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北京市6062例体检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李启亮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21-4722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关系。方法:采用钨舟法和火焰法检测儿童血铅和钙、铁、锌水平。结果:6062例体检儿童中,铅中毒发生率为7.29%,以轻中度铅中毒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铅中毒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6岁组铅中毒发生率最高。非铅中毒组与铅中毒组儿童铁、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铁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
周洪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41-1342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血铅水平与铜、锌、钙、镁、铁含量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儿童铅中毒率与儿童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钨舟法检测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采用火焰吸收光度法检测血铜、锌、钙、镁、铁水平。结果:5 262例体检儿童中,血铅≥100μg/L者471例,铅中毒发生率为8.95%(471/5 262),以轻中度铅中毒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铅中毒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童铅中毒发生率高于女童,以~6岁组儿童铅中毒发生率最高,1~6岁组呈上升趋势,6~12岁组呈下降趋势。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血锌、铁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铅中毒组明显低于非铅中毒组。而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血钙、镁、铜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中锌、铁等微量元素水平降低,而铜、钙、镁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1688名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钨舟法和火焰法,分别测定我院门诊1688名患儿的血铅和钙、铁、锌水平。结果1688名儿童中,平均血铅水平为48.35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15.9%,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之间血铅、钙、铁、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儿童血铅与钙、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钙、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玲  武仙果  祁春茹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06-1807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铁、锌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和火焰法,分别测定我院门诊1056名患儿的血铅和钙、铁、锌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56名儿童中,平均血铅水平为59.357μg/L,铅中毒发生率为17.1%,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儿童血铅与血钙、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钙、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铅中毒儿童各年龄期血锌、钙、铁水平,为防治铅中毒、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儿保门诊儿童铅中毒组140例,非铅中毒组140例,分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三个年龄期进行分析。血铅、锌、钙、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铅中毒组儿童各年龄期血铅水平无明显差异,其均值均在轻度铅中毒范围。铅中毒组儿童各年龄期血锌、钙水平明显降低,血锌、钙缺乏检出率明显升高。铅中毒组幼儿期儿童血铁水平明显降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血铁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 防治儿童铅中毒应加强锌、钙营养,幼儿应适当加强铁营养。  相似文献   

6.
儿童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铅中毒。方法:用北京博晖创新公司生产的BH2100B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铅及BH5100plus五元素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锌、铜、铁、钙、镁5种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铅中毒组儿童锌、钙、铁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0.01)。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8,呈中度负相关;铅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5,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9,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钙、铁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8.
儿童铅中毒检测及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PP)在儿童铅中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补充锌、钙制剂对儿童铅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沈阳市市属幼儿园体检中ZPP值高出正常范围的儿童进行血铅浓度检测,对其中血铅水平高出正常范围的儿童进行干预治疗,部分拒绝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ZPP值与血铅有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男女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补充矿物质钙、锌等有助于治疗儿童铅中毒。结论:锌原卟啉测定不太适合作为儿童铅中毒的筛查方法;儿童轻度铅中毒可适当应用钙、锌等矿物质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 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铅中毒病例的铅接触史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比较26例儿童铅中毒铅接触史,临床表现(长骨X线改变,血、尿铅水平)及首次驱铅后尿铅水平,治疗前后血液铜、锌、钙、镁和铁水平。结果 26例儿童铅中毒病例的铅接触史,主要为长期居住在蓄电池厂宿舍或附近(65.4%)。大部分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73.1%);4例2~5岁儿童长骨X射线摄片显示,干骺端和或骨骺端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密影;血铅或尿铅与驱铅后的尿铅水平呈正相关(r=0.730、0.796);驱铅治疗后血液铜、锌、钙、镁和铁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发现可疑铅中毒儿童应及时筛查血铅,争取早期干预;建议增加驱铅后尿铅水平对儿童铅中毒的评估;驱铅过程中应注意钙铁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保门诊8月龄婴儿血铅、钙、锌、铁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分析法检测血铅、钙、锌、铁值,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名8月龄婴儿血铅、钙、锌、铁水平分别为92.83±25.44,1.39±0.24,104.46±35.85,150.06±39.96。微(宏)量元素异常检出率为:缺铁37.55%,缺钙33.82%,高血铅31.60%,缺锌26.77%。男、女婴之间血铅、钙、锌、铁均无显著差异。不同血铅水平钙、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铅的血铁水平稍低于低血铅,但是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34)。结论湘潭市8月龄婴儿血铅处于一个偏高水平,防止铅污染危害儿童工作有待加强。婴儿期微(宏)量元素缺乏比较常见,在注意补充钙、锌的同时,更应注意铁的补充。防治缺钙、缺锌、缺铁可减少铅进入人体,高血铅患儿应同时注意监测血中其它微(宏)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钙铁锌含量变化与铅中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血钙、铁、锌含量变化与铅中毒关系。方法:选择来院就诊的1082例1~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100μg/L),将儿童分为铅中毒组和对照组。儿童血铅和钙、铁、锌的测定采用阳极溶出法。结果:铅中毒组血钙和锌水平(1.22±0.34 mmol/L和90.5±23.5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0.48 mmol/L和122.6±32.4μmol/L)(P<0.001),并且铅与钙和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血浆铁无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钙、锌缺乏时易致铅中毒,这有助于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儿童铅中毒与血清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江萍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49-49,53
近年来,儿童铅中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与血清中锌、铜、铁、钙、镁等元素含量的关系,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血铅水平与锌铁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铅接触会影响儿童其它元素的代谢,或者其它元素会影响铅吸收。为了解铅与锌、铁、钙间的关系,我们于2001年12月~2004年6月对深圳市盐田区住院患儿共372例进行了血铅、钙、铁、锌含量的测定和分析,铅在肠道吸收过程中,与锌、铁、钙等元素共用同一转运蛋白,相互间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使体内铁、锌、钙元素缺乏。笔者探讨了儿童不同血铅水平的状态下,锌、钙、铁水平的变化,在缺锌、缺铁情况下,机体对铅的吸收率增加,但钙与铅缺乏相关性,可能与本组儿童均处于轻度铅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16.
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铅等5种微量元素,选取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附院儿科及学院中心实验室2001年6月~2006年6月3561例3~12岁儿童检测分析。结果:①3561例受检儿童,血铅最低值0·024mg/L,最高值0·186mg/L,几何均值为0·068mg/L,铅中毒发生率15·8%;②线性回归显示锌、铁、钙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分别为0·064、0·058、0·051与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显著(P<0·01)。③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铅与血锌、血铁、血钙负相关。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血铁、血钙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李飞  马秋玲  姚莉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20-3122
目的:探索宝山区集体机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相关因素,为防治铅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末梢血微量法检测仪,应用血细胞阳性溶出伏安法(ASV)对3~6岁6429名集体儿童进行末梢血铅水平筛查,并对血铅浓度≥100μg/L的儿童由家长填写铅中毒相关因素问卷。结果:宝山区集体儿童3~6岁血铅水平均值为56.47μg/L,血铅≥100μg/L的为188例,检出率为2.92%,儿童铅中毒中男>女。家长问卷回收率达到86.7%,儿童轻度铅中毒未影响造血系统,儿童饮食、学习、生活习惯等相关铅暴露因素下降。结论:宝山区集体儿童血铅水平及检出率正在下降,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可关注儿童钙、铁、锌的摄入、家庭中吸烟的危害性及减少居住地区车流量,同时需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薛世萍  任为  黄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66-5068
目的:了解兰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血中铅、钙、镁、锌、铜、铁6种矿物元素的水平,为预防儿童矿物元素缺乏和铅中毒、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兰州市城区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共388名儿童,采指尖血80μl,测钙、镁、锌、铜、铁、铅浓度。结果:男孩的血铅、铜、铁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缺乏率最高,为38.92%。总的铅中毒率为12.63%,但3岁组最高,达到28.57%。铅中毒儿童的钙、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3~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为主,铅中毒率较高。儿童缺钙易导致铅中毒,反之,血铅水平较高也影响钙的吸收。防止儿童缺钙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静  董剑  张波  秦国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294-4296
摘要:目的 研究大足地区3~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B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本地区8个乡镇幼儿园的3~6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地区3~6岁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升高血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1 393名3~6岁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4.96±26.81)μg/L,铅中毒儿童772名,中毒率为55.42%,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段及各地区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三驱镇3~6岁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最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最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大足地区3~6岁儿童血铅水平与中国其他城市相似,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相似文献   

20.
罗小娟  曹科  徐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74-5276
目的 调查深圳市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院儿童保健科常规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儿童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值,分析血铅水平与儿童年龄、性别的关系,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铅中毒相关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变量筛选.结果 16 076名儿童血铅浓度平均值为(41.22±25.93)μg/L,铅中毒儿童共264例,总检出率为1.64%,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1),0~6岁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明显增高趋势,6岁以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导致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吮吸手指、啃咬异物,常吃松花蛋、爆米花等膨化食品及居住在加油站附近,经常进食肉蛋奶类或补充锌钙铁剂类为保护因素.结论 深圳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现阶段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调整营养膳食是减少儿童铅中毒的最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