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对2例经过病理证实的A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48岁和43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活动后气喘、胸痛等。1例胸部CT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片状实变影,胸膜下分布为主。另1例胸部CT表现右中肺实变影,少量胸腔积液。两例患者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分别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两例患者的肺活检病理示:肺泡腔内可见纤维素性渗出物,无透明膜形成,相邻肺泡腔内见机化的疏松结缔组织,符合AFO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影像学吸收好转出院。治疗后随访,激素减量,1例病情稳定;1例病变进展,死于呼吸衰竭。结论AFOP有独特的病理表现,但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对发热和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实变影的疑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无效时,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AFOP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的高分辨CT表现,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对8例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对照.病理学标本获得,3例为手术切除,4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1例穿刺活检.Churg-Strauss综合征的诊断是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结果]肺部病变包括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结节5例,小叶间隔增厚5例,支气管壁增厚4例,肺实变2例,肺膨胀不全1例.在3例手术切除和1例穿刺活检患者中,病理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3例,肺泡实变3例,气道病变2例.[结论]Churg-Strauss综合征主要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高密度影或肺泡实变、小叶间隔病变和气道增厚.相应病理学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在肺泡、间质和气道中的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A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 渐进性呼吸困难是PAP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部以两侧中下野为主,病灶分布不规则.高分辨率CT上可有特征性的"铺路石样"或"地图样"改变.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和低氧血症.8例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和肺活检确诊.病理表现为肺泡腔内充满嗜伊红性细颗粒状蛋白性物质,有多少不等的针状裂隙及加杂有多少不等的退变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肺嗜伊红性细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对过碘酸雪夫(D-PAS)呈阳性反应.结论 PAP虽然是少见病,但因其病理有其特征性,使得影像学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了解两者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或开胸病理证实8例PAP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PAP 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自肺门向外放射,可呈"蝶翼征"。胸部CT变化多样:铺路石征;地图样分布;磨玻璃影;气腔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PAP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肺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3例经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的实变型肺泡癌,分析疾病演变中的胸片和CT表现.结果 3例中,胸片和CT均误诊为肺炎2例,胸片误诊为肺结核1例,CT仅提示肺弥漫性病变1例。结论 对于胸片初诊疑诊为肺炎或浸润播散型肺结核病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病灶反而扩展,并出现肺实变区,应及时采用CT扫描,扫描中肺毛玻璃样改变、肺实变(蜂窝状改变)、小结节病灶以及支气管充气扩张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出现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可提高肺泡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误诊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的慢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 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2012 年在上海新华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 例胸部CT表现为IIP样改变, 外院诊断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使用激素治疗、后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例慢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50 岁和65 岁, 因近期加重入院。2 例患者无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宠物接触史, 常见过敏原检查阳性; 胸部高分辨率CT显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及纤维条索影, 小叶间隔增厚, 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和蜂窝肺改变;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增高( 24. 5% ) , CD4/CD8 〈1; 肺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 DLCO)下降。2 例患者胸外科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肺泡间隔及细支气管周围慢性炎症伴纤维化, 并见桥性纤维化及小叶中心纤维化, 以支气管为中心分布, 部分肺泡腔内见纤维息肉样组织, 周围肺泡扩张。结论 慢性过敏性肺泡炎临床表现和胸部CT 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一定相似处, 须结合病史、肺活检病理等临床信息综合分析, 从而明确诊断, 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普通间质性肺炎(UIP)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在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择1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胸腔镜诊断的UIP病例与16例病理诊断为NSIP的病例在急性期的临床和CT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CT诊断UIP蜂窝肺8例,NSIP蜂窝肺2例,对其中UIP与NSIP在弥漫胶原沉积,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和大量增生平滑肌的肌硬变[1]的检出情况上,存在差异(P<0.01)或(P<0.05 ).结论 在临床表现上,UIP与NSIP差异性不明显,采用高分辨的CT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并在肺活检病理检测诊断为共同确诊,便于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8例肺泡癌,其中肺炎型16例,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结节型14例,表现肺内的单发结节;弥漫性8例表现为双肺弥漫多发结节.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没有特异性,对各型表现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等病理证实的炎症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在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在CT上表现为实变影伴有磨玻璃影、磨玻璃背景上多发结节、蜂窝征、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血管造影征等多种混合征象,肺容积未见缩小;抗感染治疗病灶反而增大;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或少量胸腔积液,无远处转移。结论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过程有较一致的相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罗红辉  李佳 《黑龙江医学》2012,36(3):172-173
目的探讨普通间质性肺炎(UIP)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在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1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胸腔镜诊断的UIP病例与16例病理诊断为NSIP的病例在急性期的临床和CT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CT诊断UIP蜂窝肺8例,NSIP蜂窝肺2例,对其中UIP与NSIP在弥漫胶原沉积,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和大量增生平滑肌的肌硬变[1]的检出情况上,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在临床表现上,UIP与NSIP差异性不明显,采用高分辨的CT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并在肺活检病理检测诊断为共同确诊,便于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舒守宏  方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92-3194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在无X线电视透视下行TBLB,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1例弥漫性肺疾病中有16例明确了病因学的诊断,确诊率达31.4%,疾病种类主要有肺结核5例(31.3%),普通型间质性肺炎3例(18.8%),肺泡细胞癌2例(12.5%),转移性肺癌2例(12.5%),肺真菌病1例(6.3%)结节病1例(6.3%),肺泡微石症1例(6.3%),闭塞型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6.3%)。结合临床诊断病例共28例,诊断率达54.9%,结缔组织病肺受累9例,UIP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癌性淋巴管炎2例,炎性假瘤l例,未能明确诊断7例(13.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在弥漫性肺疾病诊断中除外结节病、肿瘤和某些特殊类型的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Idiopathic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 has become accepted as a distinct disease entity. We report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the classical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this uncommon condition.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first case to be reported in Singapore. This case also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y of making a definitive diagnosis and emphasizes its therapeutic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提高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的认识和诊治能力,了解该疾病在国内外的一些诊治进展。方法 对2例经病理证实的CO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复习国内外文献,探讨CO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学改变等特点。结果 2例COP患者均为女 性,亚急性起病,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症状,入院均被误诊为CAP,一般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性,呈多肺叶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影、条索状影,病变呈游走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COP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学诊断,激素是治疗COP的有效药物,大环内酯类和某些免疫抑制剂可能替代或辅助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2例以弥漫性病变为影像学特点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特殊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2例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5年,加重半年,病程长,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胸膜增厚,两肺多发实变影、磨玻璃影,可见散在小结节影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胸腔镜肺活检病理示黏膜相关淋巴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H-FR1克隆性基因重排。患者女性,50岁,反复发热、咳嗽,伴有活动后气促;胸部CT示两肺多发大片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外周血嗜酸细胞显著升高。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肺炎,予激素正规治疗,症状改善,但肺部病变无明显吸收,后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MALT淋巴瘤。结论以弥漫性病变为表现的肺MALT淋巴瘤较为罕见,容易误诊。对于少见病及病灶散在者,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低,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活检能获得理想标本,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征,总结感染后BO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临床诊断感染后BO的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肺功能特点、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为肺炎,1例外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病程中有心力衰竭;3例病程中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痰液检测示2例腺病毒阳性,1例副流感病毒3阳性,2例支原体感染,1例病原不明确.均表现为持续咳嗽、气促、气喘,其中4例伴三凹征阳性.病程均6周以上.双肺均有湿罗音、喘鸣音.胸部高分辨CT(HRCT)均示小气道病变,其中2例伴小支气管扩张,2例伴肺不张,1例伴肺实变.肺功能检查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炎性变.所有患儿均予糖皮质激素、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过程中仍有症状持续.无死亡病例.结论 BO患儿临床以慢性持续性咳嗽、喘息为特点,胸部CT以小气道病变为特点,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易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过敏性肺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活检病理诊断的21例EAA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 21例中女14例、男7例,年龄范围24~79岁(中位年龄51岁)。14例(66.7%)有过敏原接触史,其中7例为有机和无机物,5例有养猫、狗和鸽子史,2例有羊毛和皮革化纤接触史,4例(19.0%)无明显过敏原接触史,3例(14.3%)不详。主要症状是间断性咳嗽、咳痰、气喘。胸部CT均显示双肺弥漫性或者片状磨玻璃影。13例经电视胸腔镜(VATS)/小切口开胸肺活检、8例经TBLB肺活检,病理形态学表现为细支气管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或者多核巨细胞聚集(14例,66.7%)、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形成(8例,38.1%)。9例(42.9%)分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和真菌感染。脱离过敏原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EAA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宠物以及其他过敏原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病理组织学上部分患者缺乏特征性的上皮样结节形成,病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和胸部影像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We describe a case report of an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n which pulmonary involvement of the both lower lobes mimicked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IP) or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 Its appearance antedated clinically apparent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one month and a hal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5月收治的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OP临床表现、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有相对特异性改变,COP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可明确诊断.结论 TBLB可获得满意的肺组织标本,可作为获取标本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诊断证实的儿童BO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9例BO患儿均为感染后发生。2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有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CT检查示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5例,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2例,支气管黏液1例,空气潴留征3例,马赛克灌注征8例,肺实变4例。结论儿童BO常继发感染,CT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