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对照组单用长春新碱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FAB疗效标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75%,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难治性ITP临床疗效满意,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敏  田娟 《海南医学》2011,22(1):40-41
目的总结达那唑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14例,良3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80.95%(17/21)。结论达那唑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成人难治性ITP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长春地辛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春地辛(VD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强的松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予VDS3-4mg/次,静脉滴注,每周1次,用2-6次。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2/14),血小板达峰值的时间为23.2天,结论:VDS治疗慢性ITP近期疗效较满意,且副作用甚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唑嘌呤+强的松+左旋咪唑(IPL方案)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16例特发性难治性ITP患儿,应用IPL方案治疗,观察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评价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IPL方案治疗ITP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率69%,远期仅3例复发,结论:IPL方案是治疗小儿特发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约有 1/3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 ,10 %~ 30 %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十分棘手。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均符合 1986年 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3例 ,女 2 1例 ;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难治性ITP住院患者20例,使用他莫昔芬治疗。结果:11例血小板升至正常,7例血小板有所上升,2例无效。结论:他莫昔芬能治疗难治性ITP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24例,均为长期正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用吗麦考酚酯治疗。结果 本组24例难治性ITP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3/24),其中显效62.5%(15/24),良效25.0%(6/24),进步8.3%(2/24),无效4.2%(1/24)。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安全系数高,毒副作用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是难治性ITP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艾克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西艾克每次4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避光),每周1次,共2-4次;地塞米松10mg/d,静滴2周,继之减量至5mg/d,静滴2周后根据病情再逐渐减量。结果:15例中完全缓解7例(46.7%);部分缓解4例(26.7%);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出现反应时间平均10天。结论:西艾克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可能成为治疗难治性病例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对照组单用长春新碱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FAB疗效标准,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75%,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rhlL-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慢性难治性ITP临床疗效满意,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配合维生素C方案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3例慢性ITP患者均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并于停用的第2天起开始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维持8w,于第2、8及16周末比较血小板水平。结果治疗后第2周末患者血小板接近正常,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至第8周末患者均已恢复正常,但与第2周末比较,P〈0.05;治疗至第16周末患者血小板水平较第8周末上升,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配合维生素C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疗效稳定持续、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难治性ITP诊断标准的19例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75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次;新鲜冰冻血浆10mL/kg,静脉滴注,每周1次,联合应用4周,判定疗效。结果显效9例(47.4%),良效3例(15.9%),进步4例(21.1%),无效3例(15.9%),总有效率为84.2%。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能有效治疗难治性IT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前已患ITP者4例,7例孕期有症状。13例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23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无1例有出血倾向或颅内出血。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患者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但需对此种患者加强孕期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3.
袁朝晖 《中外医疗》2011,30(8):109-109
目的探讨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难治性ITP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共4次。同时根据病情联合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结果 12例患者中,完全有效6例(50%),部分有效2例(16.7%),微效2例(16.7%),无效2例(16.7%),总有效率(66.7%),未见急性和迟发的毒性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4例,均为长期正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用吗麦考酚酯治疗.结果 本组24例难治性TTP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3/24),其中显效62.5%(15/24),良效25.0%(6124),进步8.3%(2/24),无效4.2%(1/24).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安全系数高,毒副作用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是难治性TTP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4例MDS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病例资料。结果本文4例MDS其突出表现并非以贫血为主,而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特征。初诊均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而行波尼松治疗。虽2例首次治疗血小板呈一度恢复正常,但随之即下降;2例按ITP治疗无效。4例随病情进展均出现2系甚至3系血细胞减少及不同程度病态造血,其中1例最终转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粒细胞增多);1例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此类患者病史主要表现出血,容易误诊,早期观察病态细胞及多指标联合检测综合分析对诊断有帮助;同时动态随访对确诊MDS及防止MDS漏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spase-3和bcl-2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阳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B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HP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给予三联抗HP治疗,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B淋巴细胞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18例HP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中,12例治疗有效患者Caspase-3治疗后表达率(38.3±7.2)%较治疗前(16.1±2.5)%明显升高(P〈0.05),bcl-2治疗后表达率(46.4±2.3)%较治疗前(78.6±9.6)%明显下降(P〈0.05),而6例治疗无效患者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却无变化(P〉0.05)。结论:HP感染导致慢性炎性刺激引起难治性ITP患者B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免疫功能紊乱,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下,因而清除HP感染成为难治性ITP的一个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注射与脾大部栓塞两种方法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对15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用药期间和用药后1月、3月、半年、1年、2年分别复查血常规,观察疗效.与我科之前报道的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作一比较.结果 两组有效率相当,血小板生成素注射副作用少,脾大部栓塞则疗效持续时间长.结论 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首选血小板生成素,无效时再选择脾大部栓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4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诊疗经验。结果:34例患者,经阴道分娩19例,14例剖宫产,1例早期流产;产后平均24h出血量226ml;未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结论:ITP合并妊娠,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人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产妇以经阴道分娩为主;如血小板极低,在输注血小板的情况下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对用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正规治疗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十分棘手。作者自1990年5月~1996年10月采取先用泼尼松、长春新碱或硫唑嘌呤进行免疫抑制,再以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治疗26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2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公认的ITP治疗首选药物,而脾切除则是对激素治疗失败患者的第一选择,但往往难以被患者接受.目前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切脾无效的ITP患者的治疗仍相当困难,存在缓解率低、疗效难以维持、不良反应明显以及价格昂贵不能有效地广泛应用等问题.近年研究表明,氨磷汀(Amifostine,AMF)为一种细胞保护剂,治疗ITP有效且安全[1-2].笔者应用氨磷汀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复发难治性ITP 2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