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分析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5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其中4例经抗感染后好转,1例术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PTCD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手术中纤维胆道镜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3例肝内外胆道结石病人在胆道探查术中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检查和(或)取石成功,术后结石残留率4.3%。结论良好的术中纤维胆道镜护理与使用为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残余结石病人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石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术前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和66例术前未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的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术后胆道残石的发生率和胆道阴性探查率。结果 发现在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中,术前MRCP检查的阴性率为23%,术后残石率为1.5%,胆道阴性探查率为0;而未行MRCP检查的胆石症病人的残石率为9.1%,胆道阴性探查率为18.2%。结论术前MRCP检查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还可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于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有相对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附加术中胆道造影阳性发现 2 3例 (2 0 . 5 3 % ) ,假阳性 1例 (0 . 89% ) ,中转开腹手术 7例 (6 .2 5 % ) ,没有胆道残余结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 ,扩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单检ALP、GGT以及联检CA199、CEA对肝胆系统疾病(胆道结石、胆管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效能。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55例胆道结石、25例胆管癌、3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和50例正常门诊体检者的血清酶指标-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CA199、CEA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LP、GGT结果:胆道结石病人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胆道结石病人与胆管癌病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A199结果:胆管癌病人显著高于胆道结石病人(P0.05),胆道结石病人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本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均在正常范围内;CEA结果:胆管癌病人的显著高于胆道结石病人,胆道结石病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和正常门诊体检者无差异。胆道结石病人治疗后随着CA199的急剧下降,肝功能指标ALP、GGT也急剧下降。而胆管癌病人肝功能指标ALP、GGT以及CA199、CEA都没有发生什么较大的变化。结论联合检测ALP、GGT、CA199和CEA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鉴别诊断胆道结石病、胆管癌病、急性黄疸型肝炎这三种疾病能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ALP、GGT、CA199这些指标的变化还可以用来判断排除胆管癌病。因此联合检测ALP、GGT、CA199、CEA对诊断肝胆系统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静脉输入胆道造影剂Biliscopin后,42个病人进行了上腹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胆道系统正常、正常变异及部分病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与两天之内进行的ERCP进行比较。结果: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准确地诊断胆道系统所有的正常、正常变异及所有的胆道梗阻、胆道结石,但在胆道结石的定量诊断方面有2(2/6)个病人的结石数量被低估;一个病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仅诊断出胆总管结石而未能诊断出胆囊癌,但轴位图象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胆囊癌。模拟内窥镜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病变。结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造影剂的使用量对3D螺旋CT胆道造影中胆道树显影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为了评价造影剂的使用量对胆道树显影的影响,42个病人进行了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男20人,女22人,40~84岁,平均年龄65岁)。只有血清肌酐低于1-3mg/dl,并且对碘造影剂无过敏反应的病人才被包括入本研究中。这些病人被随机分为二组,使用50ml造影剂的病人被列为第一组(n=22),使用100ml造影剂的病人被列为第二组(n=20)。螺旋CT胆道造影:使用的CT机器为Lemaga螺旋CT扫描机,扫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术中胆道造影胆道探查的指征意义。方法 :术中采用由胆囊管或胆总管注射 2 0 %~ 3 0 %胆影葡胺造影。结果 :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 186例 ,结石阳性 70例占 3 7 63 % ,其中胆囊管开口变异 1例 ,假阳性 4例 ;116例结石阴性 ,假阴性 3例。结论 :胆道造影结果表明可以及时发现结石阳性病人和胆道变异病人 ,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 ,避免术后结石的残留和术中胆道损伤 ;同时对阴性病人免遭胆总管的探查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超细胆道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医源性高位胆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细胆道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医源性高位胆道狭窄的疗效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医源性高位胆道狭窄患者8例,对其进行超细胆道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T管造影、引流量、临床表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例病人均行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超细胆道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医源性高位胆道狭窄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建华  沈伟明 《临床医学》2003,23(12):26-27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5例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结果 :2 5例放置胆道支架均获成功 ,术后二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 17例 ( 68%) ,明显减退 8例 ( 3 2 %) ,2例 ( 8%)发生胆管炎。随访 6个月 ,4例死亡 ,9例发生支架阻塞再行支架置换术 ,3例失访。结论 :内镜下胆道支架可有效缓解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病情 ,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符合生理等特点 ,对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 ,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是最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叶小梅 《全科护理》2013,11(4):306-307
[目的]总结老年胆道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老年胆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DVT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2例病人术后发生双下肢麻木,经改善血液黏稠度以及指导病人进行下肢早期主动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后,无一例发生DVT。[结论]对老年胆道手术病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胆道结石病人术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胆道结石行腹腔镜取石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护理可有效降低胆道结石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期132例胆道镜检查,治疗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取尽结石126例,残余6例,残石率4.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理想途径。绝大多数病人可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14.
胆道手术留置T管,往往作为常规,其中大部分病人拔管出院,但由于多种原因,仍有一部分病人需带管出院。带管病人出院后,若护理不当,将会发生T管脱出、胆道感染、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病人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出院后,病人的自我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本院48例胆道术后带T管出院病人均给予了自我护理指导,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选择性对16例有指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进行了术中胆道造影,并对造影方法作了一些改进。5例病人胆道造影有阳性发现,11例病人造影未发现肝外胆管结石。对4例胆总管有结石的病人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另1例因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而中转开腹手术。1例造影怀疑胆总管内胆泥淤积病人,术后给予口服硫酸镁利胆治疗,复查B超未发现结石及梗阻,随访3个月无异常。16例病人随访至21个月,无复发。作者对病人术中胆道造影的指征进行了探讨,对造影发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的处理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次胆道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模式。方法对60例再次胆道手术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试验组30例采用舒适护理。对出院病人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查表,回收率100%。结果实验组病人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对术后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鹏 《中国内镜杂志》2002,8(1):40-41,4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老年胆道结石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老年胆道结石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行两种手术,其中腹腔镜组23例,应用腹腔镜,微型纤维胆道镜,取石钳;开腹组27例。两组病人同时行胆总管引流及腹腔引流,并观察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病人术后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腹腔镜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胆道手术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病人术后发生胆漏,T管安置不当4例,胆道变异处理不当39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松动脱落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缝合口漏2例,拔T管后出现胆漏7例。结论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变异胆道处理不当是主要原因,正确处理肝外胆道变异,对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静  于建萍 《全科护理》2011,9(25):2288-2288
[目的]观察胆道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PCA)对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胆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未采用PCA镇痛,观察组24例术后采用PCA镇痛。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两组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但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手术病人术后应用PCA可延迟消化道功能恢复,但并不是引起胆道手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雅菁 《护理研究》2009,23(30):2760-2761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胆道术后老年病人胃肠功能影响.[方法]将91例行择期开腹胆道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法,实验组45例采用康复操锻炼.[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操对老年胆道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