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术以6个月时Barthel(BI)评分作为疗效标准,分为二组,预后良好组BI>60分,预后不良组BI≤60分或死亡,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时机选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不同治疗时间的疗效,找出较佳手术时机。方法 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7~24h组和〉24h组,主要疗效评定指标病死率和死亡/残障率,次要疗效评定指标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入选时可比性好(P〉0.05)。随访期为7~24h组和〉24h组的病死率分别是11.6%和11.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访期为7~24h组和〉24h组的死亡/病残率分别是37.2%和61.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失访率5.7%。结论 发病后7~24h是微创术较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及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17例,其中普通病房61例,卒中单元病房56例。普通病房组按《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小组制定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治疗2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巴氏指数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有利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术组 (微创组 ) 10 0例 ,内科保守治疗组 (内科组 ) 98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 95 % ,明显高于内科组 42 .9% (P <0 .0 1)。病死率微创组 3 % ,内科组 2 7.6% ;随访 6个月 ,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和高压氧治疗组(52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和2组之间的NFD和MBI指数评分差异,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经治疗前后及组间的NFD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高压氧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将其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包括运动疗法、ADL训练及心理干预等。于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0例病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前微创组与对照组在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NIHSS评分改善55例(91.7%),高于对照组45例(75%);治疗后微创组的BI评分改善56例(93.3%),高于对照组47例(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较内科保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2例,并与其术前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SA检查显示31例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73.8%);35例TIA患者TCD检查异常(83.3%)。TCD与DSA符合性以DS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91.8%,特异性95.0%,符合率94.6%;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2.0%,特异性88.2%,符合率86.9%。结论 TCD与DSA检查联合应用可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8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方毅  袁良津  蒋鸣坤  施雪英 《安徽医学》2010,31(9):1035-103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出血。上述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8例脑梗死中血管造影显示69例(78.41%)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58例有颈动脉系统受累,29例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8例。其中38例同时有多部位受累。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的以椎动脉开口处最为常见。19例血管造影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DSA显示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部位病变为主。DS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脑出血患者,男性36例,女性15例,均有高压病史。基底节区出血45例(28~90ml),皮质下出血6例(25~55ml),其中有11例破入脑室。根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尿激酶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8h-5d。51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19例,清除80%以上27例,清除60%~80% 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