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血吸虫感染儿童肝脏在抗血吸虫治疗后的变化.对38例感染儿童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①18例(47.4%)患者的肝脏的回声转为均匀型,小网络结构消失;②肝脾大小明显缩小(P<0.01);③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缩小(P<0.01),时间平均速度(TAV)均有增快(P<0.01);④中肝静脉明显增宽(P<0.01),肝静脉频谱主要表现为三相型(76.3%),其次为波幅降低平坦型,低平波型消失.结果表明血吸虫感染儿童经抗血吸虫药物治疗后,肝脾大小可恢复正常,内部回声和血流动力学可出现逆转,提示早期治疗感染儿童,对其肝脏病变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5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变化。结果:35例患者AL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G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性升高(P〈0.01);B超总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并可使6例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异常、肝脏缩小、实质回声增粗、脾大,门静脉增粗的患者治疗后肝脾大小及回声完全恢复正常,有使肝硬化形态逆转的表现。结论:益舒软肝丸治疗肝硬化作用明显且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需花费高额医疗费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对本病的防治至今还缺乏足够有效的方法。 目的:观察在肝脾相关理论指导下自拟调和肝脾核心汤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 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纳入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腹泻型IBS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调和肝脾核心汤,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疗程均为4周。 主要结局指标: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显效率、症状消失率和症状积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亦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分别为85%(17/20)和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黏液便各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黏液便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肝脾相关理论自拟调和肝脾核心汤治疗腹泻型IBS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临床选择98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鳖甲软肝片,治疗组服用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6月后观测其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脾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含量明显下降(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明显下降(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明显缩小(P<0.05~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脏硬度值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益气化瘀解毒汤抗肝纤维化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治疗重症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或狭窄并弥漫性肝静脉闭塞引起的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对38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颈内静脉胸骨后转流术进行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6%。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经药物治愈;余3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35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效果优者23例(65.7%),患者临床无症状,腹水,胸腹壁曲张静脉及下肢肿胀消失,肝右肋下不能触及;良好者10例(28.5%),胸胸壁曲张静脉基本消失,肝脏缩小;2例效果不佳(5.7%)。结论: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是治疗重症布-加综合征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疗效及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白蛋白的改变。方法选取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10μg 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1d。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蛋白、肾功能、24h 尿量、B 型超声腹腔积液定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结果治疗组的肾功能及腹腔积液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 <0.05),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肝脏血流阻力而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但不影响门静脉血流量,可提高血浆白蛋白浓度及改善肾功能,从而使尿量明显增加,腹腔积液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7.
丹参对肝硬变化纤维经指标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任国  吴念宁 《广西医学》2001,23(4):746-74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纤维化指标及门静脉内径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丹参组、对照,有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透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A、PcⅢ、LN水平及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减低(P<0.01),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缩小门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8.
α干扰素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IFN-α是否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治疗,继以IFN-α皮下注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肝脏组织切片作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结果IFN-α治疗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缩小(P〈0.05)、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SSS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2分(P〈0.05).结论IFN-α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频复发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血脂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检查确诊为频复发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脂水平及蛋白定量、尿NAG酶指标,并对该组患儿进行中医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蛋白定量、尿NAG酶水平之间关系。结果脾肾阳虚组和肝肾阴虚组TC比肺脾气虚型高(P<0.05);脾虚湿困型组TG比肺脾气虚型高(P<0.05);脾肾阳虚组和肝肾阴虚组LDL-C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脾肾阳虚组apoAI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脾肾阳虚组和脾虚湿困组尿蛋白定量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脾肾阳虚组和脾虚湿困组NAG酶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结论血脂变化与儿童MsPGN的复发密切相关,而根据中医的宏观辨证结合肾穿刺活检术,分析不同病理变化中医证型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有利于及时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10.
陈兵 《中外医疗》2012,31(8):173-17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及肝炎后肝硬化(LC)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86例ALC和122例LC的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超声影像学包括:肝脏形态、左肝厚径、右肝斜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结果 LC组超声特点,肝脏形态失常,体积缩小,肝被膜呈锯齿状,肝内不规则回声增高,表现为鱼鳞状或丝网样回声,出现频率高于ALC组(P〈0.01);ALC组超声特点,肝脏形态正常,肝脏体积增大,与LC组比较,其弥漫回声增强的出现频率高于LC组(P〈0.01)。结论超声对ALC及LC的鉴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证实的30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及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E-MRA特点,归纳两者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本组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53±0.33cm、1.47±0.3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1)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大、肝叶比例失调、尾状叶体积增大、脾大、腹水;30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5支肝静脉显示不清、28支肝静脉闭塞(38.89%)、19支合并血栓(21.11%)、8支通畅(8.89%);30例患者均显示的肝内侧支;静脉期肝脏强化分布表现为反"爪"型强化(40%)、内高外低强化(36.67%)、内低外高强化(10%)、均匀强化(10%)及不规则强化(3.33%)。(2)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大、腹水;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有18支(6例)肝静脉显示清楚、管腔通畅,余6支(2例)显示不清;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均未示肝内侧支血管;静脉期肝脏强化呈"爪"型分布(87.5%),余1例强化不规则。结论 CE-MRA在鉴别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综合征中可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对两者诊断准确性会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76例B—CS患者肝静脉变化情况、手术前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主干内经或血流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在求中测量了下腔静脉压力和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的变化。结果1a型21例,1b型6例,Ⅱ型23例,Ⅲa型17例,Ⅲb型9例。62例主肝静脉病变,副肝静脉(肝右后下静脉等)和(或)尾叶静脉扩张30例,肝内出现肝静脉交通支47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病变53例。介入治疗23倒,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血栓取出术5例,下腔静脉转流术16例(包括腔-腔和腔-房人工血管架桥术),门腔分流术28例(肠-腔、脾-腔和脾-房人工血管架桥术),脾-肺固定术4例。介入和下腔静脉转流术后下腔静脉内径变窄和压力明显下降(P均〈0.05);分流术后FPP降低(P〈0.05)。术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p〈0.05),平均流量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开放人工血管后短时间内(30分钟)可见肝脏从边缘开始质地变软,颜色由暗转红。近期随访(出院前)下腔静脉通畅,其远端扩张缓解,人工血管通畅。16例上消化道出血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患者进行胃镜复查,12例曲张程度减轻,4例消失。结论B-CS表现有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特点结合病变类型,可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测(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160例血吸虫肝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血吸虫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血吸虫肝病患者分为3中类型,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血吸虫肝病的效果.结果: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证血吸虫肝病总体效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药治疗湿热蕴结证可以显著改善症状体征(P<0.05),显著改善患者的肝纤四项(P<0.05),但总体效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药可改善气滞血瘀证型肝纤四项(P<0.05).但总体效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药对气滞血瘀水停证患者总体上具有显著效果(P<0.05).结论:中医药对血吸虫肝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鳖甲丹红化纤方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护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自拟鳖甲丹红化纤方。对照组在基础常规治疗上加重组干扰素α-2α50×106 U,肌肉注射,每两日1次。8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IV型胶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回声、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有减轻,但治疗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鳖甲丹红化纤方能抑制肝炎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对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脾疏络饮联合西医治疗肝衰竭患者彩色B超下肝脏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眉山市中医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28例确诊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加用肝脾疏络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彩色B超显示的肝脏变化。结果 西医组治疗4周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肝包膜、实质回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治疗8周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8周肝包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实质回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肝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实质回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第8周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宽度及脾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2.15、1.95,均P〈0.05)。两组治疗8周后门静脉主干直径及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2.25,均P〈0.05),脾厚度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结论 通过B超初探肝脾疏络饮联合西医治疗对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及相关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纤维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替比夫定和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肝功、肝纤维化指标、B超指标及DNA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A、Ⅳ-C)均有所改善(P〈0.05);脾脏厚度明显缩小(P〈0.05),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较对照组缩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46%,E抗原转换率为38%,对照组分别为41%、36%,治疗组上述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和抗纤维化,明显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盛凯  付桂玲  盛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09-6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联合苦参素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48例婴儿CMV肝炎用更昔洛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的转阴率。结果: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血CMV-IgM、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89.6%,80%。结论:更昔洛韦、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治疗CMV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肉芽肿病儿童肝脾超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儿童肝脾超声特点,分析临床意义,利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来自于2007年7月-2010年4月经基因突变分析和功能诊断的31例CGD患儿的肝脾超声记录。结果 28例中国男性儿童通过CYBB基因突变分析被诊断为X连锁隐性CGD(X-linked recessive CGD,XLR-CGD),1例常染色体隐性CGD(autosomal recessive CGD,AR-CGD),2例可能为AR-CGD。31例患儿中,28例有肝和/或脾肿大,9例(9/31,29%)有脾脏低回声,多发为主,平均最大直径约0.6cm。1例诊断脾脓肿,1例怀疑脾脓肿。2例有肝脏低回声,其中1例最大直径为3.2cm,明确诊断肝脾脓肿,行肝穿刺抽脓,辅以抗生素治疗,渐好转。大部分患儿经单纯抗生素治疗后既往低回声影像明显好转,无新病灶出现。结论 90%CGD患儿有肝和/或脾肿大,提示反复微生物病原刺激存在。本组患儿以脾脏超声低回声病变为主,与国外报道的肝脓肿为主不同。26%(8/31)患儿脾脏病灶直径小于1cm,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3%患儿有类似于散发肝脓肿的超声表现,治疗困难,必要时需外科开腹引流或清创。  相似文献   

19.
姜飞 《当代医学》2016,(30):30-31
目的:探讨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在临床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72例进行胃癌检查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再利用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方法胃癌的检出率、准确率及病灶大小、部位、转移性、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证实的符合率。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共68例胃癌,其中有回声超声助显剂检出率为97.06%,准确率为95.45%,明显高于胃镜检出率(69.12%)和准确率(80.85%)(P<0.05);有回声超声助显剂检测出的病灶大小符合率88.24%、病灶部位符合率91.17%均较胃镜检查高(P<0.05),且浸润程度、转移性判断符合率均在70%以上(P<0.05)。结论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在临床胃癌诊断检查中检出率及准确率都极高,且能够判断出转移性和浸润程度,有助于手术治疗的进行,临床上建议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合用灌肠、熏洗法治疗脾肾两虚、瘀血阻滞型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中医辩证为脾肾两虚,瘀血阻滞型肾功能衰竭患者,以补肾健脾活血法为主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后总好转率为90%,显效率为22.5%.治疗前后相比较,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P<0.01),血肌肝,尿素氮显著降低(P<0.01),尿常规蛋白定性显著降低(P<0.01),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全血常规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计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补肾健脾活血法对脾肾两虚、瘀血阻滞型肾功能衰竭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