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滨州医学院2012年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班,将课程模式由“以学科为主”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s based curriculum,OSBC)。OSBC模式的形态学融合教学按照“系统为框架。器官为中心”,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病理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注重形态特点、机能状态与病理改变的内在联系,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易位式教学及双语教学等多种形式,并运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标准,全面评价教学质量。形态学融合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配套教材不完善、师资素质要求较高等局限性,但已进行的教改实践显示取得较好成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重庆医科大学成立呼吸系统课程组,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 system based cur-riculum,OSBC)的呼吸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课程组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实施以疾病为中心,以临床诊疗路径为导向的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团队进行多学科重组和融合,编写适用于整合课程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目前呼吸系统OSBC整合课程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不同学科的内涵融合、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对OSBC课程配合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探索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单纯的以引入中国大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等平台教学资源为依托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容易出现引入的教学资源与滨州医学院医学统计学课程授课对象学情和教学大纲不一致,学生缺少互动,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对引入的MOOC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校授课对象的异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医学统计学线上课程资源,采用"SPOC+QQ群直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并在实施前后通过两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而优化教学模式。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SPOC+QQ群直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互动灵活、教学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多元等优势,为后期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整合教学以"器官系统"为整体布局,将多学科有序地交叉融合,是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潮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在消化系统临床教学中运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系统临床见习带教为例,通过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充分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课程思政、注重授课教师培训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整体医学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OSBC)的医学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容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科间的界限。重庆医科大学为进行OSBC改革重新构建了教学体系,将传统的24门课程合理整合成12门,同时从各基础和临床教研室遴选人员组建了全新的整合教学团队。从2011年开始组建卓越班进行OSBC教学试点,通过与传统教学班相比较,在学生满意度调查、考试成绩和及格率等方面,试行OSBC的卓越班均优于传统教学班;相关教改经验有利于在全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面推行OSBC。  相似文献   

6.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转变高等教育授课模式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教育中,面临诸如过多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监管不到位和难以构建医学系统整体观等问题。本研究为推动医学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了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科学安排线上授课时长;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跟进,构建"全课程"监督体系;混合式教学始终贯穿医学整体观,培养综合型人才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背景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八年制诊断学见习课程为实例,阐明如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临床见习教学。该课程包括: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的自主学习;基于“引导性反馈”的在线讨论学习;基于“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的在线讨论课;以及基于“练习视频反馈”的“在线实操”诊断技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混合式诊断学见习课整体满意度高,理论考试成绩优异,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显著。如何运用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必将成为医学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混合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产科危重症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实习的72名临床医学"5+3"专业的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产科危重症典型病例,采用TBL教学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方法开展教学。课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收回72份调查问卷,所有学生认为这种混合式TBL教学有助于发展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认为"小组成员讨论"及"课外准备"过程均十分有助于学习。93%(67/72)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28%(20/7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使其学习压力很大。结论 将混合式TBL教学运用于产科危重症实习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OSBC)整合教学在临床见习期授课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教学效果.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在2012至2013学年以2010级临床专业本科生176人为教学对象,施行OSBC整合教学,打破传统的教研室和教学组格局,以各器官系统为单位重新组建教学组,有机整合临床见习期课程进行联席授课.以课程满意度调查和考试为评价方法,与传统教学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数据统计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two-way ANOVA和student's-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下,循环系统的总学时由57学时减少为50学时.实施OSBC的2010级学生与未实施的前两个年级比较,课程教学总体满意度提高[2008级为90.4%(142/157),2009级为91.4%(64/70),2010级为97.2%(171/176)],平均考试成绩明显提高[2008级为(69.1±6.5)分,2009级为(69.5±7.2)分,2010级为(78.9±6.2)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且临床思维能力增强.结论 OSBC整合教学具有显著的先进性、较好的可行性,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减重倒计时,从''食’开始"为例,探讨基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通识课程的设计和实践。通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对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选课的201名学生实施SPOC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评价和初步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较丰富并认可课程沟通效果,同时可显著提高学生对医学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医患沟通则始终贯穿患者诊治的全过程。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不断改革,探索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通过建设“医患沟通技能学”精品在线课程,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与诊断学教学相融通,取得了显著性效果;也为医患沟通与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延期开学,为充分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南大学2020年春季采用线上教学进行授课。湘雅医院老年医学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现总结《老年医学》在线课程前期组织、过程实施、教育管理、教学评价中的经验,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结合自主学习,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和学的方法,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由5个步骤组成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及与之相符的多工具、多维度的全过程综合性评价体系。经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章节测验结果显示,学生的测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在高复杂度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均得到了更有效的提升,更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中核心能力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重庆医科大学遴选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组建临床医师卓越班,进行试点,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OSBC)的整合教学改革。循环系统的OSBC教学打破传统格局,对课程内容、教学人员进行了全面重组,强调集体备课、新教学方法使用以及合理评价体系建立等。尽管循环系统OSBC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反思及改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护理硕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POGIL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不同专科护理实践为载体,将自主性“教”与“学”线上教学模式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在南京医科大学2019级护理硕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发现,以过程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理论为指导的自主性“教”与“学”在《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均得到提升,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课程,完全依靠线上教学方式进行理论授课,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经过几个月的线上教学尝试和总结,利用腾讯会议直播、超星学习通平台、微信群等线上教学工具,形成了完整的口腔修复学"课前—课中—课后"闭环式教学,建立了全方位的反馈和考核机制。此线上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口腔修复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混合式教学通过充分融合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体验。研究者在重庆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147人的大班教学中,开展了这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学情分析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其次通过学习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然后在线下课堂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最后通过结课调查问卷和期末考试评估混合式教学效果。回收的142份有效问卷统计表明,123名学生(86.6%)认可混合式教学效果,133名学生(93.7%)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79名学生(55.6%)能在少于课堂面授所需学时内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期末考试表明,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平均分较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提高3.5分。因此,在大班授课的《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中进行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