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报告自1990年12月至今,对12例14髋多病因所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最长36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4个月,优良率为86%,本文着重讨论了中操作注意事项及假体选择和安装。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5年内行髋关节置换术113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19髋),股骨头置换术96例(96髋)。结果:随访1~3年,优良率占75%,并发症发生率为10.62%。其中,脱位2例,感染2例,中重度髋痛5例,骨折3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安装正确,正规操作,减少创伤,改进骨水泥应用技术,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采用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6例,切开复位1例。术后经3年随访,5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术后并发多发性脑梗塞,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全髋关节术后脱位主要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其中术中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过程中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用人造假关节置换全部髋关节,做好术前访视、术前准备、麻醉配合、手术配合。结果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2006年10月~2007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无一例感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自行行走。结论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技术操作必须熟练,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24-75(平均53.75)岁。术前及术中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8例患者中单纯行抗生素治疗2例,清创加抗生素治疗2例,假体取出1例,一期假体置换2例,二期假体置换1例。结果:8例感染者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随访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8岁。主要病因:股骨颈骨折、股骨颈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髋关节强直。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6例,肝功能异常2例,长期服用激素3例,ASAⅡ~Ⅲ级。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3年9月~2007年10月,对37例病人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简称全髋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术,简称全膝置换。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主要是当关节患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而这些症状既不能通过保守疗法予以缓解,又不能用其它手术方法治疗时,即可施行关节置换术。为了使这类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做好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1999—2003年间,我科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失误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全髋关节转换术中各项操作的失误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常规的正确操作方法。方法 对1996 ̄1998年86个全髋关节转换进行回顾性总结,结合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X线分析,了解全髋转换术中较易发生失误的方面,并提出常规的预防措施。结果 86髋共发现手术中操作失误32例47处。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转换术是较复杂的手术过程,涉及环节较多,术中的明显失误是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术中正规的操作方法及步骤是减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骨折及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1年5月-2006年12月共做髋关节置换术38例,现将其早期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生物力学评价方法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髋部步态动力学和肌力的变化与髋关节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THR的患者共25例,按术后不同时期分为两组。利用压电晶体式三维侧力台和等速极力测试系统,观察两组患者健、患侧髋的曲伸肌力变化。结果:①步态测试:术后1年以内组患者健、患侧的垂直分力-时间积分值差异显著(P<0.05)。②等速肌力测试:双侧峰力矩值术后1年以内组健侧屈、伸肌均大于患侧(P<0.05)。峰力矩占体重比值术后1年以内组健侧屈、伸肌均大于患侧,差异显著。③临床评价: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18-60分提高到术后的78-97分。结论:术后生物力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髋周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与临床评价不一致,可能更具客观性,可作为评价THR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分析律德利马克仁刘昔枫(敦化市医院骨外科133700)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在国内外逐渐增多,国内有条件的医院都已开展应用,现将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36岁;平均65岁。其中男...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我科近6年来开展的229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的7例股骨头脱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涉及股骨头脱位的因素和脱位后的处理,以及预防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6年6月共施行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27髋)。其中骨关节炎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先天性半脱位4例,先天性脱位1例(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髋)。结果随访18例(20髋),随访时间10~50个月,平均34个月。最近一次Harris评分,优10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生物学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取得优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原因。方法通过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134例全髋置换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找出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18例(13.4%),其中包括: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4例,应激性渍疡1例,发生后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其中有3例死亡。结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有关。只有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仔细、规范,术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方法:采用心理康复指导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练方案,对19例患者进行规范康复护理。结果:本组病人除1例因体位不当发生髋关节脱位,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隋红云 《吉林医学》2010,31(32):5914-5915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寿命逐年延长,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用以修复人体病损的髋关节,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詹庆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33-333,332
目的为了观察健康教育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金属合金与高分子聚乙烯衬垫构成的人工髋关节,术后健康指导,术后体位指导与功能锻炼等方法。结果患者平均住院19d,术后伤口一期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无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栓塞及褥疮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