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味三仁汤治疗脾虚湿热兼肝郁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虚湿热兼肝郁型CN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加味三仁汤治疗,对照组35例予枫蓼肠胃康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中医症状(包括胃脘胀痛、胸胁窜痛、情志不畅、胃脘嘈杂、嗳气、反酸、口干口苦、大便黏滞稀溏不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4/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7/35),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6/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胃脘胀痛、胸胁窜痛、情志不畅、胃脘嘈杂、嗳气、反酸、口干口苦、大便黏滞稀溏不爽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A评分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法(TEAS)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证候疗效。方法:114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TEAS刺激太冲、梁门和足三里穴,每天2次;对照组予TEAS模拟治疗。疗程均4周。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51.79%(P<0.01);治疗组对主症胃脘疼痛、胸胁胀闷,次症烧心、嗳气泛酸、抑郁烦躁、口干口苦,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TEAS能有效改善FD肝气犯胃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阿米替林治疗乳腺肿瘤切除术后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7例乳腺肿瘤切除术后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阿米替林口服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抑郁焦虑情况、睡眠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差异,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睡眠、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阿米替林可有效缓解乳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肠化60例疗效。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慢性胃炎萎缩、肠化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积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恶心,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动力、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57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胃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瘦素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治疗后,2组胃动素、餐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而CRH水平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升高及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可有效缓解FD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精神抑郁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增强胃动力,疗效优于单用多潘立酮,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余林燕  苏芳  马艳梅  张洪峰 《新中医》2023,55(6):192-19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气滞证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及耳穴组各76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胃肠功能治疗仪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和泮托拉唑片治疗,耳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p感染率。结果:治疗4周,耳穴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77.63%(P<0.05)。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胸胁胀满、嗳气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耳穴组胃脘胀痛、胸胁胀满、嗳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耳穴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耳穴组Hp感染率(5.26%)低于对照组(9.2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气...  相似文献   

7.
裴强  吴阳  郭晓鹤 《天津中医药》2019,36(7):655-658
[目的]观察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治疗念珠菌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肝郁脾虚型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氟康唑胶囊,观察组应用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疗程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胃镜结果、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反酸/烧心、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善太息、嗳气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反酸/烧心、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在改善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善太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镜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能显著改善念珠菌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抗真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98例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十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 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胃脘疼痛、嗳气、脘腹痞胀、食少纳呆、嘈杂反酸、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9.61、19.30、23.10、22.05、20.43、21.81、20.51、16.38, P<0.01);典型症状、腹痛症状、反流症状、腹泻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10、11.14、11.04、9.31、11.24、5.30, P<0.01);HAMA、HAM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伴心理因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多潘立酮、路优泰及二者联合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的FD患者89例,随机分为加减半夏厚朴汤组(23例)、多潘立酮组(22例)、路优泰组(22例)和多潘立酮加路优泰组(22例),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心理评分;通过FD症状评分,计算FD症状改善率、FD症状评分<2分及FD症状改善率>50%患者所占比例;通过胃排空检查,比较各组患者胃排空率。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HAMA评分、FD症状评分及胃排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加减半夏厚朴汤组、路优泰组和多潘立酮加路优泰组心理评分和FD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 P<0.05);加减半夏厚朴汤组心理评分和FD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P<0.05)。多潘立酮加路优泰组FD症状改善率以及FD症状评分<2分和FD症状改善率>50%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加减半夏厚朴汤组次之,多潘立酮组最低。各组治疗后胃排空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半夏厚朴汤对伴心理因素的FD具有一定疗效,与其改善心理状态和促进胃排空有关;且加减半夏厚朴汤对心理状态和症状的改善优于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膏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胃脘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3例予半夏泻心汤膏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4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包括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烧心或灼热感、呃逆、反酸、恶心呕吐、嗳气及反胃)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幽门螺杆菌转阴率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幽门螺杆菌转阴率58.9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烧心或灼热感、呃逆、反酸、恶心呕吐、嗳气、反胃评分及总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膏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对幽门螺杆菌还有明显抗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消痞通降汤,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消痞通降汤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恶心、厌食、烧心、泛酸症状(P<0.01),尤其是早饱感、上腹痛、烧心、泛酸、嗳气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周晓青 《新中医》2019,51(3):149-151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胶囊辅助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38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1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胶囊。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主症积分及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32%,高于对照组的7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HAMD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胃脘疼痛、胃脘嘈杂不适和腹满肠鸣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胃脘疼痛、胃脘嘈杂不适和腹满肠鸣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气滞胃痛胶囊辅助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调节胃肠激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理气降浊方对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疗效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55例肝郁脾虚、湿浊中阻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理气降浊方治疗,对照组24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进行胃电图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早饱、上腹痛、痞满、嗳气、烧心、泛酸及腹胀等症状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缓解早饱、嗳气及腹胀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较本组治疗前增多(P〈0.05);2组治疗后餐前餐后主功率之比均较本组治疗前有增加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降浊方能缓解F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胃电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中医脾、肝的生理病理变化,胃电图的变化也较客观地观察了理气降浊方对FD的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病程超过12周以上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FD占医院胃肠病门诊的比例逐年增加,虽不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甘麦大枣汤和黛立新治疗更年期妇女阳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甘麦大枣汤组)和对照组(黛立新组),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81.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周、4周,PSQI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甘麦大枣汤与黛立新对于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且两者疗效相当,但加味甘麦大枣汤在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方面优于黛力新。  相似文献   

16.
陆海燕  陈建权 《河北中医》2011,33(7):986-988
目的 观察理气降浊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5例FD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予理气降浊方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计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5-羟色胺(5-HT...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氟西汀、多潘立酮、小剂量阿米替林联合用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并伴有焦虑,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4)和对照组(n=72)。治疗组口服氟西汀片20mgQd(早餐时顿服),多潘立酮片10mgTid,阿米替林6.25mgQn。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Tid并按症状对症处理。疗程8周,应用症状变化评定疗效标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4.6%、59.8%;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的HAMA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多潘立酮、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F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降散治疗慢性每日头痛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92例慢性每日头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口服升降散,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9周后分析评价相关指标、评分及疗效。结果:(1)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28.3%,总有效率为95.7%,均高于对照组的6.5%及89.1%(P0.01)。(2)治疗3周、6周、9周后2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3周后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6周、9周后HAMA、HAMD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3)治疗3周、6周、9周后2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3周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6周、9周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4)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升降散治疗慢性每日头痛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常见症候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早饱、腹胀、烧心、嗳气、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目前尚无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FD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18~65岁,平均43.7±13.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5年.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64岁,平均42.9±14.1岁;病程6个月~5.5年,平均2.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烧心等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均在2周内经胃镜、B超或X线检查,排除其他疾患,并符合FD临床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20.
廖美容  周义杰  苏丹  王培力 《新中医》2013,45(12):75-77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以当归四逆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47例,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末采用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35.29%,对照组为17.02%,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SF-MPQ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4、8周末SF—MPQ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8周末,2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同期治疗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有便秘、恶心、口干、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2组同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O〈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较单用盐酸帕罗西汀疗效显著,起效快,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