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静脉输入胆道造影剂Biliscopin后,42个病人进行了上腹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胆道系统正常、正常变异及部分病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与两天之内进行的ERCP进行比较。结果: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准确地诊断胆道系统所有的正常、正常变异及所有的胆道梗阻、胆道结石,但在胆道结石的定量诊断方面有2(2/6)个病人的结石数量被低估;一个病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仅诊断出胆总管结石而未能诊断出胆囊癌,但轴位图象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胆囊癌。模拟内窥镜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病变。结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胆系成像诊断胆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SCTC)诊断胆道疾病的价值。方法:胆道梗阻及胆囊病变28例。用30%胆影葡胺40 ̄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中,缓慢滴注延尺25分钟,行螺旋CT扫描并作三维成像。  相似文献   

3.
胃部疾病仿真内镜与纤维胃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螺旋CT仿真内镜诊断胃组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27 名可疑胃部疾病的患者在禁食禁水至少4 小时,口服产气剂后立即进行上腹部螺旋CT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用预置的软件重建出仿真内镜图像。所有病人在CT扫描后1 天之内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螺旋CT 仿真内镜的诊断结果与纤维胃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仿真内镜正确地诊断所有的正常胃(n = 6) 和胃息肉(n = 5) 的病例,10 个胃溃疡(10/12) 和3 个胃癌(3/4) 的病人被CT 仿真内镜诊断,其所见与纤维胃镜检查相似;但是2 个浅小息肉和1 例胃底癌于CT 仿真内镜被漏诊。结论 螺旋CT仿真内镜是一种新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在采用合适的检查体位和胃部适度扩张的条件下可以成为胃部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胆漏是胆道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现胆汁性腹膜炎 ,病死率高达28.6 % [1]。通过T管与窦道造影可减少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男11例 ,女9例 ,年龄35~73岁 ,平均63岁 ,合并肝硬变14例 ,糖尿病1例 ,低蛋白血症2例 ,造影时间 :术后2周4例 ,1个月14例 ,3个月2例。1.2造影方法在T管造影基础上采用25%~33 %复方泛影葡胺溶液于T管与窦道间隙置入一细硅胶管3cm ,注入造影剂10ml~20ml,经透视下判断窦道显影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介绍了种检查肝脏占位病变新的检查方法-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CTPSP)。方法:用CT定位确定穿刺点,用20G套管针穿刺脾脏,注射30%Angiogrfin,每秒1ml,注药20秒后开始CT扫描,用连续动态法,造影剂总量60~80ml;结果;23例行CTPSP检查,21例显影良好,14例均清楚地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病灶最小5mm,2例因造影剂注入胸膜腔,肝内没有造影剂充填,注药局部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CT 仿真内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导航技术对胆道系统(n = 15) ,胃部(n = 15) ,结肠(n = 5) 及膀胱(n= 3) 进行了仿真内镜的临床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手术或内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仿真内镜可以无创性地清楚显示出所检查器官的内壁,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正常和异常结构,所见与手术或内镜所见大致相似。结论 螺旋CT 仿真内镜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螺旋CT胆道造影、图像重这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在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同时,重点讲述了直接法HCT胆管造影的优缺点,强调其临床应用价值,拓宽了螺旋CT胆道检查思路。  相似文献   

8.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  王泉云  邱燕文 《华西医学》2000,15(3):298-300
目的:比较曲马多、哌替啶用于小儿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对80例(ASAI-Ⅱ级)行硬膜外麻醉的患儿随机分成4组行术后硬膜外腔镇痛。A组(n=20)曲马多1.5mg/kg+0.125%布比卡因的镇痛液5ml,B组(n=20)曲马多1mg/kg+0.125%布比卡因的镇痛液5ml;C组(n=20)哌替啶0.75%mg/kg+0.125%布比卡因镇痛液5ml;D组(n=20)单纯0.125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时期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例进行不同方式的探查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对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例,先用20 ̄30%的复方泛影葡妥经胆总管切开,纤胆镜检查,可以(1)除肝内Ⅲ级以上胆管结石外,较粗胆管内的结石均机在术中发现和取净,使术后残石姓率明显降低。(2)使2/3左右病人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减少阴性探查造成的胆道损伤及“T”管引流给病人带来的并发症和痛苦。(3)在术中了解胆道解剖形态,避免副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介绍一种检查肝脏占位病变新的检查方法———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CTPSP)。方法:用CT定位确定穿刺点,用20G套管针穿刺脾脏,注射30%Angiografin,每秒1ml,注药20秒后开始CT扫描,用连续动态法,造影剂总量60~80ml;结果:23例行CTPSP检查,21例显影良好,14例均清楚地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病灶最小5mm。2例因造影剂注入胸膜腔,肝内没有造影剂充填。注药局部有胀痛感;结论:CTPSP是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的一种敏感方法。CTPSP与CTAP相比,CTPSP不用经股动脉插管;无需使用X光机和导管;可减少造影剂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观察1∶20万肾上腺素对丁布氟芬液行术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效应的影响。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腔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丁布氟芬液100ml+0.1%肾上腺素0.5ml(即含1∶20万肾上腺素);Ⅱ组(n=20):丁布氟芬液100ml+NS0.5ml。用双盲法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24小时用药量、镇痛效果、血压、心率变化及嗜睡发生率。结果:24小时用药量、VAS评分、嗜睡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内镇痛前、后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心率变化:I组镇痛后比镇痛前增快(P<0.05)。结果表明:1∶20万肾上腺素对丁布氟芬液术后PCEA无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评价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在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详细观察应用优维显-300于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230例,其中男175例,女55例,造影平均用量1.5ml/kg,平均注射速率3.0ml/s,全部扫描均采用螺旋扫描方式,扫描结束逐例按造影剂反应评价内容详细访问并认真记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残石或原发性结石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对48例行经内镜乳头切开(EPT)及取石(A组);对25例伴黄疸或胆管炎者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经内镜胆管内支撑引流(ERBD)(B组);对15例有T管窦道者行胆道镜取石(C组)。结果:A组46例取尽结石,成功率95.8%,3例(6.3%)发生并发症;B组中ENBD22例.ERBD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引流效果;C组15例(93.3%)取石成功,1例失败后经EPT及碎石取石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对术后胆道结石行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可重复操作、易接受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彭卫军  周康荣等 《临床》1997,4(1):31-34
通过MRI胆道造影(MRchlangiography,MRC)与CT,US,PTC/ERCP及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评价MRC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确定梗阻原因的能力。材料和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GESigna1.5T超导系统上进行了MRC检查,并与PTC/ERCP、CT、US手术及病理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置管前、后注药法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20例择期中、下腹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组(置管前、后注药组,n=11)和Ⅱ组(置管后注药组或对照组,n=9)。常规硬膜外穿刺后,Ⅰ组于置管前经穿刺针注入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5ml,向头端置管5cm后5分钟经导管再注药10ml;Ⅱ组于穿刺置管后经导管先注药5ml,5分钟后再注药10ml。于首次注药后15分钟和30分钟分别测定痛觉消失范围。结果:注药15分钟和30分钟,两组阻滞范围均有显著差异(15分钟P<0.01,30分钟P<0.05)。结论:置管前、后注药法硬膜外阻滞较常规置管后注药法硬膜外阻滞可获得更广泛的麻醉范围(平均增加3.22~3.77个脊神经节段)。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对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胆总管囊肿的病人先进行上腹部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CT检查后第二天进行MRCP检查,于CT检查后第三天进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胆道造影,将CT胆道造影及MRCP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准确地做出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利用SSD及MIP重建的方法,囊肿与胆总管之间的关系被清楚地显示出来,并且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有无及其扩张程度,其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准确的方法用于胆总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胆蛔汤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中药胆蛔汤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3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对照组)的26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7%和57.7%(χ2=12.56,P<0.01);驱蛔率分别为93.3%和57.7%(χ2=9.92,P<0.01)。治疗组腹痛和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t=5.48和11.22,P均<0.01)。结论:中药胆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EST治疗胆道疾病22例报告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医院(100000)陈安良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简称EST)是ERCP由诊断走向治疗的重大发展,为胆道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就我院用EST治疗胆道疾病2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丁丙诺啡、吗啡复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400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n=78)丁布溶液:0.125%~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Ⅱ组(n=322)吗丁布溶液:同Ⅰ组丁布溶液+0.005%吗啡;均采用Graseby3300型PCA泵,以LCP模式(负荷剂量+持续量+PCA)给药。结果:Ⅰ组和Ⅱ组首20h镇痛用药量分别为21.7±6.1ml(丁丙诺啡0.33±0.09mg)和19.5±5.7ml(丁丙诺啡0.30±0.09mg、吗啡1.0±0.29mg),VAS评级为1.2±0.5和1.0±0.3分。二组呕吐并发症分别为1.3%和2.5%,无呼吸抑制或瘙痒情况。结论:本配伍PCEA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经静脉左心声学造影改善内膜分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1例肥胖患者应用自制的1%葡萄糖白蛋白声学造影剂(0.14ml/kg)经外周静脉行左心声学造影。结果:左心腔显影≥2级的为20例(95.2%);全部左室内膜节段的平均计分和3分内膜节段的百分比,由造影前的1.45±1.08和24.5%增加到造影后的2.54±0.80和69.1%;进而使观察者对90.5%(19/21)的患者节段室壁运动的评价充满信心;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该造影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静脉左心声学造影剂,静注后可改善内膜的分辨,增加对节段室壁运动评价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