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新型腹腔穿刺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肥胖脑积水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的22名肥胖脑积水患者治疗数据,分析新型腹腔穿刺针联合腹腔镜将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置入肝膈间隙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22例VPS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7±5.2)min,腹腔镜监视下置入分流管腹腔端时间平均为(10±1.5)min。术后1周内22例患者恢复均较好,术后随访并未出现感染及分流管堵塞等并发症。术后1周检查头部CT示脑室系统恢复良好16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术后1个月症状明显好转15例,基本恢复至正常7例。结论应用新型腹腔穿刺针联合腹腔镜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腹腔端置入治疗肥胖脑积水患者,具有较多优势,如创伤小、操作方法简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气腹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开颅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无气腹单孔腹腔镜技术进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腹腔端置于右下腹。统计腹部手术操作时间,观察术后脑室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手术的腹部操作时间平均8.5min。术后2-4周CT复查显示:脑室缩小,间质水肿减轻。病人临床症状均改善。随访10—12个月,平均10.8个月,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无气腹单孔腹腔镜辅助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能简化腹部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堵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01~2010-01期间采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方法治疗的5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脑积水手术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7例,好转12例,无改善2例。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颅内感染1例,分流管脑室端脱出致分流不畅1例,头部皮下积液1例,分流不足1例,分流管排异1例。未发现分流管腹腔端阻塞。排异1例取出分流管,到上级医院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其余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分流管腹腔端阻塞少,创伤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把握手术指征,适时分流,并严格无菌操作及动作轻柔,减少术中副损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不用腹腔镜的情况下,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病人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等。本组采用人工气腹,腹部行5mm小切口,在不使用腹腔镜的情况下置入分流管腹腔端。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脑室端梗阻2例,脑室端异位’1例和腹腔端包裹性积液1例,无腹腔端异位或腹腔脏器损伤发生。结论微创分流管腹腔端置管技术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轻微、节省医用资源、减少费用、并发症少等特点,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12-06我科收治的68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组(观察组)34例,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2%(31/34)、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分流管阻塞及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分析了我院在1993~1997年间用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各不同类型的脑积水56例,并就术后主要并发症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5~67岁,平均29岁。梗阻性脑积水31例,交通性脑积水25例。56例中高颅压积水48例,正常颅压脑积水8例。2.手术方式:除2例因左侧脑室扩大较显著而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54例,均行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颞部,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引至右上腹部后经腹直肌切口送入腹腔,…  相似文献   

7.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一种常用方法,腹腔镜下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腹腔端分流管的固定均需丝线、钛夹等异物固定[1].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采用新的方法完成10例腹腔镜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不需任何固定物,手术操作简捷、固定可靠、分流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对23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病人行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评价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结果随访3~18个月,23例病人治疗效果明显,经CT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恢复正常大小,无分流过度或不足表现,并发症少。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经皮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均优于固定阈值分流管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及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置管系统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方法 12例脑积水病人采用腹腔穿刺置管系统,以"脐周四点提起法"提起腹壁经脐缘穿刺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3例腹腔镜手术志愿者按上述方法及部位模拟穿刺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并借助腹腔镜观察穿刺置管全过程。计算穿刺置管时间、观察腹腔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平均穿刺置管时间4min,均未出现腹腔内出血及腹腔内脏器损伤。结论腹腔穿刺置管系统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成功率高、不遗留手术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85例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接受小切口开腹手术放置腹腔端分流管的脑室-盆腔分流术25例(开腹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盆腔分流术22例(腹腔镜+盆腔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脑室-膈下分流术28例(腹腔镜+膈下组)。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三组手术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临床缓解率、术后1周颅脑CT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盆腔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和腹腔镜+膈下组显著缩短(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膈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膈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1/28)明显低于开腹组(31.4%,11/35;P<0.05)和腹腔镜+盆腔组(31.8%,7/22;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盆腔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膈下组再次手术率(0%)明显低于开腹组(17.1%,6/35;P<0.05)和腹腔镜+盆腔组(18.2%,4/22;P<0.05),而开腹组和腹腔镜+盆腔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应用腹腔镜辅助膈下置管,更加简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被认为治疗脑积水中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但传统手术方式并发症较多,特别术后分流管堵塞多,且处理困难。我院自2003年1月起用自制腹腔穿刺导引针改进微创型脑室-腹腔分流术,做到手术简单、快捷,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即使分流管堵塞也处理简单。腹部切口小,无腹腔感染、腹壁切口疝,不需全身麻醉,仅局麻或加静脉麻醉即可,值得临床推广。1 手术方法病人取平卧位,头转向非手术侧,颈部伸直,穿刺点在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脑积水患者术后随访3月∽5年,有效116例,总有效率为96.7%。无效4例,其中脑室端堵塞再手术病例3例,术后感染、继发腹腔端堵塞、二次手术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准确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压力分流管、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个体化手术是手术疗效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78例,为预防分流管脑室端阻塞予以额角穿刺或立体定向下枕角穿刺;为预防分流管腹腔端阻塞,直视下或腹腔镜下将分流管腹腔端放置于肝脏膈面并固定;为减少经皮肤感染机会,皮下隧道采取颈后-背部-肋缘下路径;双侧室间孔分别阻塞时予以双侧侧脑室额角分别置入分流管、经头皮下串联后以一根皮下管道分流至腹腔;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在分流术前均予以弹力绷带绑缚软衬托起塌垂脑组织;患者体质允许,VPS与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病人长期卧床情况下优先选用普通分流管。结果 5例失随访,其余73例术后随访1年,其中复发1例,感染1例,均再次手术治愈;死亡7例,未发现因脑积水进展而死亡病人;其余病人因脑积水引起的症状恢复良好。结论针对VPS特殊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能够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被认为治疗脑积水中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但传统手术方式并发症较多,特别术后分流管堵塞多,且处理困难。我院自2003年1月起用自制腹腔穿刺导引针改进微创型脑室-腹腔分流术,做到手术简单、快捷,明显缩短手术时问,且并发症少。即使分流管堵塞也处理简单。腹部切1:3小,无腹腔感染、腹壁切1:3疝,不需全身麻醉,仅局麻或加静脉麻醉即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自行研制的保护性穿剌器及自主改良的可撕脱导管鞘经脐周穿刺导引分流管进入腹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腹腔置管方法进行改进,5例脑积水患者使用保护性穿剌器及可撕脱导管鞘经脐周穿剌导引分流管进入腹腔,腹腔镜下观察其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置管可靠性;在此成功的基础上,21例脑积水患者按上述部位及方法盲穿导引分流管进入腹腔。 结果腹腔镜观察下穿剌导引5例及盲穿导引21例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置管时间为4 min,无一例出现腹腔穿刺性损伤,未遗留腹壁手术瘢痕。 结论应用保护性穿剌器及可撕脱型导管鞘经脐周穿剌导引分流管进入腹腔,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室镜或脑室镜一腹腔镜联合应用对不同性质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脑室镜或脑室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技术,对37例脑积水进行治疗。其中透明隔造瘘术共20人次;脉络丛电灼术共18人次;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共17人次;脑室内囊肿造瘘术共10人次;分流管脑室端调整术共8人次;脑室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5例(均为成年患者);鞍区囊性肿瘤并发脑积水的脑室镜手术5例;松果体区病变并发脑积水的脑室镜手术3例。结果随访6—25个月,37例中31例有效,其中21例梗阻性脑积水全部有效,16例交通性脑积水10例有效,6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脑室镜或脑室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技术可使极大部分脑积水得到控制,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减少了诸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肋间肝膈下间隙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方法1996到2006年我科采用经右腋前线8-9肋间作切口直接将分流管置于肝膈下间隙,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53例。结果整个手术仅1h左右,无分流管腹腔端堵塞及血、气胸发生。术后B超随访31例,肝膈下间隙均无异常。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对肠道的干扰,能有效地避免分流管腹腔端堵塞,在脑积水的治疗中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05-04—2012-07行腹腔镜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36例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取同期行开腹手术的27例脑积水患者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2组患者腹部手术时间、排气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进行评分(Karnofasy评分)。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腹部手术时间和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随访5个月后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不仅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良好改善作用,是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临床随访结果以Salmon标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同时行影像学随访,采用Evans指数评估脑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均顺利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时间为(70.1±2.9)min(65~75 min),其中腹腔端操作时间为(16.1±1.5)min(14~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时间为7 d),其中卧床时间为2~3 d(中位时间为2 d)。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腹腔脏器损伤、分流管堵塞或死亡。1例出现呃逆症状,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2±6.1)个月(3~22个月),按Salmon标准,3级2例(6.3%),2级18例(56.2%),1级12例(37.5%);32例患者的KPS由术前的(59.1±10.0)分(40~80分)增至(77.5±10.8)分(5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0.001);Evans指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由术前的0.36(0.02)降至0.29(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4.961,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微创、精准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的堵塞、腹部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的有效性以及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的优势。方法 2013年11月到2018年1月,我科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分流管腹腔端堵塞患者8例,回顾和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后当日脑积水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一天复查头颅CT可见脑室系统回缩,间质水肿较术前减轻。8例患者随访三个月以上未见脑积水加重,复查CT脑室系统大小维持稳定。结论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具有创伤小、视野广、精确度高等特点,能有效避免患者再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及其他方式手术,减少二次手术创伤,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