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段玉玲  陈妙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10-1111,1113
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6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LEEP刀联合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治疗者作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则为单纯LEEP刀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排液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及排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个月,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联合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是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壳聚糖联合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宫颈糜烂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两组均在术前经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并经阴道检查无霉菌、滴虫感染,均给予宫颈Leep刀治疗,治疗组为术后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术后自然修复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排液、出血及宫颈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量、持续时间、脱痂期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中重度宫颈糜烂LEEP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5月经LEEP手术治疗的112例Ⅱ~Ⅲ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术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贴敷,对照组常规换药,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可有效减少宫颈糜烂Leep术创面出血及阴道排液量,促进宫颈创面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壳聚糖联合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宫颈糜烂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两组均在术前经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并经阴道检查无霉菌、滴虫感染,均给予宫颈Leep刀治疗,治疗组为术后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术后自然修复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排液、出血及宫颈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量、持续时间、脱痂期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用于高频电波刀宫颈疾病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宫颈疾病治疗中心,242例宫颈疾病,经LEEP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子宫颈使用壳聚糖抗菌贴膜 另一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分别对其术后阴道排液,阴道流血,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量及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排液少于对照组,4周内观察组发现阴道炎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快.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可减少LEEP治疗宫颈疾病术后出血及感染,有助于创面修复,其用于LEEP治疗宫颈疾病术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宫颈LEEP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效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宫颈疾病在门诊行LEEP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术后宫颈使用壳聚糖抗菌贴膜,另一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分别对其术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阴道排液、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周内观察组发现阴道炎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阴道排液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可减少LEEP术后的出血及感染,有助于创面的恢复,但不能减少阴道排液,其用于宫颈LEEP术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张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20-1322
目的:观察宫颈环切术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减少创面感染、促使创面愈合及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颈环切术(LEEP)患者17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95例LEEP术后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创面上药;对照组75例LEEP术后自然修复,发生出血时用云南白药粉剂局部压迫止血。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阴道排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治愈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具有局部抗菌、止血及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后(1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生物衬垫式介入治疗(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创面愈合、预防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因宫颈病变需在门诊行LEEP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00例LEEP术后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创面上药者为观察组,LEEP术后自然修复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术后的创面愈合情况、阴道流血及阴道排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排液量、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生物衬垫式介入治疗可减少LEEP术后的出血及感染,有助于创面的修复,且无副作用,用于宫颈LEEP术后创面修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张雪琼  黄玲 《西部医学》2011,23(5):848-849,853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联合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苏肤)促进宫颈手术创面愈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妇科门诊检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466例患者经LEEP联合苏肤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阴道出血、排液的量和时间以及宫颈粘连发生率。结果 LEEP联合苏肤治疗,不仅减少了术后阴道出血及排液量,缩短了出血、排液时间,加速了创面愈合,同时也明显减轻了宫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LEEP联合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治疗宫颈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徐英军  阮丽明 《吉林医学》2010,31(17):2623-2624
目的:探讨复方沙棘油栓配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10例,其中55例行复方沙棘油栓配合LEEP刀治疗为治疗组,另55例行单纯LEEP刀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排液量、出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量小于月经量的例数比对照组少,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沙棘油栓配合LEEP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3例因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CCF组31例,ACDF组32例.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T1 Slope)、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植入物下沉、融合率、头尾端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 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ACCF组出血量显著高于ACDF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均获得100%融合率,植入物下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CCF组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2组各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ACDF在出血量及改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等方面优于ACCF.两种颈椎前路术后影像学指标与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患者孕期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laparoscopic cervical cerclage,LAC)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transvaginal cervical cerclage,TVC)后的妊娠结局及超声监测妊娠期子宫颈长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LAC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2月因CI孕期在本院行子宫颈环扎术的患者共115例,其中行LAC 65例(LAC组),既往TVC失败35例,既往行子宫颈锥切术30例;TVC 50例(TVC组),均无既往TVC失败史,既往行子宫颈锥切术20例。对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妊娠期超声测量的子宫颈长度进行比较。结果:LAC组既往TVC失败率高于TVC组(53.8%vs. 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组、TVC组既往子宫颈锥切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vs. 40.0%,P>0.05);LAC组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分娩孕周、延长孕周[83.0%、100.0%、(36.5±4.0)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 476名已婚妇女宫颈检查和宫颈刮片结果,了解宫颈糜烂与宫颈刮片巴氏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2008年行妇科检查的3 476名已婚妇女宫颈检查和宫颈刮片的结果。结果年龄与宫颈糜烂程度有关联(P0.01),≤30岁组的宫颈糜烂发病率最高(68.0%);年龄与宫颈刮片的巴氏分级有关联(P0.05),≥61岁组的巴氏分级ⅡB级及其以上发病率最高(4.9%);不同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刮片的巴氏分级有关联(P0.01),重度宫颈糜烂组的巴氏分级ⅡB级及其以上发病率最高(17.3%)。结论宫颈糜烂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与年龄、宫颈糜烂程度存在正相关。积极治疗宫颈糜烂,针对高龄妇女进行定期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5 801例妇女临床资料,分析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受检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各年龄段受检者宫颈病变的情况。结果:5 801例中,2 799例未见核异质细胞,2 914例有轻度核异质细胞,88例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其中45~55岁年龄段受检者检查异常率最高,为1.79%(61/3 413)。80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5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3例发现癌细胞。88例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受检者中,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13例。结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有利于早期实施干预,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 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1.8)ml,治愈率为94.6%,复发率为5.4%;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8±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6±2.4)ml,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18.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量少,耗时短,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CIN Ⅲ合理的确诊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初诊为(CIN Ⅲ)的确诊方法,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入院均接受宫颈锥切术(53例行冷刀锥切,45例行LEEP术),15例(15.3%)锥切术后病理检查较宫颈活检病变级别升高为宫颈浸润癌.(2)锥切术后52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锥切术后病理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病变级别升高,且仅4例残余子宫有CIN Ⅲ病变残留.(3)31例因有生育要求或年轻拒绝行全子宫切除术,选择锥切术后门诊随访,1例原位癌患者随访3年后CIN Ⅲ复发而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随访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无复发.结论 宫颈锥切术是诊断CIN Ⅲ的金标准,不能被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所取代.如宫颈锥切范围足够,切缘无病变残留,能定期随访,锥切术亦可作为CIN Ⅲ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研究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颈椎间盘切除减压DCI植入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手术节段包括C4-5、C5-6、C6-7,其中C4-5节段3例,C5-6节段7例,C6-7节段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获得了完整的随访资料。临床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疗效的对比。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价假体的稳定性,是否有假体位移、下沉,以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等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资料显示NDI评分、颈痛VAS和上肢痛VAS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留明显的活动度,相邻节段未见到明显的退变不稳。随访过程未见到假体松动、移位,围手术期无明显神经损伤、感染病例。结论 单节段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DCI动态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1年随访显示该术式保留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维持改善患者颈椎的矢状面曲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式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 0例需宫颈锥切患者的手术进行了改良,观察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主要是继发性出血、宫颈粘连、狭窄等。结果:术中平均出血为2 2 .5±5 .2ml,平均手术时间为2 4 .2±4 .9分钟;术后无1例出血病例发生,无宫颈粘连及狭窄病例。结论:改良式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治疗中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23例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岁,均行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于术后3 d,1年复查颈椎X 线片、MRI,观测颈椎曲度变化;术后1年行JOA 评分统计,计算功能改善率。 结果 2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椎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13~22个月)。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为65 min。术中出血为50~200 mL,平均为120 mL。术前JOA 评分为5~10 分,平均为7.5±2.0分,术后1年复查,患者JOA评分为10~16分,平均为13.3±2.1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提高。术前颈椎Cobb角为-21~-29°,平均为-26.1±2.3°,术后3 d X片显示Cobb角为-6.5±2.9°,较术前好转,患者束带感明显缓解,术后1年复查X片显示Cobb角为-7.2±2.6°,较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 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10年3月~2011年1月期间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活动度和脊柱功能单位活动度。结果:平均随访(18.9±7.2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椎间高度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活动度和脊柱功能单位活动度术后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的情况下,颈椎间盘置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可预防和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