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构成、耐药性及控制措施.方法 对ICU收住的11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47.27%,其中年龄、制酸药、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基础疾病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52例VAP以G-菌感染为主(64.13%),其次为G+菌(22.83%)和真菌(13.04%),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 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VAP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且存在明显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符合VAP诊断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VAP相关因素、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PACHEⅡ评分≥15分、持续使用呼吸机≥6天、营养支持低下、应用制酸剂≥3天是VAP独立发病危险因素。2.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04%;居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大部分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VAP发生率高,应避免危险因素或针对危险因素重点监控,并应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VAP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特征,选同期无VAP的机械通气老年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血清白蛋白、28天死亡率等,探讨老年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老年VAP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占97.62%),革兰氏阳性菌1株(粪肠球菌)。居前三位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6.19%)、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6.67%)、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占14.29%),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均超过50%,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超60%。观察组的基础疾病种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APACHEI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VAP的主要致病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多重耐药问题突出,且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布及耐药性,便于控制VAP.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确诊的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7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83例,VAP发生率为44.38%;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1%;革兰阳性菌为其次,占20.6%;真菌占7.88%.位于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们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索,及时治疗VA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VAP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行气管插管老年患者158例,对并发VAP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行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发生VAP81例,发生比率为51.3%,81例患者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以,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7株占68.75%,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居于首位占25.89%;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因气管插管导致VAP的老年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满意的敏感性,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能够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ICU发生VAP的5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VAP平均发病时间为机械通气后7.8 d.9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58株(59.8%),革兰阳性细菌23株(23.7%),真菌16株(16.5%).最常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6株(16.5%),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13.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8.2%),肺炎克雷伯菌8株(8.2%),白色念珠菌8株(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AP病原菌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中VAP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适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应以病原学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 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1317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VAP 113例,发生率为8.5%,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57.98%;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26.05%;真菌19株,占15.9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2.88%、9.85%、9.09%、6.06%、5.30%;呼吸机使用时间≥7天、昏迷、留置胃管、应用制酸药物、联用抗菌药、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争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原菌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9~2011年1317例机械通气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进行监测和药敏学分析,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 113例,发生率为8.5%,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57.98%;革兰阳性球菌37株,占26.05%;真菌19株,占15.9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2.88%、9.85%、9.09%、6.06%、5.30%;呼吸机使用时间≥7天、昏迷、留置胃管、应用制酸药物、联用抗菌药、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争取有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以及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入住罗定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性ICU的727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VAP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监测,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共89例,发生率为12.24%,检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69.47%),革兰阳性球菌20株(21.05%),真菌9株(9.4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6.84%、13.68%、10.53%、10.53%、6.32%;机械通气时间≥7d、昏迷、输血、留置胃管、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联用抗菌药、应用制酸药物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ICU的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U建立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确诊为VAP且细菌培养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非VAP病人按1:1匹配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3.3%、66.6%,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氨曲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耐药率超过9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80%,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前使用3联以上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是否进行肠内营养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 d、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5 d均为鲍曼不动杆菌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所致VAP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好发因素、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9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为45.40%,病死率34.18%,晚发性发病82.23%,老年患者占54.43%。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5.44%。大多数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产ESBLs分离率占15.12%。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监控,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治疗中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因素及致病菌。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71例AECOPD患者发生VAP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AECOPD患者中发生VAP47例,发病率为66.20%;分离出76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株(67.11%),革兰阳性球菌22株(28·95%),真菌3株(3.95%);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及患者自身基础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均与VAP的发生率有关。结论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尽早改为无创通气,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抗酸剂,注意无菌操作,是预防V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3年9月~2016年9笔者医院收治的154例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为研究对象,对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9.7%,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66.4%、革兰阳性菌(G+)占29.0%,真菌占2.8%。G-菌前3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2.4%)、大肠杆菌(18.7%)、铜绿假单胞菌(15.0%)。耐药患者53例,耐药率3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意识状态均是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以G-感染为主,且多合并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病原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一种以上VAP的危险因素,多数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痰培养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革兰阳性球菌占19.7%,真菌占22.9%,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皆为VAP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并应根据细菌药敏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余昌平 《海南医学》2012,23(15):94-9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7例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原学以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63例发生VAP。器械通气时间、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骨髓抑制情况、APACHEⅡ评分、CLIS评分是导致肿瘤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1.2%)以及真菌(1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美洛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良好的敏感性。结论积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降低通气时间并积极对骨髓抑制进行纠正,可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率,同时头孢哌酮/舒巴坦是VAP的经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外科ICU收治的10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结果。结果 105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43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4.7%,病死率为35%。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27株、细菌164株,占72.55%。真菌63株,占27.45%,革兰氏阴性杆菌为66%,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氏、黄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菌为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综合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VAP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8年在某综合医院ICU(包括ICU、EICU和NICU)开展VAP目标性监测,对使用呼吸机和发生VAP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VAP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使用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