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MD)患者除了有情绪障碍外,还可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有时这种认知功能损害极易与痴呆相混淆,甚至有“抑郁性假性痴呆”之称。认知障碍是MD的常见症状,它的出现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同样,在AD患者中也常出现抑郁症状,因此推测AD和MD有着共同的发病因素。由于AD和MD患者都存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BDNF)的减少,不仅如此,在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也存在BDNF水平的降低。而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出现抑郁症状,故Tsai推测BDNF是研究MD认知障碍和AD抑郁症状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跌倒是常见的医院不良事件,患有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跌倒风险增加,一般的危险因素包括认知障碍、痴呆、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谵妄状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电休克治疗、合并躯体疾病、给药过多、睡眠障碍等。相关的精神科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的预防措施有功能训练、认知-运动训练、多感官治疗、药物管理、员工培训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多因素风险评估与针对性的多元化干预措施是预防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认知障碍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的智能障碍表现,其认知功能损伤包括学习、记忆、视空 间等多方面能力异常,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 认知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等。因此,针对多靶点的治疗是改善认知障碍 药物疗效的关键,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银杏萜类内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特点,现以银杏 萜类内酯主要成分,即银杏内酯A、B、C 及白果内酯为切入点,从其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抗凋亡等 方面,对其治疗认知障碍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伴发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抑郁症患者除情绪障碍外,还可伴有认知功能和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有时这种认知功能损害特别突出,极易与痴呆相混淆,甚至有“抑郁性假性痴呆”之称。近年来,国外发表了大量关于抑郁症认知功能研究的文献,我们就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非常复杂和矛盾。目前,关于血脂异常和认知功能的研究很多,这些研究认为血脂异常可能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氧化损伤、炎症损伤、影响Aβ的沉积以及神经保护作用对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但尚无定论。迄今为止,关于中期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会改善认知功能和痴呆仍然难以确定,同时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应旨在确定血脂异常和他汀类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机制,探索治疗和预防认知障碍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社区5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状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社区5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者35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5例,并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痴呆患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抑郁症状增加1分,出现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较对照组上升5.1%和3.4%;男性患者抑郁症状增加1分,出现痴呆的机率较对照组上升6.5%。结论在老年人群体中出现痴呆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女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 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 统计梗死部位;通过简明精神状态量表、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 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同时结合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 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 结果 67例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32例(47.8%)、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20例(29.9%),血 管性痴呆15例(2 2.4%)。通过校正年龄、性别、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 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比值比(odd ratio,OR)75.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 I )3.92~1 470.06)]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比 非脑桥缺血性卒中降低90%(OR 0.10,95%CI 0.02~0.60);进一步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 中(OR 542.24,95%CI 7.85~37 481.44)增加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小脑缺血性卒中(OR 12.49, 95%CI 1.03~151.58)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 结论 50%以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其中颞枕叶及小脑缺血性卒中增加认知障碍 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抑郁障碍病因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提供了炎症信号和细胞因子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炎机制药物的辅助性治疗对提高抑郁症治疗疗效、改善预后的证据,并进一步探讨了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9.
抑郁障碍病因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提供了炎症信号和细胞因子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炎机制药物的辅助性治疗对提高抑郁症治疗疗效、改善预后的证据,并进一步探讨了抑郁障碍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特点,以及额叶认知测试对PD患者认知障碍评价的意义.方法采用对额叶认知障碍比较敏感的神经心理方法词语流畅性、连线测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对31例非痴呆非抑郁PD患者和25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测试.结果非痴呆非抑郁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额叶认知功能评分较差(词语流畅性P<0.05、连线试验P<0.01、Stroop字色干扰测试P<0.01).结论非痴呆非抑郁的PD患者额叶认知功能显著降低,其机制可能与额叶-纹状体多巴胺环路中递质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非痴呆非抑郁帕金森病患者额叶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特点 ,以及额叶认知测试对PD患者认知障碍评价的意义。方法 采用对额叶认知障碍比较敏感的神经心理方法 :词语流畅性、连线测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对 3 1例非痴呆非抑郁PD患者和 2 5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测试。结果 非痴呆非抑郁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额叶认知功能评分较差 (词语流畅性P <0 0 5、连线试验P <0 0 1、Stroop字色干扰测试P <0 0 1)。结论 非痴呆非抑郁的PD患者额叶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其机制可能与额叶 纹状体多巴胺环路中递质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Klotho 基因是抗衰老基因,其编码的 Klotho 蛋白具有抵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与认知 功能息息相关。Klotho 蛋白在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额颞叶痴呆等神经变性病认知障碍以及血管 性认知障碍中均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诸如缓解 β 淀粉样蛋白负担、减轻炎性反应、抵抗氧化应激等方式 保护认知功能。现总结国内外关于 Klotho 基因、Klotho 蛋白与各型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领域 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抑郁症的炎症假说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因子的改变在抑 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当前抗抑郁药的效果存在局限性,而辅助抗炎治疗已在实 验室及临床研究中初步展现了抗抑郁效果,甚至包括难治性抑郁,这给当前抑郁症的基础和药物研究 带来了新的希望。现主要总结近期对于抑郁症和炎性因子以及辅助抗炎治疗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和痴呆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卒中能够增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加速 已经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发生和认知障碍出现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而这个时间间隔通常 是实施干预治疗,预防认知障碍发生及进展的最佳时机。卒中可以同时激活神经血管单元的神经变 性过程和血管损伤过程,从而加速认知障碍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病理生理机制、生物学标志物以及影像学特征、神经心理学评估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卒中后认 知障碍的干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常有精神症状,如激惹、冲动、精神病性症状、智能及认知损害、人格改变和情感性症状,后者大多符合抑郁症(包括重性抑郁、心境恶劣)的诊断标准。抑郁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神经科的抑郁症经常需要精神科会诊。有关脑部创伤、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MS)和脑肿瘤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症状可能是这些疾病特定的后遗症,其原因是这些疾病所造成的大脑机能失调。抑郁症可影响病人的康复、加重神经科疾病并损害认知功能的有效发挥。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本身可造成认知和情感障碍,抑郁症在这类病人中的表现复杂。因此,有必要探讨神经科主要病种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和病因,并对抑郁症的精神药物治疗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目的是探讨抑郁症免疫炎症机制和抗炎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炎症假说是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就抑郁症免疫炎症机制和非甾体类药物抗炎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脑血管病致残结果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AD,成为与年龄相关的认 知障碍和痴呆的第二大原因。目前血管性痴呆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 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阶段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预防痴呆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今血管性认知障碍研 究的热点。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认知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我们更加深入 的了解VaMCI 患者在神经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为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带来了新的希望。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用于该病并将其与神经心理学评估结合用来诊断VaMCI将会成 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最初认为认知障碍可能不是该病的常见表现,随着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痴呆的重视,近来的研究显示在PD病人中可出现明显的痴呆,称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病人可能产生某些认知功能的损害并发展为痴呆。本文回顾和PD相关的痴呆  相似文献   

19.
Roth等提示有10%~2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性假性痴呆)存在明显的认知缺陷,而3%~25%的Alzheimer氏型痴呆患者伴有抑郁症状。目前确定抑郁症性假性痴呆的唯一方法,是试用适当的抗抑郁剂治疗,使情感和认知改善,且在随访中无进行性认  相似文献   

20.
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症状问题一直是临床的中心问题,科学家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促炎因素和抗炎因素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是导致抑郁症伴慢性疼痛发生、发 展和预后的关键所在。现综述归纳和总结炎症因素在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机制,并对药物治疗在这类 疾病中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