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具有不饱和羰基的3-碘-苯并吡喃-4-酮对Michael加成反应有良好反应活性的特点,利用3-碘-苯并吡喃-4-酮与二甲基硫脲反应合成出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根据具有不饱和羰基的3-碘-苯并吡喃-4-酮对Michael加成反应有良好反应活性的特点,利用3-碘-苯并吡喃-4-酮与二甲基硫脲反应合成出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3 碘 苯并吡喃 4 酮与2,4 戊二酮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3 (2,4 戊二酮基) 苯并吡喃 4 酮.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由邻羟基苯乙酮合成3-二甲氨基-1-(2-羟基苯基)-1-丙烯酮,在与乙酸酐反应得3-乙酰苯并吡喃-4-酮。经元素分析,'HNMR,MS等证实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由邻羟基苯乙酮合成3-二甲氨基-1-(2-羟基苯基)-1-丙烯酮,在与乙酸酐反应得3-乙酰苯并吡喃-4-酮,经元素分析,HNMR,MS等证实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3-碘-苯并吡喃-4-酮(Ⅰ)与2-硫代-6-氧代嘌呤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2-(2-羟基苯甲酰)-5-氧代嘌呤并[1,2-b]噻唑。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3-碘-苯并吡喃-4-酮(I)与2-硫代-6-氧代嘌呤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2-(2-羟基苯甲酰)-5-氧嘌呤并「1,2-b」噻唑,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由邻羟基苯乙酮合成中间体3二甲氨基1(2羟基苯基)1丙烯酮,再与酸酐反应得3酰化苯并吡喃4酮,探讨了溶剂和催化剂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锌为路易斯酸催化剂,探讨了2─亚甲基─1─苯基─1.3─丁二酮与1.3─环戊二烯的Diels─Alder反应。在-78℃时,氯化锌作为催化剂,得到高的非对映异构选择性(exo:endo=94:6)。  相似文献   

10.
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铁螯合剂,我们以糠醛为起始原料,与溴乙烷的格氏试剂加成,水解得α-乙基呋喃甲醇(A);A经氯氧化重排反应制得2-乙基-3-羟基吡喃-4-酮(B);B与胺反应合成出1-烷基-2-乙基-3-羟基吡啶-4-酮。产物结构均经IR,NMR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11.
具有-不饱和羰基的3-碘-苯并吡喃-4-酮对Michael加成反应有良好反应活性。利用2-巯基苯并咪唑亲核试剂合成出新的3-碘-苯吡喃-4-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高良姜中的抗白念珠菌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良姜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成分。方法 以生物活性追踪结合色谱分离,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抑菌作用,以各种色谱柱层析,包括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得到单体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菌效价。结果 高良姜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从三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个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和芹菜素(apigenin);3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7-(4-羟苯基)-1-苯基-4-烯-3-庚酮、5-羟基-1-(4-羟苯基)-7-苯基-3-庚酮,和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5-庚醇;1个半日花型二萜类化合物:16-醛-8(17),12-半日花二烯-15酸。结论 抗白念珠菌实验表明,这6个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环苯扎林的简捷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二溴丙烷经三苯基磷取代,再以双甲基胺置换可得3-N,N-二甲基一三苯基磷丙胺(4),另以二苯并环庚烯酮,经溴化反应、消除反应得到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酮(5)。4和5在氨基钠的作用下进行缩合得到产物环苯扎林。通过通过这种方法可得到纯度95%,产率76%的环苯扎林。  相似文献   

14.
田翀  高青 《医学争鸣》2009,(22):2568-2571
目的:探讨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VM)现象及其生成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三维培养结肠癌细胞株SW480,倒置显微镜下观察VM形成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采用MT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10μmo1/LLY294002处理SW480细胞72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VM密度,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检测骨桥蛋白(opn)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水平.WesternBlot检测LY29400210μmo1/L处理SW480细胞24~72h后蛋白激酶B(PKB),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蛋白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株SW480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能够形成VM,电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VM的存在.LY294002作用后SW480细胞的生长明显减慢,抑制率为13.01%~67.55%(P〈0.01)且呈良好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SW480细胞经LY29400210μmo1/L干预72h后,VM密度由(12.50±3.27)个下降至(2.60±1.07)个(P〈0.01),opn,mmp2 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为0.31±0.01,0.20±0.04,低于未干预细胞的表达强度0.75±0.03,0.55±0.05(P〈0.01).PKB蛋白表达下降(P〈0.01),p-PK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LY294002通过下调opn,mmp2mRNA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VM的形成,此过程与抑制PI-3K/PK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伐沙班是噁唑烷酮类选择性Ⅹa因子抑制剂,本文在利伐沙班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2-苯胺基乙醇经过酰化,再依次经过硝化、还原、与环氧化合物缩合、CDI缩合、脱除保护基制得中间体4-{4-[(5S)-5-(氨基甲基)-2-氧代-1,3-噁唑烷-3-基]苯基}吗啉-3-酮,再与噻吩酰氯缩合制得利伐沙班,或者与噻唑类酰氯缩合生成目标衍生物,共合成了10个利伐沙班衍生物(11a~11j),其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然后测定了目标衍生物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但活性低于利伐沙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I模拟肽L-4F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3T3-L1脂肪细胞分泌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T3-L1脂肪细胞促分化成熟后,oxLDL(50μg/ml)刺激脂肪细胞,给予L-4F(1-50μg/ml),H-89(10μmol/L)及H-89+L-4F(50μg/ml)干预,收集细胞,测定脂肪细胞MCP-1上清液中的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脂肪细胞核因子C/EBPα、β的蛋白质水平;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不同干预组上清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OxLDL(50μg/ml)刺激使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表达及分泌MCP-1明显增加,并使得诱导的单核细胞移动距离明显增加。L-4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减少脂肪细胞MCP-1的表达和分泌,降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50μg/ml L-4F使MCP-1 mRNA的表达降低(91±6)%(P<0.01)。PKA抑制剂H-89(10μmol/L)干预oxLDL刺激的脂肪细胞后MCP-1 m RNA的表达也显著减少(P<0.01),但是,在50μg/ml L-4F作用的基础上,H-89(10μmol/L)的孵育并未使得MCP-1 mRNA的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50μg/ml oxLDL刺激对脂肪细胞C/EBPα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增加C/EBPβ蛋白量,且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L-4F和H-89干预均降低C/EBPβ的蛋白质含量。结论 OxLDL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脂肪细胞C/EBPβ的蛋白合成,并增强脂肪细胞MCP-1的表达分泌,L-4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抗oxLDL的致炎作用,cAMP/PKA-C/EBPβ信号通道可能是L-4F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研究了六种查耳酮的制备方法,查耳酮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中间体。方法:在氢氧化钠催化下,苯乙酮与苯甲醛反应。结果:制备1-苯-3-(4-二甲氨基苯基)-2-丙烯酮(5),1-苯-3-(3-硝基苯基)-2-丙烯酮(6),1-苯-3-(2-羟基苯基)-2-丙烯酮(7),1-苯基-3-(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8),1-(2,4-二甲氧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9)和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4-位上引入二甲基。方法 以7个带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为底物,按文献方法以相同的反应条件与碘甲烷-叔丁醇钾-叔丁醇反应系统反应。结果 4个底物反应结果和文献一致,顺利得到了4-位二甲基化的产物,而另外3个底物则以高收率转化成为3-位氧甲基化的产物。结论 7个甾体底物A、B、C 3个环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是D环的结构不同,所以这7个化合物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甾体D环结构通过远程效应对4-位二甲基化和3-位氧甲基化反应的选择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目标化合物3-(4-羟基苯基)-6-甲氧基-7-羟基-4H-色烯-4-酮(化合物1),考查该化合物抑制新生血管生长活性。 方法 以异香兰素为起始原料,经过插氧、水解、酰化和环合四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新生血管抑制剂2-甲氧基雌二醇为阳性对照,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筛药模型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ESCs)模型分别测定该化合物的新生血管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 在合成路线上改进了文献方法,用常规反应替代了文献方法中较难控制的微波反应,同时提高了合成收率;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EC50和TI值分别为47.37 μmol/L和7.39。 结论 首次报道了目标化合物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该化合物具有与2-甲氧基雌二醇相近的体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