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基因)在人肺癌中的缺失和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20例人肺癌组织DNA样品和3例正常人肺组织DNA样品Rb基因外显子14~16、22~23区域进行分析。结果2例样品存在外显子14~16区域的缺失。结论Rb基因在人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缺失,此为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的遗传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pl6基因DNA水平上发生的遗传学改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全自动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84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pl6基因第1、2外显子纯合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结果84例肝癌标本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缺失9例,第2外显子缺失23例,其中有3例第1、2外显子共同缺失,总缺失率为34.5%。未发生基因缺失的病例,经过全自动序列分析,未发现点突变。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是基因纯合缺失,点突变发生率可能非常低。而未发生基因缺失和突变的肝癌,以及发生p16蛋白阴性表达的癌旁肝组织,p16基因失活的原因可能是包括基因甲基化在内的其他遗传学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 p16基因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对 3 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粘膜正常组织进行 p16基因第 2外显子检测。结果 p16基因在癌组织中缺失率为 5 3 .1% ,与大肠粘膜正常组织的 6.3 %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且与大肠癌病理组织学分型 ,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结论 p16基因缺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分化不良有关。检测 p16基因缺失情况可为大肠癌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2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和8例正常视网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中有14例suvivin表达阳性,正常组无1例阳性,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snrvivin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淋巴细胞恶性肿瘤p16基因纯合缺失和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p16基因纯合缺失和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与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了45例NHL及20例ALL p16基因改变情况。结果发现45例NHL中有4例存在p16基因纯合缺失,占8.9%,20例ALL中有5例存在p16基因纯合缺失,占25%。1例NHL在第2外显子上游第49密码子出现错义突变,由GCC突变为GAC。1例ALL在第2外显子上游65密码子出现错义突变,由GCC改变为GCA。研究结果表明,NHL和ALL中存在一定比例的p16基因纯合缺失,而p16基因突变率较低,提示p16基因纯合缺失在NHL和ALL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是功能性筛选可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结合的蛋白质时分离而出[1].小同转录起始位点,可表达RIZ1及其替代蛋白RIZ2,RIZ1包含重要功能区域PR结构域,具有肿瘤抑制作用[2].RIZ1基因属于核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超家族,可增加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甲基化而增强基凶表达[3];RIZ1的基因产物可以与Rb DNA结合,抑制其转录,其编码的RIZ1蛋白与Rb蛋白结合,参与Rb途径,通过磷酸化Rb蛋白调节细胞周期,发挥抑癌作用[4];诱导癌细胞停滞于G2/M期和(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正常及肿瘤细胞中rb1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王新娟彭晓冬肖扬徐斌孙宪丽王润田顾源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1)是第一个被克隆出来的抑癌基因,它的缺失或失活不仅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发生,而且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选择rb1重组热...  相似文献   

8.
13q~(14)上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1)基因是典型的抑癌基因。RB1功能丧失不仅关系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而且在其他恶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上也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在32例B-CLL中进行了染色  相似文献   

9.
王琼书  张蔚  刘元姣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30-103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与其基因缺失及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对36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和PCR技术检测MTS1/p16蛋白表达和基因纯合性缺失及第一外显子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36例癌组织中14例p16蛋白表达阳性,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1.11%(22/36);9例发生基因缺失,12例发生甲基化,未发现基因缺失与甲基化同时存在的病例,p16基因总失活率58.33%;22例p16蛋白表达缺失标本有19例基因失活。结论:p16蛋白缺失程度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16蛋白缺失程度与p16基因缺失和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发生和病变的进展除了与已知的Rb1基因有相关性外,可能还有其他抑癌基因的参与。目的:探讨其他可能参与RB发生发展的基因存在的位点,并试图寻找和确定具有监测及预后价值的杂合性缺失(LOH)检测指标。设计:以RB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本研究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完成,研究对象为1998-05/2001-10在本校三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RB患者16例。纳入标准:符合RB诊断标准的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排除标准:有家族遗传史者。其中男10例,女6例;累及双眼者12例,累及单眼者4例。方法:在患者的RB肿瘤及外周血标本中运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13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测定各位点LOH发生率;同时通过家系分析确定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主要观察指标:患者13号染色体上LOH发生频率。结果:16例RB患者中,12例在13号染色体上1个或1个以上位点发生LOH。其中3个位点D13S265、D13S263和D13S153(位于Rb1基因内)LOH发生机率最高。12个LOH阳性标本中有10个位点的缺失被确定发生在父系来源的染色体中。LOH阳性及阴性组RB的确诊时间分别为504和1086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357,P&;lt;0.05)。结论:LOH阳性组的患者RB确诊时间早于LOH阴性组。除已确定的Rb1基因外,D13S263(13q14.1—14.2)和D13S265(13q31—32)两个位点的LOH现象也可能对RB患者的早期干预和功能监测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p16基因异常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作者用PCR方法检测了42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16基因3个外显子缺失状况,初步探讨了pl6基因缺失与小儿ALL的发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16基因缺失在小儿ALL的发生率为40%,其中1例为exon1单一缺失。T-ALL中p16基因缺失为12/13(92%),远高于B-ALL,后者为5/22(23%),临床高危型ALL pl6基因缺失为17/19(89%),20例标危型ALL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缺失。实验证明,pl6基因缺失在小儿ALL(尤其是T-ALL)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表明,pl6基因缺失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外显子 2缺失、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分别检测胃癌中 p16基因外显子 2的缺失及突变。结果5 5例胃癌样本中PCR扩增 ,8例无扩增产物 ,2例产物明显减少 ,10例均可能为p16基因缺失 ,缺失率为 18.18%(10 /5 5 ) ,其余 45例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组织均有PCR扩增产物出现 ;但所有胃癌标本SSCP分析均未见异常泳动带 ,无 p16基因突变。结论p16基因外显子 2缺失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而 p16基因突变可能与胃癌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FHIT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及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外显子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方法对30例胃癌和18例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显示检测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总纯合性缺失率为23.3%,正常组织无一例缺失(P=0.011);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16.67%和13.33%(P>0.05);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0.05)。所有胃癌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外显子5,8的点突变。结论:提示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点突变不是FHIT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例唐氏筛查高危和1例高龄孕妇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为胎儿预后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技术分析胎儿羊水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结果核型结果未见典型异常,aCGH检测胎儿1结果为arr[hg19] Xp22.1(32 800 001_32 857 711)×1,杂合缺失范围为58 kb,覆盖DMD基因第5~7外显子,MLPA检测结果提示胎儿DMD基因第5~7外显子杂合缺失;胎儿2结果为arr[hg19] Xp22.1 (31 805 658_31 959 387)×0,缺失范围为154 kb,覆盖DMD基因第46~50外显子,MLPA检测结果提示胎儿DMD基因第46~50外显子半合子缺失。2例胎儿母亲aCGH及MLPA均未检出DMD基因缺失。结论胎儿1为新发DMD基因第5~7外显子杂合缺失;胎儿2为DMD基因第46~50外显子半合子缺失,存在较高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MCM7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7和Rb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10).结论:MCM7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和Rb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鄂西北地区原发性肝癌P53基因和Rb基因的突变特点和规律。探讨两种抗癌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组织学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和PCR-RFL法检测65例肝癌组织中P53基因5、6、7、8外显子和Rb基因17和21外显子突变率。结果:肝癌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0.8%,以缺失为主,Rb基因的突变率为38.5%。P53和Rb基因同时突变率为12.3%。结论:原发性肝癌既有P53基因突变。也存在Rb基因突变,二在肝癌的发生中均起作用。P53和Rb基因同时突变与肝癌组织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替代剪切形成多种形式的RhD 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HD基因转录后是否存在因替代拼接形成不同形式的mRNA。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 PCR)技术检测 4名不同Rh表型 (CcDDEe、CCDDee、CcDDee和ccDdee)个体的RhDmRNA ,然后进行cDNA测序分析。结果 不同Rh表型的个体有相同的和复杂的RhDmRNA形式 ,均存在正常形式的RhDmRNA ,以及缺失第 7、第 9、第7和 9、第 7~ 9外显子共 5种形式的RHD转录子 ,这些缺失外显子的转录子的其余序列与正常RhDmRNA完全一致 ,显示 RHD 基因转录后存在替代剪切机制 ,且发生在第 7 8 9外显子或内含子区域。结论  RHD 基因因为替代剪切第 7、8、9外显子形成复杂的、不同外显子组合的基因转录子 ,因此可能翻译成氨基酸C 端互不相同的多种形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18例正常胃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纯合性缺失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阴性表达率及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率在胃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FHI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FHIT蛋白阴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9,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可能是引起FHIT蛋白表达降低并进而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姚庆君  贾赤宇  陈壁  卢宁  徐明达  王树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72-6373,i005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前及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第2外显子(exon2)有无缺失及突变。方法:深Ⅱ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时间:愈合早期为17,21,28d及愈后4,8,18,32个月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R)分析方法,动态观察p16exon2有无缺失及突变发生。结果:PCR结果显示,基因组中p16 exon2无缺失发生,SSCP分析显示各时间点p16 exon2无突变发生。结论:基因组中p16 exon2在烧伤愈合早期及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未发生缺失与突变,在肿瘤中多见的抑癌基因p16 exon2缺失及突变不是烧伤瘢痕增生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TEN抑癌基因突变在髓母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DNA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34例髓母细胞瘤、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TEN基因第5、8重要功能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中exon5和exon8均无点突变的发生;髓母细胞瘤PTEN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2.9%;exon5-1突变者3例;exon5-2突变者4例;exon-8突变者3例;PTEN基因总变异率为32.4%.结论 髓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高变异率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