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87例患者经过CT/MR检查后分为缺血性卒中及非卒中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ABI、TCD检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组中ABI及颈部血管彩超异常率显著高于非卒中组(P<0.05);缺血性卒中组颈部血管彩超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BI及TCD(0.60、0.56、0.55,P<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ABI的ROC曲线下面积远大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或TCD联合ABI或三者联合(0.62、0.61、0.56、0.61);结论 ABI、颈动脉彩超、TCD能较好的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颈部血管彩超联合ABI能够更有效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TCD、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并与其术前TCD和脑血管CAT检查结果进行三者分析比较。结果 TCD、CTA与DSA符合性DSA为标准,CTA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3.3%,特异性93.6%,符合率91.4%;TCD对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7.5%,符合率83.9%。结论 TCD、CTA与DSA检查结果之间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TCD表现与数字化脑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结果 DSA共检出狭窄和闭塞血管160条。颈动脉超声和TCD共检出狭窄和闭塞血管与DSA符合117条。TCD与DSA比较符合率70.8%。颈动脉超声与DSA比较符合率76.5%。结论颈动脉超声与TCD联合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必不可少,为其病因诊断、干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A、TCD检测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血流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在发病5天内同时行TCD、MRI及MRA检查,并分析TCD、MRA的结果与MRI以及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资料显示MRI与TCD及MRA均有较好相关性,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急性脑梗死患的MRI、MRA、TCD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别,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组中MRA阳性率较低。结论TCD检查操作简便,与MRI、MRA有较好的符合率,可做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血管血流情况检查的首次筛选,MRA可直观、全面显示颅内血流、血管情况,且为无创性检查技术,是TCD后合适的后续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TCD和DSA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内外血管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若及早诊断,适时实施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或脑卒中的再发。临床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A、TCD、DSA等。本文通过对我院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TCD与DSA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对照分析.以评价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56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1%,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62%,颅脑MRA阳性率为60%,DSA检查阳性率为96%,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能做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中老年人群(>45岁)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北方某社区中老年常规体检者中,经头部CT或MRI证实113例脑梗死患者及反复发作性TIA患者8例(脑血管病组)和94例非脑血管病者(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比较两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布、数量、形态和回声特征差异,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血管病组不稳定性斑块阳性率82.6%,显著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阳性率56.4%(P<0.01)。结论颈部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年人眩晕与颈部血管狭窄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0例不伴耳鸣、耳聋及高血压的青年眩晕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颅脑MRI或CT、TCD检查,发现颈部血管病变部分病例做颅脑MRA检查。结果颈部动脉狭窄51例(34%),其中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颈部血管先天异常9例(6%),其中2例反复眩晕,颅脑MRI示腔隙性脑梗死;另外在颈部血管检查无异常中颅脑MRI证实为垂体瘤1例。结论颈部血管狭窄是青年人眩晕原因之一,进而发展成脑血管疾病,早期行颈部血管彩超,配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预防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CT、MR、DS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DSA、CT、MR对70例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CT对脑出血早期敏感;MR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现病变早;DSA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25支.TCD与MRA诊断相符大脑中动脉数为219支。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价颅内脑动脉狭窄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对我院实施DSA检查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怀疑有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均实施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和颈动脉均有正侧位血管造影像;根据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动脉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重度狭窄的病例予以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9.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5.5%为前循环受累,37.7%为后循环受累。前循环受累血管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33.0%)最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以颈内动脉病变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可作为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DSA、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共检出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110例符合实际情况,诊断符合率91.67%。结论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较贵,且存在创伤性,不易于被患者接受,通过采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能为这类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44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及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评价各组患者颈部血管斑块特点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9.56%、56.82%、25.00%。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斑检出率在梗死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5.63%、48.00%、20.00%,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部血管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彩超对于高危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经颅多普勒成像(TCD)等影像学评估方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PTAS)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于介入治疗前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CTA、CDFI及TCD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CDFI及TCD检查在PTAS术前筛查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检查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共572条,DSA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外狭窄或闭塞血管131条(22.9%),正常血管441条(77.1%);其中CDFI、CTA及TCD三种检查方案对介入治疗前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评估情况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5.6%、97.1%、90.8%,94.8%、96.4%、89.3%和93.9%、95.9%、87.0%,均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P0.05)。术后第24个月复诊,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或闭塞38条(6.6%),正常血管534条(93.4%);其中CDFI、CTA及TCD三种检查方案对随访期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评估情况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6.2%、90.0%、92.1%,94.9%、89.2%、86.8%和94.2%、88.8%、81.6%,均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P0.05)。结论 CDFI、TCD及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后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闭塞评估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临床可作为辅助诊断PTAS介入治疗前血管闭塞情况及评估患者术后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的有效手段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32例,进行颅脑CTA、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68.8%,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56.3%,颅脑CTA阳性率为90.6%。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有明显的优势,提示CTA可以作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入院后24~28h,采用东芝SSH~140A彩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27例异常,阳性率90%,其中1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并斑块,占63%,内膜增厚多见于颈总动脉(90%),且多为双侧(63%),斑块形成亦多见于颈总动脉(70%),双侧者占40%。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缺血性脑卒中的青年患者于入院3天内行TCD检查并与47例青年健康查体者做对照,部分病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SA、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TCD检测发现卒中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部分病例经MRA等影像学和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诊。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很多存在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异常病理改变.而TCD可用于检测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作为临床一线筛选性检查技术可以指导进一步的影像学或超声检查,对明确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和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脑梗塞MRI、MRA及TCD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塞(SCI)的临床特征与头颅MRI、MRA、TCD改变。方法 对5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出梗塞灶的病人行MRA检查,异常检出率为93.02%,TCD异常检出率为94.87%。结论 MRI是确诊SCI重要条件之一,并能清晰、准确显示小脑、脑干梗塞;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对治诊及预后有很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特点.方法 对7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72.0%.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 TCD检测对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