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平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趋势。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法对1998-2000年的167份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NA分析。结果:从167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55份,其中秋冬季腹泻的阳性率为45%(54/121),春夏季为2%(1/46);轮状病毒RNA分型:A组长型40株(73%);A组短型15株(27%);1998年A 组长型占90%;1999年A组长型降至73%,2000年长型占47%,短型上升至53%。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A组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呈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平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趋势.[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998-2000年167份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NA分析. [结果] 从167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55份,其中秋冬季腹泻的阳性率为45%(54/121),春夏季为 2%(1/46);轮状病毒RNA分型:A组长型40株(73%);A组短型15株(27%);1998年A组长型占90%,1999年A组长型降至73%,2000年长型占47%,短型上升至53%;[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南平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A组长型与短型的流行在不同年份呈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200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趋势。[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4 家医院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核酸(RNA)分析。[结果] 从466份标本检出A组轮状病毒269份,检出率57 7%。RNA分型:A组长型263株,占97 8%;A组短型6株,占2 2%; [结论] A组长型是福州市2003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的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基因分型方法调查研究酒泉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酒泉地区收集的腹泻婴幼儿324份粪便标本,电脑随机抽样选取20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扩增A组轮状病毒VP4和VP7基因,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得204份粪便标本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4.9%(112/204)。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呈阳性的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P基因型,结果表明,酒泉地区流行的A组轮状病毒主要基因型为G3P[8]型(50.0%),其余依次为G1P[4](15.8%)、G3P[4](15.8%)、G1P[8](10.6%)、G2P[4](2.6%)和G1G3P[4](2.6%)、G1G3P[8](2.6%)。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酒泉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中G3P[8]型是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0年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方法: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实验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A组HRV检测。结果:25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G3型14例,G9型11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56%和44%。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近年来各地报道较多的G9型A组轮状病毒将要或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6.
2009年广州地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及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RT—PCR),对2009—01/12来自广州地区5间监测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和血清型分型。结果检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361份,男性228份,女性133份,经ELISA法检测RV抗原阳性的标本146份(阳性率为40.44%),男性阳性率39.04%,女性阳性率42.86%;7~12月龄RV腹泻患儿最多,占45.21%;秋冬季为(1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占76.71%;对132份ELISA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中主要为G1型(43.94%),其他依次为G3型(28.03%),G1+G3混合型(24.24%),G9型(1.52%),G1+G9型、G1+G3+G9型及未分型均为(0.76%);P分型中主要为P[8]型(47.73%),其他依次为P[4]型(25.76%),P[4]+P[8]混合型(23.48%),未分型(1.52%),P[6]+P[8]混合型(0.76%);G型和P型组合情况以G1P[8]型多见,33株,G3P[8]次之,18株。结论RV是广州地区2009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RV腹泻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主要高发于秋冬季,RV发病以7~12月龄人数最多,G、P分型分别以G1和P[8]为主要流行毒株,组合型G3P[8]为流行优势株,混合感染亦很常见。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蕙  李海  张钧  顾红英  王蓓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20-1421
目的 研究苏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检测标本775份,轮状病毒阳性274份,检出率35.35%;血清分型发现,轮状病毒腹泻G分型以G3(40.15%)和G1(28.42%)为主要流行株,基因P分型结果以P[4](39.68%)为主,尚发现较多不常见G/P组合和未分型病毒株。结论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G3和P[4]最多见,但有较多未分型病毒株,应继续进行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青海省主要流行株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实验室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236份标本扩增后根据条带的大小进行分析,A组轮状病毒阳性25例,占总数的10.6%。其中G3型14例,占总数的5.9%,G9型11例,占总数的4.7%。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之一,发病多在6月龄~4岁的婴幼儿,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血清型主要为G3和G9型。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1998-200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1062bp),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t-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在1998-1999年度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50例(38.46%),其中G1型占88%(44/50),G3型占8%(4/50),混合型占4%(2/50),均为G1+G3型,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112 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38例(33.93%),其中G3型占78.95%(30/38),G1型占13.16%(5/38),混合型占7.89%(3/38),均为G1+G3型,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重庆地区 1998-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在连续两年的监测中出现轮状病毒血清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该院2001-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775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5.35%,血清型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占49.0%;其次为G1型占32.9%,再次为G2,G4;未定型占12.0%;G9型有3例,为1a以内患儿,G1和G3全年季节性分布与轮状病毒阳性的分布一致。结论 苏州地区2001-2002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血清型为G3和G1,G3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