吸最低。结论吸毒者中的HBsAg携带率高于一般人群且汉族高于维族和回族,该吸毒中HBV感染亦高,应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葛予  靳新荣 《新疆医学》2011,41(10):1-4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下同)、汉族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T3、T4及TSH水平差异。方法:196例(汉族100例,维族96例)均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患者;非抑郁症组192例(汉96例、维9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3、T4及TSH水平。结果:维、汉抑郁症的T3、T4及TSH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非抑郁症比较,抑郁症组T3及T4均低于本民族的非抑郁症组(P〈0.05)。结论:两民族间抑郁症患者T3、T4无差异,但与本民族非抑郁症患者相比水平降低,无论抑郁症还是非抑郁症组两民族间TSH水平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HBV携带重叠HCV、HDV复制干扰作用。方法:对136例小儿HBV携带同时进行了抗-HCV、HD-Ag、抗HD、HBV-DNA的检测。结果:发现136例受检中HBV与HCV、HBV与HDV二种病毒重叠感染22例(16.17%),HBV与HCV、HDV3种病毒重叠感染2例(1.47%)。HCV重叠HBV感染容易发生在HBV-DNA阴性及抗-HBe阳性中,结论:小儿HBV携带中存在HCV、HDV重叠感染。重叠HCV感染对HBV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重叠HDV对HBV干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HBsAg携带者血清丁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sAg携带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状况和HDV重叠感染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16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HDV免疫标志物(HDVM:HDAg和HDAb),并同时测量肝功能指标。结果 216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HDVM检出率为10.6%(23/21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1.3%(15/133),女性感染率为9.6%(8/83),男女比无显著性差异(X^2=0.14,P〉0.05);成人感染率为9.1%(11/121),儿童感染率为12.6%(12/95),成人与儿童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X^2=0.70,P〉0.05)。HBV复制活跃组(HBsAg和HBeAg均阳性)HDVM检出率为4.0%(5/124),较HBV复制缓慢组(单纯HBsAg阳性或HBsAg和HBeAb阳性)HDVM检出率19.6%(18/92)明显低(X^2=13.39,P〈0.005)。HBsAg阳性重叠感染HDV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率达56.5%(13/23),明显比未重叠感染HDV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率4.1%(8/193)高(X^2=64.23,P〈0.0001)。结论 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会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促使HBeAg阴转,使肝脏功能明显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查方法,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病变发病情况。方法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1841例汉族、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阳性(≥ASCUS)结果进行阴道镜及病理检查,并对各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结果≥ASCUS的患者中,汉族为1402(23.63%)例,其中ASCUS:1341(22.60%)例、ASC—H:10(0.17%)例、LSIL:34(O.57%)例、HSIL:10(0.17%)例、SCC/AC:7(0.12%)例。维族:1470(27.89%)例,分别为1375(26.09%)例、11(0.21%)例、48(0.91%)例、22(0.42%)例、14(O.27%)例。阴道镜下取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符合率分别为ASCUS:76.32%、ASC—H:66.67%、LSIL(cINI):84.88%、HSIL(CINⅡ-Ⅲ):87.88%、SCC/AC:100%。在年龄组分布中,汉族和维族在241岁组中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维族在〈40岁组中阳性检出率较汉族妇女高,60岁前维族和汉族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在结果CINI组的比较中,汉族和维族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宫颈癌发病率在维族和汉族妇女中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开展液基细胞学检查,对检出宫颈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民族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新疆不同地区21 892例维、汉族育龄妇女PCOS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维、汉族PCOS患者的年龄分布、亚型构成、人口学基本特征及糖脂代谢异常的分布情况。结果:21 892例维、汉族育龄妇女中PCOS患者1 116例,占5.10%,其中汉族560例,占5.12%,维族556例,占5.08%;35岁以下育龄妇女是主要的患病人群,占83.38%,35岁以上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较年幼者发生率高(P〈0.05);维、汉族患者Ⅲ亚型较其他亚型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PCOS患者在职业分布、收入情况、文化程度、家族史、母亲及姐妹有月经异常或不孕病史及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妇科肿瘤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育龄妇女PCOS患病率维族为5.08%,汉族为5.12%;35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易患PCOS,且以月经不调为主要表现;维、汉育龄妇女PCOS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并随年龄增长及患者治疗目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p53抗体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未经放化疗、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病例组),其中维族、汉族患者各25例,另选取维族与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p53抗体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常用肿瘤标志物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汉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维族病例组不同病理分型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民族病例组和对照组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 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上均无相关性(P >0.05),并且两民族患者血清 p53含量与其各自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 p53抗体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维、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同或者相似的与 p53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同样可以根据相同或相似的 p53抗体指标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找寻新疆维族与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易感基因和拮抗基因及维、汉族之间 HLA-DQA1基因型差异。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组患者182例(维族102例,汉族80例),健康对照组163例(维族85例,汉族78例);根据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 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高复制组和低复制组;根据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水平分为 ALT 正常组和 ALT 异常组。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 HLA-DQA1*0102、-DQA1*0104、-DQA1*0201、-DQA1*0301、-DQA1*0302、-DQA1*0501等6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采用酶促反应法检测 ALT ;PCR 检测 HBV DNA 。结果维族乙型肝炎患者组、ALT 异常组、HBV DNA 高复制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QA1*0301、-DQA1*0501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乙型肝炎患者 ALT 异常组、HBV DNA 高复制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频率比较-DQA1*0102、-DQA1*0201、-DQA1*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 高复制组与低复制组等位基因-DQA1*01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 低复制组、ALT 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中 HLA-DQA1*0201位点基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与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DQA1*0102、-DQA1*0301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与汉族健康对照 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DQA1*0201、-DQA1*0501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族人群中 HLA-DQA1*0501为 HBV 感染拮抗基因,-DQA1*0301为易感基因。汉族人群中 HLA-DQA1*0102、-DQA1*0301、-DQA1*0302为 HBV 感染易感基因,-DQA1*0201为拮抗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临床,内分泌特点及一级亲属的临床表型及其他们之间的差异.方法:将201例PCOS患者分为维,汉两组,采用问卷调查及临床相关检查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父母亲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汉维两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经期天数、子宫内膜厚度、体质指数、腰臀比、卵巢体积以及卵泡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月经周期、痤疮、多毛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汉两组患者的女性激素六项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维族患者雄激素及甘油三酯水平较汉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患者总胆固醇水平较维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维两组PCOS患者在内分泌及脂代谢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输血传播性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测定91例血液透析患者TTV抗体,对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浆TTV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共有12例TTV抗体呈阳性(占13.2%),其中5例(占5.5%)PCR阳性,TTV与HBV或(和)丙型肝炎(HCV)重叠感染者8例(占8.8%),TTV合并HCV感染3例(占3.3%),同时合并HBV和HCV 4例(占4.4%),TTV单独感染者4例(占4.4%)。有输血史者TTV感染明显高于无输血史者。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TTV感染,TTV可以与HBV和HCV重叠感染,部分TTV感染可能与输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玉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2):142-14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30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35例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91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38例.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6例。肝硬化和肝癌组HCVRNA阳性率(80.0%)较慢性肝炎组(64.2%)升高(P〈0.05)。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0.0%)低于单纯HCV感染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26.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以HCVRNA为重要检测指标诊断HCV时,应联合检测分析抗-HCV、HBVDNA,这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不同民族宫颈癌2771例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新疆宫颈癌的民族分布特点,探索其病因及发病学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 771例宫颈癌存档病理资料进行民族分布、年龄及组织学分类分析。结果:宫颈鳞癌2 477例(89.39% ),原位癌184 例(6.64% ),腺癌103 例(3.72% );腺鳞癌7 例(0.25% );维吾尔族(简称维族)1 344 例(48.50% ),汉族1209例(43.63% ),按照同期住院病人民族构成比例计算,维族妇女宫颈癌明显高于汉族及其它民族(P均< 0.001)。维族患者年龄平均为44.1 岁,汉族为52.6 岁,两者相差明显(P< 0.001)。结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癌高发且患病年龄较轻,可能与其特殊生活方式及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汉两民族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近5年收治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汉两民族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的一般情况无差异。维族患者脑卒中后其焦虑的症状明显多于抑郁的症状,其影响因素主要与生活居住方式、婚姻调试功能相关。汉族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高于维族患者,主要与信仰、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结论:维族患者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病率高于汉族,汉族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高于维族患者,其影响因素不同,为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血清甲状腺素T3、T4及TSH水平异常,及汉族与维吾尔族抑郁症患者间甲状腺素T3、T4及TSH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实验组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病人,共196例(汉族100例,维族96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在同一医院内综合内科住院的非抑郁症和非内分泌疾病患者共192例(汉族96例,维族96例)。对所有入组者均于入院后第二天早晨8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3、T4及TSH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抑郁症患者组的T3及T4均低于本民族的对照组(P〈0.05);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中汉、维两族的T3、T4及TS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有内分泌功能异常,患者血清T3、T4水平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有关。汉族、维族患者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统计学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方法  王海江 《新疆医学院学报》2013,(11):1618-1620,1624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组(哈族)3个民族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01年1月-2008年12月实施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民族分为A组(汉族,28例)、B组(维族,26例)、C组(哈族,22例),比较3个民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及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术后1、3、5a累积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新疆汉、维、哈族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A组:96.40%、92.70%、89.00%,B组:100.00%、96.00%、92.00%,C组100.00%、95.50%、90.70%,3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7.46、58.24及58.0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中均可获得较好的术后生活质量及相近的远期生存率,该手术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高敏祥  冯柏岩  刘淑英 《吉林医学》2008,29(16):1395-1395
目的:探讨ABsAg阳性肝病HDV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300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HDAg和抗HD的检测。结果:检出HDV标志物16例,感染率为5.33%。其中男5.24%,女5.56%,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下HBsAg阳性肝病患者感染率为4.58%,35岁以上为5.92%,HDV感染率年龄间也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地区和病例中感染率有较大差异。结论:HDV感染常可导致HBV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病情恶化,因此,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突然发作或反复发作时,应考虑HDV感染可能,建议进行血清HDV和抗HD检查,以鉴别是否存在HD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新疆地区维吾尔(维)、汉族两维骨密度测定的各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评价维、汉族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年龄20~80岁的267例维吾尔族和408例汉族,进行了两维骨密度的超远端测定。结果:(1)维、汉两民族两维骨密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骨峰年龄男女均在30~39岁年龄段;(2)维、汉两维骨密度除20岁年龄段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年龄段未见显著差异(P>005);(3)维、汉男性50岁以上(含50岁)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00%和185%,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而维、汉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16%和220%,两者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建立的维汉正常人群骨密度正常值及两维超远端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心房颤动患者病因及其民族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连续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363例,分析其病因在各民族间的分布。结果:363例房颤患者中,高血压痛137例(37.7%),冠心病57例(15.7%),风湿性心瓣膜病97例(26.7%).汉族房颤患者255例(63.8%),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所占比例41.6%、17.6%、18%;维吾尔族房颤患者108例(27%),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所占比例28.7%、11.1%、47.2%;汉族与维族相比,其病因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房颤病人病因分布可能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高血压病为主,维族患者以风湿性心瓣膜病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骨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366例骨折患者,其中汉族154例,维族212例,男性204例,女性162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析维、汉族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维、汉族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HCY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维族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长于汉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维族患者中,高HCY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长于正常HCY水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校正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因素后,维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血浆HCY水平呈线性相关(r=0.784,P=0.000)。结论 维族骨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汉族患者;维族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