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出发,以调补肝肾,养阴生津为原则,对13例患者以针灸(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血海、肝俞、肾俞为主穴)和中药(内服与含漱中药)治疗3个月。结果外分泌腺功能总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4.61%:治疗后体征及相关检查的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灸和中药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确为治疗S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核心穴位和穴位配伍。方法采用Pubmed、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外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近30年的文献资料,建立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处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腧穴节点进行中心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运用Gephi 0.9.1软件对复杂网络进行展示。结果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核心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廉泉、睛明、攒竹、四白、风池、合谷、液门、迎香、太冲、百会、照海、中极。处方中的特定穴主要分布在头颈部和下肢部位。配伍权重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配伍结果显示,关联频度最高的配伍为三阴交配太溪,其次是三阴交配合谷、三阴交配太冲,体现了邻近配穴和远道配穴的原则。结论该研究总结出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配穴规律,可为临床上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配穴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毒邪致病理论在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研究.对干燥综合征毒邪致病学说的中医观点和现代学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中医毒邪致病理论与现代医学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联系,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近年来关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学,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穴位埋线治疗的方向进行概述,以了解目前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为寻找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因异常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造成腺体及小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引起患者的组织炎症和破坏性病变,表现为口眼干燥及其他多脏器损害。目前主要治疗为改善临床症状,尚无根治方法,文章从中医药、针灸理疗、实验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拓展对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以唾液腺、泪腺等腺体功能受损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学外皮细胞病,属于中医"燥症""燥痹"范畴。目前干燥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尚不统一,古代医籍也甚少记载。掌握干燥综合征主要病因病机对中医认识和诊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来的文献,总结出干燥综合征主要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内邪致病、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调、燥瘀毒合而致痹几个方面,以期为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提出从郁论治,通过郁证释义、郁证征象、郁致干燥、从郁论治4方面进行论述,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郁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技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贯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26例,10d为1个疗程,观察3~5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根据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理解,对一贯煎方义的解析及药理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临床疗效的验证,可以得出应用一贯煎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该病患者,根据沈氏针灸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辨证取穴针灸拔罐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的慢性咳嗽。[结果]:治愈24例,占40%;好转30例,占50%;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燥综合征中医不同体质调护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护理组55例,护理组通过常规治疗外,增加中医不同体质的调护,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以患者证候评分、身体健康评分为对照。结果:根据不同体质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中医不同体质调护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大多数医家将此病归为燥证范畴,本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本论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病专方、针灸治疗等方面对本病进行综述,指出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有一定优势,同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50岁以上部分男性可能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被命名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探讨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以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临床研究角度总结了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在辨证论治、自拟验方、中成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及其它中医特色治疗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50岁以上部分男性可能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被命名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探讨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以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在中医针灸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分析检验医学在中医针灸治疗的诊断、治疗观察、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总结检验医学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经验。结果临床检验医学能够为中医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针灸治疗现代化、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充分发挥临床检验医学在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不但有利于中医针灸学创新发展,也有利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辨证疗法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前抗HU、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H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RI及抗YO抗体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免疫抑制剂规范化治疗相比,中医针灸辨证疗法治疗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灸、康复训练等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各有优势,且针灸与康复疗法之间有很好的互补性,研究表明针灸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疗法优于其单一治疗方法,已逐渐成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向和临床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将针灸、康复训练等中西医疗法的优势有机综合应用是神经康复学的探索方向,也是现代多专业一体化治疗理念的有益探索,符合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综合治疗模式的政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干燥为主症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古籍中并无"干燥综合征"一词,根据其临床表现等可归于"燥证"、"痹证"、"燥痹"的范畴;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干燥综合征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瘀去则气血条达,津液输布如常,官窍得以濡养;活血祛瘀法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末;从瘀论治干燥综合征丰富了中医对其的认识,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