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雷旭辉  殷实  蒋传路 《疑难病杂志》2014,(11):1156-1159
目的探索p53抑制剂(PET-α)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NSCs)中p53下游促凋亡基因(PuMA)的表达影响。方法利用SD仔鼠分离NSCs,原代及传代培养,经氧糖剥夺(OGD)处理6 h后分为OGD+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OGD+PFT-α组,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比较2组p53蛋白及PUMA的表达变化。体内实验中采用Longa法建立经CT证实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48只,随机分为PFT-α+NSCs移植组(n=24)和DMSO+NSCs移植组(n=24);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移植组中PUMA的表达。结果 (1)体外实验中氧糖剥夺6 h后OGD+PFT-α组中p53蛋白入核水平下调,胞浆内表达上调,而OGD+DMSO组主要表达位于胞核;PUM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GD+DMSO组(P<0.05);(2)体内实验中,与DMSO+NSCs组相比,PIT-α+NSCs移植组中PUMA表达阳性的细胞明显减少[(38.9±4.3)%vs.(29.4±5.6)%,P<0.01]。结论 PFT-α与神经干细胞联合应用后,可明显抑制PUMA的表达,这可能是PFT-α促进移植后神经干细胞在脑缺血区存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137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性生长能力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PCR分析miR-137在不同品系胶质瘤细胞及不同级别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脂质体介导miR-137模拟物转染胶质瘤细胞,实时PCR检测转染后miR-137的表达;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生物学特征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动物实验评价体内条件下肿瘤生长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Ki-67、MMP9表达水平。结果实时PCR分析显示:miR-137在胶质瘤中低表达。miR-137模拟物转染LN229和U87细胞后,实时PCR显示:miR-137表达上调;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生长受抑,出现G0/G1期阻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证实: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进一步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增殖侵袭相关蛋白Ki-67、MMP9表达降低;动物实验反映:肿瘤细胞生长受抑制。结论 miR-137高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提示miR-137可作为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21例视力得以改善并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肿瘤性状及生长方向是影响肿瘤切除的主要因素,应按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丘脑胶质瘤手术对神经外科医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成人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国内外在神经肿瘤外科治疗领域探讨的难点问题之一。截至目前,丘脑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尚无相关诊疗规范,也缺乏统一的外科管理策略。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共同组织脑胶质瘤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撰写《成人丘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希望通过制定该共识,为相关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实践中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对丘脑胶质瘤外科治疗的认识水平,规范手术等相关诊疗过程,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临床诊断难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脑膜瘤的患者2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肿瘤全切14例,随访1~5年,复发2例,均为囊在瘤外病例。结论肿瘤及囊壁的彻底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7.
FoxM1是Forkhead Box( Fox)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FoxM1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Fox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等级相关。同时,FoxM1信号途径参与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及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等生理过程,并与多种致瘤信号途径有关。通过下调FoxM1的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因此,FoxM1的靶向治疗将为胶质瘤药物研发治疗提供一个潜在的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成人中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研究发现,脑缺血性损伤发生后除了引起一系列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反应导致损伤外,机体还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促进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病人再次行V—P分流术并保守治疗,1例病人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迟发性颅内出血是V—P分流术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对分流系统的护理及保护,完善脑血管影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女,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剧烈头痛2h入院.查体: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光反射迟钝,眼球运动正常,言语含糊,颈项强直,四肢肌力Ⅳ级.Hunt-Hess Ⅲ级.头部CT示:鞍上池、环池、脑沟、纵裂池内可见高密度影,右侧外侧裂周围高密度类圆形占位病变,直径约2.7 cm .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直径约2.6 cm.头部CTA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处26.1 mm × 25.2 mm类圆形影(图IA-IC).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内动脉分叉处巨大动脉瘤.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显微镜下打开外侧裂,可见巨大动脉瘤.暴露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临时阻断右侧颈总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待动脉瘤搏动消失,穿刺未能抽出动脉血,切开瘤壁去除斑块,用3枚动脉瘤夹成功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