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ptin抵抗与肥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甚至与肿瘤的发病有关。因此 ,肥胖已成为一个倍受重视的健康问题。Leptin抵抗是人类肥胖的特点 ,其机制可能是 :(1)Leptin的表达调控过程可能对其活性有影响 ;(2 )Leptin在血液中的存在状态 ;(3)进入脑脊液转运系统的异常 ;(4)下丘脑Leptin受体异常 ;(5 )受体后信号传递异常。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Leptin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Zhang等首次从小鼠和人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并克隆出肥胖基因(ob基因)以来,关于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这一领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肥胖基因编码的mRNA表达产物-肥胖蛋白Leptin的研究更是占据了肥胖研究的核心地位。Leptin是ob基因在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蛋白质,其受体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在其他部位如胰岛β细胞、肝、肺、心、肾、睾丸、脂肪组织等中也有Leptin受体表达,但水平较低。随着对Leptin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Leptin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对Leptin的研究对揭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Leptin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娜莎  林琳  凌华 《现代医院》2005,5(8):66-67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Leptin)、血脂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27例肥胖儿童和27例健康儿童的血清Leptin、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肥胖儿童血清Leptin、TC、TG、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Leptin升高的水平与肥胖程度成正比。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G与Leptin相关。  相似文献   

4.
小儿单纯性肥胖Leptin和脂代谢的改变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单纯性肥胖Leptin 与脂代谢改变及相互关系。 方法 检测了63 例7 ~14 岁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 肥胖组) 及63 例正常体重健康儿童( 对照组) 的血循环Leptin( 肥胖基因的蛋白产物) 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并分析Leptin 与肥胖程度、脂代谢的相关性。 结果 ①肥胖组血浆Leptin 水平为(12 .33 ±6 .23)μg/L,较对照组(3 .44 ±2 .51)μg/L 显著升高(t = 10 .565 ,P< 0 .0001)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浆Leptin 含量均无性别差异( t= 1 .216 和1 .558 ,P= 0 .226 和0 .122) 。②肥胖儿血清Lp(a) 、TG、LDLc 、ApoB 等血脂水平显著升高( P 均< 0 .0001) ,HDLc 显著降低( P< 0 .0001) ,而TC、ApoAl 无明显变化( P 分别为0 .826 ,0 .218) 。③肥胖儿童血浆Leptin 水平与体重、皮褶厚度、血清TG、ApoB 水平显著正相关( r 值分别为0 .348 ,0 .275 ,0 .321 ,0 .387 ,P 均< 0 .05) ,与腰臀比、血清TC、LDLc 、HDLc Lp(a) 、ApoAl 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r 值分别为0 .215 ,0 .024 ,0 .251 ,0 .025 ,0 .006 ,0 .049 ,P 均> 0 .05) 。学龄期儿童Leptin 合成分泌与性别无关。单纯性肥胖儿童内源性Leptin 分泌增加,下丘脑对其反应不敏感、存在Leptin 抵抗,并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明显。 结论 儿童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学龄前肥胖儿童体质指数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对122例学龄前肥胖儿童及61例健康正常儿童的瘦素(Leptin)、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进行测定,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分析BMI与各激素的相互关系. [结果]①肥胖组儿童BMI及血清Leptin、Ins、IGF-Ⅰ、IGF-BP3和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1),而两组睾酮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肥胖儿童BMI与血清Leptin和Ins水平有明显正相关(r=0.412,r=0.336.P值均<0.001);②正常组儿童BMI与血清Leptin、Ins、IGF-Ⅰ、IGF-BP3、E2和睾酮水平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③BMI与血清Leptin和Ins水平的相关系数肥胖男童大于肥胖女童,且肥胖女童BMI与血清E2水平有显著正相关(P<0.05),而肥胖男童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儿童血清Leptin和Ins水平是影响BMI的重要因素(P值均<0.001). [结论]BMI对儿童肥胖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Leptin、cortis01表达水平。方法按照亚太地区肥胖标准将2015年3月—2017年5月来院治疗的18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分为肥胖前期(BMI=23.0~24.9 kg/m~2)和肥胖(BMI≥25 kg/m~2),以18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非肥胖儿童为参照,对比分析肥胖、非肥胖儿童血清Leptin、cortis0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肥胖前期组、肥胖组、对照组三组的Leptin分别为(7.66±2.58)、(12.89±5.25)、(6.45±2.12),cortis01表达水平分别为(140.56±34.37)、(163.23±43.22)、(133.88±31.46),三组间Leptin、cortis01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肥胖组和肥胖前期组的Leptin、cortis01、BMI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肥胖组的Leptin、cortis01、BMI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肥胖前期组;Leptin、cortis01均与BMI成显著正相关(r=0.528、0.175,P<0.05)。结论肥胖儿童血清Leptin、cortis0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儿童,且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显著上升,这可能与发生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抑制素B(INH-B)、瘦素(Leptin)、抗苗勒管激素(AMH)与性激素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妇女12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NH-B、Leptin、AMH、性激素水平并分析与病例组患者的肥胖、疾病分型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激素指标间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NH-B、Leptin、AM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Leptin、AMH、T与病例组患者肥胖正相关,INH-B、LH与病例组患者肥胖负相关,FSH与患者肥胖与否无关(P0.05);血清INH-B、Leptin、AMH、T、LH水平与病例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均P0.05)。INH-B与Leptin、AMH均正相关(r=0.328,P=0.016)(r=0.236,P=0.028),Leptin与AMH正相关(r=0.685,P=0.002),INH-B、Leptin、AMH均与T、LH正相关,与FSH负相关(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NH-B、Leptin、AMH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且与性激素异常相关,可能作为临床预测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Leptin、IGF1、IGFBP3及性激素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61例青春期前肥胖儿童和6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Leptin、IGF1、IGFBP3水平,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E2及T.结果肥胖儿童血清Leptin、IGF1及E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 肥胖女童IGFBP3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胖男童T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瘦素抵抗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瘦素抵抗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单纯性肥胖女孩的血清瘦素(Leptin)、雌二醇(E2)、胰岛素(Ins)3种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相互作用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青春期女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荥阳市6所中小学女生2 000名测量体重后,从筛查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60名,同时从正常体重女生中抽取60名为对照.按年龄分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其血清3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对照组和肥胖组女孩的Leptin和In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Leptin和Ins水平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3种激素水平均随年龄、体重和BMI的升高而升高.肥胖女孩的Leptin和Ins分泌紊乱.瘦素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肥胖的程度,结合内分泌水平可对肥胖程度以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学龄前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瘦素(Leptin)、胰岛素(Ins)、雌二醇(E2)及睾酮(T)的相互关系,探讨IGF-I在肥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2例学龄前肥胖儿童及61例正常儿童血清IGF-I、IGF-BP3、LEI、in、Ins、E2和T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IGF-I、IGF-BP3与其他激素的相互关系.[结果]学龄前肥胖儿童血清IGF-I、IGF-BP3、Lepfin、Ins和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O.001),两组间睾酮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O.05);血清IGF-I、IGF-BP3与Leptin、Ins、E2及睾酮水平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且Leptin与Ins、E2水平显著正相关(P值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GF-BP3、Ins和E2是影响IGF-I的重要因素.[结论]学龄前肥胖儿童IGF-I、Leptin和Ins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不仅作为独立的外周因子发挥作用,同时提示IGF-I对儿童生长发育以及性发育的调控受Leptin、Ins及性激素多种激素水平的共同影响,IGF-I是儿童肥胖又一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瘦素基因(Leptin)即肥胖基因(ob基因)的产物,是白色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Leptin由脂肪组织分泌入血后,通过多种组织及其多种形式的Leptin受体,作用于包括中枢和外周的多个作用位点,影响着机体许多生理系统和代谢通路,调节能量代谢,从而使人和动物的体质保持稳定。已知Leptin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组成了一个双向闭合环路,一方面它作用于下丘脑、胰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发挥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又受这些神经内分泌器官的  相似文献   

12.
徐玲 《职业与健康》2003,19(12):133-134
瘦素 (Leptin)是肥胖 (o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由白色脂肪细胞合成分泌 ,在胎盘、胃上皮、乳腺及骨骼肌等也有表达。最初是在寻找饱感信号时发现的 ,当瘦素到达大脑时 ,可以抑制食欲。有趣的是 ,瘦素缺乏的多食、肥胖的转基因小鼠没有生殖能力 ,而经瘦素补充后可以恢复其生殖能力。Leptin缺乏的小鼠常表现为肥胖、不孕和糖尿病等。这与典型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 )的表现有不少相似之处[1] 。因此Leptin与PCOS及生殖的关系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在PCOS发生发展中病理生理机制中 ,Leptin的作用已成为研究其体重控制 ;生殖调节等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诊治的126例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为肥胖型PCOS组,132例非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为非肥胖型PCOS组,130例因输卵管因素于该院行IVF-ET治疗的继发不孕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Leptin、脂联素水平; Pearson法分析肥胖型PCOS患者血清Leptin、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定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相关性;比较各组IVF-ET结局; Logistic回归分析PCOS不孕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型PCOS组体质指数(BMI)、睾酮(T)、FINS、HOMAIR及血清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肥胖型PCOS组、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明显低于非肥胖型PCOS组、对照组(P0.05),非肥胖型PCOS组雄激素(T)、促黄体生成素、FINS、HOMA-IR及血清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型PCOS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FINS、HOMA-IR呈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5); BMI、FINS、HOMA-IR及Leptin为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脂联素是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血清Leptin呈高水平,脂联素呈低水平,Leptin、脂联素可能在PCOS不孕疾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两者均可能与IVF-ET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2例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及61例正常儿童血清Leptin、Ins、IGF-Ⅰ、IGF-BP3、E2和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Leptin、Ins、IGF-Ⅰ、IGF-BP3和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两组间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女童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肥胖男童(P0.01),但Leptin、Ins、IGF-Ⅰ、IGF-BP3和睾酮水平肥胖男女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年龄组(5~6岁)肥胖儿童血清Leptin、Ins、IGF-Ⅰ、IGF-BP3、E2和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小年龄组(2~4岁)肥胖儿童(P均0.05)。结论: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高瘦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肥胖女童的高雌激素血症,是肥胖儿童未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性早熟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中瘦素水平及其调控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中瘦素水平及其调控因子。方法 检测 42对 1 0~ 1 2岁肥胖儿童血中瘦素 (Leptin)及其调控因子胰岛素 (Ins)、神经肽Y(NP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肥胖儿童血中Lepin含量 [(9.33± 2 .1 4 )ng ml]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含量 [(3 .47± 2 .57)ng ml] (P <0 .0 1 ) ,肥胖组Ins[(2 4 .75± 1 2 .75)mIu L]亦高于对照组 [(1 9.1 9± 6 .39)mIu L] (P <0 .0 5) ,肥胖组TNFα[(1 2 .62± 4 .50 )ng ml]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 [(1 4 .43± 5 .56)ng ml] (P <0 .0 1 ) ,NPY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血中Leptin水平 [(1 0 .0 0± 1 .1 2 )ng ml]显著高于男生 [(3 .72± 1 .1 1 )ng ml] (P <0 .0 1 ) ,重度肥胖组Leptin水平 (1 6 .59ng ml)高于轻度肥胖组 (7.91ng ml) (P <0 .0 5)。结论 肥胖儿童血中Leptin含量升高 ;肥胖者体内Ins含量增加 ,NPY和TNFα产生减少与Leptin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第20外显子变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方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瘦素受体基因的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并测定单纯型肥胖儿童的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按公式计算脂肪百分比(%fat)。结果有3种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其酶切片段分别为:A/A型:201bp,75bp;A/G型:201bp,173bp,75bp,28bp;G/G型:173bp,75bp,28bp。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前者瘦素受体基因的第20外显子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A基因型的肥胖儿童其血清TG浓度、体重指数(BMI)、%fat均明显高于G/G基因型者(P<0.01),而血清HDL水平则低于后者(P<0.01),对于A/G型肥胖儿童来说,除其血清TG浓度高于G/G基因型者外(P<0.05),余各项指标均与另外两种基因型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组单纯型肥胖儿童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基因多态性,且这种变化明显影响肥胖儿童的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监测瘦素受体基因的变化,对减少肥胖儿的发生及其他将罹患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脂肪源性肽类激素,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仅游离瘦素有生物学活性,在调节能量平衡和正常生殖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是决定游离瘦素水平的主要结合蛋白.目前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多存在血清sOB-R水平和游离瘦素水平异常,可能参予了PCOS患者瘦素抵抗、肥胖及性激素代谢紊乱的形成,就瘦素、sOB-R与PCOS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及代谢异常的关系做一综述,探讨其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济宁市任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标本22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织Leptin及OB-R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Leptin及OB-R阳性表达率为80.65%和77.42%,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6.36、18.23、20.95、16.19,均P<0.05);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Leptin及OB-R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32、0.02,均P>0.05);Leptin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x2值分别为10.78、4.08,均P<0.05),OB-R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有关(x2=5.28,P <0.05).结论 Leptin及OB-R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肥胖和糖代谢异常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探讨肥胖病因和预防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14~17岁初中生955名,进行身体测量、血糖测定和Pro1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Pro1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P>A)为6.7%;Pro12Al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BMI≥30kg/m2)青少年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不同基因型的BMI、腰臀比、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性别比较,仅发现肥胖组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这些指标水平较高(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异常组Ala频率要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Pro1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与已有汉族人群研究结果相近,其多态性与肥胖有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中心型肥胖,提示性别可能有一定的效应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瘦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瘦素是肥胖基因(ob)表达的蛋白质产物,由脂肪组织分泌,具有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和降低体重的作用。研究发现,人类肥胖患者血中并不缺乏瘦素,可能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的发生可能与年龄、瘦素受体突变、瘦素的转运缺陷和胞内信号传递异常有关。本文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