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病,流涎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种常见症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减少肌萎缩侧索硬化球麻痹患者流涎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目前国内外口腔护理评估现状,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回顾国内外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评估的现状,对口腔护理评估实践情况、评估内容、评估工具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结果 大多数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会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口腔状态、病情、意识、配合程度等,但因缺乏标准的评估工具,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国外已有相对成熟的评估工具,包括口腔评估指南(OAG)、Beck口腔评估表、BRUSHED评估模型及其他等多种类型,国内使用的量表多是由国外量表翻译而来,但上述工具均对气管插管患者缺乏针对性。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其特殊性,应结合其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性的口腔护理评估工具,以指导ICU护士为此类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国内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道管理的相关证据, 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专业学会及数据库中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等证据。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5日。经过文献质量评价后, 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 包括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和3篇随机对照试验。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呼吸评估、机械通气、呼吸道分泌物管理和呼吸康复4个方面总结出2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最佳证据, 便于临床医护人员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呼吸评估、干预及指导。  相似文献   

4.
黎喆  丁欣 《护理学报》2018,25(20):14-17
目的 对衰弱评估应用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文献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识别衰弱、选择适宜评估工具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衰弱评估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衰弱评估能提示患者跌倒发生率、移动能力、营养状况、再次入院率等,为术后护理干预提供依据;衰弱工具大致分为“衰弱表型”模型、以健康缺陷累积为基础的衰弱指数模型、多维度模型3种。衰弱评估需注意5个方面的事项。结论 将衰弱评估应用于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入院、术前、术后评估可能成为趋势,有待进一步探讨开展衰弱评估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形成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专家共识,规范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组织多家医疗机构及院校领域相关专家进行评议,通过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合文献查询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最终共识。结果 该共识包括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心理危险因素、心理筛查、心理评估工具选择、评估流程、评估技巧、评估记录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该共识可为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提供规范和指引。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临床报道已有关于自体骨髓有核细胞、嗅细胞、脐血源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报道。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对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第1,3,6个月神经功能改变(FIM、Norris、Bathel评分)及肌电图改变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我症状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移植前,短期内效果明显,肌电图呈现改善趋势。结果初步表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归纳总结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以供护士引进或自主研发相关测量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国内外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整理和分析。结果 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主要分为 2 大类别,包括干眼症专用量表和普适性量表。结论 随着视力相关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不断开发,干眼症专用测评工具将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干眼症患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的内涵与现况,为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病人生活质量测评量表、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从多学科合作照护、姑息照护、肌萎缩侧索硬化护理指南3方面介绍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照护干预措施。指出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生活质量降低与生理、心理、社会和护理干预等方面因素相关,提出在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照护模式,以进一步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述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护理干预现状,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检索研究文献,对有关评估血液高凝状态的工具进行归纳,并对各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适合范围、优缺点进行阐述;总结当前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措施,包括运动干预、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心理干预、中医药干预、健康教育等。结果 归纳相关评估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工具,临床上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及早发现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运用相关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静脉血栓的结局。结论 当前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评估量表多是来自国外,有待研发适合国内使用的量表;目前缺乏公认有效、便捷的检测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指标和手段,有待开展基于循证的临床研究,最终以最佳证据来管理患者,以便及时筛选血栓高危患者,指导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庆伟  杨巧芳  于漫 《护理学报》2019,26(16):34-37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风险评估和预警工具的文献进行研究,为制定心血管系统疾病早期预警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对国内外风险评估和预警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前,临床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研究的危急重症常用的评估工具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特异性评估表有针对无症状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风险的、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针对心脏手术风险的评估工具3大类。结论 现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特异性风险评估和预警工具评估内容较多,不易获得,不够简便,不能适用情况复杂的病房需求,而危急重症常用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工具虽然简便,评估内容易获得,但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仍需要进行临床验证、研究和改良。构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工具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慢性肾脏病中晚期患者体力活动干预研究现状和评估工具研究进展。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慢性肾脏病中晚期患者体力活动及评估工具的研究文献,活动方案从活动的强度、时间和频率、活动类型及安全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体力活动干预的评估分主观和客观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国内对该人群研究较少,国外研究较为全面深入,大部分推荐中等强度活动并逐渐重视抗阻运动,但干预方案在时间和频次上差异较大。体力活动干预评估方法多且杂,但缺乏针对性。结论 目前对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指导尚无统一标准,大多数学者推荐中等强度的活动,抗阻运动逐渐得到重视,但活动类型仍比较单一,而最适宜的活动时间和频率尚不明晰,安全保障不够充分。未来应重视我国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大样本、长周期的干预或回顾性研究,以明确高强度活动的适用性、最佳的活动时间和频率等问题,从而构建最适宜这类患者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2.
邓博  刘宁  杨琳 《护理学报》2021,28(13):40-45
目的 全面收集国内外用于评估项目持续性的工具,比较其内涵、开发过程、特点以及应用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持续开展循证护理实践选择持续性评估工具,促进循证临床实践项目科学、有效地持续性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用于评估项目实践持续性的工具,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提取各工具的条目数、信效度、评分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信息,对其进行描述。 结果 最终纳入7个持续性评估工具,共18篇全文文献,10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8篇关于评估工具的运用。 结论 护理人员应根据我国国情与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来选择恰当的持续性评估工具,以促进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项目持续进行,给患者带来最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416例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单元将其分为试验组214例、对照组202例。试验组采用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进行谵妄评估及约束;对照组采用加拿大ICU约束决策轮及等级工具进行约束指导。 结果 比较两组总约束时间、各级约束时间、疾病转归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非计划性拔管率、坠床/跌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的ICU患者谵妄评估约束分级方案,可减少ICU患者的约束时间,降低患者身体约束率及约束强度,改善患者的预后,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丁美祝  刘敏霞 《护理研究》2013,27(4):337-338
[目的]应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探讨实施中医系统护理措施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3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进行中医系统护理,使用CNSAT对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实施系统中医护理3个月后病人的CNSAT得分比实施前显著降低(t=4.06,P<0.05)。[结论]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吞咽障碍病人实施中医系统护理措施,可减少吞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徐靖贻  施春香  陈茹  谢彤 《护理学报》2022,29(19):30-34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人群晨僵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展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症状缓解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并分析晨僵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晨僵评估工具以及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晨僵复发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其影响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类风湿因子、运动减少、疼痛、气温降低、湿度升高、吸烟和社会支持低等。目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的评估工具包括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和关节功能障碍表现评分量表以及特异性晨僵评估工具。并从患者、专科护士、症状缓解和数字化远程监督等方面采取相关干预措施。结论 目前国内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的研究较少,针对晨僵的评估工具和相关干预措施尚未形成标准化,临床实际中不同患者晨僵的发病部位、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尚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段丹  陈茂君  崔文耀 《护理学报》2021,28(20):26-29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衰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和实施衰弱预防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关于衰弱的文献,从主要评估工具、不良结局及干预措施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的评估工具具有多样性与普适性的特点,衰弱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术后并发症、再入院乃至死亡等密切相关,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衰弱发生现状与患者的健康结局等,针对衰弱的干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的衰弱评估标准,如何开发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衰弱筛查工具,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干预方案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梳理ICU患者谵妄严重程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ICU患者谵妄严重程度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ICU谵妄严重程度常用的评估工具及重症患者谵妄治疗理念的转变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谵妄的严重程度与ICU患者较高的死亡率增加、长期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谵妄严重程度的判定不仅关注不同症状表现强度的总和,而且需要谵妄症状持续的时间;医务人员在运用谵妄严重程度评估工具时应掌握谵妄的核心症状群,明确工具应用的优缺点。结论 ICU患者谵妄严重程度的评估,促使量化分级评价谵妄,有助于科学的制定与实施谵妄管理方案,实时监测治疗效果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现失眠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新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91例患者,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进行睡眠评估,并分析睡眠障碍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睡眠障碍类型为失眠,失眠的发生率为45人(49.5%),其中31(68.9%)人为病后失眠。以睡眠维持障碍,自觉睡眠质量下降及入睡困难为最多。失眠与非失眠患者球部累及情况、抑郁情况及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所有可能影响睡眠的一般资料及焦虑抑郁情况为因变量,以Backward:LR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球部功能受累、病程、诊断时间长短及焦虑抑郁状况可能与失眠发生相关。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现病后失眠的比例较高,球部受累、病程长、确诊时间长和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可能是出现失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颊车穴揉按与叩齿法对健康人唾液流率以及口腔湿润主观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口腔干燥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135名符合标准受试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颊车穴揉按组、叩齿组以及空白组,每组45名。分别记录受试者揉按穴位后、叩齿后以及未干预情况下后的唾液流率和口腔湿润主观评分。结果 穴位揉按组、叩齿组和空白组的唾液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叩齿组最高。颊车穴揉按组、叩齿组口腔湿润主观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颊车穴揉按和叩齿法均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有效滋润口腔黏膜。  相似文献   

20.
肌萎缩侧索硬化误诊为颈椎病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往往均以颈部不适、上肢力弱、麻木、疼痛、肌萎缩等症状就诊于神经科,由于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差异甚大,故临床上早期鉴别诊断应受到特别的重视,避免误诊。现将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误诊为颈椎病先在外院骨科治疗后转人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