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134例(42.95%),其次为气虚血瘀证,83例(26.60%),再次为气阴两虚证,54例(17.31%),阴寒凝滞证临床较为少见,仅4例(1.28%),其余各证型较为分散,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以及阳气虚衰证分别占5.77%、3.85%和2.24%。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77.8%和78.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55.0%,且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脂水平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中医辩证分型,并检测其血脂水平,再将以上结果作对照.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占37.5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占21.88%,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2.08%,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以及心血瘀阻证分别占16.67%、11.46%和10.42%.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虚血瘀证和阳气虚表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81.1%和85.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67.1%,且与气虚血瘀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及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冠脉狭窄程度、心脏相关指数及血脂的相关性,为CHD的辨证提供客观化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CHD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辨证为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及阳气虚衰证8种证型,并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心脏彩超、血脂检查,比较不同证型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及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法(Gensini法)积分、心脏相关指数[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06例CHD患者证型人数分布为痰阻心脉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CHD患者年龄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CHD患者年龄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P0.05);痰阻心脉证患者BMI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患者BMI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P0.05);8种证型CHD患者病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程较长的前3个证型分别为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P0.05);8种证型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CHD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CI低于其他6种证型(P0.05),LVMI高于其他6种证型(P0.05);痰阻心脉证LVMI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心肾阴虚证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P0.05),阴寒凝滞证高于心血瘀阻证(P0.05)。痰阻心脉证CHD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阳气虚衰证HDL-C水平低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P0.05),但是与阴寒凝滞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D中医证型与Gensini积分、CI、LVMI、TC、TG、LDL-C、HDL-C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和BMI,可作为CHD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660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汉族384例,维吾尔族276例。结果维吾尔族早发CHD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汉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中医证型(维吾尔族67.8%,汉族63.0%),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早发CHD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高LDL-C、Fib水平等与汉族早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7.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以Judkins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范围与程度,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以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两型居多;气虚血瘀证出现在前降支病变的机率较大;气虚血瘀证与单支病变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多支病变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联系,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近5年全国各大地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9月—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排名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证。各地区证型分布为:东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多见;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心血瘀阻证多见;华南地区痰阻心脉证和阴寒凝滞证多见;西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多见。结论:近5年全国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多见于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该研究结果对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不断完善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分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9-13
目的探讨胸痹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各证型及其变化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中医辨证治疗、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及改善病人术后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二科中医诊断为胸痹且符合冠脉造影手术适应症的患者8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冠脉积分等信息采集,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按调查时段的不同随机抽取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并运用舌诊仪及脉诊仪对其进行舌象、脉象的信息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冠脉介入术后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冠脉无狭窄患者26例,冠脉狭窄50%患者6例,冠脉轻度狭窄患者9例,中度狭窄患者9例,重度狭窄患者29例,冠脉完全闭塞患者8例。经统计分析,冠脉不同狭窄程度中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5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1例;冠心病患者所属中医证型中气虚血瘀比例最大,其次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对所有冠脉狭窄的患者进行冠脉积分评价,经非参数检验,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4种证型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跟术后1周中医证型未见明显变化,仍然是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气虚证与血瘀证的积分比例开始出现变化,气虚的症状加重,而血瘀的症状较术前有减轻的趋势。术后6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气虚血瘀证是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对应冠脉病变支数有所不同:气虚血瘀证多见单支及双支病变,痰阻心脉多见多支病变,而气滞血瘀证可见于多支病变中;冠脉造影结果分析显示:冠脉狭窄程度、病变积分、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明显;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仍为气虚血瘀型,随着介入术后患者病程的延长,气虚症状较前明显,而血瘀症状较前减轻,这提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sdLDL-C和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sdLDL-C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和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气虚血瘀证(68例)、气阴两虚证(29例)、痰阻心脉证(62例)、心肾阴虚证(19例)、阴寒凝滞证(3例)、气滞血瘀证(59例)、心血瘀阻证(32例)、阳气虚衰证(6例),分析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1)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sd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sdLDL-C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的sdL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3)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Hcy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和气滞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其他6组(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P0.05)。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sdLDL-C和Hcy水平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基础及临床总体变化,与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情况。方法:对824例冠心病病例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并探讨其证型与并发症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心血瘀阻证合并高血压和脑卒中者较多,气阴两虚证合并糖尿病、心衰和肾衰较多,痰阻心脉证合并血脂紊乱及肺部疾患较多,冠心病早期以心血瘀阻证多见,后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结论:冠心病的治疗要结合合并症及病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将3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组)分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等8个证型,并与同期3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之间BNP、CRP及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组BNP、CRP、cTnI均高于健康组(P<0.01);阳气虚衰型BNP、CRP、cTnI最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次之,即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结论:BNP、cTnI、CRP可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38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痰瘀互结型,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血脂相关性研究。结果:气虚血瘀型较多,与其它各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的血脂正常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52.7%)、心肾阴虚型(37.5%)、气阴两虚型(37.5%)、痰瘀互结型(18.8%)、气滞血瘀型(14.3%),其中气虚血瘀型血脂正常率与其它各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以气虚血瘀型较多见,且气虚血瘀型血脂水平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80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以住院原始病历及造影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基本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801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298例(37.20%),气阴两虚证163例(20.35%),心血瘀阻证126例(15.73%),痰瘀互阻证95例(11.86%)。男性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分布相关;而年龄(≤65岁)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血脂异常与痰瘀互阻证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气阴两虚证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的主要证候。男性、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血脂异常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痰瘀互阻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容易出现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代)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型特点。结果证型排名前8位的为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滞血瘀、痰瘀交阻、气阴两虚、寒凝心脉和心阳不振。较常见的本虚证素为气虚、阴虚,标实证素为血瘀、痰浊。结论冠心病属虚实证素相互夹杂之证,证型以单证素和两证素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