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9例经体外行端端吻合,5例经肛门行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1例行降结肠端造瘘。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92.8±33.5)min,平均186.8min,术中出血量(68.5±14.6)ml,平均59.6ml,术后住院时间(8.6±2.5)d,平均9.1d。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乙状结肠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结肠外科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l。67(平均58)岁:便秘5例,乙状结肠癌3例。直肠癌4例。12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40±45)min,术中出血量(70±4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仅1例便秘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右下腹痛,经解痉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6个月,5例便秘患者排粪频率3~7次/d,7例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患者1-2次/d。术后随访1~2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免腹部切口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手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HALS治疗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61岁。乙状结肠腺瘤4例,乙状结肠癌48例,降结肠癌3例,升结肠癌1例.直肠癌13例,全结肠切除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HALS,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126.0±22.5)min:术中出血(75.0±18.8)ml;平均清扫淋巴结(16.8±4.2)枚,术后平均住院9.4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HALS用于结肠癌手术创伤小、易掌握、安全性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36例直肠、乙状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为36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因肿瘤较大、侵犯周围脏器(膀胱或子宫)而中转开腹行Hartman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5min;术中平均出血105ml;术后2~3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均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12~29枚,平均(16.2±4.7)枚;术后发生2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无术后出血、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腹膜外放置自制简易双套管并持续负压冲洗法与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的62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0例采用自制简易双套管在术中放置于吻合口背侧,经左侧腹膜外穿出,并固定于腹壁皮肤进行引流(双套管组),257例经腹腔放置常规引流管(常规引流组)。对比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评分和半年随访时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25/627),其中双套管组14例(3.8%,14/370),常规引流组11例(4.3%,11/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套管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后,经肛门在直肠内放置另一自制简易双套管进行持续低负压(50 mmHg)冲洗后治愈,无需再次手术干预。而常规引流组联合经直肠放置双套管冲洗,保守治疗半月无效后有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双套管组和常规引流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 d和(16.4±3.6) d;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 d和(21.5±6.4) d;住院费用分别为(42470±3190)元和(53480±5630)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5 d双套管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引流组(P<0.05)。结论尽管经腹膜外放置自制简易双套管并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该方法联合经肛门在直肠内放置另一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可以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的比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的10例SF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便秘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无任何并发症。手术时间(256±58) min,术中出血量(178±67)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0±11) h,术后住院天数(9.0±1.5) d。仅1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1年,患者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12±10)比(75±12)分,P=0.000;(5.2±1.8)比(20.8±2.2)分,P=0.000],8例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粪次数1~3次/d;1例出现腹泻,排粪次数4~6次/d;1例患者仍有轻度便秘,2~3 d排粪1次。结论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术为SF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例患者中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1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22例患者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例改为“四孔法”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位切口长度为3.8cm(3.5~4.5cm),手术时间为(192±32)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mL,肿瘤中位长径为2.7cm(1.0~5.0cm),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枚(3~22枚),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d(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6~20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包括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1例行根治手术的患者肿瘤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法治疗30例中低位直肠癌。22例≤T2期,8例T3期,均为N0,M0。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4.0~10.0cm,(7.6±1.5)cm;肿瘤直径2~6cm,(3.8±1.3)cm。先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于耻骨联合上做下腹部正中辅助切口,直视下切断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切除直肠标本,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以国产管型消化道吻合器(31.5mm或28.5mm)行结一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280min,(216.3±25.9)min。术中出血量50~700ml,(273.3±160.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d,(2.5±0.8)d。术后住院时间8~30d,(12.2±4.2)d。肠管远端切缘距肿瘤的距离2.0~6.0cm,(3.9±0.9)cm。远近切缘均未见癌残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3%),腹腔积液并感染1例(3.3%),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腹腔内出血、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11.8±3.9)月,术后3个月大便次数1~5次/d;1例吻合口瘢痕收缩狭窄,排便困难,予以扩肛等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16个月局部肿瘤复发,行腹一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结论 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手术效果,回顾分析12例行TEM的直肠肿瘤患者资料。结果显示,12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200min)。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漏。2例术后肛门轻度疼痛,2例暂时性不完全性肛门失禁。术后病理示9例腺瘤(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其中2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肌层内有钙化灶,1例直肠黏膜炎性组织,1例低危间质瘤(直径〈1.0cm)。随访1~12个月,1例管状腺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结果表明,TEM治疗良性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改良法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清扫淋巴结和游离结直肠后,在距肿瘤远侧2 cm处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闭合肠管,组织钳夹将游离的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后敞开,标本经保护套从肛门拖出,体外切除标本后在腹腔镜引导下完成吻合。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6±35) min,术中出血(33±61) ml,清扫淋巴结(17.0±5.6)枚,术后排气时间(2.7±1.3) d,术后住院时间(7.9±2.6) d,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技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中高位直肠癌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联合TEM手术组(联合组)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各30例。2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肿瘤距肛门距离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例数,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下床活动、排气、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联合组的手术时间短[(118.5±22.0) min vs.(138.1±23.8) min, t=-3.306, P=0.002],下床活动早[(60.4±19.2) h vs.(83.6±9.6) h, t=-5.920, P=0.001],排气早[(81.4±5.4) h vs.(86.2±8.7) h, t=-2.568, P=0.013],住院时间短[(8.0±2.8) d vs.(11.0±3.5) d, t=-3.666, P=0.001]。2组术中输血例数、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均获随访,时间3-48个月,中位数2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TEM行高位直肠癌体外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及全电钩解剖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为37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全程使用电钩操作。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手术时间平均(183±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4±28)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5.3)枚;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1.2)d;术后平均住院(8.2±3.4)d。无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及近期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疗效较好。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残端均无癌细胞残留。结论:术者严格遵循结直肠癌根治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应用电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结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止血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otal laparoscopic sigmoid and rectal surgery without abdominal inci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

Methods

From May 2010 to October 2011, 34 patients with colon and rectal tumors were treated by total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out abdominal incision,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ll operations could b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No diverting ileostomy was created. 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was 151.60 (range, 125–185) minutes. 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 200.20 (range, 55–450) ml. All resection margins were negative. Six patients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leakage. There were no reports of other complications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s

This preliminary study indicated that total laparoscopic sigmoid and rectal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TEM was a safe, feasibl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his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laparoscopy with the concept of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技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接受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的4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病例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5岁:33例行胃镜辅助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3例行腹腔镜辅助胃镜手术。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85.5±29.3)rain,术中出血量(31.4±12.2)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6±14.9)h,术后住院(5.1±2.9)d。术后肿瘤生物学危险行为评估:极低度危险34例,低度危险12例。无术后并发症出现。随访2~26(中位随访1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胃GIST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25例确诊为成人完全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10.0±19.0)min,出血量平均(80.0±20.5)ml,切除标本长度平均(18.5±3.0)cm,术后平均住院(7.0±3.3)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0±11.3)个月,23例(92.0%)无复发,2例(8.0%)轻度复发。结论: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EM治疗的45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肿瘤病灶均完整切除,肿物直径为1.8±0.8 cm(1.0~4.0 cm),肿瘤距离肛缘为7.6±2.8 cm(6~17 cm);切缘行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其中全层切除18例,粘膜下及肌层部分切除27例;手术时间为72.7±18.1 min(40~120min),术中失血量的中位数为16.6 m L(5~200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4.9±1.7 d(4~7 d)。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单纯直肠腺瘤13例,绒毛管状腺瘤13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腺瘤癌变5例,均为Tis~T1期;另直肠类癌2例。术后发生创面大出血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肛管及内痔损伤出血术中需加缝肛管创面;无大便失禁及肠穿孔情况。39例患者包括5例癌变患者术后常规随访,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5个月(2~3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未发生大便失禁和排便功能障碍。结论我们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TEM具有直视下操作、术野暴露清晰、切除范围准确、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直肠肿瘤有效的、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应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三维成像系统(3D)与二维成像系统(2D)在腹腔镜直肠癌深部闭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加闭孔淋巴结清扫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在3D系统下完成(3D手术组),20例在传统2D系统下完成(2D手术组).比较两组闭孔淋巴结清扫完成的时间、手术总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错抓次数(同一部位需要两次以上的定位才能正确抓取)和闭孔淋巴结清扫期间的出血量.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3D手术组和2D手术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206±26) min和(222.5±27.5) min(P<0.05),闭孔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3.5±2.5) min和(25.0±3.0) min(P<0.05),错抓次数分别为(5±2)次和(6±4)次(P<0.01),清扫闭孔淋巴结期间的出血量分别为(15.5±1.5) ml和(17.5±2.5) ml(P<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24±6)枚和(21±9)枚(P<0.05).术后获1年随访者3D手术组有6例,2D手术组11例,均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3D腹腔镜技术对于直肠癌闭孔淋巴结清扫较2D手术系统有明显优势,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孔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间上海瑞金医院北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常规组(5孔)26例,减孔组(3孔或4孔)4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常规组与减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4.0±40.1) min比(115.8±30.8) min]、出血量[(72.9±50.2) ml比(45.5±52.4) ml]、淋巴结清扫[(10.2±8.4)枚比(12.0±5.6)枚]、术后排气时间[(3.2±0.7) d比(2.8±0.8) d]、开始饮水时间[(4.2±1.1) d比(3.8±0.9) d]、进食半流质时间[(8.6±2.1) d比(8.1±1.7) d]以及住院时间[(13.0±3.4) d比(12.8±7.2)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减孔组分别出现4例(15.4%)和3例(6.8%)术后并发症(P=0.233)。结论减孔腹腔镜下高位直肠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