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脂肪酸(fatty acid,FA)是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原料,完成代谢能量的储存;长链脂肪酸构成磷脂的框架,对于细胞膜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脂肪酸的衍生物和代谢产物(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等)参与调节多种基因表达,以及酶、离子通道、膜受体活性。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心脏收缩需要的能量大约60%~90%来自线粒体中脂肪酸的β氧化。与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不同,心肌细胞只能少量的合成和储存脂肪酸,所以心脏主要依赖从循环系统中摄取FA。脂肪酸微溶于水,通过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或者酯化成三酰基甘油(TAG)后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到…  相似文献   

2.
酰基辅酶A合成酶中链家族(Acyl-CoA Synthetase Medium Chains,ACSMs)是一类可以活化C6~C10脂肪酸,并参与中链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的酶,对于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发生时,由于肿瘤细胞增长快速,需要高出正常细胞所需的更多的能量供给,除外糖酵解途径,脂肪酸供能也是肿瘤细胞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研究中链脂肪酸合成与代谢的关键酶ACSMs,对于深入探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近年来ACSMs家族成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ACSL)是酰基激活酶家族成员之一,包含5种不同的亚型,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它们主要催化12~20碳链之间的脂肪酸合成脂酰辅酶A,这是机体内甘油三酯合成及脂肪酸β氧化的第一步反应。此外,由于底物的偏好、组织分布以及调控因素的差异,ACSLs在不同细胞内脂肪代谢中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们基因表达的高低与众多疾病相关,但目前有关ACSLs基因表达调控因素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从ACSLs组织分布及底物选择性、ACSLs对不同细胞组织内脂质代谢的影响、ACSLs相关疾病以及其相关表达调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ACSL研究的重点及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PPAR及其激动剂与脂肪酸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肪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PAR及其所调控基因的激活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质产生、增加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脂质的异位沉积,进一步改善损伤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逆转胰岛素抵抗。针对脂肪酸合成及氧化的关键调控点的药物可能是今后治疗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系列代谢异常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脂肪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酯化作用形成;而且肿瘤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异常活跃,明显高于正常细胞,为肿瘤细胞旺盛的增殖、发育过程中生物膜的形成、信号分子和能量的产生提供必要的脂质底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同时也是催化该脂肪酸合成通路中第一步反应的酶;其催化生成的产物丙二酰辅酶A亦能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因此,ACC抑制能降低脂肪酸合成和促进脂肪酸氧化,降低体内脂肪酸的含量,进而减弱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来达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同时体内脂肪酸含量的降低使肿瘤细胞发育所必须的脂质底物得不到满足,从而能够抑制肿瘤组织的发育,所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新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肿瘤的药物。本文对ACC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一个重要的特征。随着人们对于肿瘤的深入了解,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代谢重编程的众多环节中,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目前研究的比较透彻。它不仅满足了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而且也为生物大分子合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磷酸戊糖途径作为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分支,同样在生物合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机体提供磷酸核糖和NADPH,分别作为DNA合成原料和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本文对肿瘤细胞中的磷酸戊糖途径,尤其是氧化分支的磷酸戊糖途径及其限速酶的重要作用作以简要综述,并从这一角度对Warburg效应及肿瘤治疗提出了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7.
乙酰辅酶A羧化酶作为糖尿病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近年来在肥胖及糖尿病(DM)发病机制研究中被逐渐重视的一种促进脂肪酸合成的酶,其处于脂肪和糖代谢的一个交汇点,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ACC有可能成为将来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ACC在体内的调节及其与糖尿病治疗的关系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林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2):171-173
1肠内营养中ω-3脂肪酸的作用 ω-3脂肪酸属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包括α亚麻酸(C18:3)、20碳5烯酸(EPA,C20:5)和22碳6烯酸(DHA,C22:6)。海洋鱼油中含有丰富的EPA和DHA,是肠内营养ω-3脂肪酸的主要来源。ω-3脂肪酸与ω-6脂肪酸具有同样的代谢路径和催化酶。α亚麻酸可竞争性抑制D-6去饱和酶,减少花生四烯酸(AA,ω6)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它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反应,即ACC合成丙二酰辅酶A,然后丙二酰辅酶A在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作用下合成长链脂肪酸.目前研究发现,脂肪形成在促进癌细胞存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肪酸合成的激活被认为是癌细胞的一个特性[1].因此,ACC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ACC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晓焕  郭庆畬  傅薇 《医学综述》2007,13(19):1498-1500
脂肪酸和其他脂质分子对于许多细胞功能,包括小囊胞吐作用都是很重要的,本文旨在解释通过3个相互相关的途径或称为β细胞脂质信号的"三叉模式"。首先模式的2个途径影响细胞内脂肪酸的代谢,而第3个途径是膜上的游离脂肪酸受体的激活作用,第1个途径包括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丙二酸单酰辅酶A/长链乙酰辅酶A信号网络,增加胞内丙二酸单酰辅酶A,隔开脂肪酸氧化,从而有利于长链乙酰辅酶A的信号作用,第2个途径包括葡萄糖对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循环的作用,第3个途径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40/游离脂肪酸受体1的游离脂肪酸刺激作用,造成葡萄糖刺激增加,胞内钙的积聚,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培养肝HepG2细胞三酰甘油(TG)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HepG2细胞为模型细胞,加入GPs进行孵育,观察其对细胞内TG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ACACB、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ACAT1)、棕榈酰辅酶A氧化酶(ACOX1)及肉碱脂酰转移酶(CPT)1、2.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干扰关键酶基因,验证其对TG代谢的影响.结果 GPs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TG水平,发现GPs可显著抑制FASN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较高水平下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变与基因表达一致.在细胞水平瞬时干扰FASN的表达,在干扰FASN后,GPs降低TG的幅度显著减少,提示GPs主要通过抑制FASN起作用.结论 GPs可减少肝HepG2细胞内TG水平,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FASN的表达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癌细胞通过调节代谢方式以提供大量的ATP和生物分子,来满足细胞生长、分裂和生存的需要。近年来,癌细胞中脂质代谢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脂肪酸不仅是膜基质的主要成分,也是ATP和次级信使的主要来源。乳腺癌细胞的脂质代谢受Warburg效应的调控,癌细胞合成大量脂肪酸并促进其生成膜磷脂来进行信号传导和癌细胞的日常代谢。脂肪酸合成酶FASN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FASN过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对治疗的抵抗。本综述中,我们重点介绍FASN诱导乳腺癌全身系统治疗抵抗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靶向抑制FASN为乳腺癌治疗增敏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肿瘤细胞存在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糖酵解过度活跃,而线粒体有氧代谢削弱,被称为“Warburg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代谢异常远比我们之前认识的要复杂。尽管存在旺盛的糖酵解,实际上肿瘤组织仍然保留线粒体有氧代谢。另一方面,线粒体是肿瘤细胞合成代谢的主要场所之一。肿瘤组织还发现存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异常。肿瘤发生过程中,整个代谢网络在瘤基因、抑瘤基因主导下发生重编程,营养组织在代谢网络中的流向和流量被重新定义。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法则在于平衡细胞能量需求和合成代谢,以利于生物大分子合成,达到细胞倍增。靶向细胞代谢酶的抗肿瘤治疗,目的并不是干扰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而是影响其合成代谢速率,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蔡璨 《医学综述》2011,17(1):34-37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主要功能是机体对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及细胞内长链脂肪酸的转运,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器内的再分布利用。L-FABP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动受体α介导的靶基因转录,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和能量平衡,起到信号转导分子的作用。L-FABP与代谢性疾病及组织器官缺血损伤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肠、肾等组织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某些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代谢重编程是促进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对于代谢重编程的重要靶点进行干预,可以抑制肿瘤进展和预后。相比糖代谢在肿瘤中的重编程现象,脂肪酸代谢在肿瘤中的重编程现象目前少有报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家族(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fattyacids, CPT)通过介导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acids, LCFA)穿过线粒体双层膜,进行β-氧化为细胞提供能量,因此它们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守门员”。其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fattyacids1c, CPT1C)是该家族中最近发现的成员,在脑组织与肿瘤中特异性表达,因此在肿瘤研究领域也备受关注。目前研究揭示CPT1C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低糖、低氧、衰老等代谢应激状态下表现出对癌细胞的保护作用。文章主要通过描述CPT1C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癌细胞中的作用及上游调控机制,探讨其作为抗癌细胞药物新靶点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脂类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脂类代谢紊乱能够引起胆固醇结石、脂肪肝、动脉硬化等常见疾病,造成脂类代谢紊乱的因素有很多。脂肪酸胆酸偶合物(FABAC)和胆固醇半乳糖偶合物(CGC)是新合成的两类肝靶向化合物。尽管脂肪酸胆酸偶合物和胆固醇半乳糖偶合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在几种动物模型中均对脂类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两类化合物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肿瘤细胞为了满足其快速增殖的生物合成与能量需求,对其代谢通路进行重编程,主要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异常,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因此,以肿瘤代谢重编程为靶点,可能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和复方通过干预肿瘤代谢重编程发挥抗肿瘤作用。对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主要靶点以及中药干预肿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期研究表明,肝癌所处的微环境对其生长和转移等过程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代谢重编程是肝癌细胞在缺糖、缺氧微环境造成的代谢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代谢改变,其中脂质代谢重编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往研究揭示了部分在肝癌细胞中代谢模式发生改变的脂质类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这些脂质代谢重编程过程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然而,目前仍有许多脂质代谢重编程过程没有得到深入解析,对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仍知之甚少。另外,如何通过靶向脂质代谢重编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目前仍是转化医学研究的一大挑战。本文介绍了肝癌细胞中脂质的来源、脂质代谢重编程的主要功能,以及驱动脂质代谢重编程的因素,有望为未来通过调节或限制肝癌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来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诸多报道表明致癌信号通路与代谢活动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代谢重编程在肿瘤中的重要性。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乳腺肿瘤细胞经历代谢重编程,包括增强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谷氨酰胺分解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然而不同亚型之间的代谢重编程会有所差异。此外,乳腺肿瘤细胞的代谢改变重塑了肿瘤的微环境,例如促进了肿瘤的血管形成和抑制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进而加速了肿瘤的进展。对当前乳腺癌代谢重编程以及微环境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能够为开发各乳腺癌亚型的代谢靶向药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正婕 《肝博士》2014,(5):59-62
正脂肪肝患者能吃脂肪吗?脂肪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等。脂肪是机体重要的热量来源,少量摄取即可产生较高的热量。脂肪还是人体结构的重要材料,是机体储存能量的最好形式。脂溶性维生素、细胞代谢、激素功效以及机体的防御功能均与脂肪的摄取、吸收有密切关系,尤其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必需的辅助酶。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从肝脏内运出,对预防脂肪肝有利。脂肪还有抑制肝脏合成脂肪酸的作用,脂肪分解的甘油还可以控制肥胖。并且,高单价不饱和脂肪酸饮食比高糖类饮食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