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Walker-256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Walker-256细胞质肝内接种制备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取体重150~180g雄性Spraque-Dawley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60)肝内接种Walker-256细胞质;对照组(n=12)肝包膜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周后观察肿瘤大小、并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共有15只大鼠死亡,而移植瘤肝癌模型出瘤率为100% (45/45),大多数大鼠伴有肺以及腹腔转移,并且均经过病理学证实.结论 Walker-256细胞质肝内接种可以成功建立适宜临床研究的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27只Wistar大鼠采用移植法建立Walker-256肝癌模型,于移植术后11天后行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再随机分成3组:A组:经肝动脉灌注ATRA0.1mg+MMC0.05mg+超液态碘油0.05ml+0.025mg明胶海绵粉;B组:MMC0.05mg+超液态碘油0.05ml+0.025mg明胶海绵粉;C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0.2ml。14天后再行磁共振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对三组间肿瘤生长率(V2/V1)进行比较。通过病理检查检测A、B、C三组间肿瘤大体表现及组织学表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on-Willebrandfactor(Ⅷ因子)和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7只大鼠经MRI检查证实均种植成功。A、B、C三组间肿瘤生长速率不完全相同(P〈0.01),肿瘤大小术前分别为88.26±3.47mm3,87.91±5.63mm3,87.08±6.51mm3;术后两周分别为389.77±54.13mm3,609.05±106.91mm3,1116.64±120.96mm3,两两比较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B组呈膨胀-浸润性生长,界限较模糊,C组标本光镜下提示肿瘤界限难以分清,呈现浸润性生长;A、B、C三组Ⅷ因子和Ki67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增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的TACE。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蒙药娜仁满都拉-11对大鼠种植性胃肿瘤细胞P16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Walker-256种植性胃肿瘤大鼠模型。再将肿瘤鼠随机分为3组:娜仁满都拉-11治疗组(每日670 mg/kg)、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5-Fu组)。给药(灌胃)2周后取出瘤组织,测其抑瘤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种植瘤P16的表达。结果:①成功建立Walker-256移植性胃肿瘤大鼠模型;②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16表达上调(P<0.05)。结论:娜仁满都拉-11对大鼠Walker-256种植性胃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上调P16,阻断瘤细胞由Gl期向S期过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是娜仁满都拉-11抗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Walker-256大鼠种植瘤模型,探讨树突状细胞(DC)疫苗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从大鼠骨髓细胞中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DC,液氮冻融法提取Walker-256肿瘤细胞抗原后刺激DC制备负载抗原的DC疫苗。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12的浓度。雌性SD大鼠,皮下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制备种植瘤模型,成瘤大鼠按照体重配对,分为肿瘤治疗组和肿瘤对照组。10只体重分别相对应的雌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肿瘤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负载抗原的DC细胞悬液,肿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PBS。分别检测大鼠血IL-12浓度和肿瘤最大径。结果得到大量具备典型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的DC,表达大鼠DC特异性标志OX62、OX6。负载抗原前后DC产生IL-12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治疗组大鼠肿瘤最大径显著小于肿瘤对照组(P〈0.01)。肿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2明显下降(P〈0.05),肿瘤治疗组与肿瘤对照组比较,IL-12明显上升(P〈0.01)。肿瘤治疗组的肿瘤最大径与IL-12呈显著负相关(r=-0.826,P〈0.01)。结论增强Th1介导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可能是树突状细胞疫苗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对肝癌H2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肉瘤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顺铂组、奥曲肽组、奥美拉唑组和奥曲肽+奥美拉唑组(联合用药组),给药后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奥曲肽组与奥美拉唑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5%、29.6%,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奥曲肽组与奥美拉唑组能够降低小鼠肝癌H22的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降低更加明显,其中奥曲肽组与奥美拉唑组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9.34±8.78)、(40.95±9.23),联合用药组为(23.89±5.76)。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显著抑制肝癌H22的生长,联合用药可能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联合顺铂(DDP)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H22肝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其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ASP组、DDP组以及APS+DDP组,观察小鼠的毒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实验19d后,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小鼠肿瘤重量,计算出抑瘤率。结果:APS单用组的H22肝癌平均瘤重为(1.29±0.29)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73)g(t=3.9746,P〈0.001)。APS+DDP组的H22肝癌平均瘤重为(0.52±0.31)g,均明显低于APS单用组(t=9.9351,P〈0.001)和DDP单用组(t=4.1970,P〈0.001);其抑瘤率达72.0%,明显高于APS单用组(χ2=17.3756,P〈0.001)和DDP单用组(χ2=5.0794,P〈0.05)。APS+DDP组小鼠毒副反应明显低于DDP组,生存质量优于DDP组。结论:黄芪多糖和顺铂合用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能降低顺铂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22肝癌腹水瘤小鼠淋巴细胞在多克隆激活剂刀豆蛋白A(ConA)、H22肝癌细胞肿瘤抗原刺激下,体外活化细胞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判定肿瘤进行性生长时和后期机体的免疫状态。方法:将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建立H22肝癌腹水瘤模型。观测成瘤率、平均体重;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活化细胞表面分子CD69,在分别加入10%FBS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ConA(终浓度为10ug/mL)、H22肿瘤抗原(2×106cells/mL)刺激物刺激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接种H22肝癌腹水瘤的成瘤率100%,H22肝癌腹水瘤组平均体重为(32.03±3.44)g,生理盐水对照组无肿瘤生成,平均体重为(19.15±1.14)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7.12,p=0.00)。荷瘤鼠体重变化随时间推移呈对数增长,而对照组呈平缓增长,两因素方差分析,荷瘤鼠与非荷瘤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5.71,p=0.05),不同天数的体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F=63.15,p=0.00)。荷瘤鼠脾T细胞的CD69分子体外活化率分别为(7.59±8.68,19.42±12.57,5.38±8.24)%,对照组脾T细胞的CD69分子体外活化率分别为(15.81±9.92,44.96±13.84,15.18±9.15)%,荷瘤鼠CD69分子体外活化率无论RPMI-1640组、ConA组,还是H22肿瘤抗原组,均比对照组的RPMI-1640组、ConA组、H22肿瘤抗原组明显降低,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9.20,p=0.01)。结论:在肝癌感染后期,荷瘤鼠T细胞的CD69分子体外活化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PLCε基因敲除小鼠建立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以探讨PLCε基因在肝肿瘤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PLCε+/+小鼠15只为对照组,选取PLCε+/+(野生型)和PLCε-/-(敲基因型)小鼠各15只为模型组I和II,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第15天行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及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均为100%。模型组I肿瘤移植成功率为100%,肿瘤体积平均为(65.21±5.25)mm3。模型组II的肿瘤移植成功率为53.3%,肿瘤体积平均为(23.46±3.47)mm3。模型组I的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大于模型组II(P0.05)。模型I组和II组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原位肝细胞瘤。结论成功建立了PLCε敲基因小鼠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验证了PLCε敲基因小鼠具有抑制肝肿瘤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两种方式接种肝癌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直接注入法和瘤块种植法制作Wistar大鼠肝癌模型的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含有Walker-256肿瘤细胞的腹水离心洗涤后接种于另一组大鼠的后腿后外侧皮下,待肿瘤长到直径约为1.0em,取下肿瘤并切成1.0-2.0mm^3大小。然后将瘤块接种于15只大鼠的肝叶上;另一组(15只)按上述方式将癌性腹水接种于正常大鼠的肝叶上;两组均在第7天后采用CT和开腹后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种植性肝癌的直径。结果腹水直接注射法与瘤块种植法的肿瘤成瘤率分别为:86.7%和80%,两者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直接注射法所形成肿瘤的直径大于瘤块种植法的肿瘤(P〈0.05)。但瘤块法所引起的腹腔转移的可能性要少于腹水直接种法。结论直接注射法和瘤块种植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均可以满足临床实验研究的需要,但直接注射法的成瘤时间短,腹腔转移可能性也大;瘤块种植法成瘤时间略长,但腹腔转移可能性少于直接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辐射微泡对小鼠皮下H22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腹水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对照组、单纯超声治疗组和超声微泡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算瘤重,对治疗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超声微泡组肿瘤生长延缓,肿瘤坏死面积显著增加,凋亡肿瘤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超声辐射微泡可显著抑制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除杀灭肿瘤细胞外,还可诱导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载顺铂转铁蛋白长循环脂质体(transferrin modified cisplatin—loaded long circulating liposome,Tf-LDDP)对肺癌A549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一超声法制备空白脂质体,硫酸铵梯度法包载顺铂,巯基化TfR(transferrin receptor)共价结合顺铂脂质体制备Tf-LDDP。建立肺癌A549小鼠移植瘤模型,以顺铂(cisplatin—loaded long circulating liposome,CDDP)组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为阴性对照组,Tf-LDDP为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给药,然后观察实验组对肺癌A549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各组小鼠移植瘤接种成活率均为80%。Tf-LDDP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CDDP组[(309.24±160.90)mm’vs(386.33±129.12)mm^3,P〈0.01];同时Tf-LDDP组移植瘤体积增殖率显著低于CDDP组[(1.38±0.19)I)vs(2.46±0.25),P〈0.01]。结论Tf-LDDP对肺癌A549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对G422胶质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皮下G422胶质瘤模型,将80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每组20只,其中3组为实验组,分别给予0.500 mg/(kg·d)、0.050 mg/(kg·d)、0.005 mg/(kg·d)的秋水仙碱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分别在G422胶质瘤接种后的第2、5天,将0.1 ml药物注射于接种G422部位处,一共2次。用药结束后,观察小鼠平均生存期,并计算小鼠生存时间延长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分别为(44.28±1.07)d、(42.79±1.64)d、(40.09±1.39)d,生存时间延长率分别为57.14%、50.99%、42.86%;而对照组为(28.28±1.77)d;结论在瘤局部注射秋水仙碱可显著提高G422荷瘤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热籽对荷瘤大鼠肿瘤加温治疗的杀伤效果。方法:将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空白对照组)、M组(磁场对照组)、T组(热籽对照组)、H组(加温治疗,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min)。在加温治疗后即刻和24h取H组及C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后第9天测5组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热休克蛋白70表达较C组增加,24h后表达明显减少。H1组、H2组热疗后肿瘤体积与C组、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肿瘤质量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籽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ADC、肿瘤整体ADC及邻近正常横纹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ADC值差异.结果 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27例:①良、恶性组肿瘤DWI图像信号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横纹肌、良恶性组实质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65 ±0.76) ×10-3、(1.58±0.82)×10-3、(1.28±0.32) ×10-3 mm2·s-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7,P>0.05);良恶性组整体ADC值分别为:(1.58 ±0.74)×10-3 mm2·s-1、(1.35 ±0.39) ×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③9例富含粘液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2.32 ±0.19)×10-3mm2·s-1,52例其他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1.36±0.37) ×10-3 mm2·s-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 无论是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还是整体ADC值皆不能直接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高ADC值(大于2.0 ×10-3 mm2·s-1)对诊断富含粘液基质类型的肌骨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建立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方法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比较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71.42%,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322 g;组织插块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42.85%,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206 g。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该SD大鼠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精确放疗定位中对肝肿瘤呼吸移动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个拟行精确放疗的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用超声检测肝肿瘤移动度,并与模拟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测肝肿瘤移动度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分别为(15.37±6.97)mm、(9.67±4.33)mm、(2.58±3.37)mm,模拟机实测结果分别为(14.86±7.45)mm、(9.35±4.99)mm、(2.32±3.80)mm,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肝肿瘤呼吸移动度与实测结果相符,可作为肝肿瘤精确放疗时检测肝肿瘤移动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小鼠48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另取小鼠44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连续给药14 d,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①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实体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78±0.41)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99±0.48)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1.15±0.50)g]对H22肝癌抑瘤率分别为58.73%、47.62%、39.1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抑瘤作用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 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②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肉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68±0.30)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85±0.44)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0.89±0.47)g]对S180肉瘤抑瘤率分别为54.67%、43.33%、40.67%,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5-FU组小鼠在给药第9天开始出现精神萎靡、蜷缩少动、脱毛、食欲减退等,而水蛭素活性因子组小鼠未发生此现象.结论 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和S180肉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水蛭素因子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