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川佛手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川佛手Citrusmedica var.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果 从川佛手中又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5-羟基-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sibiricol,Ⅵ)、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ylesculetin,Ⅶ)、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Ⅵ)、Sigmasteryl acetate(Ⅸ)、5-甲氧基-糠醛(5-methoxyfurfural,Ⅹ)、柠檬苦素(limonin,Ⅺ)、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 化合物Ⅵ、Ⅶ、Ⅸ为从芸香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岩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冬梅  娄红祥  季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2):1695-1696
 目的对岩青兰地上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间羟基苯甲酸(Ⅳ),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Ⅴ),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Ⅵ),柚皮素(Ⅶ),胡萝卜苷(Ⅷ),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Ⅸ)。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蒙药小白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各种波谱法和标准品对照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Ⅰ)、木犀草素(Ⅱ)、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Ⅲ)、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Ⅳ)、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Ⅴ)、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Ⅵ)、对甲基苯酚(Ⅶ)、7-羟基香豆素(Ⅷ)、7-甲氧基香豆素(Ⅸ)、咖啡酸(Ⅹ)、β-谷甾醇(Ⅺ)、6,7-二羟基香豆素(Ⅻ)、7-羟基-5,6-二甲氧基香豆素(Ⅻ).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多种色谱柱进行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穗花衫双黄酮(Ⅰ),2-羟基-1-甲氧基蒽醌(Ⅱ),2.羟基-1,3-二甲氧基蒽醌(Ⅲ),香豆酸(Ⅳ)和E-6-O-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对这两个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MS和NMR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镰形棘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Ⅰ)、花生酸(eicosanoic acid,Ⅱ)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从氯仿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pinostrobin,Ⅳ)、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2′,4′-dihydroxy dihydroch- alcone,Ⅴ)、2′,4′-二羟基查尔酮(2′,4′-dihydroxy chalcone,Ⅵ)、5,7-二羟基二氢黄酮(pinocembrin,Ⅶ)、豆甾醇(stigmasterol,Ⅷ)和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hydroxy-4′-methoxy chalcone,Ⅸ)。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Ⅶ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佛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佛手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佛手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糠醛(Ⅰ);5-羟基-2-羟甲基-4H-吡喃4酮(Ⅱ);香叶木素(Ⅲ);香叶木苷(Ⅳ);黄柏酮.7-酮(V);Aviprin(Ⅵ);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酸(Ⅶ);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V11)和3,4-二羟基苯甲酸(Ⅸ).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Ⅳ-Ⅸ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四方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海永  周长新  楼宜嘉  段志红  赵昱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589-1591
目的:研究四方蒿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Ⅲ),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Ⅳ)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Ⅴ)。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惠娟  张雪  屠凤娟  姚新生 《中草药》2009,40(12):1873-1876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水提物醋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 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对羟基桂皮酸(Ⅰ)、对羟基苯丙酸(Ⅱ)、松柏醇(Ⅲ)、香草醇(Ⅳ)、穆坪马兜铃酰胺(Ⅴ)、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Ⅵ)、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Ⅶ)、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Ⅷ)、丁香脂素(Ⅸ)、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Ⅹ)和柚皮素(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Ⅶ和Ⅹ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乌苏酸(Ⅱ),2α羟基齐墩果酸(Ⅲ),2α羟基乌苏酸(Ⅳ),arjunicacid(Ⅴ),hexacosylpcoumarate(Ⅵ),4′,5,7三羟基黄酮醇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tiliroside)(Ⅶ),硬脂酸(Ⅷ),三十二烷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结论除了化合物Ⅶ和Ⅹ,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漆姑草中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爱群  谭宁华  周俊 《中草药》2008,39(11):1609-1612
目的研究漆姑草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漆姑草中分得9个酚性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E-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Ⅰ)、伞形花内酯(Ⅱ)、7-甲氧基香豆素(Ⅲ)、5,7-二羟基香豆素(Ⅳ)、5,7-二甲氧基香豆素(Ⅴ)、7-O-β-D-葡萄吡喃糖-6-C-β-D-木糖吡喃糖-5,4′-二羟基黄酮(Ⅵ)、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Ⅷ)、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川赤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赤芍石油醚和甲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酰芍药苷(galloyl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熊果苷(arbutin,Ⅲ),d-儿茶素(d-catechin,Ⅳ),苯甲酸(benzoic acid,Ⅴ),蔗糖(saccharose,Ⅵ),β-谷甾醇亚油酸酯(β-sitosterol linoleate,Ⅶ),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l linoleate,Ⅷ),亚油酸(linoleic acid,Ⅸ),棕榈酸(palmitic acid,Ⅹ)。结论化合物Ⅰ、Ⅲ、Ⅶ~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莲须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 个化合物,分别为1-癸醇(Ⅰ)、二十四烷酸(Ⅱ)、棕榈酸(Ⅲ)、环阿尔廷醇(Ⅳ)、环阿尔屯烷-23-烯-3β, 25-二醇(Ⅴ)、金色酰胺醇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棕榈酸-α, α′-甘油二酯(Ⅸ)、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Ⅹ)、对苯二酚(Ⅺ)、对羟基苯甲酸(Ⅻ)、丁二酸()、山柰酚( )、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ⅩⅤ)、异鼠李素(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 Ⅳ~ Ⅵ、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Ⅶ、Ⅷ为首次从莲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细皱香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细皱香薷Elsholtzia rugulos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洋芹索-7-O-β-D-葡萄糖苷(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Ⅲ)、木犀草素-7-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Ⅳ)、苯甲醇-β-D-葡萄糖苷(Ⅴ)、prunasin(Ⅵ)、β-谷甾醇(Ⅶ)、桦木酸(Ⅷ)、2α-羟基乌苏酸(Ⅸ)、2α-羟基齐墩果酸(Ⅹ)、洋芹素(Ⅺ)和木犀草素(Ⅻ).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抱茎苦荬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抱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正二十六醇(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齐墩果酸(Ⅳ),α-香树脂醇(Ⅴ),8-desoxyartelin(Ⅵ),11β,13-dihydrosantamarine(Ⅶ),3β-hydroxy-11β,13-dihydrocostunolide(Ⅷ),ixerisosideE(Ⅸ),8-epidesacylcinaropicringlucoside(Ⅹ),色胺(Ⅺ),尿嘧啶核苷(Ⅻ)。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Ⅶ,Ⅷ,Ⅸ,Ⅹ,Ⅺ,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Ⅷ,Ⅺ,Ⅻ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中药苦丁茶主要品种大叶冬青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和反相ODS柱色谱分离大叶冬青叶的水提物,通过光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叶冬青的水提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Ⅰ)、α-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Ⅱ)、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Ⅳ)、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Ⅴ)、β-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γ-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Ⅷ)、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斯阿树脂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3-O-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坡模醇酸28-α-L-吡喃鼠李糖 (1→2)- 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Ⅹ)及δ-苦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 (1→2)-β-D-吡喃葡萄糖 (1→3)-[α-L-吡喃鼠李糖 (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Ⅶ及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蒙药菟儿丝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通过运用各种波谱法和标准品对照法鉴定分离所的化合物。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1),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金丝桃苷(5),山柰酚(6),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木犀草素(8),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化合物1、2、3、7、9和10为首次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中药枸骨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枸骨叶(Ilexcornuta)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寻找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I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的氯仿部位分得11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三萜类成分即羽扇豆醇(1),11-酮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Ⅱ),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Ⅲ),3,28-乌索酸二醇(Ⅳ),熊果酸(Ⅴ),30-醛基羽扇豆醇(Ⅵ),30-酮基降羽扇豆醇(Ⅶ);1个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Ⅷ);1个甾醇β-谷甾醇(Ⅸ),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正二十二烷酸(Ⅹ)和正二十六烷(Ⅺ)。结论化合物Ⅳ,Ⅶ,Ⅷ,Ⅹ和Ⅺ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倍半萜类成分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虎耳草科植物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 Sering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 Toyopearl HW-40, 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 即甲基-β-芸香糖苷(Ⅰ, 龙胆酸(Ⅱ, 邻苯二酚(Ⅲ, 8-表番木鳖酸(Ⅳ, caryoptoside(Ⅴ, 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 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Ⅶ, 5,4′-二羟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Ⅷ, 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Ⅸ, 1,2,4-苯三酚(Ⅹ, 7-羟基香豆素(Ⅺ, 芦丁(Ⅻ。结论 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沙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产沙戟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Ⅰ),七叶内酯(Ⅱ),东莨菪素(Ⅲ),秦皮素(Ⅳ),鼠李素(Ⅴ),槲皮苷(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Ⅶ),秦皮苷(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Ⅸ),山柰酚-3-O-β-D-芦丁糖苷(Ⅹ),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Ⅺ)和芦丁(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沙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伏毛铁棒锤根部二萜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伏毛铁棒锤根部的二萜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伏毛铁棒锤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1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3-脱氧乌头碱(Ⅰ)、3-脱氧乌头原碱-8-亚油酸酯(Ⅱ)、3-乙酰乌头碱(Ⅲ)、16,17-二氢-12β,16β-环氧欧乌头碱(Ⅳ)、尼奥灵(Ⅴ)、宋果灵(Ⅵ)、乌头原碱-8-亚油酸酯(Ⅶ)、乌头碱(Ⅷ)、12-表-欧乌头碱(Ⅸ)、欧乌头碱(Ⅹ)和6-O-去甲基尼奥灵(Ⅺ)。结论二萜生物碱是伏毛铁棒锤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Ⅱ,Ⅳ~Ⅶ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