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已成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的新热点。目前国内有多少轻度认知损害对象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还是一个未知数。目的:分析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的发病率及向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率。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队列研究。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对象:为2001-08/2001-09对石家庄市26个部队干休所60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进行基线调查时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的216例患者和2302名认知正常受试者。方法: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轻度神经认知损害研究用诊断标准。痴呆的诊断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DSM-IV)标准。阿尔茨海默病采用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标准。对216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和2302名认知正常受试者进行为期3年的队列研究。主要观察指标:认知正常受试者轻度认知损害的平均年发病率、认知正常受试者和轻度认知损害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的平均年发病率以及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与认知正常受试者比较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对危险性(RR)和95%可信区间。结果:轻度认知损害组与认知正常组均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3年。216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死亡7例,实际随访209例,随访率96.8%。2302名认知正常者死亡36例,实际随访2266例,随访率98.4%。①认知正常的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的平均年发病率为4.8%,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平均年发病率分别为1.3%和0.8%;②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平均年发病率分别为8.1%和5.6%;男性和女性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平均年发病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痴呆(趋势χ2=5.57,P=0.02)和阿尔茨海默病(趋势χ2=4.92,P=0.03)的发病率有降低的趋势;认知正常受试者痴呆(趋势χ2=23.1,P<0.001)和阿尔茨海默病(趋势χ2=18.0,P<0.001)的发病率亦有降低的趋势。④随着年龄的增长,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痴呆(趋势χ2=14.6,P<0.01)和阿尔茨海默病(趋势χ2=13.9,P<0.01)的平均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认知正常受试者痴呆(趋势χ2=32.3,P<0.01)和阿尔茨海默病(趋势χ2=23.8,P<0.01)的平均年发病率亦有增高的趋势。⑤轻度认知损害转化为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认知正常者的6.4倍和7.4倍。结论:老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转化为痴呆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应加强对老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这一痴呆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简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组条件进行严格的量化界定,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表现的差异。 方法:所有病例来源于2004-04/12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的就诊者,全部在神经心理研究室完成全套评估。根据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n=60),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n=32)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n=32),另有来源于体检和社区离退休的正常老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听觉词语记忆测验、逻辑记忆测验、Stroop色词测验、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和临床痴呆量表等评定总体认知功能、记忆、语言、注意、视觉空间能力、执行功能和临床特征。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痴呆量表记忆项和总分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受试的情景记忆功能全面减退,其听觉词语记忆测验词语记忆变化曲线与极轻度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相类似,而与正常老人组不同;③除了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耗时数和连线测验-A耗时数,其余非记忆指标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反映执行功能的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正确数和言语流畅性测验总分尤其明显。结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正常衰老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连续演变过程的中间环节,临床痴呆量表总分、延迟回忆得分和执行功能测验是鉴别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及P300改变的特点,以期提高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水平。 方法:选择2000-11/2002—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符合加利福尼亚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治疗中心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和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均经CT/MRI证实)及同期本院的体检人员30例,应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测评受试者认知功能状态。对其各项指标,即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分别计分后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肌电一诱发电位仪的听觉oddball程序检测P300。记录电极放在Cz点(中央中线点),前额作为参考部位.非靶刺激频率为1kHz,靶刺激频率为2kHz,靶刺激随机分布于非靶刺激中,靶刺激出现概率占刺激总数20%,刺激强度为110dB,滤波带宽1~50Hz,叠加30~50次。记录到稳定的P300后,测定P300峰潜伏期.即刺激的起始点至波峰顶点之间的时间。 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和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完成量表评定和P300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性痴呆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6.90&;#177;3.32),(28.40&;#177;1.16)分,Z=-6.690,P〈0.01],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6.90&;#177;3.32),(29.90&;#177;0.31)分,Z=-6.986,P〈0.01]。脑梗死对照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5.705.P〈0.01)。②血管性痴呆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8.04&;#177;42.82),(367.77&;#177;29.14)ms,Z=6.237,P〈0.011;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8.04&;#177;42.82),(329.53&;#177;35.04)ms,Z=6.532,P〈0.01]。脑梗死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6.128,P〈0.01)。③血管性痴呆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评分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1)。血管性痴呆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1)。脑梗死对照组短程记忆。计算和识图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5或P〈0.01)。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和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P300可反血管性痴呆患者和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神经心理测验对老年人认知损害的早期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按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分层的正常、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老年人的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BCM)特点,以及BCAI对痴呆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开原市两所敬老院和老干部局退休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86例,按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结果分为正常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组,比较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退化量表(ISDS)和BCAI特点。结果:正常老年人(n=72)中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BCM各单因子值均呈显著性上升(F=5.40~34.50,P均&;lt;0.01),而不同性别中除连线、年龄中除词汇两个单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39,4.39,P均&;lt;0.01)外,其他各单因子呈总体上升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MMSE、兴趣广度男性高于女性,低年龄段高于高年龄组,教育程度高者高于程度低者。轻度认知损害组和痴呆组:MMSE,ADL,GDS和兴趣广度均明显低于正常老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76~41.67.P&;lt;0.05~0.01)。轻度认知损害组BCM测验各项分值明显低于正常老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12~9.10。P均&;lt;0.01)。结论:轻度认知损害及痴呆患者有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正常老人教育储备越高BCM成绩越好。BCM对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早期预测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延髓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运动能力总评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03—03/12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32例为病例组,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1998年修定的El Escorial的诊断标准,并行脑CT或脑MRI检查除外了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其他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病例组匹配,均无既往精神神经疾病病史,且神经系统体检正常的同时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扩充痴呆量表评定两组被调查对象的认知功能,包括8个分测验,按文盲至大学4种文化程度,判定标准分别为154,192,208,217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调查对象有无抑郁情绪,包括24个项目,采用0~4的5级评分。采用改良的Norris量表测定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延髓功能、肢体功能,评分范围:0分为最大损害,99分为健康。主要对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扩充痴呆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观察影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以-↑x&;#177;s表示,计数资料表示为率,两组计量资料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密顿抑郁量表、扩充痴呆量表各项评分均数的比较: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x^2=1.458,df=1,P=0.5944)。而病例组扩充性痴呆量表总分、学习、计算、注意、言语能力、抽象思维、记忆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影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延髓功能评分与扩充性痴呆量表总分及其抽象思维、记忆、言语分测试呈正相关(P〈0.05),其受教育程度与扩充性痴呆量表总分、记忆及学习分测试呈正相关(P〈0.05)。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改良Norris量表总评分、发病年龄、病程与扩充性痴呆量表各项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大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障碍多具有皮质和皮质下损害的特点,并且受延髓功能损害程度、患者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与其运动系统受损程度不平行,提示运动神经元病存在运动区域以外的脑组织受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雌二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雌二醇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女性较男性下降更为显著(t=4.963,5.622,P〈0.01);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同性别间雌二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雌二醇水平均有所下降,女性患者更为显著,雌二醇水平下降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淄川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HBsAg、HBeAg携带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将我区近年来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来自1995-2003年淄川区所有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7221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血清HBsAg、HBeAg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检同阳性率平均为6.45%,9a检出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各年度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9.50,P〈0.025),从业人员不同职业检出率,食品7.00%,公共场所3.9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88,P〈0.005),不同性别检出率男1.63%、女5.8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7.18,P〈0.005),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1.70,P〈0.005)。HBsAg、HBeAg均检出,阳性率平均0.96%,男1.63%、女0.47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0.80,P〈0.005),不同年度、职业、年龄段检出率,X^2检验分别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淄川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HBeAg检出情况与国内有关报道有差异。HBsAg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同行业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补液盐(ORS)在小儿腹泻病中的止泻作用和预防小儿腹泻病合并脱水以及纠正轻、中度脱水的临床效果。方法511例腹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例和203例,治疗组应用中药ORS口服,对照组应用蒙脱石及静脉输液治疗,观察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小儿腹泻病脱水的效率分别为89.74%和94.22%(x^2=0.34,P〉0.05);对轻中度脱水的改善率分别为93.04%和94.70%(x^2=0.53,P〉0.05);止泻的疗效分别为95.45%和96.06%(x^2=0.01,P〉0.05),其中,对轻度脱水在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纠正率分别为36.87%、35.34%;70.71%、77.44%;89.39%、96.24%;100%、100%。各组P〉0.05,中度脱水的纠正率为15.36%、22.22%(x^2=0.34,P〉0.05);34.38%、66.67%(x^2=4.81,P〈0.05);56.25%、94.44%(x^2=8.00,P〈0.01);68.75%和100%(x^2=7.03,P〈0.01)。结论中药ORS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可以预防腹泻病患儿出现脱水征,对轻中度脱水患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轻度脱水尤为明显,对中度脱水患儿在前12小时的改善较好,中度脱水持续的时间越长,其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应用失匹配负波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在诊断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12例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和10例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ddball模式测量受试者的P300和MMN。结果:与对照组[(194.10&;#177;11.93)ms]相比,非痴呆帕金森病组MMN潜伏期[(220.42&;#177;29.91)ms]明显延长(t=2.606,P=0.017),其中8例(67%,8/12)异常,波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非痴呆帕金森病组P300潜伏期(371.00&;#177;61.17)ms较对照组(292.70&;#177;22.33)ms明显延长,波幅(7.36&;#177;3.38)μV较对照组(11.50&;#177;5.34)μV降低(t=-2.214,P=0.039),但潜伏期异常仅5例(42%,5/12)。结论:失匹配负波(MMN)能比P300和MMSE更早和更敏感发现患者的认知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河子地区65岁以上1230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故进行了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999-01/2001—12调查新疆石河子地区65岁以上的离退休老人,了解其一般情况,并用改良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进行智能测定,少数人还进行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定其言语智商。结果:共调查了1230人,男876人,女324人,肯定28人为痴呆,痴呆的发生率为2.8%。28例中男16人,女12人,男性发病率为1.8%(12/876),女性发病率为2.3%(12/324),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73,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65~69,70~74,75岁以上发病率分别为0.9%(4/596),3.5%(14/403),4.2%(10/241),3者比较x^2=13.08,P&;lt;0.001。不同文化程度痴呆发生率比较:文盲、小学和中学以上发病率分别为;4.7%(19/401),1.4%(5/429),2.8%(4/480),3者比较x^2=16.50,P&;lt;0.001。结论:石河子地区痴呆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者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李玮  王新高  矫黎东  索爱琴  张健 《临床荟萃》2006,21(19):1394-1396
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指有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并未发生痴呆,其发病与患者当时神经、精神及内科疾患无关。流行病学研究,Johnson等报道MCI2年后有40%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McKelvey等报道3年后是53%;Krasuki等报道4.5年后是100%,而相同年龄的正常个体每年发生AD的几率为1%~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CI代表AD的极早期阶段。早期确诊MCI,可预防或推迟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1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并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画钟测验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重度痴呆12例,中度痴呆15例,轻度痴呆14例;脑电图轻度异常15例,中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12例;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画钟测验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痴呆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电图可作为检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脑电图检测联合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淀粉样β蛋白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谭兰  江三多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01-10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淀粉样β蛋白表达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方法:于2002—01/2003—12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和健康查体者为观察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25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及25例健康查体老人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同时应用相对定量的竞争RNA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观察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淀粉样β蛋白16-17表达量。 结果:2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25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及25例健康查体老人均测得各项检测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载脂蛋白84频率升高(P〈0.01),ε3频率降低(P〈0.05),而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淀粉样β蛋白16-17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3.05&;#177;0.87)。(2.31&;#177;0.56)pmol/g,t=5.96,P〈0.01];低于阿尔茨海默病组[(3.58&;#177;0.90)pmol/g.t=2.09。P〈0.05]。③各组中载脂蛋白ε4等位基因携带者淀粉样β蛋白表达量较ε2、ε3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有关,ε4基因可能为该病的危险因子,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淀粉样β蛋白表达量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抑郁症状为首发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以抑郁症状为首发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6例阿尔茨海默病中32例以抑郁症状为首发患者(研究组)与32例以非抑郁症状为首发患者(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精神症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抑郁症状、病前心理社会因素、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人格改变、行为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被动和退缩行为人格和情感症状常于痴呆病程的早期出现,伴有病前人格特征以及有心理社会因素的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以抑郁症状为首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被误诊,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标渗滤法(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 三组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44.2%(23/52)、59.1%(25/44)、19.5%(8/41)。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胛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x^2=6.30,P〈0.05)。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炎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x^2=13.83,P〈0.05)。邢组与胃炎组比较邢组Hp阳性率略低(x^2=2.11,P〉0.05),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TP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Hp感染可能是部分ITP患者的发病原因。因此作者认为对于ITP患者应常规检测Hp,阳性患者应及时给予根除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简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入组条件进行严格的量化界定,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所有病例来源于2004-04/12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的就诊者,全部在神经心理研究室完成全套评估。根据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n=60),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n=32)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n=32),另有来源于体检和社区离退休的正常老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听觉词语记忆测验、逻辑记忆测验、Stroop色词测验、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和临床痴呆量表等评定总体认知功能、记忆、语言、注意、视觉空间能力、执行功能和临床特征。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痴呆量表记忆项和总分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受试的情景记忆功能全面减退,其听觉词语记忆测验词语记忆变化曲线与极轻度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相类似,而与正常老人组不同;③除了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耗时数和连线测验-A耗时数,其余非记忆指标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组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反映执行功能的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正确数和言语流畅性测验总分尤其明显。结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正常衰老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连续演变过程的中间环节,临床痴呆量表总分、延迟回忆得分和执行功能测验是鉴别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极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探讨血小板功能变化在两种疾病中的价值. 方法:实验于2001-08/09在北京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血清标本均来自北京第一社会福利医院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按照临床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选取高龄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15例,血管性痴呆组患者24例和高龄正常对照组25例.对受检者行肘静脉穿刺取血3mL,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h后检测并计算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各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异常百分率的比较。 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黏附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53%,71%,5%,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60%,67%,12%。卡方检验显示三组研究对象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明显(P〈0.01)。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血管性痴呆高龄患者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百分率明显增高,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但是无法用于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  相似文献   

18.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视空间定位缺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视空间定位异常。而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由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演变而来。目的:了解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是否也存在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类似的视空间障碍,利用功能磁共振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正常人的脑激活情况进行比较。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对象:调查对象为2000—04/2003—03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例,并选择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9例。方法:受试者进行辨别钟面指针位置异同的任务。被试根据计算机生成的视觉信号对不同的认知任务分别用左手或右手拇指按键做出相应的反应。采用组块设计,刺激组块与基线组块交替出现。基线组块播放位于画面中心的“+”,持续停留21s。刺激组块连续播放的10幅图。一幅图的3个钟面中有两个钟面的指针位置相同。同一个刺激组块中的每幅图上的相异两钟面指针旋转角度绝对值相同。6个随机排布的刺激组块指针旋转角度分别为30&;#176;,45&;#176;,180&;#176;。要求被试做出相同的两个钟面。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1.5T GEMRTWIN实时成像全身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应用Excel统计软件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正常人的正确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t检验。脑功能成像数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AFNI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反应时间及正确率比较。结果:纳入实验结果分析者18例。①两组反应时间比较:患者辨别30&;#176;,45&;#176;和180&;#176;变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组延长,且45&;#176;和180&;#176;任务差异显著[(1776.7&;#177;570.2),(1646.3&;#177;432.7)ms;(1845.2&;#177;539.4).(1610.0&;#177;416.4)ms,P〈0.05,P〈0.000]。②两组正确率比较:患者辨别30&;#176;,45&;#176;和180&;#176;变化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组(62.8&;#177;21.4)%,(82.8&;#177;15.8)%;(76.7&;#177;17.0)%,(95.0&;#177;8.7)%;(69.4&;#177;26.7)%,(95.0&;#177;5.6)%;P〈0.05或P〈0.01]。③脑激活图结果:患者在双侧顶叶,双侧颞枕交界处,双侧纹外区皮质的激活强度比对照显著减弱(P〈0.05)。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视空间有关的神经网络激活较正常人减弱,证实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已存在视空间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患通信息系统在外科出院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0年1-6月单日出院患者350例为实验组,双日出院患者35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医患通系统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随访。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情况。结果出院前2组患者所行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肢功能康复优良率(81%)高于对照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08,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P〈0.05)。实验组出院患者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91%。结论应用医患通系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关,多数学者报告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和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目的:验证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群中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并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对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和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1/2003-01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以及老年公寓筛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2~91岁,平均(74.2-19.5)岁;受教育时间0-16年,平均4.43年,其中文盲28例,小学13例,初中12例,高中4例,大学3例。选择2002-02/12新疆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查体人群90例为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50~101岁,平均(69.9&;#177;25.5)岁;受教育时间0~16年。平均7.96年,其中文盲14例,小学23例,初中25例,高中21例,大学7例。参与者均知情同意。方法:抽取5mL全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采用苯酚-氯仿法自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载脂蛋白E基因第4外显子中含多态性位点的DNA片段,Hha Ⅰ限制性内切酶切后进行电泳。银染色后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组和对照组载脂蛋白E各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②阿尔茨海默病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参加试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9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ε3/ε4,ε4/ε4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26.67%,11.11%;3.33%,1.11%,P〈0.05)。ε2/ε3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5.00%,14.00%,P〈0.05)。②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组中出现的频率高于对照组(17.50%,7.22%,P〈0.05),载脂蛋白Eε2等位基因低于对照组(6.67%,13.33%,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女性B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7%,5.00%,P〈0.01)。④阿尔茨海默病组中≥75岁患者ε4频率低于〈75岁患者(8.57%,30.00%,〈0.01),而且阿尔茨海默病组〈75岁患者ε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7.02%,P(0.01)。⑤阿尔茨海默病组中文盲和小学程度患者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56%,P〈0.001;5.00%,1.12%,P〈0.01)。结论:①本组结果也验证了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乌鲁木齐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相关性,其基因型以ε3/ε4为主。②ε2等位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③女性、75岁以下、低教育程度、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更高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