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彭丹  侯欣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10-81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合并支气管哮喘(哮喘)的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32例均有季节性发病史,呼吸道感染疾病史26例,个人过敏疾病史20例,家族遗传疾病史20例。哮喘与感染并存,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咳粘液脓痰,静置后分三层,肺部有固定性湿性罗音,可伴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哮鸣音。胸部X线显示两肺透亮度增加,胸部CT示支气管壁增厚并柱状囊扩张。支气管激发试验26例,PD20FEV1<12.8μmol,6例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测定数值较前增加均>15%。采用抗感染、止咳、化痰的基础上,予硫酸特步他林0.25mg、普米克林舒0.5mg、雾化吸入。结果:治疗前症状总评分为12.55分,治疗后为5.0分,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各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扩合并哮喘应与单纯性支扩鉴别,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便可确诊;治疗上应在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的基础上,尽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胡绪娜 《中外医疗》2011,30(12):106-106
目的探讨单纯支气管扩张与合并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共75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为30~76岁之间,根据支气管舒张试验把患者分为2组,支扩合并哮喘组31例,单纯支扩组44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支扩合并哮喘组和单纯支扩组在季节性、上呼吸道过敏、哮鸣音检出率比较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支扩合并哮喘,如果哮喘的表现以咳嗽为主,则常被误诊为支扩的感染未被控制;而当支扩合并哮喘出现了喘息症状,也会主观地认为是支扩长期的肺部感染引起,可能这些都是支扩合并哮喘这一类型被漏诊的原因。因此,对于支扩患者如有季节性发病、有过敏史、部听诊有湿音者要考虑有支扩合并哮喘可能,尽快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3.
方年新  陈正贤  吴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18-14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立即进行舒张试验,随访2年.结果 97例患者中,56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哮喘组),余41例患者为非哮喘组.哮喘组舒张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上升值和上升百分比高于非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FEV1改变率诊断支气管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FEV1改变率最佳截点为18.24%,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3.2%.结论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22例.根据患者基础肺功能及潮气呼吸配合动作,将患者分为激发A组197例、激发B组215例与舒张组210例.对激发A组患者采用Astograph Jupiter-21气道反应仪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激发B组患者采用ASP-Pro雾化器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舒张组患者行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础肺功能、试验结果阳性与阴性预测值,以及支气管激发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舒张组患者年龄为(51.07±16.58)岁,明显高于激发A组及激发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VC方面,舒张组基础肺功能较激发A组与激发B组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体质量、身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组患者的阳性率为76.19%,明显低于激发B组的87.91%与激发A组的8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A组患者的非气道痉挛不良反应率为32.49%,明显高于激发B组的2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A组气道痉挛与严重气道痉挛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03%、0,略低于激发B组的2.33%、0.4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有较高阳性预测率、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中应结合FEV1/FVC肺功能指标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曾永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96-97
目的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40例支扩合并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病史的详细问卷;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观察组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抗支扩方法治疗,观察两组进行2个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抗感染与止咳化痰,以及抗喘息和止血该5项的检查指标当中,共有88项次达到完全治愈,但对照组仅18项次达到完全治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达到基本治愈。对照组仍有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常规止咳、化痰、排痰及抗感染、必要时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联合普米克令舒、硫酸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别为12.65分和5.3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FEV1、FVC、FEV1/FVC、PEF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薄层CT、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是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患者一经确诊,在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可迅速缓解症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48例,常规给予患者化痰、咳嗽等方面的治疗,病情严重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及雾化吸入硫酸特步他林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以及症状评分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胸部薄层CT扫描等方法可明确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采用糖皮质激素或α受体激动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肺功能检查在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试验在老年支气管哮喘(老年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哮喘的63 例老年病人进行基础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支扩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等项检查,并与137 例 30 岁以下的青年哮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基础肺功能各值大部分较青年组低( P< 0.05)。老年组中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为81.7% ,与青年组(95.8%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激发试验阳性率为 84.1% ,与青年组(70.1%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01)。结论:老年哮喘患者由于基础病变的干扰,使其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对可疑老年哮喘的病人,应常规行支气管扩张试验,有条件者可作支气管激发试验,以提高老年哮喘的诊断率,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对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哮喘患者中Fe 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200人,同时检测Fe NO值、基础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1支气管哮喘Fe NO值明显高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Fe NO值;2哮喘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Fe NO值高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组;3哮喘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Fe NO≥50ppb占56.1%;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组Fe NO≥50ppb占36.8%。结论:Fe NO是诊断支气管哮喘可靠的检测方法之一;哮喘患者中Fe NO值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及联合抗支扩、抗哮喘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抗支扩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抗支扩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抗哮喘药物治疗。结果采用抗支扩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而联合抗支扩、抗哮喘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3.76%。结论对于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时,应与单纯支气管治疗相区别,需要同时采用抗支扩和抗哮喘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咳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吸烟、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及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高反应的特点。方法 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后按钟氏法以二磷酸组织胺 (HA)吸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吸烟组、哮喘组、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过敏性鼻炎组的BHR阳性率分别为 2 7. 6 %、1 0 0 %、4 0 . 5 %、4 5 . 0 %及 6 9. 2 %。吸烟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COPD组与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0 1 ) ,哮喘组与过敏性鼻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哮喘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 5 0 %及 2 5 %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 (V50 、V2 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哮喘组PD2 0 FEV1 His与PEF5 0 %及PEF5 0 % 75 %的降低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均有气道反应性增高 ,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者并非均为哮喘。  相似文献   

12.
谢涵  陈远彬  周明娟  林琳  吴蕾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0):1281-1286
背景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阳性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依据,但临床上常见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且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目前尚缺乏分析此类患者预后转归结局的文献报道。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患者预后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2月,对320例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并伴有咳嗽、咳痰、咽痒、喘息、气促、胸闷症状至少1项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复查肺功能并记录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统计患者的转归情况。随访前后临床症状占比、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为缓解,6个月后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转阴性视为好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患者转归的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随访研究,其中4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可疑阳性,97例支气管舒张试验可疑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可疑阳性6个月后转阴性者20例(40.8%),转阳性者2例(4.1%),可疑阳性者4例(8.2%),转支气管舒张试验者23例(46.9%);支气管舒张试验可疑阳性6个月后转阴性者44例(45.4%),转阳性者4例(4.1%),可疑阳性者10例(10.3%),转支气管激发试验者39例(40.2%)。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咽痒、喘息、气促、胸闷)在6个月后都得到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随访前与随访6个月后均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均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8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患者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无过敏性鼻炎、未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肺功能好转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多个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并无明显影响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患者预后转归的因素。结论 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可疑阳性患者的气道炎性反应大多处于可逆状态,中药穴位贴敷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马岩霞  贾慧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11-2612,2615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诱导痰检查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价值及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按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96例慢性咳嗽患儿行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诱导痰检查。结果:96例慢性咳嗽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1例(41/96,43%),感染后咳嗽34例(34/96,3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2例(12/96,13%),心理性、精神性咳嗽9例(9/96,9%),高渗盐水激发试验阳性39例(41%),高渗盐水激发过程出现哮鸣音32例(33%)。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同时进行诱导痰,标本合格者50例,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32例占64%(32/50),平均(34.4±25.8)%。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EOS平均(40.37±30.38)%,感染后咳嗽(PIC)患儿EOS平均(14.6±13.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36,P=0.004)。所有患者诱导痰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反映气道高反应性特异性高,联合诱导痰检查可提高儿童咳嗽的病因学诊断,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进行痰诱导检测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中期流速(FEF50)的反应状况。方法84例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FEV1、FEF50的变化。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33%,阳性组患者激发前FEV1(2.88±0.62),激发后FEV1(2.18±0.4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9例患者呼气中期流速(FEF50)在激发后下降〉20%。激发试验后FEF50下降与FEV1下降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的病因常为支气管哮喘,而患者肺功能在白天可以恢复正常.观察患者激发前后FEV1 变化,有利于对哮喘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以胸痛为主要袁现的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不明原因的胸痛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80例不明原因的胸痛患者,经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35例(43.8%)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即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排除其它疾病后,给予诊断性治疗,最终35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之后经过规范治疗,胸痛均有部分或完全缓解。结论胸痛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对不明原因胸痛,反复诊治效果不佳,应考虑是否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及时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利于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86例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住院及门诊哮喘患者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者45例,经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扩张试验诊断者41例。全部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均遵医嘱治疗,全部显效。在缓解期,未遵医嘱治疗的29例中复发率为79.3%。遵医嘱治疗的57例中复发率为8.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哮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养活哮喘诊断不足现象;哮喘缓解期坚持用药治疗,可养活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stograph J-21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262例哮喘患者行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同时10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计算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及Yunden指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所有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Rrs cont (初期阻力)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Rs cont (初期反应)、Dmin (最小诱发累积剂量)、Cmin (乙酰甲胆碱的最小浓度)、PD35 (使Grs升高到基础水平的135%所需乙酰甲胆碱的最小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及Yunden指数分别为80.15%、72.12%、87.87%、59.06%、92.59%及0.5227.结论 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琴  万莉雅 《医学综述》2007,13(4):297-299
肺功能检查已成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支气管扩张试验作为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脉冲振荡法(IOS)肺功能检测,是一种评定呼吸道气流阻塞的技术,它的问世使得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肺功能检测能够顺利进行,为临床呼吸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将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儿童的临床应用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