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吴昊  王文婷  张雷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9):17-20
目的:探索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医分型包括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每种证型2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析各类人群的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人员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炎及腱鞘炎超声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湿热痹阻证患者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P 0.05)。湿热痹阻证患者腕关节滑膜炎超声评分及腱鞘炎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患者(P 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滑膜血流信号依次逐渐减少,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寒湿痹阻证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 0.05)。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依次逐渐降低;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患者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P 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实施腕关节超声检查显示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高频超声下改变的关系。方法 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81例早期KOA患者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型,应用超声检测双膝关节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关节积液、软骨改变、骨侵蚀程度及是否存在腘窝囊肿、半月板退行性变,并进行指标评分,分析早期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高频超声下改变阳性率关系及与高频超声指标评分关系。结果 (1)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滑膜增生阳性率高于肝肾亏虚证(χ2=10.13,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的软骨改变阳性率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χ2=25.22,P<0.01;χ2=12.83,P<0.01);不同中医证型间关节积液、骨侵蚀、滑膜血流信号、腘窝囊肿、半月板退行性变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滑膜增生超声评分高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P<0.01);寒湿痹阻证患者的关节积液超声评分高于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P<0.01);肝肾亏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肌骨超声改变的关系。方法将87例RA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5型。应用超声技术探测关节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积液、肌腱炎或腱鞘炎等情况,分析RA不同证型与超声改变的关系。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的滑膜增厚阳性率分别为88.46%(92/104)、77.78%(28/36)、86.67%(52/60)、61.90%(52/84)、62.50%(40/64);滑膜血流阳性率分别为84.62%(88/104)、55.56%(20/36)、46.67%(28/60)、47.62%(40/84)、25.00%(16/64);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阳性率分别为15.38%(16/104)、11.11%(4/36)、26.67%(16/60)、42.86%(36/84)、25.00%(16/64);关节积液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84/104)、55.56%(20/36)、73.33%(44/60)、66.67%(64/84)、62.50%(40/64);肌腱炎或腱鞘炎的阳性率15.38%(16/104)、11.11%(4/36)、46.67%(20/60)、9.52%(8/84)、18.75%(8/64)。湿热痹阻证的滑膜增厚阳性率、血流阳性率、关节积液阳性率均高于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P0.05,P0.01);肝肾亏虚证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阳性率最高(P0.01);痰瘀痹阻证的肌腱炎或腱鞘炎的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RA患者的关节超声变化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明显,血流较丰富,易产生关节积液;肝肾亏虚证患者易出现骨破坏;痰瘀痹阻证易出现肌腱炎或腱鞘炎,为RA的辨证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类风湿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的相关性,为RA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收集RA住院病例资料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5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比较其自身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RA确诊病例218例,其中寒湿痹阻证55例,湿热痹阻证62例,瘀血痹阻证38例,肾气虚寒证31例,肝肾阴虚证32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阳率高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率高低依次为:瘀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结论:不同中医证型RA自身抗体分布存在差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为RA的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不同证型与缓解期的关节高频超声表现,探讨关节超声对RA不同证型的鉴别作用。方法 83例活动期R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为寒湿痹阻证组(简称寒湿组)、湿热痹阻证组(简称湿热组);20例缓解期的RA患者作为对照(简称缓解组)。应用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对3组患者的第2~5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第2~5趾跖关节共24个关节的滑膜炎、腱鞘炎、滑膜处的血流情况及骨侵蚀进行对比观察,并将超声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每个RA患者的超声指标数据均以其总分来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性分布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性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对临床指标与超声指标分别进行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缓解组比较,湿热组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滑膜血流4项超声指标严重程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抗体(CCP)、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寒湿组滑膜炎、滑膜血流及DAS28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湿组比较,湿热组4项超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SR、CRP、抗-CCP、DAS28评分及RF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Ig G、Ig A、Ig M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ESR与超声滑膜炎、骨侵蚀、滑膜血流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4,0.397,0.486;P0.05),CRP与超声滑膜炎、滑膜血流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8,0.270;P0.05),DAS28评分与超声滑膜炎、滑膜血流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4,0.351;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炎症程度最高,高频超声可为RA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不同证候间的分布规律,逐步建立中医治疗RA在微观指标方面的客观评价体系,完善中医痹病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R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对纳入病例记录临床表现,进行整体评估,并测定ACTH浓度,分析不同证型间ACTH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寒湿痹阻组ACTH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肾阴虚和肾气虚采组ACTH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组间比较,寒湿痹阻、肝肾阴虚、肾气虚采3组ACTH水平明显低于湿热阻络组(P〈0.01),肾气虚塞组ACTH水平比肝肾阴虚组及寒湿痹阻组有降低趋势,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中医各证型的ACTH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寒湿痹阻茂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RA患者存在ACTH表达水平明显低下,提示ACTH分泌水平与RA中医主要证候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检测结果在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寒湿痹阻型高于肝肾阴虚型和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和APF可作为RA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TNF-α可作为RA活动期或进展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方法根据RA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设计调查表,采集260例RA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四诊信息,统计各临床症状的频数和频率,对患者四诊资料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类总结RA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260例R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关节疼痛(频数257,频率98.8%,下同)、肢体困重(220,84.6%)、关节肿胀(204,78.5%)、关节压痛(181,69.6%)最为突出;全身症状可见神疲乏力(179,68.8%)、畏寒(168,64.6%)、畏风(160,61.5%)等表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可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亏虚5种证型类别,所有类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除风湿痹阻类别外均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烦闷不安表现,除湿热痹阻类别外均可见畏寒及自汗表现。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亏虚5个证型,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